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多元目标政治课程项目实施计划多元政治目标研究项目组2016 一、多元目标政治课程的特点“多元目标政治课程”是一套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包括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核心教材、配套的网络辅助资源以及系统的教师培训方案。“多元目标政治课程”是供6-12 岁青少年学习政治的教学体系,其“多元目标”是将语言运用、品格培养和发展思维认知能力三者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多元目标政治课程”的理念是:作为基础教育的政治教学,其目标应是通过政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而实现这样的目标,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培养)不应设定为唯一目标,还有其他独立的目标,即“社会文化目标”与“思维认知目标”。学生通过语言的媒介形成健康的品格、发展思维能力。多元的含义是每一个目标是独立的,又是与其他目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同样,品格也影响人的思维,思维又通过语言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因此,政治教育应该通过语言的输入,影响人的品格和思维。多元目标政治课程明确在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描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内容,如心智发展、学会与人交往、具有创造性、评判性思维等等,即“社会文化目标”和“思维认知目标”,涉及的是学生内在思想、思维能力与情感世界、知识世界。这样,学习政治就有可能与他们的“真实世界”建立切实的联系,使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和品格培养密切结合。在教学大纲设计上,改变了外语学习30年来一直沿袭的功能大纲的设计路子,改造了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出“多元任务教学途径”。其基本思路是按照学生能做的事情为教学目标,同时还有“体验性目标“,即学生能通过政治学习感受何种情感体验,发展何种品格。“多元任务教学大纲”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是教授何种语言结构与功能,而是如何通过政治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多元目标政治校本课程 指导学校设计校本课程目标体系,形成政治教育特色课程;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供系统的教材,可以成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教材特色见附件) 增加学生输入量,提供视听、阅读等各种补充的教学资源; 设计校园多元目标政治课程环境,如各种招贴画和标牌; 指导学校进行追踪研究,提供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和技术, 指导学校形成可复制的教学模式。三、项目实施规划 (一)校本教师研修 1. 培训课程 为学校教师提供系统培训课程,使骨干教师掌握理论与应用技能,内容包括:1)语言习得规律与课堂教学设计 2)教材分析与资源整合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4) 多元目标任务设计5)课堂观察方法与听课评课 6) 听说读写教学技能7) 语块与语法教学8)教学评价与命题 9)如何做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 2. 课堂观察 结合讲座内容,与学校教师一起听课备课,使得教师能自主发展,学会分析课例和反思教学。通过典型课例分析,使得教师懂得语言学习的规律、学会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并能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用于教学实践。 3. 名师培养 指导优秀教师设计示范课,组织区域、省级以至于全国规模的示范课。指导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培养若干可具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训资格的名师,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知名度。指导教师论文写作、阅读学术文章与著作等,帮助教师修改可能发表的文章,总结经验,以至于创造出自己的理论; 4. 学校课程体系 与学校研究办学特色,协助学校在多元目标课程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课程体系,为学校办学特色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学校申报课题立项、课题设计、研究方法指导。协助学校教研组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为学校提供其他省市教研信息与教研资源,帮助学校与外省市学校建立联系和交流机会。为学校提供省、市外交流机会。(二)教学资源与课程1. 国际小公民 行为规范与礼仪的政治实践活动。这个项目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政治学习结合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此课程通过政治教授多种国际通用的礼仪与思维品质,使儿童理解作为有教养的未来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绅士淑女的行为习惯。同时,还教给儿童这些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 影视配音、戏剧表演 这个项目是提供适合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影视作品中的对话和旁白,教授孩子必要的影视知识,理解故事、模仿人物声调,掌握各种场合下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政治的语感。使儿童在学习政治的同时,了解世界上电影、电视的知识,初步认识大众传媒的功能。可为学校提供免费下载的网站和视听资料,学校可提供视听室,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电子白板,供学生自学。3. 多元目标政治校园环境 在校园设计各种行为规范的要求与美德的语录,可由美术教师、政治教师与儿童共同设计,配以生动的图画示意图。这个活动不仅可增加学生接触政治的机会,还能让学生比较具体的指导在何种场合的行为规范。如卫生间、图书馆的行为规范。还包括同学之间发生冲突究竟如何解决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及安全教育等具体措施与受到伤害时的对策等。4. 