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教案.doc_第1页
《五味》教案.doc_第2页
《五味》教案.doc_第3页
《五味》教案.doc_第4页
《五味》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五味授课课时第一、二课时授课形式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圈点与摘记”的方法,摘录文章的精彩段落,加深多课文的理解;2.了解饮食文化随笔的行文特点,感受课文所散发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3.了解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的特点,品味课文清新质朴而又风趣活泼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圈点和摘记”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祖国四方美食的同时,领略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对美食随笔取材的把握。教学难点品味汪曾祺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又幽默风趣的特点。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资源准备导学案教学情境创设更新、补充、删节的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点或技能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一、新课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三、研读段落,深入文本四、课堂检测从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导入介绍汪曾祺散文特点,引入本文。1. 理清文章思路;2. 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活动一:研究文章的取材活动二:如何体现饮食文化之美活动三:评点课文片段,说说语言特色。完成课后检测单阅读理解第一题提问:说说对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谈谈这篇散文的主题。介绍汪曾祺散文特点引导学生爱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整理文章写作思路,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1.作者明明写了六种味道,为什么取名叫五味?2.作者写每种味道,用了哪些材料,试举例说明。1.作者写的五味不仅是饮食中的五味,更是人生中的五味,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在平淡的叙述镇南关表现生活气息的?2.为什么汪老笔下的“臭味”能写得盖过其它味道,请举例说明。提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相关段落,朗读并评点语言特色。评讲练习回答预设:父亲多才多艺、父亲给自己写情书出主意、对儿子带“反革命”儿子回家的态度等。文章叙写了两代父子之间相处,反映了汪氏家庭民主和谐的父子关系。汪曾祺散文平淡闲适,流露出一种乐观精神,受明代小品文影响很深。取材于日常小事,但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明确。回答预设: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7) 介绍酸味。第二部分(8-11)介绍甜味。第三部分(11-17)介绍苦味。第三部分(18-20)介绍辣味。第五部分(21-22)介绍咸味。第六部分(23-29)介绍臭味。文章主题:作者借助人们熟知的酸、甜、苦、辣、咸、臭等六味,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全国各地食物的味道,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民俗画卷,揭示了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饱含生活的满足感和对民生的关怀。写作特色:1.取材于生活中的琐细小事,写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2.语言朴实平淡,幽默、雅致而含蓄。3.民俗文化内涵丰富。讨论明确:1.“五”是个虚数,在这里指多种味道。“五味”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有文化韵味。2.六种味道的取材见附表提炼:菜肴、小吃、风俗、人和事等。自读、讨论、明确:回答预设:1.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前称了二斤白糖,说她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分析:既写了食物的滋味,也写了生活的滋味;既有温情,也有生活的无奈和辛酸。我们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分析:把饮食口味与人生的回忆紧密连在一起: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自得其乐,真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 有趣 有味 有生活气息有趣: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臭豆腐竟然引发了最高领导人的最高指示,实在令人捧腹。一个同志听从老婆嘱咐,千方百计带了一点臭豆腐,却引起一车厢人的强烈抗议,这该有多臭呀!这些事例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妙趣横生。有味: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干酪cheese,翻译成“气死”,气死美国人的臭味,竟然比中国的臭豆腐差远了,足见作者的风趣。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来这种臭堪称世界之最了。有生活气息:做臭菜的情景、小贩沿街叫卖情景。做臭菜情景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起读者联想,勾起了强烈的食欲。朗读、评点回答预设:第一,取材于生活中的琐细小事,写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比如对五味的爱好,山西人爱吃酸,四川人爱吃辣,广东人爱吃甜,这些我们都知道,但到了作者笔下,就化为写作的素材。第二,语言朴实平淡,雅致而含蓄。第三,本文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文中作者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全国各地食物的味道,地域不同,民俗不同,食物的味道也不同。完成练习,参与讨论课外作业(一)课后练习题1、2、3(二)继续完成一点通学案课后检测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实际上课时间 班第 周( 月 日,星期 )第 课 各种味道选材菜 名 产 地 味 酸 菜雁北 酸酸菜白肉火锅辽宁羊肉酸菜汤下杂面北京酸 笋福建、广西酸 饭延庆菜 名产 地 味 道炒鳝糊无锡 甜 夹沙肉四川芋头扣肉广西番薯糖水广东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