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示录中的四骑士 他们预告了世界的末日 阿尔布雷克特 杜勒画于1489年 紧跟着战争 饥荒 死亡奔驰的是最可怕的一个骑士 瘟疫 Ehrlich 1854 1915 德国细菌学家 免疫学家 1908年获奖 他合成了上千种化合物 1910年从中筛选出 606 用于治疗螺旋体引起的梅毒和锥虫引起的非洲昏睡病 开创了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的时代 化学治疗药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Domagk 1895 1964 德国病理解剖学家 细菌学家1934年发明了化学抗菌药物磺胺 于1939年获奖 1950年又发明了用于治疗结核病的化学药物雷米封 化学治疗药ChemotherapyAgent 化学治疗药是由1909年德国细菌学家Ehrlich发现砷矾钠明 Salvisan 治疗原虫的感染后提出来的 但目前特指用化学品治疗各种疾病 它包括微生物感染 抗肿瘤化学治疗药 糖尿病化学治疗药等 是一类对寄生在人体中的细胞或细胞群有毒性而对宿主细胞无害的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药物 Thepreventionortreatmentofdiseasebytheuseofchemicalsubstances 新结构药物发现日趋困难 在最近的20多年中 美国FDA每年批准上市的抗菌药物下降了56 而在过去的12年中 95年 10年 只有24个新的抗菌药物批准上市 喹喏酮类 8个 内酰胺类 9个 大环内酯类 3个 其他 4个全合成 10个半合成 13个全天然 1个 达托霉素 新靶点何时何处能够发现新药 至今为止 在所有已经在临床应用的 还是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抗菌药物中 还没有一个是基于靶点发现的 但是 可以相信 如果能够正确地开发利用已经研究清楚的细菌生物合成的机制作为发现新药的靶点 一定能够发现新的抗菌药物 化学治疗药分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 Piromidicacid Chloroquine Nalidixicacid 一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概述 4 酮 3 羧酸 具抗菌活性 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物 1962年 的药效学特征特点 1 结构新颖 合成比较简单2 抗菌谱窄 抗G 菌 对G 菌 绿脓杆菌无效 活性强度中等 中枢毒性大 易产生耐药性 体内易被代谢 作用时间短 现巳少用 74年吡哌酸治疗由G 引起的泌尿系 肠道 耳道的感染 抗菌谱扩大 抗G G 菌 绿脓杆菌 抗菌活性增加 对G 菌作用强 G 菌较弱 药代动力学性质也得到改善 毒副作用小 分子极性增加 耐药性低 抗菌谱窄 口服吸收差等缺点 引入哌嗪基 强抗菌 特点 第二代喹诺酮抗菌药的药效学特征 78年诺氟沙星 氟哌酸 喹诺酮类药物 含氟喹诺酮药物上市10余种 第三代 在其药物分子中再引入氟原子使其抗菌谱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达到极佳 特点 广谱 抗G G 菌 绿脓杆菌 耐青霉素菌 淋球菌 支原体 衣原体 分枝菌及军团菌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pefloxacin enoxacin rufloxacin fleroxacin lomefloxacin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997年以后出现 如莫西沙星 克林沙星等 增强了对G 菌的作用 特别是对厌氧菌的作用 综合临床疗效达到或超过 内酰胺类抗生素 杀菌药 抗菌谱广 对G 菌和G 菌杀菌力强 特别对G 杆菌抗菌活性高 某些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 厌氧菌 分枝杆菌 军团菌 耐药菌及支原体 衣原体有效 比较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a 抗菌谱由宽到窄 第四代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第一代 窄谱 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第二代 窄谱 革兰阴性杆菌 除大肠埃希菌外 还有肠杆菌 变形杆菌 病痰杆菌等 第三代 广谱 革兰阴性 阳性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某些厌氧菌 支原体 第四代 广谱 革兰阴性 阳性细菌 铜绿假单胞茵 更多厌氧菌 支原体 b 抗菌强度由强到弱 第四代 第三代 第二代 第一代 对G G 菌有效的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洛美沙星 氟洛沙星 培氟沙星 诺氟沙星 对人型支原体有效的 司帕沙星 加替沙星 左氧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对厌氧菌有效的 司帕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左氧沙星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现状 1962年美国 Sterling一Winthrop研究Lesher 