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课件1-2章.ppt_第1页
药学概论课件1-2章.ppt_第2页
药学概论课件1-2章.ppt_第3页
药学概论课件1-2章.ppt_第4页
药学概论课件1-2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物萌芽 神话起源古希腊 阿波罗 医药之神hygiene 现代卫生学词源panacea 万应药中国 神农氏尝百草 巫术起源说文解字 巫彭始作医世本 巫咸为帝尧之医 第一节药物萌芽 马克思主义 人类对药物的认识是在生产 生活的劳动实践中进化形成的 Drug 干燥的草木说文解字 药 治病草也 山海经 远古时期的药物124种 其中植物药51种 动物药71种 第一节药物萌芽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古代两河流域 泥板书常用药物 现仍使用 大蒜 罂粟 甘草 大麻 颠茄等 剂型 丸剂 散剂 灌肠剂等制药方法 溶解 煮沸 滤过服药方法 空腹服药和饭后服药 古代埃及 埃伯斯纸草书 公元前1552年 世界上最早的药物治疗手册之一700多种药物 800多个处方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 公元前460 370年 西方医学之父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养身方 多种食物的药用功能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古罗马 底奥斯考里德 药物学 收载900多种药物 其中100多种现仍使用盖仑 盖仑制剂 物理方法提取制备的酊剂 浸膏 流浸膏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古印度 阿输吠陀 记载药物700多种印度制剂 希波克拉底记载的清洁牙齿药剂与中国的交流 龙树菩萨药方 婆罗门诸师药方 眼科用药硫酸铜 硼砂 明矾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古代阿拉伯 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药房阿维森纳 医典 记有药物800多种贝塔尔 药用植物集成 记载药物1400种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周朝至春秋时期 诗经 记有药物枸杞 益母草等 山海经 124种药物 标明产地 形状 特点 效用或使用方法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 52种疾病 250个药方 提及药物240种 早期辨证施药思想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物专著 共载365种药物 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80 以上至今仍然有效注重药性分别 君 臣 佐 使 用药配伍禁忌指导采药 药性 时间 产地 干燥 真假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分为两部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药方114个 药物80多种给药方定名 桂枝汤 麻黄汤 柴胡汤等很多现代中药 日本的汉方药都依此书而来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雷公泡炙论 第一部制药专著唐 新修本草 第一部药典 海药本草 第一部中外药物交流专著药王孙思邈 千金要方 宋代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宋慈 洗冤录 中的毒药解救方法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收载药物最多 52卷 载药1892种 其中矿物药355种 植物药1094种 动物药443种流传最广 中 日 法 英 德 俄 中国古代药物发展 第二节古代药学发展 第三节近代药学发展 一 近代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近代化学的发展 原子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表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近代生物学的发展 林耐的动植物分类系统与命名方法近代医学的发展 微生物学与细菌学 二 近代药学的发展 药理学形成 大量生物碱被提取出来 研究了它们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确定作用部位 实验病理学与药理学学报 创刊 化学合成药 手术麻醉药 乙醚等 消毒剂 苯酚 漂白粉 阿斯匹林 硝酸甘油 解热外镇痛药 扑热息痛 非那西丁 氨基比林 第三节近代药学发展 第四节现代药学发展 20世纪100年的药物发展 表现为药物治疗的三次重心转移和飞跃 第一次飞跃 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发展重心 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标志 磺胺药 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生产使用 第四节现代药学发展 第二次飞跃 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重心 各种非感染性疾病标志 受体拮抗剂 酶抑制剂 肾上腺素拮抗剂普奈洛尔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 第四节现代药学发展 第三次飞跃 时期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重心 针对各种疑难病症 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生物技术药物标志 人生长激素 胰岛素 干扰素等 第四节现代药学发展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一 什么是生命 生命是由核酸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所组成的生物体不断进行着物质 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综合运动形式 对生命的认识关系到医药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 二 什么是健康 狭义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 功能正常 体质健壮 精力充沛 WTO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 而且是个体在体格方面 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自觉生活质量水平是评价药物质量的标准之一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三 什么是疾病 辞海 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 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致病因素 外在原因 内在原因 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原因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 生物因素 各种病原生物 如病毒 细菌 真菌 原虫以及各种有害动植物 物理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 电流 气压 机械力 辐射等超过人体生理耐受阈值 化学因素 各种无机物 有机物 生物毒素 代谢物质 