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已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 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 兴亡之叹 余秋雨 品读与探讨 诵读 与诸子登岘山 想一想 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 教材诗歌赏析之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巾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教材诗歌赏析之 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 结合诗中的内容 说说本诗的寓意 怀古咏史诗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浏览古迹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以历史事件 人物 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已身世的共鸣 或借古以喻今 或借古以讽今 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委婉劝谏等目的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 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特点 1 形式标志 标题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冠以 咏 咏史 怀古 览古 古 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2 内容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 萧条 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抒发感慨 国家 国运衰微 统治者 荒淫奢侈 名地 昔盛今衰古人 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 孤寂失意 特点 3 常用手法 以景衬情 用典 正反对比 侧面烘托 衬托 抑扬 讽刺 含蓄 联想与想象 即事议论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 后议论抒情 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 留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 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4 风格 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周瑜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等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羊祜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昭君 王勃 滕王阁 滕王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六朝灭亡 姜夔 扬州慢 扬州昔盛今衰 感慨壮志未酬抒发爱国情怀无所作为的伤感的情绪抒发身世家国之情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历史教训 忠告 黍离 之悲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 古人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悲叹年华消逝 时不我待 壮志难酬2 古迹 感慨盛衰无常 昔盛今衰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 古事 感慨国运衰微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 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 独抒机杼 客观评价 怀古诗主题 临古迹 怀古人 咏古事 抒已志 一 怀人伤已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1 对比失落有的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 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 建功立业 得遂心愿 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已 还伤同时代的人 登幽州台歌 2 同病相怜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杜甫 蜀相 李商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讽汉文实刺唐帝 怜贾生亦自悯 二 怀古伤今 伤世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 济天下拯救黎民的念头合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 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 不满 警戒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阅尽苍桑后的沉思 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如李白 越中览古 身处盛世抒发黍离之悲 足见对国运关切之深 1 昔盛今衰2 物是人非刘禹锡 乌衣巷 石头城 登高游览 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 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和时空流转 世事无常之叹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多借古讽今 或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三 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警世伤时 1 借古讽今 别有寄托 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 伤时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 2 发表个人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写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启迪世人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教多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 汴河曲 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 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 曾经 无限春 而今 已成尘 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 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诗歌以议论起笔 从通常所说 隋亡为此河 说开 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 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 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项羽垓下战败 逃至此地 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 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 乃自刎 弄清史实 体悟感情 1 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只要不灰心 重整旗鼓 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 丧尽人心 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 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 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 颇有积极意义 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 再针对杜诗的说法 说明项羽人心丧尽 不可能卷土重来 分析技巧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 表示推测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王诗使用反问句式 语气冷峻 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1 结绮临春 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2 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陈后主亲自谱曲 填词 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 后被喻为亡国之音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 对比手法 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 2 借古讽今 热闹 繁华的万千门户已是杂草丛生 只因为一曲后庭花 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 借此讽喻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 后庭花 注 韦庄 晚唐著名诗人 台城 古都金陵的核心 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六朝 金陵曾作为六个王朝的都城 结绮 临春 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 后庭花 乐曲名 相传陈后主游宴后庭 为张贵妃作此曲 不久亡国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韦诗写台城物是人非 寄托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诗借古讽今 道出六朝灭亡缘于竞相豪华奢侈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 以自然景物的 无情 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又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借阴雨 江草 鸟鸣 柳阴等景物 渲染出凄清而令人伤感的气氛 刘诗 重在对比 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 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又直接发表议论 指出台城成野草是由于竞豪华 3第一首 台城 中柳色 依旧烟笼十里堤 与第二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 鸟空啼 的 空 字历来为人所称道 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 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 最是 无情 万户千门成野草 鸟空啼 的 空 是 白白的 徒劳的 的意思 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 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台城历史变迁 已经面目全非 鸟儿却无所谓的啼鸣 于乐景注入哀情 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 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分析同 隔叶黄鹂空好音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 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 不管人世沧桑 人间兴亡 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 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 因此诗人说它 无情 2分 答出 六朝如梦鸟空啼 而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错别字 病句酌情扣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怀古之作 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越王勾践破吴归 首句点明题意 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勾践灭吴 春秋时期吴 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 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 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 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战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一 战士还家消灭了敌人 雪了耻 战士们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 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 