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doc_第1页
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doc_第2页
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doc_第3页
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doc_第4页
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 从汉画像石“滑板车”图 联想老庄的哲学思想 作者:翟智高时间:2014-05-14 22:10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社会 文学 生活 “滑板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本是代步工具,但传入中国后,却迅速成为深受儿童们喜爱的玩具。西安碑林有一块东汉画像石上,有“滑板车”,画像石中,一名儿童手推“滑板车”,站在两个大人之间抬头仰望。中国古代儿童也玩滑板车,要比德国人发明早了近两千年. 汉代画像石上的滑板车: ? ? 画像石出土于陕北绥德,描绘的是孔子长途跋涉来到洛阳,向老子求学问礼的场景。右侧的孔子手执“大雁”,屈身向老子行拜师礼。? 站在老子和孔子之间的儿童,手推一辆两个轮子的“滑板车”,名叫项橐(tu),是春秋时代闻名的神童。据史料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被项橐用泥沙修筑的“城墙”挡住了去路。孔子问他何不避车,项橐回答说,只闻车避城,未闻城避车。后来项橐又连问孔子几个问题,孔子却回答不出来。于是有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之句,所以他也被戏称为“史上最著名”神童。 画像石图中项橐手中的“滑板车”,根据嵇康高士传的记载,被称为“蒲车”,是东汉时代流行的玩具。虽然不知是否像现在这样可以用来代步,但无疑与现代的儿童滑板车类似,同属于儿童们喜爱的玩具。 ? ? 画像石画中是孔子到东周都城洛阳问礼樂与老子的故事,在洛阳老城现在还有后世纪念孔子入周问礼樂的碑刻: ? ? 孔子入周问礼的故事,载于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列传(以下资料黑字是原文,括号内蓝字是译文参考)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孔子前往周王室都城洛邑,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 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关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典出庄子? 田子方,主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要多方面看问题的全面。(以下资料黑字是原文,括号内蓝字是现代话参考)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刚洗了头) 方将被发而干,然似非人(正披散着头发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木头人一样)。 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是孔丘眼花了吗,抑或真是这样的呢?刚才先生的身形体态一动不动地真像是枯槁的树桩”)。 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吾游心于物之初(好像遗忘了外物、脱离于人世而独立自存一样”。老聃说:“我是处心遨游于浑沌鸿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孔子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说:“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 尝为汝议乎其将(让我为你说个大概)。 至阴肃肃(最为阴冷的阴气是那么肃肃寒冷) 至阳赫赫(最为灼热的阳气是那么赫赫炎热) 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 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 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消逝、生长、满盈、虚空、时而晦暗时而显明,一天天地改变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为,却不能看到它造就万物、推演变化的功绩。生长有它萌发的初始阶段)。 死有所乎归(死亡也有它消退败亡的归向) 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开始和终了相互循环,没有开端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变化的穷尽。倘若不是这样,那么谁又能是万物的本源!) 孔子曰:“请问游是(孔子说:“请问游心于宇宙之初、万物之始的情况。”)”。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老聃回答:“得到的认为很满足,就是至美、至乐了。)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体察到至美也就是遨游于至乐,这就叫做至人。) 孔子曰:“愿闻其方”。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孔子说:“我希望能听到那样的方法。”老聃说:“食草的兽类不担忧更换生活的草泽,水生的虫豸不害怕改变生活的水域) 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进行了小小的变化而没有失去惯常的生活环境,这样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就不会进入到内心。普天之下,莫不是万物共同生息的环境。) 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获得这共同生活的环境而又混同其间,那么人的四肢以及众多的躯体都将最终变成尘垢。) 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死亡、生存终结、开始也将像昼夜更替一样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扰乱它。) 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更何况去介意那些得失祸福呢!) 弃隶者若弃泥涂(舍弃得失祸福之类附属于己的东西就像丢弃泥土一样。) 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懂得自身远比这些附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为珍贵,珍贵在于我自身而不因外在变化而丧失。况且宇宙间的千变万化从来就没有过终极,怎么值得使内心忧患!已经体察大道的人便能通晓这个道理。)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孔子说:“老子的德行合于天地。) 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够免于这样做呢?)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老聃说:“不是这样的。水激涌而出) 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不违背自身力量去强求一切,方才合乎自然法则。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对于德行,无须加以培养万物也不会脱离他的影响,就像天自然地高,地自然地厚,太阳与月亮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