还包括药物和农药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或过剩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遗传 先天发育年龄 性别 种族人体的神经 内分泌 免疫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原因 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恶化社会心理原因 压力过大 过劳死 心理疾病等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四 什么是药物 药物制剂和药品 简单地说 药物 drug 是用于预防 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药物制剂 将药物给病人使用时 不能直接使用原料药 必须制备成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质的形式 以充分发挥药效 减少毒副作用 便于使用与保存等 适合于药物的使用目的和药物性质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称为药物剂型 dosageform 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我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定义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 治疗 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 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 抗生素 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 血清疫苗 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世界各国对药品定义不同 在我国药品专指人用药品 不包括动物用药和农药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五 药学的定义 药学 pharmacy 是研究药物的科学 即研究药物来源 成分 性状 作用机制 用途 分析鉴定 加工生产 经营 使用以及管理的科学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六 药学科学的主要任务 研制新药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研制新的制剂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 控制药品质量开拓医药市场 规范药品管理GAP GoodAgriculturePractice GLP GoodLaboratoryPractice GMP GoodManufacturePractice GCP GoodClinicPractice GSP GoodSellingPractice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七 药学学科体系结构 提供潜在药用物质 微生物药物学 药物化学等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临床应用 药理学 毒理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药理学等解决药物生产与质量问题 药剂学 药物分析学 制药工程学 生物技术制药等研究药品经营 使用及管理 药品经济学 药事管理学研究天然药物 中医药 药用植物学 生药学和中药学等 第五节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八 药学及其相关科学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一 药学主要学科发展现状 药物化学已由过去的随机 逐个多步骤液相合成已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向一步固相合成药物的组合化学阶段 大大提高了新药研究的速度和命中几率 药理学对新药的筛选也发展到高质量 机器人筛选 或者酶 细胞 受体进行筛选 对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从整体 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 分子水平 量子水平 药物制剂学方面 由一般制剂发展到缓释 控释 速释 靶向等智能给药制剂 由以工艺为主到与生物相结合 药物分析化学的手段不断更新 从化学比色到HPLC GS MS 到手性化合物 体内药物分析的灵敏度不断提高 生药学方面从形态学 显微水平观察发展到化学 基因水平研究药物 并从研究陆地药物发展到开始研究海洋资源 微生物与生化学更是发展迅速 高水平生物技术广泛应用 基因表达如大肠杆菌的细胞分泌 植物中转基因生产药物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二 现代药学发展的特征 高科技特征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高分子材料科学 分子生物学等高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分化综合 交叉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社会化发展的特征药学行业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化学 药学模式转变为化学 生物学 药学模式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三 药学主攻的疾病方向 恶性肿瘤 靶向给药系统 基因治疗药物心脑血管疾病 在发病机制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基础上 发现疗效更好的药物抗感染 高效低毒的疫苗制剂 抗爱滋病毒药物 抗乙肝病毒药物老年病 老年性痴呆 痛风 糖尿病 骨质疏松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四 药物来源与生产发展趋势 化学合成药 手性药物合成 定向药物分子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天然药物 植物药 海洋药物 多糖药物 天然活性化合物为先导物生物技术药物 遗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转基因动物制药基因药物 研究疾病基因 寻找有基因活性的药物 基因作为药物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五 我国药学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等基础研究薄弱药学科技人才少药学科技经费少创制新药的能力差 拥有知识产权的化学药品仅为20多种 97 的化学药品为仿制制剂水平低 缺少高技术含量的定时 定位 定量释放药物的制剂 蛋白质 多肽生物大分子制剂以及新剂型的辅料研究与生产水平较低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六 我国药学发展的热点方向 创新药物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药物新剂型研究 第六节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生药学 药学基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生药的名称和分类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标准生药的鉴定生药的生产生药的商品流通生药的利用生药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 性质生药学 Pharmacognosy 研究生药的名称 来源 生产 采制 鉴定 化学成分 