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药 学,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刘小平,第十四章 行气药,一、含义 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证的药物叫行气药。也称理气药,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 二、功效与主治 行气药具有行气的功效。所谓行气,是指药物以辛行之性,疏畅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治疗气滞证的作用。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具体作用。部分药物还兼能降气,有止呕,止呃,平喘之功。行气药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第十四章 行气药,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多为芳香之品,有疏畅气机之功,而辛能行散,温能通畅,故行气药性味一般为辛味,有的兼有苦味;且多为温性,具有清热作用者为寒性。本类药多归脾胃经;部分药物还能行气疏肝,可归肝经;少数药物兼能宣降肺气,还可归肺经。其中降气之品具有沉降之性。本类药除川楝子有小毒外,其余药物在常用量下则无毒。,第十四章 行气药,四、配伍应用 行气药的使用应根据病症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选择和配伍相适宜的药物。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宜与消食药配伍;因于湿热阻滞者,宜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因于寒湿困脾者,宜与苦温燥湿药配伍;因于脾胃气虚者,宜与补中益气药配伍。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应与散寒暖肝药配伍;因于肝血不足者,应与养血柔肝药配伍;肝郁气滞而月经不调者,应与活血调经药配伍。肺气壅滞因于外寒客肺者,当与宣肺解表药配伍;因于痰饮阻肺者,当与祛痰化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淤者,当与活血祛淤药配伍;咳喘由肺肾两虚者,当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作用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行气药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耗散,影响疗效。,第十四章 行气药,第十四章 行气药,第十五章 消食药,一、含义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饮食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二、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均有消食的功效,在脾胃消化功能不足时,有代脾胃消化饮食的作用。适用于食积停滞,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秘结或溏泻。溏泻则泻下不爽,泻下物酸腐臭秽,且多腹痛则泻,泻后痛减),矢气臭秽等。,第十五章 消食药,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具有消食和中,健运脾胃之功,多属甘平之品,归脾胃二经。 四、配伍应用 应用本类药物,须根据不同的病情,作适当选择,并与相应的药物配伍。一般情况下,食积内停于中焦,多阻塞气机,出现脾胃气滞,当配伍行气宽中之品;湿阻中焦又饮食积滞,当与化湿药配伍;若食积化热者,应配伍清热药;若食积腹泻,大便不爽者,可配伍少量泻下药以缓下导其肠道食滞;若兼寒象,又当配入温中散寒药,至于因外感风寒或肝郁气滞而致食积停滞者,宜配入发散风寒药或疏肝解郁之品;若素体脾胃虚弱者,当用补气健脾之品。,第十五章 消食药,五、使用注意 消食药作用虽然缓和,但部分药也有耗气之弊,素体脾胃虚弱而常停食者,当调养脾胃为主,不宜单用或过用消食药,以免再伤脾胃,故素有“久服消人之气”之说。对暴饮暴食,食积时短,症情急重者,当用涌吐法尽快吐出胃中宿食,消食药则缓不济急。,第十五章 消食药,第十六章 驱虫药,一、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二、功效与主治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瘙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第十六章 驱虫药,三、性能特点 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 四、配伍应用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员体质强弱、证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恰当的药物;服用驱虫药后,常配伍泻下药以促进虫体及残存驱虫药的排除;治虫证一般宜单用驱虫药,其力专效佳;亦可适当配伍,如有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益脾胃药;体质虚弱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第十六章 驱虫药,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同时孕妇、年老体弱者亦当慎用。虫证而腹痛剧烈者,通常以安虫为主,待疼痛缓解后,再行驱虫。对发热患者,亦宜先治其发热,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使用驱虫药物。,第十六章 驱虫药,第1416 章思考题,1.何谓行气药,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简述消食药的作用和适应证。3.简述驱虫药的作用和适应证。4.木香、香附均可理气,其临床应用有何不同?5.