阅读世界 本项目是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合作,共同推出的大型阅读项目,将政治学习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话题涉及儿童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儿童感兴趣的话题。本项目将检测学生的政治阅读水平,学生可根据学生当前的水平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内容包括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技能。5. 韵诗、歌曲、自然拼读与网络资源 为学校提供自然拼读课程以及韵诗、诗歌等能用于学生表演的材料,可供学校进行戏剧表演、排练节目等。其中包括国外儿童诗歌、影视动画节目等。学校可增添文艺表演、家庭作业、课余培训班等课程,作为补充课程资源,增加儿童接触语言的机会。同时,不定期向学习推荐各种网上学习资源,可供教师、学生选择。新维度政治教材特色1. 多元目标政治课程 新维度政治遵循“多元目标政治课程”理念,主张在教学中实现三大目标的融合,三大目标即: “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运用目标”。(1)社会文化目标“社会文化目标”(social-cultural goals)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全球视野。“社会文化目标”包括价值观、信念、理念,对于社会关系的看法和为人处世的哲学,道德观念;也包括生活知识,例如时间管理、生活技能、情绪管理、安全与环保等等。这个目标包括了,但不局限于传统“跨文化交际”内容,不再以“目的语国家文化”为主要学习目标,而选择那些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内容。社会文化目标包括,但不局限于以往“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内容,扩大了其外延,也革新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社会文化目标”不仅包括学习动机和态度等,还有品格培养、情商培养、公民意识、领导力与世界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 首先是“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这里所指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基于目前国内思想品德教育中对于行为养成培养的缺失,包括政治教育中,也很少有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语言学习。例如,中小学只教Open the door. I am opening the door,而很少教给学生,在公共场所开门时,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人就替别人扶下门,以方便后面的人。这就是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文明礼仪行为。如果教科书中只有“不能做什么”全是Dont spit. Dont be rude.还是难以使学生养成必要的良好行为习惯。国外研究者提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概念(Peterson & Seligman,2004)。他们归纳出6种,共24项良好品德与美德的范畴。其中有:1)智慧与知识 (Wisdom and Knowledge) 包括创造性、好奇心、思想开放(有判断力、思辨能力)、热爱学习、洞察力(能为他人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视角);2)胆识与勇气(Courage)其中包括不俱威胁、挑战、困难,敢于为真理而直言、信仰坚定、即使被孤立也不随波逐流),胆识还包括坚韧精神、不惧困难的持久力。还有刚正不阿(坦诚相见、不虚伪)、充满活力(有激情、精力充沛、不半途而废、三心二意)敢于承认错误等;3)仁义与博爱(Humanity)(个人魅力、关心他人、友善)。其中包括:友爱、关心他人、情商高、懂得调动他人的积极性;4)公平与正义(Justice) 其中包括:公民权利、忠诚、团队精神、公平对待所有的人、公正、对任何人不持偏见、每个人给予同等机会、领导力、能鼓励他人参与完成任务、有效进行组织与管理;5)节制与谦让(Temperance)包括原谅他人错误、谦恭、不追求出风头、处事慎重、不鲁莽行事、自律、遵守纪律、能控制自己的欲望。6)超凡与脱俗(Transcendence)善于发现美好事物、常怀感恩之心、憧憬未来、幽默有趣、懂得人生真蹄、具有信仰(pp.29-30)。 “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则是指通过政治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尽可能广泛了解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和各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知识,生活常识、科技知识、人际交往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政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结合同学段已经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科学、数学、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常识等,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 而“多元文化与全球视野”则是在个人品行修养、发展正确道德与价值观的基础上,吸收本民族与世界各族的优秀文化,成为“多元文化的人”。在学习政治的同时,学生又学会具有世界的意识与全球的视野。学生要了解的,不仅是政治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还包括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的包容态度和学习意识以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等。全球视野还包括懂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极的世界中,要理解世界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从全球思考问题的眼光。中小学教学中“文化”的含义更多是从学生发展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的“文化素养”,更多的是“修养、品格和各种社会知识”,因此我们提出用“社会文化目标”,这样可以使得目标的内涵更丰富多样,范围更广泛。设立“社会文化目标”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话题内容对于城市和农村学生在认知上都易理解;二是教学任务涉及伦理美德、个人情感、人际交往、做人处事等话题,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思想和品质的教育目标;三是内容涉及学生的“三个世界”。这些内容的学习材料,既能使学生学到语言,又能使学生学会做人,也使学生“言之有物”。