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农业学报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e r nA g r ie u h u r e I S S N2 0 9 5 11 9 1 C O D E NN N X A A B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2 0 9 5 1 1 9 1 2 0 1 4 4 5 5 8 木薯叶形与光合特性 S P A D 值的相关性研究 陆柳英1 2 曹升1 谢向誉1 2 曾文丹1 2 严华兵1 2 1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南宁5 3 0 0 0 7 2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宁5 3 0 0 0 7 摘要 目的 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 S P A D 值之间的相关性 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5 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 系 为材料 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 O 浓度 蒸腾 速率和S P A D 值 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探讨叶形对光合特性 S P A D 值的影响 结果 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 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 中间裂叶长度与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 O 浓度 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o 9 4 6 o 9 8 1 o 8 1 0 和0 8 1 6 木薯S P A D 值与叶形指标 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同品种 系 不同叶位之间叶形指 标和S P A D 值均差异不明显 S P A D 值在第6 个叶位 最上部全展叶第2 3 片叶 时较高 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 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木薯最上部全展叶第3 1 1 片叶光合效率最高 结论 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越长 其净光合速 率 气孔导度 胞间C 0 2 N 度 蒸腾速率值越大 品种 系 光合效率越高 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对提高 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木薯 叶形指数 光合特性 S P A D 值 相关 生 中图分类号 5 3 3 0 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 0 9 5 1 1 9 1 2 0 1 4 0 4 0 5 5 8 0 7 C o r r e la t io no fle a fs h a p eo fca s s a v aw it hS P A Dv a lu ea n d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 L UL iu y in 9 1 C A O S h e n 9 1 X I EX ia n g y u l Z E N GW e n d a n l Y A NH u a b in 9 1 2 1 C a s hC r o p sR e s e a r chI n s t it u t e G u a n g x iA ca d e m yo fA g r icu lt u r a lS cie n ce s N a n n in g5 3 0 0 0 7 C h in a 2 G u a n g x i C r o pG e n e t ich n p r o v e n m n ta n dB io t e ch n o lo g yL a b N a n n in g5 3 0 0 0 7 C h in a O引言 研究意义 木薯 M a n ih o te s cu le n t aC r a n t z 为大 戟科木薯属植物 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 是全球 近8 亿人口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 李开绵 2 0 1 1 在我 国 木薯是重要的淀粉 变性淀粉和酒精等的生产原 料 韩美丽等 2 0 1 2 木薯叶 单叶互生 掌状深裂 因 收稿日期 2 0 1 4 0 2 2 0 基金项目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桂科合1 3 4 7 0 0 4 5 广西八桂学者专项经费项目 作者简介 为通讯作者 严华兵 1 9 7 9 一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木薯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E m a il h b y a n h o t m a il co in 陆柳英 1 9 8 2 一 主要从事木薯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E m a il lu liu y in 9 2 0 0 8 1 6 3 co in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眦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4 期 陆柳英等 木薯叶形与光合特性 