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 短短的48年里 喹诺酮类药物已发展成一大常用抗感染药 因其具有优异的抗感染作用 已成为近10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中最主要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 该产品占全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近60 的份额 1995年本品进入中国市场 1997年实现国产化 2002年跃居抗感染药物第1位 成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排头兵 氟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将由2007年的18 成长为第1位的抗生素药物 占据34 的份额 因此 世界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开发市场重心正在向氟喹诺酮类药物转移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新方向 在新的先导物发现越发困难的今天 4 喹诺酮 3羧酸这一基本结构再新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成为竞相研究的 热点 结构骨架之一 结构修饰不仅是人们寻找 经典 抗菌活性更强的新喹诺酮类的重要途径 而且也成为拓展其 非经典 生物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10多年来 人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合成了多个系列的喹诺酮类衍牛物 评价了它们的 非经典 生物活性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得到了一些苗头化合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现状 1962年以来 短短的 年里 喹诺酮类药物已发展成一大常用抗感染药 因其具有优异的抗感染作用 已成为近10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中最主要的品种是左氧氟沙星 该产品占全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近60 的份额 1995年本品进入中国市场 1997年实现国产化 2002年跃居抗感染药物第1位 成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排头兵 氟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将由2007年的18 成长为第1位的抗生素药物 占据34 的份额 因此 世界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开发市场重心正在向氟喹诺酮类药物转移 二 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分类 A B环稠合而成A环 芳香杂环 4 酮 3 羧酸吡啶衍生物X C原子或杂原子N1 有取代基B环 芳环 杂环 含取代基 1 结构通式 结构类型分类 三 喹诺酮类的理化性质 酸碱两性 溶于酸碱水溶液 pKa在6 8之间 在所有的pH范围内的脂水分配系数为2 9 7 6 在酸性下回流3 COOH可脱羧 在室温下相对稳定 但在酸性条件下7位的含氮杂环在水溶液光照下可分解 得到7 哌嗪开环产物 结构中3 4位为羧基和酮羰基 极易和金属离子如钙 镁 铁 锌等形成螯合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 深入细菌内部作用其DNA 抑制DNA旋转酶 使其DNA的复制受阻 能造成细菌遗传物质不可逆损伤 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与酶结合的部位 四 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 负超螺旋DNA DNA回旋酶 嘌呤嘧啶 子代DNA DNA双链 喹诺酮 核酸合成抑制剂 拓扑异构酶IV 细胞分化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对G 菌 和拓扑异构酶 对G 菌 干扰细菌DNA复制 杀灭细菌 DNA回旋酶 切断后侧双链 在前侧封闭切口 正超螺旋DNA 负超螺旋DNA Quinolones 抑制DNA回旋酶切口活性与封口活性 拓扑异构酶IV 解环连 喹诺酮类抑制拓扑异构酶IV的解环连活性 阻碍细菌DNA复制 细菌死亡 1 4 酮 3 羧酸必须基团2 A B环必须稠合3 C 5被NH2取代 活性增加4 C 6引入F 活性增加5 C 7引入侧链 抗菌谱广其中哌嗪活性最强6 C 8引入不同基团 毒性不同 F大 OCH3小7 C 1为乙基或其电子等排 活性强 五 喹诺酮类构效关系 口服吸收迅速 体内分布较广多数药物在尿中能保持较高浓度 代谢物为3位羧基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 哌嗪环上3 碳原子上可发生羟基化 再进一步氧化成酮 可引起少儿骨关节病变 消化系统反应 最常见 神经系统反应 严重可出现惊厥 中毒性精神病 偶见溶血性贫血 低血糖 肾毒性 六 代谢特点 七 不良反应 作用于G G 支原 衣原等病菌引起的全身系统感染 化学名 1 环丙基 6 氟 1 4 二氢 4 氧 7 1 