这样,政治学习就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了紧密的关联;同时,设定这样目标能使学生把政治学习和更广泛的社会发展、改变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2)认知思维目标“认知思维目标”(cognition & thinking goals)包括三个方面,即:“积极(正向)的心理”(positive psychology)、“多层次思维能力”(different thinking skills)与“有效的学习策略”(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首先,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学生需要有“积极的品格”(positive character)、“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这些良好的人格和美德实际上不仅是行为习惯,也是发展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一种思维的方式。通过政治教育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品格健康发展,把素质教育和心智活动(mental activities)结合起来。“认知思维目标”的第二个方面是“多层次思维能力”。 近年来国际上都在提倡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次思维能力”(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语言教育不仅有教会学生交流,还有培养思维能力的功能和任务,特别是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的作用。以往中小学政治教学涉及低层次思维能力的内容较多,如“回忆和识别信息”,主要是事实的记忆。教学目标很少涉及“高层次思维能力”。设置“多层次思维能力”有助于教材设计者和教师明确系统的思维能力层级,以使教师知道,哪一种活动可以培养什么思维能力。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评判性能力、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政治教育能使得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无疑会提高一代人的思维缜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评判性、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小学政治通常在语言知识方面比较,但是较少有系统的思维能力培养,特别是低年段的教学。在这方面,政治教育实际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政治国家在低幼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还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实证研究的能力等等。新维度政治在参照国内外大量有关书籍的基础上,也尝试在小学阶段系统培养孩子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等。实践证明,小学政治活动也可以设计“高层次思维能力”,且可以使得任务活动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认知思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林崇德,2014)。 因此,我们把学习策略归入思维认知能力之中。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学习策略纳入教学设计之中。本书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也有些单元直接教授学习方法。我们也在教师资源包中,给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希望教师能持续关注学习方法,包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语言交流目标第三个是“语言交流目标”(Communication goals)。从以上两个目标反观语言交流目标,不难发现,政治运用有了比较实际的目标和内容。毫无疑问,政治教育毕竟是语言教育,在通过政治学习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还是要培养学生使用政治的能力。“语言交流目标”可以有三个子目标,即“基本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和“交流沟通策略”。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既要包括传统的语法、功能等知识,也要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交流沟通策略”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交际策略是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重要技能。这其中不仅涉及语言的运用,还涉及良好品格与美德。而正确和得体地使用语法,也是传递品格和价值观的过程。我们希望系统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政治与人沟通的能力,教授学生各种交际策略。举例来说,当学生听不懂的时候,没有明白对方观点时,应该怎样才能礼貌地要求别人再说一遍;怎样才能确认自己确实理解正确?多元目标的交流是从培养人的角度思考交流,话题与出国时日常生活话题有较大变化,内容更多涉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面临的各种生活、学习、家庭、社会中的问题,而不是与他们生活较远的购物、点餐、国外旅游等话题。这样的交流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培养,如何与人相处、校园和社会存在的问题、培养公民意识和良好品德、成为一个品格高尚、行为文明、对人友善、有正义感、诚实勇敢的少年儿童。学生学会用政治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正确的意识、责任感、学习为人处事之道,解决冲突的可选策略。由于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联系紧密,材料的认知难度会大大减低。由于话题具有思想的真实性,他们与人交流时可以言之有物,而不是背诵交际套话,学生会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和视野,也能在今后的国际交往时得到应有的尊重。 2. 话题选择与语境和人物设计“多元目标政治课程”提出学生的“真实世界”是他们“内心世界”、“知识世界”和“未来世界”。因此,在话题选择上,新维度政治紧紧围绕学生的“三个世界”。什么是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是那些反映学生情感、思想、情绪等学生真实世界的话题,例如喜、怒、哀、乐等情感,那些在学校与家庭中遇到的问题、烦恼、困惑等。“知识世界”则是和他们成长有关的各种知识,包括学校学习的学科知识。在新维度政治中,我们的话题涉及解决冲突、培养胆识与勇气(如何做公众演讲)、文明的行为习惯等。