生物合成 细胞组织培养 品质评价 药效药理 毒性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生药 Crudedrug 指来源于天然的 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 动物和矿物 从广义上说 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 草药 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 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 ChineseMateriaMdica 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包括中药汤剂 中药材和中成药 中药材 是指中医使用的药材 常用的有700 800种左右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何首乌 草药 HerbalMedicine 并非特指草本药材 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者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 曾一度与中药合称为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 任务1 加强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 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 探讨中药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基础2 研究开发现代中药3 通过和实施GMP和GAP4 制定中药研制的标准 规范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质量标准利用植物学 植物化学 分析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对生药进行性状 显微特征 理化鉴别 并测定生药的浸出物 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 以及对重金属 农药残留量 黄曲霉毒素等进行定量或限量检查 建立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 为中医药现代化 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GoodAgriculturePractice 种子 种苗优质化 中药材栽培区域化 种植 采收 加工科学化 发展无污染优质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哈尔滨中药二厂河北黄芩天津天士力陕西商洛优质丹参北京同仁堂药厂山东平邑县金银花 一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 生药的名称和分类 一 名称拉丁名药用部位的名称 原植 动 物的属名如 葛根RadixPuerariae颠茄HerbaBelladonnae 二 分类1 药用部位 植物药 动物药 矿物药2 化学成分 挥发油类 生物碱类 苷类3 自然系统分类 门 纲 目 科 属 种4 中医功效 解表药 清热药 补益药5 按名称字母循序或笔划分类6 其他方法 上 中 下三品 二 生药的名称和分类 三 生药的化学成分 一 糖类 suger saccharides 又称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1 单糖 五碳醛糖 六碳醛糖2 低聚糖 目前仅发现由2 5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 分别称为双糖 如蔗糖 麦芽糖 三糖 如龙胆三糖 甘露三糖 四糖 如水苏糖 五糖 如毛蕊糖 等3 多糖 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如淀粉 菊糖 树胶 粘液质 粘胶质 纤维素 动物多糖等 二 苷类 glycosides 又称甙 配糖体或糖杂体 heteroside 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化合物以苷键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O 苷 S 苷 N 苷和C 苷等类型 在自然界存在最多的是O 苷 苷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 aglycon 三 生药的化学成分 三 香豆素类 coumarins 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 四 黄酮类 flavonoids 自然界中具有两个芳香环的具C6 C3 C6基本骨架的化合物 五 鞣质类 tannins 又称单宁 是植物体内的结构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分为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三 生药的化学成分 六 挥发油类 volatileoils 又称精油 常温下可挥发 可随水蒸气蒸馏 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七 萜类 terpenes 具有戊二烯基本单位的天然烃类化合物 八 生物碱类 alkaloids 存在于植物界的大多数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含氮的碱性化合物 三 生药的化学成分 九 脂类 lipids 十 有机酸类 organicacid 十一 植物色素类 phytochromes 十二 树脂类 resins 十三 无机成分 inorganicconstituents 三 生药的化学成分 四 生药的标准 一 中国药典 药典中每种药材一般的记载格式和规定项目依次为 中文名 汉语拼音 拉丁名 基源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浸出物 炮制 性味与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及贮藏 二 部颁标准 三 地方标准 五 生药的鉴定 依据 中国药典 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等三级标准 应用各种技术手段 对生药进行真实性 纯度和品质优良的检定 从而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目的 促进生药的标准化 规范化促进新药源的发掘与利用 1 原植 动 物来源鉴定2 性状鉴定 看 闻 摸 尝 水试及火试3 显微鉴定 横切片或纵切片 表面制片 粉末制片 解离组织片 细胞内含物鉴定 细胞壁性质鉴定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测定 4 理化鉴定定性分析 确定生药的真实性定量分析 确定生药的品质优劣 五 生药的鉴定 1 显微化学反应将生药的干粉 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 置于载玻片上 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 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 或产生特殊的颜色 从而进行鉴定 将生药切片或粉末置载玻片上 滴加各种试液 加盖玻片 稍放置 在显微镜下观察产生的结晶 沉淀或颜色 取生药粗粉加适当溶剂浸提成分 将浸出液置载玻片上 滴加各种试液 加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取生药切片或粉末 滴加各种试液 直接观察呈现的颜色 显微化学定位试验 利用显微和化学方法 确定生药有效成分在生药组织构造中的部位 五 生药的鉴定 2 测物理常数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 