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一教 材内 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1课时教 学要 求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 点难 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 学 设 想修改或点评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来了解什么是毫米,并会用毫米作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5 优等生:2、4、5板书设计:板出: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测量二.教 材内 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2课时教 学要 求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 点难 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媒体皮尺、绳、电脑、实物投影等。教 学 设 想修改或点评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通过复习旧知,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之间的关系,为系统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做铺垫。教 学 设 想修改或点评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分米,并自己发现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关系。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测量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课堂作业本1、2。优等生:课堂作业本1、3、4板书设计: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测量方法的比较感受分米的实际意义。教师是否通过相关的活动,建立分米的长度概念,探究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千米的认识(一)教 材内 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3课时教 学要 求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修改或点评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通过活动1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通过2的学习,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感知米和千米的关系。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5 优等生:2、4、5板书设计:板出: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是由学生观察同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从而引出长度单位千米,通过学生经常接触到的跑道这一参照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知识1千米的长度,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并初步体会千米和米的关系,感知千米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 材内 容教材第8页的例5及练习二的第3、5、6题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4课时教 学要 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修改或点评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来解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3、4板书设计:板出:1千米=1000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吨 的 认 识教 材内 容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5课时教 学要 求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 学 设 想修改或点评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活动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吨,并知道它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说出一些比较大物体的质量单位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2、3、4板书设计:板出:1吨=1000千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围绕着学生的活动展开的,教师要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首先由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接着通过小组的交流活动,在解决问题睥同时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它的质量与重量的关第,同时,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综合练习和生活中的数学教 材内 容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6课时教 学要 求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重 点难 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三、全课总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来解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3、4板书设计:板出:1千米=1000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 材内 容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1课时教 学要 求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2、笔算:求与的和。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出示多媒体,统计表,你能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 学生提问: A:哺乳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B:哺乳动物和鸟一共有多少种? C: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列竖式计算。 D.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E.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巩固练习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活动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同时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3、4板书设计: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9 8+ 21 5 1 2 3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教 材内 容教材第18页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2课时教 学要 求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 两栖类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多还是比少呢?为什么? 3、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三、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1、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自主探索算法,学会估算并认识到估算的作用,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领会到哪一位满十位就要向前一位进1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3、4板书设计:板书: 3 7 6 +1218 4 6 6 0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连续进位加(万以内加法练习)教 材内 容教材第19、20页的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3课时教 学要 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你能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又能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吗?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谁能摘下玉米?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页第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下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小君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共同分析页第题。九、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基本训练的题目,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估算的熟练程序和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2、3板书设计: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教学反思:教师是否努力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通过愉快的练习活动,使自己所学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连续退位减法教 材内 容教材第22页的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4课时教 学要 求1、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2、 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复习 1、口算: 807358634 267 2、笔算: 54217937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 1、教学例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三、巩固 独立完成25页第1、2、3题四、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准备练习,复习减法的计算和竖法的书写,为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学会估算并认识到估算的作用,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领会哪一位不够就要向前一位借1、同时在交流中初步掌握估算的一些方法。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3 优等生:3、4板书设计: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减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 材内 容教材第24页的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5课时教 学要 求1、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2、 引导学生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3、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教学难点:中间有0时连续退位的方法。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复习 1、口算: 32+40773186024 2617 2、笔算: 68217629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由于改路,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缩短了10千米,现在从昆明到丽江只有507千米了,那么到了大理以离丽江还有多远呢?2、 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学生列算式,1人上台进行板演。 (2)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估算 a)要求学生观察数字,独立思考。 b)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c)集体交流。 探究算法。 a)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b)组长组织,记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进行汇报,要求说出自己运算过程。 指导竖式计算。 a)边板书边讲解:首先把数位对齐,并写上减号,从个 位减起,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向百位 借。 b)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 c)谁能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d)集体交流: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应该注意 什么?三、小结。 独立完成26页第5、6题四、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准备练习,复习减法的计算和竖法的书写,为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学会估算并认识到估算的作用,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领会哪一位不够就要向前一位借1、同时在交流中初步掌握估算的一些方法。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3 优等生:3、4、5板书设计: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减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着眼点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知识的迁移。力达以下几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加法的验算教 材内 容教材第27页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6课时教 学要 求1、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后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师:看小精灵说什么?(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1 3 5 + 41 8 1 8 3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3、板书验算的写法: 1 8 3- 4 8 1 3 5 135+48=183验算 1 3 5 + 41 8 1 8 3 注意写法及把答案写进横式时,不要把验算的答案写 进去。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掌握加法验算的两种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加法验算方法的掌握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3 优等生:3、4、5板书设计: 加 法 的 验 算 135+48=183(元) 1 3 5 验算: 1 8 3 1 8 3 4 8 + 41 8 - 1 3 5 - 4 8 + 1 3 5 1 8 3 4 8 1 3 5 1 8 3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是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妈妈给明明买东西)引入新课加法的验算,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并结合书上的提示进行尝试,在自主尝试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到加法验算的两种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法的验算教 材内 容教材第28页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7课时教 学要 求1、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2 0 0 - 1 8 3 1 7 板书: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做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2、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掌握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减法验算方法的掌握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3、4板书设计: 减 法 的 验 算200-183=17(元) 2 0 0 验算: 2 0 0 1 7- 1 8 3 - 1 7 + 1 8 3 1 7 1 8 3 2 0 0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是否通过明明妈妈付钱给售货员的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以加法验算为基础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减法的验算(练习)教 材内 容教材第29-31页内容上课时间总课时8第8课时教 学要 求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导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运用1、比一比,谁最快解完题。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6 3 4 6 6 3 4 0 4 2 3 9 - 1 8 2 + 2 8 2 - 1 8 6 + 5 7 1 5 5 2 8 4 5 3 1 8 8 0 0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选择。把正确答案与算式连起来。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937 330 108 193 7230 1091 1037 2674、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4 6 4 5 - 4 2 + 3 4 + 5 4 7 1 8 0 3 9 0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5、教材第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学生解决后交流。6、教材第31页第8题。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7、作业:第29 30页第3、5、7题。三、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准备练习。通过基本训练的多样题目,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剑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教学个案设计:小组合作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3 优等生:3、4板书设计: 万 以 内 的 加 减 法教学反思:要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熟练中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同时能结合一些具体的情境体会估算的重要性并能进行合理的估算。整理和复习教 材内 容教科书第3233页。上课时间总课时9第9课时教 学要 求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学媒体电脑、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修改或点评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呢?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师:请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做对一道,就可以在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第2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的第2题: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减法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带领学生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能力。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教学个案设计:作业个案设计:一般学生:作业本1、2 优等生:3、4板书设计: 整 理 和 复 习 笔算加法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是否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第三单元 四边形四边形的认识教 材内 容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上课时间总课时6第1课时教 学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玻璃雨棚智能遮阳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协议
- 2025年水基聚合物防水涂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高精度数字测温仪表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安全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巩固)
- 硕士作曲系毕业论文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 小学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 危急值报告流程试题及答案
-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北省圆创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 2025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课件
- 2025甘肃招聘公路收费人员18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肿瘤科五年发展规划
- 深圳流动摊贩管理办法
- dbx266XL双通道压缩器中文说明书
- 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 《拥抱VR技术》阅读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