应用驱虫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十七章 止血药,一、含义 凡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能加速凝血的过程,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因其兼有的作用不同,本章将止血药又分为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化淤止血药及温经止血药四类。 二、功效与主治 上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等。 一般而言,咳血、咯血、鼻衄,多为肺络损伤,亦与肝火犯肺或虚火上炎有关;吐血多为胃络损伤,可与肝木犯胃有关;便血多发生于胃与大肠;尿血多责之于肾上膀胱;崩漏则因肝肾阴虚、肝火内盛,或脾失统摄引起。再结合其出血的色质辨证,可分别其脏腑和寒热虚实,进行合理治疗。,第十七章 止血药,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具收敛向内的作用趋向。在药性及味的标定上,多因其兼有功效的不同而互异,如凉血止血药药性属苦寒;而化淤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亦与心主血脉相关,故均主要归肝、心二经。具体药物的归经还可根据其止血部位的不同而互有差异。,第十七章 止血药,四、配伍应用 止血药的应用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其一,根据辩证用药的要求,从消除出血的病因与病理出发,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如热证出血,宜选用凉血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血热;淤滞出血,或出血而兼淤滞者,宜选用化淤止血药,使止血的同时,又能消除淤滞其二,按照出血的部位,选用对不同部位出血具有专能的药物。外伤出血,或病情单纯的轻度出血,可以单味止血药治疗。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味药难以兼顾病因与病机、主证与兼证。因此止血药亦多配伍使用,如火热亢盛,迫血妄行者,多配伍清热泻火及清热凉血之品;若阴虚火旺而出血者,宜配滋阴降火潜阳之品;若淤滞出血,宜配入活血祛淤药;若属虚寒性出血,常配以温里药及助阳药;若属气虚出血,又常与补气药同用。,第十七章 止血药,五、使用注意 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但证诸临床,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使其变为收敛止血药,适应范围扩大。然亦有部分药物以生品或鲜品入药,止血力更佳,并不宜炒炭入药。 应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止血而不使留淤,尤其是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易恋邪、凉遏而留淤。故用止血药亦不可一味止涩或清泄,在大剂使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时,可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止血不留淤。,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一节 收敛止血药 以止血为主要功效,并兼能收涩,且性较平和的药物,称为收敛止血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其性多平,或虽有微寒之性,但实无清热之功,可用于多种无明显邪气的失血证。然本类药物味涩收敛,易留淤恋邪,故应用当以出血而无明显邪气和血淤者为宜,且多与化淤止血药或活血化淤药配伍使用。属正气虚衰者,当配伍补虚药,以标本兼治。对于收兼治。对于收敛性较强的收敛止血药,有淤血及实邪者用之当慎。,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二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既能清热凉血,针对血热妄行的病因而收间接止血之效,又能直接止血。药性均为寒凉;味多苦、甘,若表示清泄,其甘多与滋味有关;因入血分凉血止血而归肝经。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原则上不宜于虚寒性出血证,但亦有某些药物,或通过炮制(炒炭),或通过配伍,亦可使用。本类药性寒凝滞,易凉遏伤阳而留淤,不宜过用。,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三节 化淤止血药 既可止血,又能活血化淤的药物,称为化淤止血药。 本类药物既能直接止血,又能活血化淤,以使血脉通畅,最适用于因淤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此种出血,淤血不去则血不归经而出血不止,故宜以化淤止血药为主治之。亦可配伍其他各类止血药,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同样有止血而不留淤的优点。又因其能化淤而消肿止痛,亦常用于跌打损伤及多种淤滞疼痛等。根据辛能行的理论,本类药多为辛味;其性可偏温,或偏寒;主要归肝、心二经。,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既可止血,又能温里散寒的药物,称为温经止血药。 本类药药性温热,既能温通血脉,消散凝滞,促进血液循经运行,并扶助阳气,统摄血液,而有利于止血,又具独立的止血作用。主要适用于脾阳虚不能统血或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且有全身虚寒表现者。本类药物又是温里之药,尚能温中以止泻、止呕,或温经散寒以调经、止痛等,故又可主治多种里寒证。,第十七章 止血药,第十七章思考题,1.止血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和适应证有何不同?2.仙鹤草和白及均有收敛止血的功效,临床应用有何不同?3.清热凉血药和凉血止血药的功用异同?4.炮姜、干姜、生姜的性味、功效有何不同?5.