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题含中考题.docx_第1页
语文复习题含中考题.docx_第2页
语文复习题含中考题.docx_第3页
语文复习题含中考题.docx_第4页
语文复习题含中考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填空。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6、语文学科个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和(),选择教学策略。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听)、(说)和(读),注重(写)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1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些想象中的事物。13、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 )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 写作材料 )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 作文修改 )的评价,采用( 多种 )评价方式。14、古诗名句填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城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5、小学阶段要认识()左右的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16、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17、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18、(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19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20、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21、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2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23、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4、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包括风、雅、颂 三部分。26、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 ,号称“诗仙 ”。27、宋朝著名学者朱熹 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8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有代表作雷雨等;唐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 塞万提斯 ;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29、“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 。30、人教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 老舍 的猫、有 林清玄 的和时间赛跑、有 叶圣陶 的荷花、有 季羡林 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3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2、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写的是 关羽 (人名)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丹麦 (国名)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33有人用“偷天换日”表示“奏”和“春”这两个字的变化。如果用“水落石出”表示“波”和另一个字的变化,这个字是破 。34、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 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儿童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做事来学习”。35、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 的书法特色。36、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三字经、百家姓和_弟子规_。37、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这部书的作者是 许慎 。38、我国自古就拥有很多神话故事,像 女娲 补天、精卫 填海、夸父 追日、嫦娥 奔月、后羿 射日等就深受大家的喜爱。39、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40、(识字)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41、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 、 起草 、 加工 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中学会写作。4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44、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45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6、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4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4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4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5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5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5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5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54、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55、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判断题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这句话没有语病。( X )2小学阶段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X )3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V )1、学生的知识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亲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健康不单是指个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状态。( )4、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5、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听课。( )6、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 )7、讲授法运用不当,会出现满堂灌,所以教学中不能采用讲授法。( )8、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发展。( )9、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10、良好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1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1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17、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18、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19、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20、“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21、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22、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23、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24、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25、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26、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27、以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相拼时,上的两点不能省写;与声母q相拼时,上的两点要省写。()28、“凸”和“凹”的笔画数都是5画;“凸”的第4笔的名称是横折折竖。()29、如果把“喜气洋洋、神采奕奕、意气风发、谨小慎微、兴高采烈、眉开眼笑”这六个词语归类的话,“谨小慎微”这个词应该单独归为一类。()30、“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的一半。”“船已开三日即到。”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31、“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这个成语告诉人们,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耐力大小,事情长久了才可以看出人心的好坏。()32、“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33、“这是一首好歌。”“这不会不是一首好歌。”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但语气不同。()34、王昌龄出塞一诗中的“飞将”指的是唐代英勇善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的名将李广。()35、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标牌广告等都可以用作语文课程资源。()36、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选择题1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C )字。 A60万 B80万 C100万 D120万2下列各组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坐北朝南康熙王朝 B久负盛名不分胜负 C如饥似渴饥寒交迫 D问长问短短斤缺两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句运用了( A )修辞手法。 A设问 B比喻 C拟人 D反问4下列音节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的一项的是( A )。 Ayin Bya Cni Dxin 6课程目标是根据( B )三个维度设计的。 A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 B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 知识和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 D能力、方法和价值观5、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C )。 A、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 B、智力与能力、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劳动技术与实践力6、教育要求应控制在( B )的程度上,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A、对儿童来说感觉很容易 B、对儿童来说有难度但努力能达到 C、对儿童来说感觉很难 D、对儿童来说没有特定要求7、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 C )。 A、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 C、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8、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 D )。 A、教师问学生答B、学生问教师答 C、教师讲学生听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9、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 D )进行教学。 A、 后进生 B、 优秀生 C、中等生 D、 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10、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B)。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11、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 A )。 A、课程标准 B、课后练习的要求 C、统考的题型 D、家长的要求12、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B)。 A、制作课件B、了解学生C、设计板书D、设计试题13、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A )。A、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14、学生的道德( D)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A、理论B、意识C、观念D、行为15、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17、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8、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9、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20、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 B、 C、 D、21、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12年级要多认少写。