S P A D 值的相关性研究 5 5 9 品种不同 其掌状深裂小叶数目不一 形态也存在较 大差异 木薯是C 3 植物 但其有高于一般C 3 植物的净 光合速率 A n g e lo ve ta 1 1 9 9 3 和类似C 4 植物叶片的 维管束鞘细胞结构 E d w a r d se ta 1 1 9 9 0 叶片中的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 E P C a s e 在特定环境下表 现出C 3 C 4 中问类型的较高活性 E I S h a r k a w y 2 0 0 6 叶片形态是构成群体产量能力的重要生物学 性状 在水稻育种中 叶片形态改良一直是株型育种 的重要目标 陈代波等 2 0 1 0 而叶形的改变通常会 影响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和抗逆性等生理功 能 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张光恒 2 0 0 7 因 此 研究木薯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变化规律 探索木 薯叶形与光合特性 S P A D 值之问的相关关系 可为木 薯选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前人研究进展 苏培玺 等 2 0 0 3 在对胡杨不同叶形光合特性的研究中发现 成年胡杨卵圆形叶较披针形叶的光合效率高 更耐大 气干旱 且随着C O 浓度的增加 卵圆形叶光合时问延 长 光能利用率提高 而披针形叶光合时问缩短 光能 利用率减少 官玲亮等 2 0 0 7 对红花蕾期不同叶位叶 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上位叶的最大光合 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暗呼吸速率 表观量子速 率均高于中位叶和下位叶 唐辉等 2 0 1 0 对林下和全 光条件下地枫皮叶片的形态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全光条件下地枫皮叶片狭小 能够避免过高光强 对叶片光合器官的损伤 国内外有不少关于木薯光合 生理方面的研究报道 吴炫柯等 2 0 0 6 的研究结果显 示 5 个木薯品种在不同生长期气孔导度 胞问C O 浓 度 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之问均呈极显著的正相 关 张振文等 2 0 0 7 对3 个木薯品种的农艺性状 叶片 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行相关性研究 得出高光 合速率和优良株型是木薯块根高产决定因素的研究 结果 本研究切人点 目前对于木薯叶形与净光合速 率 气孔导度 胞问c0 浓度 蒸腾速率 S P A D 值之问的 相关性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 叶形差异较大的5 个木薯品种 系 为研究对象 测量9 个 叶位的叶片形态指标 并测定其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问C 0 2 浓度 蒸腾速率和S P A D 值 分析不同叶位叶片 形态指标 光合特性指标 S P A D 值之问的相关性 总结 其变化规律 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为5 个叶片形态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 系 S C 2 0 5 目前广西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 H 1 3 9 0 N K 一1 0 N K 一8 N K 一3 均来自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 研究所 根据木薯叶片形态学鉴定方法 叶剑秋等 2 0 1 1 供试对应品种 系 成熟叶片中问裂叶叶形分 别为线形 披针形 倒卵披针形 提琴形和拱形 1 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木薯试验基地进行 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 共5 个处理 每个品种 系 为1 个处理 每处理3 个重复 试验材料于2 0 1 3 年3 月1 9 日种植 种 植株行距为0 8m x l 0m 在1 0 月份木薯块根膨大期及 茎叶量生长最高峰时 对试验数据进行调查 检测的 木薯叶位为最上部全展叶第3 7 1 1 1 5 1 9 2 3 2 7 3 1 3 5 叶 叶位顺序编号为 1 2 3 4 5 6 7 8 9 用 直尺测量叶片形态指标的中问裂叶叶长 木薯掌状叶 片叶脉中心至叶尖端长度 中问裂叶叶宽 与主脉垂 直的叶片最宽处 在晴朗天气的上午9 0 0 1 1 3 0 采用 L I 一6 4 0 0 光合测定仪测定叶片中问裂叶的净光合速率 P n 气孔导度 G s 胞问C O 浓度 C i 蒸腾速率 E 测定使用的光照强度为1 5 0 0ix m o l m 2 S C O 旅度为3 8 0 m m o l L 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 P A D 一5 0 2 P L U S N 定叶 片中问裂叶的S P A D 值 1 3 统计分析 采用E x ce l2 0 1 3 和S P S S1 8 0 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 理分析和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木薯品种 系 间叶型差异性分析 5 个木薯品种 系 的叶片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详 见图1 对5 个木薯品种 系 9 个叶位的叶片形态指标相 关数据进行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差分析 结果见 表1 表2 由表1 可以看出 不同品种 系 问中问裂叶 叶长 叶宽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 