三七的止血特点是什么?,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淤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淤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淤药,或活血祛淤药。简称活血药或化淤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淤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主治各种淤血证。 对活血祛淤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淤”、“祛淤”、“消淤”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淤”、“逐淤”等功效。后者活血化淤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4类。,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三、性能特点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以及寒凝是引起淤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淤药多为辛温之品;其中部分性偏寒凉,对血热而淤滞者列为相宜。前人又依据本类药滋味,引人“苦以泄滞”、“咸能软坚”的理论,除辛味之外,还常标以苦味和咸味。因肝藏血、心主血,故活血化淤药主归肝、心二经;而前人认为“恶血必归于肝”,故本类药更强调归肝经。,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四、配伍应用 活血祛淤药的使用,应针对病情,并根据药物寒温、猛缓之性或止痛、通经、疗伤、消癥等专长,加以选择,并作适当的配伍。由于人体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气滞可导致血淤,血淤也常兼气滞,故本类药物常需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淤的功效;寒凝血淤者,当配伍温里药以温通血脉,助活血化淤药以消散淤滞;若热灼营血而致血淤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痹证、疮痈,则应与祛风湿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癥瘕痞块,应同化痰软坚之品配伍;淤血而兼正虚,又当配伍相应的补虚药,以通补兼施。如淤血兼血虚或阴虚者,当同补血药或养阴药同用,阴血充足,则淤血易去;同样,若淤血而兼气虚者,当与补气药同用,气为血帅,气足则血易行,淤易去。淤血而出血者,宣配伍止血药,不可单纯止血或单纯活血。,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月经过多,血虚经闭者;有催产下胎作用和活血作用强烈的药物,孕妇禁用。古代有将催产下胎的活血药用于难产及胞衣不下者,由于现代产科处理更安全有效,故有条件地区对难产、胞衣不下者亦不宜使用;对破血逐淤之品,由于更易伤人正气,对体虚而兼淤者更应慎用。,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以活血止痛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多种淤滞疼痛证的药物,称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既能活血化淤,又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以主治多种淤血证,尤其适宜于淤血疼痛的病证,如淤血所致的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等。 活血止痛药各有其特点,有的辛温,有的辛寒,并多兼有行气作用。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血淤而兼肝郁者,宜配疏肝理气之品;若伤科损伤淤肿,应配入活血疗伤之品;若为妇科经产诸痛,宜配活血调经之品;若癥积淤痛,还宜与活血消癥之药及软坚散结之品合用;若外科疮疡痛肿,则还应与解毒消痈之品配用。,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以活血调经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妇科经产淤滞证的药物,称为活血调经药。 本类药具有活血被动淤之功,又善调妇女经血,以影响月经的周期、经量及色质等,并具有行血而不峻猛,通月经而不伤正的特点。适宜于妇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产后淤阻腥痛等经产疾患。亦可用于血淤所致胸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痛等。,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凡能活血化淤,并以治疗伤科淤滞疾患为主的药物,称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多能活血淤而消肿止痛,又多兼续筋接骨或止血生肌等功效。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淤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其中多数药物也可用于其他淤血病证。 应用本类药物时,对跌打损伤淤肿疼痛,常配活血止痛药;若骨折筋损,除选用功兼续筋接骨之品外,亦常配用强筋骨之品;若金疮出血,则还宜配伍化淤止血生肌之品。,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以破血逐淤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消癥化积的药物称破血消癥药。 本类药物药性峻烈,活血作用最强,活血药中的虫类药多有破血消癥功效。适用于淤血时间较长,程度较重的淤血证,尤多用于癥瘕积聚。于妇科淤血证,亦多用于血滞经闭,其他妇科淤血证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淤阻腹痛等较小使用本类药物。因其易动血耗气,必要时可与益气养血药同用。 应用本类药物治瘕积时,因其多兼气结痰凝,故常配行气破气药或化痰软坚药以加强其消癥效果。