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二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二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二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二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二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测试(322)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至 2页,第卷 3至5页。考试结束后,将第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一、选择题: 145题为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1、下列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哥伦布远航西班牙占领巴哈马群岛 B航海条例英荷殖民战争 C美洲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卖黑奴 D无敌舰队被打败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2、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 海业和工业空间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 发生在(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3、 “那时(15世纪末)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1497年,一位葡萄牙人想去印度淘金,他应该跟随谁的船队() 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 AB C D5、首次发现美洲大陆的航行是在哪一个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的()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西班牙6、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三角贸易”的先后次序是() 欧洲 非洲 美洲 AB C D7、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 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8、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 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 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 ) 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 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9、 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中部和东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 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开始于(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富尔顿发明汽船 D丝绸之路的开通10、 _经济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功利论为“心照不宣的前提”,以“经济人”为逻辑纽带, 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空格上应该填写的词是( )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11、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 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 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12、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 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C.基督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地理条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13、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 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4、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大批土著居民被贩卖到欧洲 传染疾病的肆虐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 B. C. D.15、 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 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16、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 为西国之最。”该国家应是()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17、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约180048%52%法国(1851)约360075%25%美国(1850)约230087%13% 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小 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迁移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 B C D18、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 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19、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在泰晤士河上坐轮船游览伦敦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20、 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 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 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 C.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21、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 正在 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 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A B C D2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给交通工具带来革命性飞跃的重大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24、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 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 A B C D2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帝国主义形成 垄断组织产生世界被瓜分完毕 A B C D26J12013大纲全国卷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18A解析 本题以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切入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排除C项;自1842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的海关总税务司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项与基本史实不符;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是总理衙门任命的,不代表英国,所以D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A项。27J12013重庆卷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6B解析 此题以柱状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思考判断能力,解此类题关键是读图,看数据的变化,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图示可以看出18431847年英国输入中国的产品呈增长趋势,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18481852年则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项符合题意。282013临沂期中模拟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 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 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 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1D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使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然是手工劳动,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292013广东百校联考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位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30644142 09985841849331133142 35752 5471855437157 19118638673400300 500964 309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2A解析 在鸦片战争前,广州是清朝对外贸易的中心。据材料信息可知,18441863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数量和吨位都在增加,但上海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广州。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故选A项。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302013江苏如东县调研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某一派别的主张,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312013皖南八校联考 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5C解析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因素存在,但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也存在。故二者的认识都不全面。32J22013四川卷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7C解析 此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获取图片有效信息。图片是民国时期关于“力士香皂”的广告,并且由著名影星“胡蝶”代言,其广告内容为:“力士香皂芬芳馥郁,历久不退,且着虚和润,无干燥损虚之弊,敢进一言为介绍。”A项表述绝对,“都”字表述不合理;B项中著名影星代言并不能得出其社会地位崇高的结论;C项是对广告内容的正确理解,广告内容突出了产品功效;D项中,材料体现不出普通民众对明星代言的认同程度,“广泛认同”表述不当。33J22013江苏卷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17213 482138247 969178342 211208461 81219281352290 79119302792415 44719323456577 25719353895675 173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8C解析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使得民族工业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故C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全面抗战发生于1937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281935年”不符,故排除A项;B项应发生于一战期间,与题干中的时间“19281935年”不符,故排除;D项签订于1946年,与题干中的时间“19281935年”不符,故排除。34J22013福建卷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19C解析 本题从工厂数量变化的角度考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考查考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图表内容“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 A项不符合史实;实业救国不一定是减少外国企业,故B项不正确;国货运动使外资工厂的产品受到冲击,工厂数量减少,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时间不符,D项不正确。35J22013北京卷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18D解析 本题以近代中国洋纱进口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看,洋纱不仅在通商口岸使用,而且在沿江的内陆地区也大量使用,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判断,当时洋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但绝对不是“萎缩”,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对棉纱的需求大增,从而出现了材料描述的情景,D项正确。36J22013安徽卷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15B解析 本题以饼状图为切入点,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片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一直占有重要份额,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故本题选择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因此A项错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因此C项错误。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内局势而非国际局势,故D项错误。372013武汉模拟 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1A解析 注意题干中时间是20世纪初,为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排除C项。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故选A项。382013广州模拟 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里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A.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A解析 据题干“民国二十二年”以及统制经济政策的内容,说明中国当时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A。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或者不符合史实。39.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A、 B、 C、 D、40.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太强大 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D、民族资本发展很不充分41. 1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12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42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当时劳动人民必须将出售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纳。因而同是交纳一两白银,19世纪30年代末较19世纪20年代实际上要多交60。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A清政府腐败,官员贪污成风 B清政府财政困难,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上涨 D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铜钱贱43、下列关于外资经济、官僚资本、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等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存在着继承关系 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A、 B、 C、 D、44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10A“国货运动”就经济方面而言,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国货运动”是文明排外,不是盲目排外,也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虽然,它引起了列强的不满,但是,不会引起外国的武装干涉。4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A BC D11C本题可用排除法。很明显错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故排除含的A、B、D三项。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41题18分,42题22分。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材料二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材料三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2分)答案:(1)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请回答:(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2分)(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6分)(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答案:(1)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兴起时期;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2)发展:工业分布范围扩大;工业厂家数量增加;工业部门增多。(任答两点即可)时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商品和资本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3)弱点:重工业部门数量很少,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4)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处于欧洲经济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世界工业生产分布表材料五: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3分)(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府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3)英国于19世纪中期确立世界霸主地位。请从材料三中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这两大要素概述当时英国综合国力的主要特征。(5分)(4)根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5分)【答案】(1)影响:引发“价格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含义:掠夺来的财富供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乐,(或答“未能转化成资本”)财富最终流入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与荷兰。(3分)(2)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加剧殖民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冲击了旧思想与旧制度。(3分)(3)经济力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世界领先;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发明蒸汽机车,兴建铁路,交通运输业发达。科技:科技成果丰富,科技水平遥遥领先;向国外输出机器设备,成为世界工厂。(4分)(4)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原因:完全依赖海外殖民地,惰性滋长;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更新国内旧设备;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新技术的应用;美、德等国的竞争和挑战。(5分)17(15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步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