P H 1 3 9 0 N K 一3 N K 一8 叶宽最大的是拱形叶片的N K 一3 然后依次是N K 一1 0 H 1 3 9 0 N K 一8 S C 2 0 5 叶片长 宽 除S C 2 0 5 与H 1 3 9 0 问差异不显著外 P 0 0 5 下同 与 其他各品种 系 均表现差异极显著 而叶片长 宽 除 N K 一1 0 与N K 一8 表现差异显著外 P H 1 3 9 0 N K 一3 N K 一8 黜 舭蛐嚣 搿 眦形蜥捌 撤 n 绷 4 期 陆柳英等 木薯叶形与光合特性 S P A D 值的相关性研究 5 6 1 表35 个木薯品种 系 S P A D 值及光合特性指标的方差分析 T a b 3V a r ia n cea n a ly s iso f S P A Dv a lu e sa n d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ch a r a ct e r is t icso f f iv eca s s a v ag e n o t y p e s 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 水平下差异显著 D if f e r e n tlo w e r ca s ea lp h a b e t sint h es a m eco lu m nr e p r e s e n t e ds ig n if ica n td if f e r e n cea t0 0 5le v e l 图2 为5 个木薯品种 系 9 个不同叶位的叶片净光 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问C O 浓度 蒸腾速率变化曲线 从图2 一A 曲线总体来看 叶位从1 9 的净光合速率基本 上呈现出从高到低的趋势 S C 2 0 5 H 1 3 9 0 在第2 个叶 位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N K 一3 在第1 个叶位的净光合速 率最高 递减至第5 个叶位后缓慢增加 N K 一8 N K 一1 0 在第1 3 个叶位净光合速率较高 之后逐渐降低 从图2 一B 可以看出 各品种 系 气孔导度波动曲 线在一定程度上与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相似 S C 2 0 5 H 1 3 9 0 在分别在第2 3 叶位测量时出现气孔导度最高 点 N K 一3 在第1 个叶位的气孔导度值最高 缓慢递减至 第5 个叶位后再逐渐增加 N K 一8 N K 一1 0 在第1 3 个叶 2 5 0 0 0 0 2 3 0 0 0 0 2 1 0 0 0 0 1 9 0 0 0 0 1 7 0 0 0 0 1 5 0 0 0 0 1 3 0 0 0 0 1 1 0 0 0 0 9 0 0 0 0 7 0 0 0 0 5 0 0 0 0 3 3 0 0 0 0 0 31 0 0 0 0 0 2 9 0 0 0 0 0 2 7 0 0 0 0 0 2 5 0 0 0 0 0 2 3 0 0 0 0 0 2 1 0 0 0 0 0 19 0 0 0 0 0 17 0 0 0 0 0 15 0 0 0 0 0 1 23456789 叶位N o d e 12345678 9 叶位N o d e 位值最高 之后缓慢降低 从图2 一C 的胞问C O 浓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N K 一3 H 1 3 9 0 N K 一1 0 在各叶位的胞问C O 浓度波动规 律与净光合速率曲线相似 但S C 2 0 5 有较大变化 呈现 先降低 再升高的趋势 在第3 个叶位值达最低点 之 后缓慢增加 在第9 个叶位达最高点 而N K 一8 也在第9 个叶位达最高点 从图2 一D 可以看出 N K 一1 0 的蒸腾速率值最高 第1 个叶位时测量的蒸腾速率最高 第6 个叶位的最低 其 他4 个品种 系 蒸腾速率在各叶位点的变化规律与图 2 一A 的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形态相似 0 4 5 0 0 0 4 0 0 0 O 3 5 0 0 O 3 0 0 0 O 2 5 0 0 0 2 0 0 0 O 1 5 0 0 O 1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8 0 0 0 0 7 0 0 0 0 6 0 0 0 0 5 0 0 0 0 4 0 0 0 0 3 0 0 0 0 2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23456789 叶位N o d e 123456789 叶位N o d e 图2 各品种 系 不同叶位净光合速率 A 气孔导度 B 胞间C O 浓度 C 蒸腾速率 D 变化 F ig 2C h a n g e so f n e t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r a t e A s t o m a t a lco n d u ct a n ce B in t e r ce llu la rC 0 2co n ce n t r a t io n C a n dt r a n s p ir a t io nr a t eo f ca s s a v ale a v e sa tv a r io u sn o d e s D 5 6 2 南方农业学报4 5 卷 2 3 不同叶型木薯品种 系 间S P A D 值分析 对5 个不同叶形的木薯品种 系 叶片S P A D 值进 行方差分析 结果以S C 2 0 5 的S P A D 值最高 为4 9 7 个 S P A D 单位 与N K 一3 N K 一1 0 H 1 3 9 0 差异显著 表3 从图3 可以看出 S C 2 0 5 N K 一3 在第2 6 个叶位出 现S P A D 值高峰 N K 一8 H 1 3 9 0 在第5 6 个叶位S P A D 值 较高 N K 一1 0 在第8 个叶位出现一个S P A D 值最高点 但 在第4 5 6 个叶位时S P A D 值相对稳定 2 4 相关性分析 以5 个木薯品种 系 的叶片形态指标 中问裂叶 长 宽 长 宽 长 宽 和5 个生理指标 S P A D 值 净光合 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问C O 浓度 蒸腾速率 为变量 进 行相关性分析 从相关系数来看 