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孩子学会健心.doc_第1页
指导孩子学会健心.doc_第2页
指导孩子学会健心.doc_第3页
指导孩子学会健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孩子学会健心 “孩子有无心理问题?”。家长肯定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会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要什么,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赶上这么好的年代,还有什么心理问题?”其实不然,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很多的爱,可以说在物质上他们应有尽有,但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是指导孩子学会健心。说到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只着眼于孩子身体方面有没有毛病,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健康概念说的是身心健康,它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孩子有了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交流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健心:一、关注孩子的情绪。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如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前,看人埋葬死狗,泪流满面。这时母亲将她带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美丽的花园。果然,小孩愁云一扫,变得快乐无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个有经验的家长,不仅能以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善于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能欣赏“美丽花园”的窗口,使孩子形成积极的情绪。 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才能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当他们情绪高涨时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积极性就差,有时甚至有抵触情绪,无法坚持学习。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而是情绪乐观、开朗的面对生活。其次,家长应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再次,家长还要在精神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人都有喜怒哀乐,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不高兴时应该允许他用倾诉、哭泣、喊叫等合理方式发泄出来。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内心的烦恼,耐心地给予安慰和疏导,而不是采取厌烦的态度。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圣贤就认识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西方的学者也指出“要认识你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许多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甚至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第一,关注孩子具体真实的心理活动过程。要让孩子说心里话,说真话,说出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家长要从孩子具体问题、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是“唠叨”,更不能出于“望子成才”,“恨铁不成钢”的心愿,哄孩子,挤孩子,逼孩子。第二,家长要和老师配合好,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为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对家长提出三点希望:1、不要忘记,家长曾经是小孩。2、 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3、要学会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做科学的心理分析。三、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 开朗、乐观、向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奋进的内动力。古今中外人才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孩子们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笑对人生,笑对世界,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辛险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各种挑战。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父母要做乐观的人。父母在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如何以身作则,引导自己的孩子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信,奋发有为,争取事业和人生最终的成功。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 多和孩子交谈。父母应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境。但父母切勿强迫、勉强,而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高兴,父母也很难过,父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说出缘由。父母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然后“对症下药”。事实上,很多悲伤一经讲出,很快也就消失了。 教育孩子学会乐观的面对人生。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四、意志是取胜的保证。 儿童的心理是在生活中发生和发展的。在愉悦的活动中,不仅产生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形成情感体验,而且产生初步的、有意识的渴望,对周边环境进行有目的地改造。这种心理过程,构成儿童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它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 意志对行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动,表现为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需要的行动。二是抑制,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标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学习好,就要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不贪玩儿,不懒惰,自觉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太不自觉了,从不主动学习;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总是半途而废,要能坚持就好了;也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做什么事都犹犹豫豫,优柔寡断不能果断决定;还有的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总想学好,就是管不住自己在这里几位家长提出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问题。 孩子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就是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几点必须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讲道理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实践;因人而异,根据孩子意志品质方面的弱点采取措施;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启发孩子加强自我锻炼;父母的榜样作用。五、怎样竞争有学问。 现代的社会环境似乎在以全方位的姿态告诉我们,只有拼搏才会赢。所以,许多父母也是用这种观点来引导孩子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好胜心和进取心对人的成功很重要,鼓励孩子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对孩子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鼓励孩子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两点: 首先是注意竞争的多元化。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标衡量每个孩子,要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只看学习成绩,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是不是名列前茅。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美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竞争,要促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根据孩子的情况,把竞争的意识扩大到多个方面,是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的。 其次是关注孩子竞争失败后的态度。有的孩子本身就特别争强好胜,什么事性他都得是第一才行。这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孩子有争强好胜之心,这并不是坏事。问题是,任何竞争都具有一定的规则的,不是任何人在竞争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如果在竞争中落后失败,就应该坦然面对,而不能产生嫉妒心理,对优胜者打击报复。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将来极有可能会遇到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