当然,儿童还要面向未来,因此,教材中也有很多是他们今后可能用到的政治交流内容,在国内外和使用政治的各国人士打交道时会用到的交际语境。话题的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leadership(领导力)在新维度政治第七册中被作为一个独立的话题。课文中将呈现一个竞选班干部的场景,主人公们各自阐述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哪方面的优秀品质以及相应的能力与责任。这样的话题不但教学生用政治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教学生应该具备的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对21世纪技能之一领导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品格的目的。有关品格培养的话题还有情绪表达、关心他人、化解矛盾、时间管理、文明礼仪等等。不仅教学生“做事”,还教学生“做人”。例如,在第六册中,我们不是仅仅教学生购物时使用语言How much?而要同时学会区分自己“想要的”与“需要的”,建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并通过利用预算与制作预算表来培养学生们的“财商”,使其懂得合理支配钱财,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希望在教语言功能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责任义务、自理自律、宽容谅解、同情关爱、承担责任、交流沟通、独立自强、勇敢坚定、勤劳节俭、理想信念等正确价值观,真正实现寓品格培养于语言教学之中的目标。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与比较能力,真正实现了三大目标的融合。在语言教学中加入学科内容是近年国际上外语教学中被认为很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语言的意义和所传递的内容与思想,而不仅仅是集中在语言形式上。学科内容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本教材中也有很多涉及科学知识、环保、安全和生活常识的话题。如生物的成长周期、食品制作过程、火灾时的自救办法、环保的垃圾分类、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旧物品制作玩具和其他物品、废物利用的再循环、计划与修改计划等等。这些内容不仅教给儿童科学知识,还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思维方法。在语境设计上,新维度政治有别于很多传统教材,没有以英美国家的语言环境为核心,而是让国际化的人物在中国的生活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在客观上尽可能模拟学生的真实世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关联。例如主要人物都在一个学校上学,一起参加课内外活动,面临同样的问题,经历同样的事情。即使在中国的语境下,我们也尽量选择那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发生频率高、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让学生更容易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感觉真实可信。在模拟和外国人交往的生活场景基础上,新维度政治更注重让学生学会用政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讨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与现象,并结合学科学习。这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知识世界,是他们的真实世界,是能够让他们产生共鸣的真实语境。 与语境紧密相关的,是新维度政治的人物设计。书中的主要人物具有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他们分别来自中国、韩国、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代表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及观念。交流的对象不局限于以政治为母语的人,而是各国政治使用者。这符合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反映了学生可能面临的真实生活,代表了他们真实的“未来世界”。除了鲜明的文化特征之外,每个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外貌特征及性格特点。这些主要人物性格迥异、特点突出、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让学生容易记住并喜欢。例如短发微胖的Feifei,金发碧眼的Lisa等。此外,这些人物的个性也非常鲜明,通过教材内容的设计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位主人公。 新维度政治充分考虑到人物与话题的匹配,尽可能选择与某个话题最相关、最合适的人物,并且在语言编写上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做到“言如其人”。通过这些鲜明的人物与语境的设置,使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拘泥于那些固定的模式化的语言,而是让学生们可以喜欢那些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主人公们。3. 目标描述与任务设计新维度政治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任务目标,即“做事”的目标,也包括体验目标,即“做人”的目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也便于学生明确学习要点。例如,第四册书中第四单元“Are You Okay?”的任务目标是“能用政治表达angry,sad等情绪”与“能用Are you Okay?等话语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验目标是“通过关心他人,体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与“能与他人分享喜怒哀乐”。每单元目标都是基于课程总体目标而设定的,例如,Emotional intelligence (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Life skills(生活技能),Conflict resolution(解决冲突),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Positive thinking(积极思维品质),Communication strategies(交际策略)等。本书力图实现“多元目标政治课程”所提倡的三大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及社会文化目标。