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提高护生创美能力.docx_第1页
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提高护生创美能力.docx_第2页
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提高护生创美能力.docx_第3页
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提高护生创美能力.docx_第4页
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提高护生创美能力.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分利用写作教学,提高护生创美能力 周少军内容提要:审美创造能力是护生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之一,本文从写作教学这个角度,具体论述了如何利用写作教学这个平台来提高护生的创美能力。关键词:写作教学;护生;创美能力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审美创造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描述大自然和社会人生之美,表达美好的思想和健康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正如叶圣陶所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教学的过程不同于作文过程,它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密切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所谓创美能力,是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和美化自身的能力。为了帮助护生提高创美的能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引导护生用独到的眼光发现美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既要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又要以主体的审美意识为尺度融铸心灵意象,表现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所以,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美、社会生活的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内容。所以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从而产生写作的激情。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引导学生善于深入自然,热爱自然。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花鸟虫鱼、蓝天白云、日月星辉以及人文景观,或动或静,或暗或明,或大或小,或有生命,或无生命,五彩缤纷,层出不穷,其中蕴藏着无限的自然美。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关注大自然,并在自然界中寻找美、发展美、感受美。让学生在欣赏山川河流的壮丽气势、云霞暮霭的奇妙变幻、花草虫鱼的美丽多姿中领略大自然的奥妙与神奇,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写作的灵性。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现在学生虽说生活面狭窄,但身边不乏美好的事物,学生只是视而不见,至多是“走马观花”,稍有了解而已。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曾经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爱好和生活方式,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绝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生活美好快乐、社会稳定进步,人们和睦相处。可是生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它要复杂得多,因而人们在生活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行善积德,有的丧尽天良;有的勤俭持家,有的好逸恶劳;有的积极向上,有的腐化堕落;等等。对于高职学生,教师在不回避丑恶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多多了解生活,善于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尤其要多留心生活中美的人和美的事,为自身写作积累美的素材,为审美创作奠定基础。再次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社会实践是美的泉源,又是一个广阔的大课堂,学生要亲自投身其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教师要带头和鼓励学生,或参加公益劳动,或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或参加献爱心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仔细体味生活,感受自己善的行为给他人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当然生活是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的,人对生活的感受会稍纵即逝。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善于捕捉对生活的感受,把在生活中发现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行为美等,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写作时,就有丰富的材料,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只要善于观察,人们随处可以发现美。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观察身边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同时,在观察美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想象美,使感情与想象沟通,闪耀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社会、生活、人生,描绘美好的生活,塑造感人的形象,发表独到的见解,创造出至真、至善、至美的作品。二、诱导护生用独特的思维创造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个体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对美的创造。创造美的能力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它的实现对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的提高又有积极意义。首先引发学生的创美意识。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她们的创造潜能。例如,我在教学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深深地被诗中那和谐的韵律、真挚的情感所打动,被诗歌那精彩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所吸引。也有的学生在领略了诗歌的无限魅力后,产生了用诗歌表达自己心声的强烈冲动。于是,我就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也写一首诗歌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去描写风景如画的校园,去抒发内心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其次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处于青年初期的在校学生,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丰富,这是一种极好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努力促使其正常发展。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调遣、筛选、分割、组合各种材料,发展其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完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一课后,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出人意料的结局,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奇妙的构思,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它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当玛蒂尔德得知曾经为之而付出了十年艰辛劳动的竟是一挂假项链时,她是目瞪口呆、惊愕万端呢?还是当头一棒、悔不当初呢?是放声大哭、极度悲伤呢?还是喜出望外、趁机索赔呢?她以后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等等。针对这些疑问,我要求学生根据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合理的想象,给本文再续一个尾声,以补充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的形象。再次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一种能力。我每讲一篇典型范文都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仿照其立意、构思、写法、语言等诸方面选取其一,进行习作练笔。指导学生作文,不仅注意各种体裁文章的写法,而且注意文章的思想内容,使学生的作文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的感情。例如在教学议论文单元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学习驳论点和驳论据的方法,写一篇批驳“护士工作没出息,因为护士工作要侍侯病人”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点燃学生创造美的智慧火花,使学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新颖的美文。三、指导护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美写作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信息的输出外化,即是把经过改造形成的心中意象,及由抽象概括得来的理性认识成果,以定形的物态化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一阶段,学生多能体验到收获的甘美。但在表达上,学生有些困难。就以情感的表现而言,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善于传达感情,在想象创造中原本极为丰富的感情一到笔下就消失了,使文章显得平淡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帮助他们表达情感,除了传授抒情的表达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指导中要投入感情。语言的准确运用和生动表达,就是一种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只有具备了驾驭语言、利用语言创造美的能力,学生才能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语言是塑造形象的手段,它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谐、生动。准确、明晰、和谐、生动的语言必然能给人以听觉、视觉和感觉上的美感。鲁迅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学至文章)可见,文章的语言文字用得好,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往往显得平淡、毫无情意。教师要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这一缺点。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这篇文章优美清新的语言。在文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文中重点词、句的形象性,抓住语段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仔细体会。如文中第二段,作者漫步荷塘时写月光:“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这里巧妙地用了一个“淡”字,着重写一个幽静的环境和自己沉闷的心理,月光的“淡”和他悲凉的处境已形成了对照,这就更好地为下文写荷塘下的月色景象,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埋下伏笔。再如写荷叶,“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一个“挨”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荷叶相连的样子,而“脉脉”一词原是形容默默地用眼神或动作表达情意,用在这里却生动地描绘出了遮在荷叶底下的流水无声而似有情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