表4 叶片的性状中 中问裂叶 长与叶形指数常用表达方式长 宽 长 宽相关性不显 著 中问裂叶宽与长 宽相关性显著 与长 宽相关性 不显著 但从相关系数上看 长与长 宽的相关系数达 0 7 5 6 宽与长 宽的相关系数为一0 7 5 3 中问裂叶长度 表4 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T a b 4C o r r e la t io na n a ly s iso f v a r io u sv a r ia b le s 与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极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 为0 9 4 6 和0 9 8 1 与胞问C O 浓度 蒸腾速率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 8 1 0 和0 8 1 6 S P A D 值与光合特性的 4 个生理指标之问相关性不显著 夺一S C 2 0 5 一N K 一3 一N K 8 一N K 一1 0 6 一H 1 3 9 0 123456789 叶位N o d e 图3 各品种 系 不同叶位S P A D 值变化 F ig 3C h a n g e so fS P A Dv a lu e so fca s s a v ale a v e sa tv a r io u s n o d e s m 表示在0 0 5 水平上显著相关 一表示在0 0 1 水平上显著相关 N o t e 4a n d r e p r e s e n t e ds ig n if ica n t d if f e r e n cea t5 a n d l le v e l r e s p e ct iv e ly 3 讨论 3 1 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木薯的中问裂叶长度与光合生 理指标相关性显著 呈正相关 中问裂叶长度与净光 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问C O 浓度 蒸腾速率的相关系 数分别达0 9 4 6 0 9 8 1 0 8 1 0 和0 8 1 6 苏培玺等 2 0 0 3 的研究结果表明 成年胡杨卵圆形叶较披针形叶的光 合效率高 说明叶形和叶面积对光合效率有较大影 响 找出其规律 可作为光合效率的初步判断 但光合 作用是一系列复杂代谢反应的总和 有学者认为 在 适应环境因子的过程中 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差 异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 表皮特征和基本组织结构等 方面 李芳兰和包维楷 2 0 0 5 如长期生长于弱光环 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 比叶重小 柔软且叶柄较长 U r b a sa n dZ o b e l 2 0 0 0 表皮形态结构表现为细胞凸 透 层数减少 体积增大 细胞壁薄 常含叶绿素 表皮 角质膜薄或无角质膜 R o s ca se ta 1 2 0 0 1 这样的结 构有利于光辐射穿透叶表皮到达叶肉组织 或直接在 叶片表皮中进行光化学反应 提高光合能力 而为适 应强光生境 植物通常表现为叶片小而厚 表皮角质 膜和毛被等附属物发达 表皮细胞层数多且体积减 小 有下皮层 叶肉栅栏组织发达 细胞长柱形及海绵 组织排列紧密等特征 蔡永立和宋永昌 2 0 0 1 M e n d e s e ta 1 2 0 0 1 本研究的5 个品种 系 木薯除叶形存在 差异外 在叶片质地 表层形态等其他方面也存在差 异 如品系N K 一3 为直秆无分枝品种 系 叶片质薄 表 面粗糙 N K 一8 为多分枝品种 系 叶片较小 叶保留较 多 叶片质地较厚 表面光滑油亮 似有一层蜡质 这 如 牾 知 巧 如 盆dS删如懈蝾言 4 期陆柳英等 木薯叶形与光合特性 S P A D 值的相关性研究 5 6 3 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光合速率 张杨等 2 0 1 2 对木薯栽培种和野生种的叶片进行解剖 发现 栽培种叶脉周围维管束鞘细胞较野生种发达 栽培种 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种 但P E P C a s e 活性和净光合速 率高于野生种 说明叶片解剖学构造的差异对光合特 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 应对叶长与光合生理指标的 相关陛进行更多的试验研究和验证 并应进一步研究 木薯叶片其他相关因子与光合特性指标的相关性 3 2 木薯叶位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不同的木薯品种 系 不同叶位的光合生理指标 或S P A D 值的变化曲线表现明显的差别 说明品种 系 特性对于这两项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大 本研究结 果显示 9 个叶位S P A D 值的变化差异不明显 其原因 可能是选择的叶片主要是木薯中上部的功能叶 S P A D 值较稳定 根据品种不同 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存 在范围是第1 3 叶位 即最上部全展叶的第3 1 1 片叶 且从总体来看 叶位从上到下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基本 上呈从高到低的趋势 与苏文潘等 2 0 11 在木薯品种 S C 2 0 5 G R 8 9 1 G R 9 1 1 上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净光 合速率略有波动 可能与测量的叶片着生方向等有 关 于泽源等 2 0 0 4 在李树的叶位与净光合速率研究 结果显示 不同叶位净光合速率有较大差异 近顶部 叶片生长偏晚 发育不充实 净光合速率较小 中部和 中上部叶片发育充实 净光合速率大且稳定性好 相 邻叶位叶片方位朝南净光合速率较高 其他朝向净光 合速率相对较低 3 3 木薯S P A D 值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 S P A D 