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目标往往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要表达他们的不同想法和个性,而仅仅设定行为表现目标难以包括很多体验性的活动、难以预测学生在活动结束时的结果,而且结果往往会因为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难以追求一个标准答案。我们借鉴Kohonen(1992,2001)等“体验性外语学习”(experienti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的主张,认为人的品格发展是一种社会产物,是通过个人体验与环境的互动逐步发展的。因此,个人对于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自己的追求方向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等就成为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因素。外语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种外国语,而是要实现全人的发展,使自己的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强调学生能有表达自己态度、情感、目标、喜好等个性化内容的机会;强调各种互动的活动,学习者向其他同伴学习,重在个人的参与与学习的过程,即学习政治与作为人的成长结合起来。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就不是用统一“标准答案”,具体详细的描述行为目标所能预先设定的。这样的教学目标,可能是“过程性”和“体验性”的。表现性目标并不规定学生在参与一个或多个学习活动后所获得的具体行为。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一种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语境,交给他们一个问题去解决,参与完成一项任务,让孩子们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并不明确要求他们在活动中具体要怎么表现。因此,我们设计的“真实性”的任务,不一定是那些对于成人来说实用性的任务,比如餐馆点菜等,而增加了通过语言“体验”的任务,即思想的、情感的交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交流。比如校车上发生了矛盾怎么处理、同学不小心弄脏了别人的衣服怎么办等等。教学目标除了“做事”之外,还增加“体验目标”(experiential objectives),设置的问题是探索性任务(problem-posing tasks),能引导学生去进行一系列的体验,不仅关注学什么,也关注怎么学和为什么学,“以体验为导向的课程”(experience-oriented syllabus model)(Candlin (1987)。比如,在学习中培养责任感、包容意识、关心他人、仁义与博爱、领导力、价值观等等。这些人文素养的社会文化目标很难立竿见影,也很难通过外显的行为考查。系统的思维培养是本书的特色之一。语言学习实际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发展认知能力应该是其核心目标之一。目前大部分供少年儿童学习的政治教材语言浅显,但思维简单,把学生的思维降低到幼儿的水平,难以与他们的思维能力匹配,学生缺乏兴趣。21世纪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而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思辨能力作为基础。 新维度政治设计了30多种不同的思维练习,例如classifying,comparing,logic of actions等,全面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本册学生用书第一复习单元中最后一题,在给出的物品中进行选择,从而制作新的物品。小学高年级段还将系统介绍写作技能,如“报告”(report)、“叙述”(recount),“解释”(explanation)等多种写作与思维训练,可以使孩子从小养成缜密的思维能力。这样系统地设计思维训练在国内小学政治教材中尚属首次。同时,练习活动不仅是为了巩固语言表达,还与思维认知发展紧密结合。实际上,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微技能也可以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品格的培养也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逐渐实现的。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思辨习惯,进而发展创造性的品格。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知识和技能有限,学生经常会出现不知如何表达、无法让对方明白的情况。为了达到交流的目标,消除表达上的障碍,学生需要借助其他的一些方式或手段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解释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交际策略。同时,别人说的话,包括某个单词、习惯用法、语法结构,我们都有可能不明白,需要使用一些办法,去确认对方的意思、有礼貌地询问他人的意思是什么,这些技能是人们交流时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构成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属于交际策略。教材中出现的交际策略包括pause fillers(暂停补白),以及在高年级中会出现paraphrasing(解释说明),asking for clarification(通过询问进行确认),substitution(替换)等。新维度政治引入10种常见的交际策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克服交际中常见的困难与障碍,以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4. 词汇、语法结构与教学过程 一般小学政治教材在设计教学顺序时,通常是以句型结构为核心,如一般时: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某个单元的整体活动,都是围绕这个句型结构,进行操练。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功能”,或者叫“功能-结构”大纲。这种大纲的路子是每次学生学习一种或几种结构和功能。其优点是每次有一个或几个重点学习的句型,而且这些句型学习时,通常和某些语境结合,比如:There is 这个句型。学习时,大部分教材会教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There are some boys on the playground. 但是,人们真实使用语言时很少这样说,因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人们更常常说:There is no hurry. There is still time.