而穿锦衣 只 尽锦衣 三字 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二 勾践还宫越王回宫 踌躇满志 不但耀武扬威 而且荒淫逸乐 花儿一样的美女站在宫殿 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春殿 的 春 字 应上 如花 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 不一定是指春天 越王将过去卧薪尝胆的往事忘得干干净净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 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多么繁盛 美好 热闹 欢乐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小结 只今惟有鹧鸪飞 结句突然一转 写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 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蕴涵着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战士尽锦衣宫女满春殿惟有鹧鸪飞 对比 昔日繁华 今日凄凉 写法 盛衰无常 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 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历史思考 对 越中览古 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C D 览古 诗的前三句为一组 末句自成一组 两组所表现的内容 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前三句写了两件事 选取了三个景点 极写越国昔日的繁盛 后一句则以鸟飞的情节 形象地揭示其今天的凄清和荒凉 且正是今日的荒凉 更反衬了昔日的繁盛 A 本诗乃李白南游吴越时所作 越中 即会稽 今绍兴 春秋时期越国建都于此 古 此处指越宫遗址 诗人从 览古 的角度表达世事变迁 荣衰无常的感慨 B 战士还家尽锦衣 由于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20年的艰苦砺志 终于灭殒了吴国 越国的兵士们因打了胜仗 雪了国耻 一个个都衣锦还乡 C 宫女如花满春殿 昔日吴王宫殿中宫女如云 且如花玉一般 充溢着后宫 诗人将目光直接投射到吴王夫差的奢靡生活上 预见了他必然失败的可悲命运 诗人览的是古代越国宫殿遗址 并非吴王宫 昔日吴宫的繁盛 不能由此预见越国的必然失败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写吴苑的残破 苏台的荒凉 而人事的变化 兴废的无常 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 年年如旧 岁岁常新 以 新 与 旧 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 作鲜明的对照 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 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 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旧苑荒台杨柳新 次句接写当前景色 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 无限的春光之中 回荡着歌声的旋律 杨柳又换新叶 船娘闲唱菱歌 旧苑荒台 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 而昔日的帝王宫殿 美女笙歌 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 是亘古不变的 只有她 照见过吴宫的繁华 看见过象夫差 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 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 主题相同 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 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 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 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 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 王谢堂前 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 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从全诗看 野草花 夕阳斜 反映的是一种荒凉 冷落 衰败的景象 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 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常见诗歌表现手法1 借古抒情 借古讽今 借古伤己 借古伤今2 发表议论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 一曲 幽怨不堪听 3 正反对比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古繁华与今荒凉对比 抒发历史悲凉感 4 侧面烘托 以景衬情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垒萧萧芦荻秋 以景衬情5 用典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宋 辛弃疾 二鉴赏方法指要首先 弄清史实 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 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 晋朝王导 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 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 昔日繁华鼎盛 而今野草丛生 荒凉残照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 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 今昔对比 感慨沧海桑田 人生多变 令人叹惋再三 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 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次 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 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 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 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 感情成分较浓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 中间抒情 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 兴废 盛衰之慨 末尾二句 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 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 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 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 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 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 短短八字 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 力敌千钧 内涵丰富 感情悲愤 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 精譬警策 振聋发聩 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 因此 这首小令名为 怀古 实为 伤今 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 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第三 要分清常用手法和结构章法 常用手法 以景衬情 用典 正反对比 侧面烘托 衬托 抑扬 讽刺 含蓄 联想与想象 即事议论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 后议论抒情 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 留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 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怀古诗小结 六奇已出陈平计 五饵曾闻贾谊言 敢惜妾身归异国 汉家长策在和蕃 清 刘献庭 王昭君 意在于 刺 言汉代统治者软弱无能 不敢抵御匈奴入侵 只知用金钱女色来讨好敌人 故曰 汉家长策在和蕃 也 是一位义愤填膺的王昭君汉主曾闻杀画师 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 清 刘献庭 王昭君 意在于 指责 言王昭君并非是被画师所误 因为画师是决定不了一个人的美丑的 关键是皇宫中宫女太多 故言 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 也 是一位敢于怨刺的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 眉销残黛脸销红 秋苦辛勤憔悴尽 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 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 莫道不如宫里时 昭君词白居易 迁移扩展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塚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姜夔 扬州慢 姜夔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 以为有 黍离 之悲也 淮左 名都 竹西 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 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 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 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 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咏怀 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试作简要分析 迁移练习 1 分析 第一步 寻找连接点 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 归类 探求主旨 1 昭君入宫被妒 他入朝被妒 2 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 他 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 其一 3 昭君思念故土 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 4 每依北斗望京华 都城 昭君敢于 怨恨 他不敢怨君 5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答案 1 不同意2 从诗的表面来看 是咏昭君 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 来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 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煅白制备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火法冶炼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粗钨酸钠溶液制备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6.2《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2025版试卷印刷保密协议履行监督细则及措施
- 2025版房地产买卖代理合同(含配套设施)
-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交易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合同范本
- 宅基地使用合同4篇
- 2025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与管控研讨会
- 即时零售配送骑手管理痛点破解报告 2025
-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教科版2025小学二年级科学教学发展规划计划
- 《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高职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表汇编
- 2025年深圳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GB/T 34722-2025浸渍胶膜纸饰面胶合板和细木工板
- 绿色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课标卷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 2024年湖南省双峰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