值与光合特性的4 个生理 指标之问相关性不显著 杨生红等 2 0 1 2 在构建基于 S P A D 值的木薯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中指出 叶片厚 度 叶龄叶位均对S P A D 值有影响 当测定对象比较一 致时S P A D 值与叶绿素含量问相关系数可能较高 反 之则会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导致相关系数降低 因 此 本研究结果与部分研究指出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 净光合速率指标呈正相关 吕建林等 1 9 9 8 金孝芳 等 2 0 1 3 并不矛盾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的5 个木薯品种 系 叶形 指标中的中问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正 相关 中问裂叶长度越长 其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问C O 浓度 蒸腾速率值越大 品种 系 光合效率越 高 由于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到下呈逐渐 降低趋势 其最上部全展叶第3 11 片叶光合效率最 高 且S P A D 值在第6 个叶位 最上部全展叶第2 3 片叶 时较高 因此 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 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参蔡 陈 叽 官 韩 音 金 血 李 李 口口 n 5 6 4 南方农业学报4 5 卷 2 7 3 2 8 5 2 9 0 苏培玺 张立新 杜明武 毕玉蓉 赵爱芬 刘新民 2 0 0 3 胡杨 不同叶形光合特 生 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加富C O 的响 应 J 植物生态学报 2 7 1 3 4 4 0 S uPX Z h a n gLX D uMW B iYR Z h a oAF L iuXM 2 0 0 3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ch a r a ct e ra n dw a t e rusee f f icie n cyo fd it t e r e n tle a fs h a p e so fP o p u lu sE u p h r a t icaa n dt h e irr e s p o n s et o C 0 2e n r ich m e n t lJJ A ct aP h y t o e e o lo g ie aS in ie a 2 7 1 3 4 4 0 苏文潘 付海天 罗艳春 彭靖茹 黄强 2 0 1 1 3 个木薯品种 系 的光合特f 生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3 9 1 7 1 0 2 1 8 1 0 2 1 9 1 0 3 6 6 S uWP F uHT L u oYC P e n gJR H u a n gQ 2 0 1 1 S t u d ie s o n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ch a r a ct e r is t icsb e t w e e nt h r e es p e cie s ca s s a v a M a n ih o te s cu le n t aC r a n t z lJJ J o u r n a lo fA n h u i A g r icu lt u r a lS cie n ce s 3 9 1 7 1 0 2 1 8 1 0 2 1 9 1 0 3 6 6 唐辉 王满莲 韦记青 韦霄 蒋运生 柴胜丰 2 0 1 0 林下与全 光下地枫皮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的比较 J 植物生理学 通讯 4 6 9 9 4 9 9 5 2 T a n gH W a n gML W e iJQ W e ix J ia n gYS C h a iSF 2 0 1 0 C o m p a r is o no nle a fm o cp h o lo g ica l a n d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o fI llicicu md ilb n g p iK I B e tK I M g r o w nint u lllig h ta n du n d e rca n o p yl JJ P la n tP h y s io lo g y C m n m u n ica t io n s 4 6 9 9 4 9 9 5 2 吴炫柯 李永健 李杨瑞 2 0 0 6 不同生长期木薯品种气体交 换特f 生的研究 J 西南农业学报 1 9 3 4 5 6 4 5 9 W uXK L iYJ L iYR 2 0 0 6 S t u d ie so nt h eg a se x ch a n g e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o fd it t e r e n tcassavav a r ie t ie slJJ S o u t h w e s t C h in aJ o u r n a lo fA g r icu lt u r a lS cie n ce s 1 9 3 4 5 6 4 5 9 杨生红 杨重法 辛阳 刘传军 陈慧娟 2 0 1 2 基于S P A D 值的 木薯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 J 热带作物学报 3 3 3 5 0 9 5 1 1 Y a n gSH Y a n gZF X in Y L iuCJ C h e nHJ 2 0 1 2 Am o d e l f o r p r e d ict in gch lo r o p h y ll co n t e n tincassavab a s e do n S P A Dv a lu e s JJ C h in e s eJ o u r n a lo fT r o p ica l C r o p s 3 3 3 5 0 9 5 11 