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师善知识的标准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喜饶嘉措 发布时间:2011-7-26 15:08:59 繁體版拜师如就医,如果恰逢良医,则药到病除;如果碰到的是庸医,非但病痛难以治愈,尚有丧命之忧。而且在佛法看来,即使遇到庸医,也仅仅是此生生命的终结,如果拜到不合格的佛法老师,那么损失的将是生生世世的幸福!因此在选择佛法上师的时候,不能重视名气、地位大小以及徒众的多寡,应该严格依照经论中所提供的上师标准,加以观察和选择。对于显教大乘上师的标准,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中有很好的归纳和界定。这就是大乘上师十德:1.戒律清净戒律本意是“调伏”的意思,即是调伏狂放不羁的粗野内心,使之柔和慈善。无论上师身份是僧是俗,都要遵守相应的戒律。如果是出家比丘,则要遵守250条比丘戒,如果是在家居士,则要遵守五戒、十善、菩萨戒等相关戒条。戒律是品德的保证,是高尚情操的最低底限,一个不遵守戒律、肆意妄为的人,是不堪作为佛教大乘上师的。2.具足禅定普通凡人的内心,大都狂躁不安,各种妄念,如奔腾的瀑布,难以安静止息,所以世人都将之比喻为“心猿意马”。作为佛教的上师,则必须修习禅定,让内心平稳安定,只有当内心极度寂静,通达一切真理的智慧之日,才会冉冉生起。就如只有平静的湖面,才能映射出清晰的影像。佛陀曾经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过:“置心一处,无事不办。”意思是如果能随愿把内心置放一点,则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反观世俗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因此,产生胜义智慧的载体:禅定的获得,也是大乘上师必不可少的条件。3.具足智慧佛教被称为“智慧的宗教”,说明佛教是崇尚知识、注重智慧的宗教,因此智慧的具足,也是大乘上师的必须条件。在佛教中,智慧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分别思维的世俗智慧,一种是无分别思维的现观直觉智慧,后者必须在有禅定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里所要求的智慧是指前者,即能分辨是非善恶的智能、知识含量以及理论素质等。4.德才超胜这是说上师的品德、学识等一定要高出弟子,如果上师的德才比自己还低,则没有跟他学习的必要。在亲友书中说:“拜低劣者为师,结果是自己跟着堕落;拜相等者为师,自己毫无进步;只有拜高尚者为师,才能有所裨益。因此应该拜德才超胜者为师。”正如世人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5.勤奋努力这条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上师自己要勤奋修持、努力实践。佛法不同于世间知识,不能光说不做,必须躬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因此作为大乘上师自己要精勤修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二是上师要勤于教导,奋于利众。以佛法、善行敦促弟子,诲人不倦。6.学识广博弥勒在大乘经庄严论中说过:“即使是大菩萨,如果不学习五明知识,也难以成佛!”因此无论是自修还是育人,上师都要掌握五明知识,尤其是内明:佛教三藏法典的知识。佛教的三藏典籍,约八千余卷,可谓卷帙浩瀚,博大精深,加上佛经原典都是佛陀应当时弟子根基的散说,又有了义与不了义等区别。因此,不掌握佛教的总体精神和基本原则,很难正确认识佛教教义。只有通达了“深观”以及“广行”的各种教法,才能毫无错谬地解释佛经。因而在藏传佛教的传统教育中,都是先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来学习因明、般若、中观、戒律以及俱舍等五部经学。7.通达“真实”这里的“真实”是指佛教中独有的“无我正见”:人无我和法无我,也是区分佛教和非佛教的四法印之一:“诸法无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佛教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各种条件聚合的存在,他们本身并没有独立的本质。比如水,当温度等条件产生变化的时候,他们的存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作用也跟着产生变化。虽然水没有固定的独立不变存在本质,但水有水的作用,冰有冰的作用,丝毫不会紊乱,这就是佛教的“缘起性空”学说,也是佛教最高的哲学:无我哲学。这里的“我”并非你我他的我,而是指事物独立不变的本质,佛教不承认这种独立不变本质的存在,所以称为“无我”、“空”。这是从观察真理、胜义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世俗谛、现象角度来说,佛教也承认世俗的我与事物都存在,不了解佛教者总说佛教的空就是什么都没有,其实是对无我哲学的最大误解(有关无我空性方面的详细解说,请参看趋入空性正见之阶梯:菩提道次第广论观章直解一书)。但在佛教哲学中,对于无我的讲解有四家学说,小乘两家是有部和经部,大乘两家是唯识和中观。其中以中观为最高思想。作为大乘显教的上师,最好能够直觉现证这中观空性,最起码也要在理论上通达。因为无我空性是彻底斩断轮回绳索的利刃,若不具此,自己尚且无法脱离轮回,如何有资格教导弟子呢?8.爱心育人慈悲爱心是佛教徒应该具备的良好素养,特别是学习大乘佛教者,更是应该培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的菩提慈悲爱心。作为大乘佛法的上师,自然要有慈悲爱心。如果缺乏了慈悲爱心,那么讲授佛法、授徒育人都成为牟取名利的工具,就会出现贪财卖法,穷人学不到佛法的可悲局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佛法的上师,还是世俗的教师,都应该以育人为己任,不看重弟子、学生的出身贫富,这样才能为人师表。特别是大乘显教的上师,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心,忘我地教育弟子。就象西藏一位嘎当派的大师慬哦瓦所说那样:“虽然我讲说了很多佛法,但从未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因为众生都还在苦恼当中!”9.具备耐心由于人的先天智力、生存环境、思想素质以及习性喜好等不同,接受佛法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作为上师应该具备授课的耐心。对于根器好的弟子固然能欣然传授,但对于智能低劣的弟子同样应该具备百问不厌、诲人不倦的耐心。如果不具备耐心教导这个优秀的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追偿纠纷和解协议书模板
- 教育咨询员服务合同书
- 涂料刮白协议书
- 民工赔偿协议书
- 转让超市协议书范本
- 道路维修养护合同协议
- 旧巴塞尔协议书
- 河沙买卖协议书
- 两人合作开公司协议书
- 轮胎修理费合同协议
- 冀教英语六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 Continual Improvement持续改进程序(中英文)
- 10x2000对称式三辊卷板机设计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 RCA应用于给药错误事情的分析结果汇报
- 申论答题纸-方格纸模板A4-可打印
- 土石方测量方案完整版
- 律师事务所劳动合同范本2(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参照适用
- 可以复制、输入文字的田字格WORD模板++(共11页)
- 施工单位动火申请书内容
- 焊条电弧焊基础知识二
- 不锈钢板墙面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