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 B、 C、 D、22、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朗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默读 A、 B、 C、 D、23、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合作精神 创新意识 参与程度 探究精神 A、 B、 C、 D、24、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 B、 C、 D、2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26、(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27、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28、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29、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昙藐歼肴敷懦A、B、C、D、29、下面拼音下写出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A、bigngshyng背弓射影B、shngqngbngmo声情并茂C、dumushnbin多谋善辩D、jngylingyn金玉良言30、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你跑|不过他也得跑。31、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表示“别人会不会开车我不知道”的意思的一项是()A、我知道你会开车B、我知道你会开车。C、我知道你会开车。D、我知道你会开车。3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D)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3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且地读。A、尝咀嚼则用心B、尝品味则悉心C、读咀嚼却用心D、读品味却恶心3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D)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球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35、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是(A)A、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B、绿杨垂于舞,黄鸟缓声唱。C、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D、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36、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B)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37、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球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38、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39、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40、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41、()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2、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 多元智能理论;43、所谓“自我反思”是指()(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44、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45、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46、()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47、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48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A自给(j)自足不卑不亢(kn)如饥似(s)渴崇(chn)山峻岭B自怨自艾(y)屡见不鲜(xin)处(ch)心积虑随声附和(h)C不屈不挠(no)瞠(chn)目结舌茅塞(si)顿开从(cn)容不迫D无的(d)放矢揠(y)苗助长宁(nn)死不屈买椟(d)还珠4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好高务远兴国安邦再接再厉举世无双B引人注目莫明其妙斩钉截铁爱不释手C勇往直前翩翩起舞言简意该惊弓之鸟D一张一驰争分夺秒喜出望外轻而易举50有些汉字非常奇妙,几个字经过组合后会成为一个新字,一个字中又可能含有其它字。仔细观察,“器”字里面藏有多少个汉字?正确的一项是(D)A5个B6个C7个D最少8个51先认真分析成语“前俯后仰”包含的四个词在意义上的关系,再在下列成语中找出与“前俯后仰”的这一特点相一致的一个成语。(D)A化险为夷B口蜜腹剑C前赴后继D阳奉阴违52写动物叫喊的词语有较为固定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C)A狗吠猿鸣B马嘶蝉噪C鹤啼虎啸D鸡叫狼嚎53下列句子中,表示的是“亮亮告诉别人,明明起床了”这个意思的一个句子是(D)A亮亮,明明起床了。B明明起床了,亮亮。C亮亮说:“明明,起床了。”D亮亮说:“明明起床了。”54把“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个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正确的一项是(C)A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B巴金说他爱月夜,他也爱星天。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D巴金爱月夜,也爱星天。55整理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那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ABCD5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B)A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能力B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C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D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57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高度重视考察学生的(A)A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B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C策划、组织能力D协调、实施能力四、专业能力运用(一)请给古诗枫桥夜泊设计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乘船路过苏州寒山寺畔,天色已晚,便系舟江畔,在张继的笔下,那晚的月色又留下怎样的故事,那晚的景色又勾起诗人多少遐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继,走进他笔下的枫桥夜泊。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二)阅读课文第八次,回答问题。第 八 次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队。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布鲁斯带领军队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他看到蜘蛛结网的过程,重新燃起了信心,经过第八次抗战,终于赶跑了侵略者。2.这是一篇三年级语文教材,请你给本文拟定教学目标。 a 情感目标: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b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 能力目标: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并能说说自己的看法。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4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4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4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1、姑苏尘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名言名句积累1、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3、与有胆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三)、文学名著积累1、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2、林海、草原都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3、海上日出、鸟的天堂都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4、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5、向命运挑战的伟大科学家是霍金。6、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毛泽东。7、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8、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9、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3、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5、出师表“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7、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中国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3、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常用这幅对联勉励自己: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五柳先生 陶渊明,半山老人 王安石,易安居士李清照鲁迅的小说集2、 五、作文体味幸福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 语文素养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 语文实践 )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7、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 )、民俗风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 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 主动性 )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1、阅读是( 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 )、(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 欣赏 )和评价的能力。12、( 写作 )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 观察 )、思考、( 表现 )、( 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 真话 )、( 实话)、(心里话 ),不说( 假话 )、(空话 )、(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13、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要点概括 )( 内容探究 )( 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14、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 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 )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 )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 作文修改 )的评价,采用( 多种 )评价方式。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瓦砾(l) 愧怍(zu) 亵渎(d) 随声附和(h)B.伫立(zh) 拮据(j) 伧俗(cng) 强聒不舍(gu)C.枯涸(h) 轩榭(xun) 恣睢(z) 吹毛求疵(c)D.嶙峋(xn) 镂空(lu) 繁衍(yn) 恃才放旷(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籍 频临 追溯 险象跌生B.归咎 猝然 绮丽 惟妙惟肖C.并蒂 噩耗 藩篱 销声匿迹D.抽噎 滑稽 栈桥 孜孜不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B.黄山上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由衷赞叹。C.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杰作。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几百年,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全班同学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免积重难返。D.人的天性就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则犹如移栽修剪。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浸在油中也得到热了将身子扑向灯光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死在灯下在最后一瞬间它得到光A.B.C.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勇敢正直并充满爱心的孩子。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文学巨匠。他著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二、阅读(28分)得 分 评卷人(一)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完成710题(14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11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12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