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动形象.doc_第1页
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动形象.doc_第2页
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动形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动形象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曹永财【摘要】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几年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普通的品德与社会教师,近几年,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关键词】教学 社会 信息技术 生动形象 潜能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利用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能模拟变化万千的社会情况,可以制作交互性强,介面友好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突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开启心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开课环节时,就要精心的提炼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倍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品生课堂不再枯燥、抽象,从而对品生课产生亲切感。如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五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主题是好大一个家,活动动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独特文化。这是一个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感受的主题。而教材提供了的画面和文字也无法展示大中华、多民族、多文化的背景。又由于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对祖国和民族的认识模糊,课堂上往往会出冷场和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前教师以爱我中华歌曲为背景,制作了有中国版图、中国名山大川、有故宫长城、有现代城市标志建筑、有古代四大发明和“神六”飞天、有各民族幸福和谐生活情景的课件。上课伊始,我就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通过观看录像感受祖国的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生活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为活动的开展铺垫了认知基础和感情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延展课堂的空间界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应来源于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耳熟能详乐于学习的、且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生活实际。因此,让现实生活更多地融入到品德与生活中,让品德与生活更深入广泛地介入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品德与生活中更清晰地了解生活和社会,形成适应社会、热爱生活的能力和品德,是每位品德学科教师的职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组织五年级下册教材来到黄河岸边这一课活动导入新课时,播放家乡青山绿水的风景片,让学生欣赏水之美,紧接着演示水源污染的图片课件,教师话锋随即一转:这些污染的现象你们身边有吗?把你们课前调查到的我们身边的水资源被污染的资料都拿出来。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教学内容牵引到学生生活中去,充分让学生谈自已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告诫人们什么。接着教师再将学生的视角由“我们”身边拉到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播放黄河水资源污染情况图片课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提醒同学们思考:我们要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呢?随后又将学生拉回现实中来,通过观看一些同学在水龙头旁洗手、玩水、打水仗、水龙头也不关的录像课件,通过讨论交流:看了这段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再通过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周边人浪费水的现象的材料,学生深深地明白了哪些行为是污染水、浪费水的行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够避免那些行为,学会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五年级上册科技改变生活一课时,我在教育网站上查找“未来城市”、“超级城市”、“巨型建筑”等各种各样的设想方案展示给学生欣赏,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设计自己心中美好的家园,学生潜能获得了发展,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和想象画出家乡的明天。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成为促进品德与社会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当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要因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先进的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做真正的引导者,这才能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动形象。【参考文献】1、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