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所以学生即使学了there is这个句型,还需要学生最后去整合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学生往往脱离了固定的句型结构,还是难以用自己的语言随机表达自己的想法。正如Lewis (2002)指出的:“语言不是由结构+词汇构成的,而是由不同的语言短语构成的”(.language is not made up of structures + vocabulary, but of different kinds of lexical phrase. p.145)。他认为,在功能意念大纲中,意念作为语言分析的资源甚至都大部分被忽视了。功能也被缩减为某些基本的准结构的模式。他说:“我几乎没有见到一本教科书真正让学生去意识和练习更大的功能模式,而其实这些更大的功能模式与其说是结构的,不如说是词汇的”(p.146)。我们采用的是以“语块”(chunk)为主、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句型结构不生硬地编入教材。“语块”也被称为“程式语”(formulaic language)。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应用语言学家主张教学材料中采用“程式语”,即语言的习惯搭配和固定句式结构。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是成块地记忆单词,是将成组词存储在大脑中,不是一个个孤立地记忆,而是整块地记忆“多词的单元”(multi-word unit)。学者认为,要达到本族语的流利程度,最好的方法是大量记忆成段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法。这也是本族语者学习母语时通常采取的记忆方式。使用母语的人都掌握是成百上千的固定搭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从上取决于他掌握固定搭配词语的数量,而不是语法知识。Larsen-Freeman(2012)说:从认为人们使用语言主要是靠语法系统到认为语言主要是运用固定模式化的语言,这个转变对语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言不是在一些句子中填写单词,词汇和语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现在从理论上说明,一个人的语言储备是由成千上万语块、短语、含有固定词汇的句式等构成的。这使讲话的人能即时听懂和说出语言。像Can I come in? Are you ready? He is busy right now. Have some more. 等等。所以应提倡在句子中记忆单词,而不是孤立地记忆单词的用法,应分组和分块记忆。这些成段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法与语法的结构与用法是紧密联系的。 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和初中低年段学生来说,理解名目繁多的语法名称和条款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即使理解了也不等于会使用。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固定搭配的语块上,教师成组地教学词汇与短语、句子结构以及习惯用语等,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大量的预制组块,从而达到交际目的。以语块为单位教学,学习者在使用时就不必对其结构作预先分析和组合,这样就节省了语言输出的时间,使得儿童在表达时能更流利、顺畅。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划定语块或固定用法,很多短语和从句可以是语块(phrases and clauses),不过这些成块的用法常常一起出现。大致有以下一些不同的定义和分类: “社交时恰当的套话”(socially-situated sentences)。如:How are you? Are you ready?“词汇化的句子结构”(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如:I am writing to say that.“固定短语”(Phrases)如:Of course,as a matter of fact . “习惯搭配”(Collocation),如:set the table, rich and famous, be ready for“短语动词”(Phrasal verbs),如:run out of, get up, take a look, look after“句子结构”(Sentence frames),如:Would you mind? the thing is It is a pity that“社交套话”(Social formulae),如:See you later. Have a good time.“话语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s),如:once upon a time, to tell you the truth 这类语块又是很实用的,对于学生成块地掌握语言至关重要。新维度政治简化了语法条目,把可能作为语块和固定用法的句型和语法结构作为习惯搭配来教,这样学生反而会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通过语料库技术,统计了国际上儿童读物中常用的语块,并将高频率出现的语块编入我们的教材中,全套教材包含500个以上的常用语块。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教会学生使用词典,自己查出固定用法和语块,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好的词典会列举很多词汇的搭配用法,帮学生了解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和习惯用法,这样学生可以“成块”地记忆。好的词典也会提供大量的例句,学生可以从上下文的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变化和各种各样的用法。作为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元目标政治课程把“学会使用词典”列入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高年级就应该教学生使用词典。在教学步骤方面,本书教学过程基本遵循Littlewood(2004,2012)所提倡的“以交际为导向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大纲设计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路子充分考虑到了我国这样条件的政治教学状况,如大班教学、固定的教材、缺少接触语言的频度等。我们姑且称这种教学步骤为“五步交际法”(five-category framework)。这种教学思路共分为以下五步: 1)Non-communicative learning(非交际性活动);2)Pre-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交际前练习);3)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交际性练习);4)Structured communication(结构性的交际);5)Authentic communication(真实的交际)。