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doc_第1页
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doc_第2页
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doc_第3页
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doc_第4页
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 欧潭生文 祝敏松图 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以福建福州闽侯县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昙石山遗址于1954年1月被发现,近50年来经过八次考古发掘,省文化厅在第八次考古发掘的现场修建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并于去年6月正式开馆。这是我省第一座大型考古遗址博物苑,占地40多亩,位于闽侯县城,北临福建林学院,南靠闽江边荔园度假区,距福州市区23公里。 馆内展出1954年以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我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在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30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使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模拟考古厅,可让观众自己动手参与考古实践在半地穴式的草房中坐一坐,体验远古先祖荜路蓝缕的艰辛;在复原的原始社会陶器作坊中亲自动手烧制成的仿古陶器,是最好的纪念品。 中华第一灯 考古发掘现场 出土的玉珏 相关链接 昙石山“中华之最” 中华第一灯 在125号墓葬中,墓主人头顶放置一件陶器。此陶器造型十分奇特,为全国罕见。它通高0.286米,腹径0.15米,为泥质灰陶,表面残存黑色陶衣,下半部为壶形,上半部为圆锥形柄。柄与壶交接处有一椭圆形孔。据日本庆应大学名誉教授江坂辉弥先生介绍,这种陶器在日本长野县绳纹时代出土了十几件,被命名为“灯”,还残存有烧剩的灯芯草和烟炱。而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就已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这种灯手屋柄部可自由挪动,灯孔朝里可挡风,灯油倒入浅盘可自动熄灭,设计非常合理,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故有人称之为“东方第一神灯”。 昙石山人颧骨 1999年11月,我国鉴定古人类骨骼的权威、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潘其风教授来昙石山鉴定昙石山人骨骼。其中137号墓主人为25岁左右年轻女性,其“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之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也就是说,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日本文化不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要追溯到昙石山人。因此这块被现代解剖学称之为“日本人骨”的颧骨块,应改称为“昙石山人颧骨”。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昙石山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殉狗坑旁,夯土祭祀台上发现了一件印纹陶罐,它是典型的黄土文化,距今3000多年。与这件陶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豆。这批原始瓷器均施青绿色釉,虽然釉滴不匀,但这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为我国瓷器上釉史提供了最原始的实物资料。 殉葬男奴竖立坑为中国罕见 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男奴D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晰可辨,显系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3000多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英雄气概。 从18件陶釜追溯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在131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又发现一座墓,墓中有陪葬陶器29件,其中大大小小陶釜共有18件,这在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也是仅见。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由于昙石山人住处靠江靠海,河鲜和海鲜不能混煮,必须分门别类清炖出来才合口味。因此可以说,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早在四五千年前昙石山人中已经形成。这是源于水土、气候、烹饪河鲜海鲜的特殊需要。 提线陶簋 在考古遗址厅131号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11件陶簋,其中一件陶簋口沿造型为全国罕见。陶簋是古代盛饭用的。这件奇特的陶簋像现代的“泡菜坛子”。该器物为泥质灰陶,敛口外有一侈口口沿,沿边有三组扉棱纹,沿上有三组小圆孔,每组6个小孔,显系提线用,就像现在边远农村,农妇给在田间劳作的农夫送饭用的手提瓦罐。 上釉的陶器 昙石山人女性铜制头像 陶钵 高领陶钵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神州采风 神奇的白石峰 位于泰宁县境内的白石峰,海拔1858米,方圆6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第二高峰。白石峰山体壮丽,气势雄伟,原始植被丰富。从密岭村南侧山崖蜿蜒而上,走在断断续续的古道上,一路上珍稀动植物、苍岩绝壁、古树名木、流泉飞瀑,令人目不暇接。白石峰非常适合林木生长,有12000多棵千年古松倒挂,可谓天下一绝。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一路上野兔、松鼠、山猴、穿山甲等与你随行,还有华南虎、金钱豹、鹰雕、波斑鸨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鸟类达20多种,它们的行动极为敏捷,常远离游人的视野。山头星罗棋布的奇岩怪石,如龟兔岩、骆驼峰、人面石等380多种,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还有一望无边的湿地,草坪浓绿齐整,像为白石峰铺上一块柔软的地毯,望之心旷神怡。(康昭廷梁玉) 客家神山冠豸山 位于连城县城东1.5公里处,以其形似古代法官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此山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等九大游览区组成。风景区内怪石林立,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