叶剑秋 周建国 薛茂富 吴传毅 2 0 1 1 木薯种质资源形态图 谱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8 Y eJQ Z h o uJG X u eMF W uCY 2 0 1 1 A t la so fC a s s a v a G e m lp la s n lR e s o u r ce s M B e ij in g C h in aA g r icu lt u r eP r e s s 1 8 于泽源 许姣卉 霍俊伟 2 0 0 4 李光合特性的研究 J 东北 农业大学学报 3 5 3 3 1 5 3 1 7 Y uZY X uJH H u eJW 2 0 0 4 S t u d ie so n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o fp lu m lJJ 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A g r icu lt u r a l U n iv e r s it y 3 5 3 3 1 5 3 1 7 张光恒 2 0 0 7 水稻叶形控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Z h a n gGH 2 0 0 7 S t u d yo nclo n in ga n dt u n ct io no fg e n e sin v o lv e dinr e g u la t io no fle a fs h a p einr icelD J B e ij in g C h i n e s eA ca d e m yo fA g r icu lt u r a lS cie n ce s 张杨 卢诚 王文泉 2 0 1 2 木薯栽培种与野生种叶片光合器 官结构和酶学差异 J 中国农学通报 2 8 2 5 1 4 4 1 4 9 Z h a n gY L uC W a n gWQ 2 0 1 2 D if t e r e n ce sina n a t o m ica l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s t r u ct u r ea n de n z y n lea ct iv it yo fle a v e sb e t w e e ne u h iv a ra n dw ilds p e cie sinca s s a v a lJJ C h in e s eA g r icu h u r a l S cie n ceB u lle t in 2 8 2 5 1 4 4 1 4 9 张振文 李开绵 叶剑秋 许瑞丽 木薯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J 云南大学学报 2 9 6 6 2 8 6 3 2 Z h a n gZW L i KM Y eJQ X uRL 2 0 0 7 T h es t u d yo n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ch a r a ct e r is t ico fcassavalJJ J o u r n a lo fY u n n a nU n iv e r s it y 2 9 6 6 2 8 6 3 2 A n g e lo vMN S u nJ B y r dGT B r o w nRH B la ckCC 1 9 9 3 N o v e lch a r a ct e r is t icso fca s s a v a M a n ih o te s cu le n t aC r a n t z ar e p u t e dC 3 一C 4in t e r m e d ia t ep h o t o s y n t h e s iss p e cie slJJ P h o t o s y n t h e s isR e s e a r ch 3 8 1 6 1 7 2 E d w a r d sGE S h e t aE M o o r eBD D a iZ F r a n e e s e h iVR C h e n gSH L inCH K uMSB 1 9 9 0 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c ch a r a ct e r is t icso fca s s a v a M a n ih o te s cu le n t a aC 3s p e cie s w it hch 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锅炉设备试压工压力容器操作特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非典捐赠协议书
- 钟表及计时仪器制造工跨部门项目协调考核试卷及答案
- 隧道工消防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速录师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2026届广东省云浮云城区五校联考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2026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家居用品(沙发)购销合同
- 2025房屋租赁终止合同模板
- 2025房屋租赁合同范本范文
- 2025少先队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各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共五套
- 三折页设计课件
- 防诈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川渝地区成品油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报告
- 减肥与能量代谢课件
- 《三借芭蕉扇》课件
-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课件
- eOps自动化运维平台介绍
-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高级工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