在“非交际学习”(non-communicative learning)阶段,重点是集中在呈现语块和语言的结构上,学习这些语块和语言结构是如何构成的,并做替换练习;这个阶段重在发现和提高对于语言固定用法的意识,有时是没有语境的,也做替换练习,发音训练。第一阶段,学习对话前。一般来说包含四个步骤。第一步,呈现语块。这一部分是非语境化的语法练习、替换练习、练习发音的活动等,主要为“非交际性的活动”。第二步,老师带领学生听录音学习语块和歌谣等。这一部分涉及的句型结构是固定的,虽然学习者要注意语言的意义,但是使用的语言结构是可以预见的,从而实现了“交际前的练习”。然后进行两人结对活动。通过信息差以及个人化的问题进行交际练习,从而实现“交际性练习”。 第二阶段,课文学习。一般会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这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境,为学生后面的交流提供范例,供学生模仿和完成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各种小组活动和模拟的角色扮演。这一阶段,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生活经历,他们自己的情感和知识。完整的故事情境提供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背景环境,学生可以开始使用目前和以前学习过的语言做角色扮演并解决简单问题,实现结构性的交际。 第三阶段,学生运用已学语块和本单元重点语言结构,结合语境,进行巩固扩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和解决问题等,实现“真实交际”。 最后,还有“功能-结构”的对话,也就是Daily Talk 部分。Daily Talk会结合本单元所学语块,呈现一些常见的对话,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固定的功能和结构,比如“询问”、“确认”、“建议”等,以及一些句型结构。Lets Think会结合本单元一些语块和Daily Talk,进行思维训练。这些内容学生只要机械地识记,不一定扩展运用。希望教师能理解:学习政治不是搭积木,今天学了10个单词,明天再学习5个,就算学会了15个。政治学习更像种花草、种庄稼,不是教师或家长希望孩子掌握几个单词、什么句型,要求他们什么时候“几会”(即会说、会说还是会写),经过几节课的练习,他们就肯定能掌握。学习政治是一个生态的过程,今天“会了”,明天可能又不会了。我们主张大量接触,而不是“少而精”地学习几个句型。 5 . 同步练习与配套资源 本书的同步练习册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现,机械性地练习语言,而同样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动设计。除了听录音跟读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动脑思考,根据录音,完成任务。教材中设计的各种批判性思维能力,都能在同步练习册中找到相应的活动。很多活动都是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需要学生动脑思考、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练习实际上一个任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语言练习以外的内容。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这些活动,也可以做为作业,留给学生课后练习。相信这些活动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所学教学内容的作用,也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套教材的配套产品- New Notion Phonics。学习和记忆词汇是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孩子用记忆单字字母顺序的方法学英文,他们把单字拆成一个一个字母,然后记忆字母的排列顺序。这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低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费时低效,让儿童视外语学习为畏途,也扼杀孩子学习的兴趣。近年来,“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语音教学中比较流行。New Notion Phonics 系列教材也采用“自然拼读法”。所谓自然拼读,就是根据语言发音的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发音学习方法。它根据“字母”本身代表的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发音,做有条理,有系统的整合。通过自然拼读法,学生可以建立字母、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的感知,进而达到看字读音,听音拼词的效果,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自然拼读法的最大特点是:它会把复杂的发音归纳成有规律的、简单的发音,把英文的字母与发音联系起来,解决学政治发音难、发不准音的问题。据研究,政治单词80%以上都符合一定的发音规则,只要孩子掌握这些发音规则,并加以练习,就可轻松的做到看字读音,听音拼字。因此,自然拼读具有以下优势:(1)有效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小学低年级(一般到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电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 第5课时《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 废玻璃加工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开班动员课件
- 在线课程开发合作协议
- 情境感知学习-洞察及研究
- 防性侵安全知识培训记录课件
- 深度学习模型-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哲学生活全册基础知识复习宝典
- 指导土地流转合同6篇
- 2025年工会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旅游服务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软件著作权无偿转让合同5篇
- 2025年公安警种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抵押车贷合同(标准版)
- 2025年秋季学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 2024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开展工作重点观测指标一览表
- 农民公寓买卖合同协议书
- 燃气检修工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合同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