此外,使用本类药物还常与补益之品配伍,一方面可防破血消癥药性燥劲猛,耗伤正气;另一方面则因癥积之人病程大多较长,每兼体虚,与补药同用,可奏攻补兼施之效。 本类药物药性峻猛,最易耗血动血,帮凡出血证,或虚证及孕妇,当忌用本类药物。,第十八章 活血化淤药,第十八章思考题,1.简述活血化淤药的含义?2.活血化淤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和适应证有 何不同?3.对比桃仁与红花在功效上的异同?4.简述延胡索的性能特点和主治病证?5.元胡与香附均能止痛,其主治病证有何不同?,第十九章 化痰药,一、含义 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痰证的药物,称化痰药。痰证,是人体脏腑功能及气血不和,水湿、津液停积于局部,或变为较为稠浊之物,而引起的多种病证的总称。二、功效与主治 化痰药均具有化痰功效,主治痰证。痰既是水液代谢与津液运行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其“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在脏腑,或在经络”,所以痰证复杂,其致病病位广泛,随痰浊停留阻滞的部位不同,症状特点各异。如痰停脏腑,阻于肺窍,则发为咳喘有痰;上蒙清窍可引起眩晕、痫证、癫证;肝风夹痰可致中风、惊风;痰阻肌肉、经络,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瘰疬、瘿瘤、痰核等。以上均为该类药的适应范围。,第十九章 化痰药,一般根据病性,又将痰证分为湿痰、寒痰、热痰、燥痰等证。湿痰、寒痰证,常以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证,前者还伴见湿邪致病的全身其他表现,后者则伴有寒象;而眩晕、肢体麻木等,亦可由湿痰、寒痰所致。热痰证,以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燥痰证,常见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痰核、瘰疬、瘿瘤及痫证、中风等,亦有属痰火所致者。 所谓化痰,是指祛除或消散痰浊而缓解或消除痰证的治疗作用。具有祛除阻于肺窍之痰,治痰阻咳喘者,多称为祛痰。具有消散郁滞于经络之痰,以治瘰疬、瘿瘤、痰核等证者,多称消痰散结。其性温而燥,主要宜于湿痰、寒痰者,称燥湿化痰或温化寒痰。其性偏寒凉,兼可清热或润燥,用以治热痰或燥痰证者,称清热化痰或润燥化痰。,第十九章 化痰药,三、性能特点 本章药物主治病证有寒有热,其药性有偏温,有的偏寒。而药味多根据药物的某些作用特点,并结合实际滋味来确定。如部分药物具有辛麻味,或兼有宣肺、利气之功则标辛味;部分药物来源于海生植物及动物贝壳,并有消痰散结之功,则标咸味。“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章药物主归肺经;部分药物因可主治心、肝、脾之证,则可兼归以上三经。少部分化痰药具有毒性。,第十九章 化痰药,四、配伍应用应用化痰药,除根据不同痰证针对性地选择(如湿痰证,选燥湿化痰药;热痰证,选清热化痰药)外,还当根据其病机及兼证作适当配伍。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须配伍行气药,以增其效。“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生痰者,应与健脾燥湿药配伍,以标本兼顾。痰阻肺窍易发咳喘,而咳喘每多夹痰,宜与止咳平喘类药物配伍。火热与痰互结所致诸证,当配伍清热泻火药。寒痰咳喘或湿痰诸证,宜与温里散寒药或燥湿利湿之品配伍。此外,癫狂、痫证、惊风、眩晕者,可与息风止痉、开窍、安神药配伍;瘿瘤、瘰疬等证有痰淤互结者,可与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之品配伍。,第十九章 化痰药,五、使用注意 本章中某些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且又温燥的药物,不宜于热痰、燥痰证,并忌用于痰中带血或咯血者。少数药物有毒,应当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并多用炮制品,且孕妇慎用或忌用。脾虚者用贝壳及矿物类药作丸散时,当注意与健脾、消食促进运化之品配伍。本类药中,有属“十八反”中配伍禁忌者,一般应避免同用。,第十九章 化痰药,第十九章 化痰药,第十九章 化痰药,第二十章 止咳平喘药,一、含义 以减轻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施工风险控制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的技术变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学考试计划与试题答案
- 管理学重要考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指南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优势与不足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中决策心理模型试题及答案
- 2025有关房产抵押借款的合同范本
- 行政管理市政学考试备战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土地租赁合同模板
- 砂石入股合同协议书
- 项目制员工合同协议
- 2025年下半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事业单位招聘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合资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康复技术》课件-踝关节扭伤康复
- 2025年中国亮白防蛀固齿牙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上甘岭战役课件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名家班主任培训:AI赋能与德育创新
- 首汽约车合同协议
- 工程师评审代办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