旋光度 折光率 凝点 熔点等 对于油脂类 挥发油及树脂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对密度 区别或检查生药的纯杂程度比旋度 或旋光度 区别或检查某些生药的纯杂程度 亦可用以测定含量折光率 区别不同的油类或检查纯杂程度凝点 区别或检查生药的纯杂程度 亦可用以测定含量熔点 区别或检查生药的纯杂程度 五 生药的鉴定 3 微量升华法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 获得升华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 颜色以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方法 取金属片 安放在有圆孔 直径约2cm 的石棉板上 金属片上放一小金属圈 高度约0 8cm 对准石棉板上的圆孔 圈内加入生药粉末一薄层 圈上放一载玻片 在石棉板下圆孔处用酒精灯徐徐加热 火焰距板约4cm 数分钟 至粉末开始变焦 并有气化物发生 去火待冷 则有结晶状升华物凝集于玻片上 将玻片取下反转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 并可加化学试剂观察其反应 必要时可用显微熔点测定器测定结晶的熔点 五 生药的鉴定 4 荧光分析生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 接受自然光或紫外光照射时 能发生荧光 其特性和强度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紫外光是荧光分析中常用的光源 通常可直接取生药饮片 粉末或其浸出液 置暗处 用荧光仪照射进行观察 有些生药本身不产生荧光 但以酸或碱处理 或经其它化学方法处理后 可使某些成分在紫外光下变成可见色彩 有些生药表面附有地衣或真菌 也可能有荧光出现 因此荧光分析还可用于检查生药的变质情况 五 生药的鉴定 此外 可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生药的荧光 并观察化学成分存在的部位 例如国产沉香与进口沉香的显微特征比较近似 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国产沉香粉末的部分颗粒显海蓝色 部分显灰绿色荧光 进口沉香粉末的部分颗粒显竹篁绿色 部分显枯绿色 部分显枯绿色荧光 苍术粉末中少数颗粒显天蓝色荧光 白术粉末显芒果黄色 少数颗粒显初熟杏黄色荧光 又如黄连含小檗碱 特别在木质部能显出强烈的金黄色荧光 五 生药的鉴定 5 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 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1 紫外分光光度法一般用200 400nm的紫外光区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 2 比色法在可见光区 400 850nm 有些物质对光有吸收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 但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 可用此法测定 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浅的因素较多 测定时需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 常使用的仪器为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 比色法多用于生药的定量分析及理物常数的测定 五 生药的鉴定 3 红外分光光度法一般用2 5 15mm红外区吸收光谱进行物质的定性 定量分析的方法 所用仪器为红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光区的灵敏度和精密度较低 一般需数百mg的供试品进行测定 红外光谱 或称振转光谱 的特征性很强 特别是在7 15mm一段称为 指纹区 吸收峰很多 而且尖锐 故主要用于物质的鉴别和分析结构 本法在牛黄 血竭 熊胆等的鉴别上 效果良好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特征光波通过样品蒸气时 被蒸气中该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 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 以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所用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近年来用以测定生药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五 生药的鉴定 6 色谱法 层析法 1 根据色谱分离原理分类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五 生药的鉴定 2 根据色谱分离方法分类 纸色谱法 以纸为载体 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 用流动相进行展开的分配色谱 样品经展开后 可用比移值 Rf 表示其各组分的位置 Rf 原点中心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 薄层色谱法 是将适当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 塑料或铝片上 成一均匀的薄层 待点样 展开后 与适当的对照物 对照品或对照生药 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或主斑点作对比 用以进行生药鉴别 五 生药的鉴定 柱色谱法a 吸附柱色谱 即色谱柱内装入吸附剂 其粒度应尽可能保持大小均匀 颗粒直径以0 07 0 15mm为常用 吸附剂的填装有干法与湿法两种 干法是将吸附剂一次加入色谱管 振动管壁使其均匀下沉 然后沿管壁缓缓加入洗脱剂 或在色谱管下端出口处联结活塞 加入适量的洗脱剂 旋开活塞使洗脱剂缓缓滴出 然后自管顶缓缓加入吸附剂 使其均匀地润湿下沉 在管内形成松紧适度的吸附层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充分的洗脱剂留在吸附层的上面 湿法是将吸附剂与洗脱剂混合 搅拌除去空气泡 徐徐倾入色谱管中 然后再加入洗脱剂将附着于管壁的吸附剂洗下 使色谱柱面平整 b 分配柱色谱 方法和吸附柱色谱基本一致 装柱前 先将载体和固定液混合 然后分次移入色谱管中并压紧 样品可溶于固定液 混以少量载体 加在制好的色谱柱上端 流动相需先加固定相混合使之饱和 以避免洗脱过程中两相分配的改变 五 生药的鉴定 气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气体 称为载气 通常多为氮气 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 填充柱内装吸附剂 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 毛细管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 样品注入进样口被加热气化 在色谱柱内 样品中各组分的气 液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因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先后由柱出口进入检测器 产生讯号 由记录仪记录色谱图 根据组分的量与检测响应值 峰面积 成正比 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法对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应用较广 精密度高 分离效果比薄层色谱好 但所得数据只有保留时间 多数情况下是在高温下进行 若成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