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治疗及进展_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治疗及进展_第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治疗及进展_第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治疗及进展_第4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治疗及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治疗及进展,定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和临床出血综合征。其病理基础是由于促凝物质进入血液,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人体凝血与抗凝过程发生失调。病因及发病机理,(一)病因1、 感染性疾病2、 产科意外3、 外科手术及创伤4、 癌肿与白血病5、 内科与儿科疾病,诱发和加重DIC因素 休克、酸中毒、缺氧、血流滞缓、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功能低下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二)发病机理 各种原因发生DIC的发病机理不完全相同,甚为复杂,但主要与两种基本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即凝血与纤溶过程的激活。这两种过程既能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临床表现与分型、分期(一) 症状与体征1、 出血2、 栓塞3、 休克4、 溶血,(二) 临床分型1、 急性型2、 亚急性型3、 慢性型,(三) 分期1、 早期(高凝期)2、 中期(消耗性低凝期)3、 晚期(激发性纤溶亢 进期),实验室检查(一)血小板检测(二)凝血因子检测(三)纤溶蛋白单体检测(四)有关纤维蛋白降解产 物检测(五)纤溶活性测定(六)分子标记物检测,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 断、 临床表现、 实验指标、 几点说明、 诊断注意事项,(二) 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纤维蛋白原生成不足症、不伴的肝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鉴别,诊断提示、伴发的常见疾病很多, 病因复杂,在治疗原发病的同 时应警惕发生的可能, 及早做出诊断。、早期临床症状不十分典 型,当患者出现休克、四肢发 凉,末梢紫绀时应高度怀疑 的发生。,治疗(一) 基础疾病治疗及诱因消除,(二) 抗凝治疗、 肝素、 抗凝血酶-、 水蛭素、 蛋白C、 重组人可容性血栓调节蛋白、 GABAXA HIRUDIN、 ONO-3307、 T-PA、 APROTININ,(三) 抗血小板功能药物、 双嘧达莫、 右旋糖苷、 阿司匹林,(四)、抗纤容药物、 氨甲苯苯酸、 氨甲环酸、 氨基已酸、 抑胰肽酶,(五) 补充或提高所缺乏的凝学因 子和血小板、 输新鲜全血、 输新鲜血浆或干冻血浆、 输血小板浓缩液、 输纤维蛋白原、 输凝血酶原复合物、 输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 注射维生素K1、 AT-浓缩剂与肝素同用可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