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doc_第1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doc_第2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doc_第3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doc_第4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热点考点聚焦命题方向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的经纬度、半球、时间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区经纬网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考点主要有:地球形状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题型:主要有选择、图表分析、绘图等。【例1】(2003宜昌)本初子午线是指( )。A.90经线 B.180经线 C.120经线 D.0经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答案:D本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基础知识。【例2】 判断A点的经纬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容为经纬度的判断,而经纬度判断的依据是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图中的经度愈向东度数愈小,故为西经度。纬度的递度规律是:北纬度愈向南愈小;南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大。图中的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小,故为南纬度。答案:西经30,南纬20。由本题,应理解并记住经度纬度的递变规律:自西向东:经度数变小的为西经度,经度数变大的为东经度。自北向南:纬度数变小的为北纬度,纬度数变大的为南纬度。典型例题剖析【例1】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0向东至100E , B.0向东至180,C.180向西至160E ,D.0向西至20W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答案:D金钥匙: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例2】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剖析:本题所需的知识为北极和南极分别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所有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题中甲、乙两人从南极出发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大,到赤道时达到最大。因为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这样就排除了B和C的可能。在A和D这两个答案中,学生往往误认为A和D项都对,其实两人向北前进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北极,要想在南极再相遇必须改变方向向南。答案:A金钥匙:遇到棘手的题目先用排除法再用对比法确定。【例3】 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 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 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为东西半球的分界。此题的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只要此点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赤道上即可;而另一个条件不仅要求此点必须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而且要求“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故不符合条件。答案:B金钥匙: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例4】 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O纬线上 B.O经线上 C.北纬90 D.南极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线的基本概念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点,而极点是长度最短的纬线,即北纬90和南纬90。答案:CD金钥匙:所有的经线都汇集于南、北极点;北纬90即北极点,南纬90即南极点。【例5】 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纬度的特点。经纬线都有无数条,所以B不对;所有纬线都平行,所以D不对。 答案:AC金钥匙:经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都平行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与此有关的活动安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规划重大工程,既是社会热点,又是命题热点。太阳光照图与经纬网联系考查题较多。考点主要有:地球自转特点及昼夜更替,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地球上五带。【例1】(2003淄博)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其位置是( )。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半球划分、五带划分及经纬网有关知识。东西半球界线为20W、160E,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则经度为160E,排除B、C。前为热带,后为温带可断定经度为235S,排除A,答案为D。答案:D此题联系实际、结合图考察半球及五带界线。【例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的中心相同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对比如下: 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地球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时。 答案:C金钥匙:通过解答本题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种类、各自特点和由此产生的地理意义。典型例题剖解【例1】 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A.昼夜交替地球自转 B.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不发光的球体,因此,被阳光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之分;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产生;地球自转自西向东还会使人们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和公转的轨道平面保持66.5的夹角,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因此,与自转相关的是昼夜交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与公转相关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 答案:AC BD金钥匙:通过本题的解答,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例2】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 正确的是(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 23.5S夏至日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井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一定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即在23.5S或23.5N,而其它在23.5N23.5S之间的范网内,应该有两次直射现象。 答案:B金钥匙: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直射一次的现象的地理纬度为23.5N,这一天正值我国的夏至日。创新例题点拨【例1】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 个。A.5个 B.4个 C.3个 D.2个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南极中心站的位置、五带的划分与分布。上海处在北温带,中山站处在南寒带;从上海向南到中山站依次经过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内寒带,共经过了4个温度带。 答案:B【例2】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如图1.2-7),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 ,B. ,E.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D和 。(用字母来表示)(4)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和 。(用字母表示)(5)夏至日时,有极昼现象的是 ,有极夜现象的是 。(用字母表示)(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D和B的分界线是 。点拨:观察五带图,掌握五带名称、五带的分界和各温度带的特点。由五带范围分布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为寒带。阳光直射情况: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两次),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答案:(1)热带 北温带 南极带(2)A (3)E (4)B C(5)DE (6)回归线或南北纬23.5纬线;北极圈(或66.5N纬线)【例3】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8),回答:(1)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量最 。当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 。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 。(2)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 。如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还有没有四季变化? 有没有昼夜交替?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在不同位置得到太阳热量多少和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公转至A点时,是冬至日,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当公转到C点时为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当太阳公转至B、D时,全球昼夜平分。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0时,则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变为30N;若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同一地区没有四季变化。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生产,跟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没有关系。答案:(1)少 高 平分或等长 (2)30N 无 有第三节地 图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联系实际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关系,在地图上辨方向。从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图上提取所需信息,判断地势特征、坡度陡缓、地形类型,量距离辩方向。【例】 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幅边缘各留2厘米。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则该图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A:1:1000000 B:1:5000000剖析:此题要求掌握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再选择与计算结果接近的比例尺。要表示的实地距离为5500千米和5000千米,图上要表示的距离长=62-2258(厘米),宽=56-22=52(厘米),则长和宽的比例尺为:长,58厘米5500千米=58厘米550000000=1/9480000,宽:52厘米/5000千米=52500000000=1/9620000。在选定一幅图的比例尺时,应以小比例尺为准,故应以1/9620000为参照标准。 答案:D典型例题剖析【例1】 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A B C D E F 剖析:此题考查内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由等高线数值变化可推断A为山顶,B为鞍部。C处等高线向山顶弯曲,故为山谷;而D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C相反,故为山脊。E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F处等高线密集,故为陡坡。答案:山顶 鞍部 山谷 山脊 缓坡 陡坡金钥匙: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处为山顶。【例2】 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剖析:本题考查内容为比例尺公式的换算。此类计算题应注意两点:首先公式变换要正确;其次单位换算要细心。比例尺= 实地距离=实地距离=4cm10000000=40000000cm=400千米 答案:400千米金钥匙:实际距离单位是千米,由厘米换成千米,小数点前移5位;图上距离单位是厘米,由千米换成厘米,小数点后移5位。创新例题点拨【例1】 在图1.3-18经纬网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是 ;D点在A点 方向。点拨:这是一道有关地球某点地理位置和判断方向的题。解题关键是首先要确定经纬度。可以先在图中画出赤道和180经线,依此确定东西经度。然后补画出160E经线,此线以东即为西半球。 答案:A、B,东南【例2】 根据图1.3-19判断:(1)A的经纬度 。 (2)B在A 方向(3)C在B 方向 (4)D在B 方向(5)D在A 方向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答案:(1)l00W,30N (2)正东 (3)正南 (4)东南 (5)西南金钥匙: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若两点间经度相差小于180,则接一般规律与所计算度数方向一改,若两点间经度和大于180,说明计算经度的方向不是最近方向,应改为相反的方向去判方向,例第(5)小题容易错答为东南方向。【例3】 某考察队由A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