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1页
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2页
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3页
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 周星期 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佘斌斌 审核人:冯德志 课型:讲读课 学习人姓名: 班级:课题: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学习难点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归园田居其三一、作者简介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三仕三隐,“不为五斗米折腰”。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注意读音及停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再读诗歌,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荒秽: 道狭:沾: 但使:愿无违:3、请你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4、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 ,_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 ,_ _ 。”5、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一、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大意。出使的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自由诵读,互评交流。3、品读提升,感悟意境。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景象?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三、作业布置背诵诗歌并能够默写学习(教学)反思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 周星期 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佘斌斌 审核人:冯德志 课型:讲读课 学习人姓名: 班级:课题: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学习难点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渡荆门送别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2、从本诗来看,它是否为朋友送行? 3、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4、本诗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5、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登岳阳楼其一一、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二、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大意2、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