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有人理解为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用过的方法。从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说明了“赏识”具有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的赞美声中、自信地走向成功,赏识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孩子更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一、赏识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二、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的教育。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当然,这种话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否则便会显得虚假。家长之所以发现“表扬加鼓励”在孩子面前找不到战无不胜的感觉,就是因为家长的表扬与鼓励是肤浅的,充满功利色彩的,“唉呀,孩子进步了,考了80几分。”怎么样听都像是“狼外婆”的表现。肤浅的表扬与鼓励伴随着的往往是对孩子的迁就,忍下的火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便终于爆发了,于是,亲子间的裂痕更大。遭受了挫折的父母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赏识教育不能批评孩子。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家长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完蛋了。”考试考糟了,“考这么点分,将来捡垃圾都轮不到你” 这样的批评,就像戳向汽球的针,整个泄气。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三、赏识教育就是宽容教育。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打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就完美无瑕了,必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耐心地剥剃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其实,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一个个孩子,天真烂漫的他们不就是一颗颗大的珍珠吗?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各种错误。作为我们家长应该正确地看待孩子身上的“黑点”。多一份尊重与宽容,必须保持对孩子的“无条件关怀”,因为儿童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敬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实践中,我成功了!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不断翘起的是大拇指、送去的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说出的是一句句赞许的话,使我发现了儿子那么多可爱又令人感动的闪光点,发现了儿子身上隐藏的发展潜能!赏识的魅力真是无穷,它让我和儿子成了朋友,让我品尝到了教育的乐趣。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如果我们每一位关注教育的家长都能以这种心态去教育孩子,我想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四、赏识教育要防止“德西效应”。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无独有偶,著名心理学家雷珀,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并且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兴趣组进行过,且得到了反复证实。因此,他认为:奖励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容易让人只对所获奖励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可见,好孩子也不是奖励出来的。一味的奖励,容易使孩子把奖励看成是学习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因此,赏识教育也要防止“德西效应”。曾经有一列火车上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火车到达终点站后乘客都下车了,车内只剩下一位小男孩,他怎么也不想下车,很多人都去劝他、哄他,但还是没能让他主动下车。后来有一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授上去不到2分钟,那位小男孩就下来了,人们都很吃惊,问他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下来的,教授说:“我对他说,如果你再不下来我揍死你,就这么简单。”同样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表扬声不断就会失去表扬的价值,我想如果赏识宽容和风细雨不凑效,不妨来点急风暴雨。何况,孔老夫子早就总结出了这条颠扑不破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安全培训题集解析
- 2025年无人机操作员应急面试模拟题集
- 2025年安全员安全培训考试重点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食品管理员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全生产禁令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工业互联网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企业管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酒店客房管理师岗位素质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8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公司领导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子痫患者护理查房
- 2024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ealthy Mind and Body(知识梳理与考点训练)解析版
- 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出货标签管理办法
- 中石化计划管理办法
- 我国军兵种介绍课件
- 小学劳动技术课课件
- 医院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