哌嗪基 3 喹啉羧酸 1 cyclopropyl 6 fluoro 1 4 dihydro 4 oxo 7 piperazin 1 yl 3 quinolinecarboxylicacid 八 典型药物 盐酸环丙沙星 九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化学名 S 9 氟 2 3 二氢 3 甲基 10 4 甲基 l 哌嗪基 7 氧代 7H 吡啶并 1 2 3 de 1 4 苯并噁嗪 6 羧酸 S 9 Fluoro 2 3 dihydro 3 methyl 10 4 methyl 1 piperazinyl 7 oxo 7H pyrido 1 2 3 de 1 4 benzoxazine 6 carboxylicacid 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大于其右旋体8 128倍这归因它们对DNA螺旋酶的活性不同左氧氟沙星较氧氟沙星具有 活性是后者的2倍水溶性是后者的8倍 更易制成注射剂毒副作用小 为喹诺酮类己上市药中最小者 左氧氟沙星特点 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 全球约17亿 我国约3 2亿600万结核病人 23万人 年死亡肺结核是浪漫悲剧的主要素材 波西米亚人的生平 主人公弗朗辛 小仲马的 茶花女 中女主人公马格丽特 红楼梦 天才痨病 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歌德崇尚肺结核的病态美美國作家梭罗 詩人拜伦 英國詩人雪萊 金銀島 的作者史蒂文生 钢琴家萧邦 概述 1882年 德国人罗伯特 柯赫在病人的痰液中发现的 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药是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 用于治疗和防止该病传播的药物 190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伟大的医生柯赫 传染病发病情况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 万 肺结核 万 梅毒 阿米巴痢疾和淋病 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 37 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 肺结核 狂犬病 病毒性肝炎和出血热 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5 50 合成抗结核药 抗结核抗生素 抗结核药物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 氨基糖苷类利福霉素环丝氨酸紫霉素卷曲霉素 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 主要学习内容 1 异烟肼2 利福平 1 异烟肼 化学命名 4 吡啶甲酰肼 4 Pyridinecarboxylicacidhydrazide 雷米封 Isoniazid 1 3 4 6 5 2 抗结核类典型药 异烟肼的发现 1944年发现苯甲酸和水杨酸能促进结核杆菌的呼吸从抗代谢学说出发 1946年发现对结核杆菌有选择抑制作用的对氨基水杨酸1952年抗结核药物研究重点合成 NH CH S基团化合物 首先得到具有抗结核活性的药物氨硫脲 对肝有一定毒性 现已少用 抗结核类典型药 将氮原子从苯核外移到苯核上 得到异烟醛缩氨硫脲 发现中间体异烟肼对结核杆菌有强大抑制和杀灭作用 是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均显效的抗菌药物异烟肼成为抗结核首选药物 抗结核类典型药 异烟肼 理化性质 1 与金属离子络合2 碱性液中分解3 稳定性4 还原性 1 与金属离子络合异烟肼可与铜离子 铁离子 锌离子等金属离子络合 如与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一分子螯合物 呈红色 在pH7 5时 生成两分子螯合物 异烟肼的理化性质 2 碱性液中分解异烟肼在碱性溶液中 在有氧气或金属离子存在时 可分解产生异烟酸盐 异烟酰胺 及二异烟酰双肼 等 3 稳定性本品受光 重金属 温度 pH等因素影响变质后 分解出游离肼 毒性增大 变质后不可药用杂质检查 肼 二甲胺基苯甲醛 4 还原性异烟肼分子中含有肼的结构 具有还原性 弱氧化剂如溴 碘 溴酸钾等在酸性条件下 均能氧化本品 生成异烟酸 放出氮气 与硝酸银作用 也被氧化为异烟酸 析出金属银 吸收 口服吸收迅速 应空腹使用 食物和各种耐酸药尤其含铝的耐酸药均可干扰或延误吸收在病灶在内的各种组织中 均能很好吸收 部分异烟肼与甘氨酸结合被排出 在尿中可检出20 40 的异烟肼甘氨酸结合体大部分代谢为失活物质 主要代谢物N 乙酰异烟肼 占服用量50 90 由尿排除 N 乙酰异烟肼的抗结核活性为异烟肼1 体内乙酰化作用受到乙酰化酶控制 对乙酰化速度较快病人需要调节使用剂量 注意人种差异 抗结核类典型药 代谢 N 乙酰异烟肼 代谢途径 异烟肼 异烟酸 肼 乙酰肼 二乙酰肼 酰化 水解 代谢 水解 结合 甘氨酸 甘氨酸 结合 乙酰化转移酶 乙酰肼可导致引起肝坏死的乙酰肝蛋白形成 临床作用 对复制的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 对非复制的病原微生物只有抑制作用 异烟肼可使结核杆菌失去耐酸性 抗结核类典型药 结构类似的抗结核药 乙硫异烟胺 吡嗪酰胺 对氨基水杨酸钠 1946年对氨基水杨酸 2 对氨基水杨酸类 促进结核杆菌的呼吸 抗代谢学说 1944年苯甲酸水杨酸 帕司烟肼 能减少异烟肼乙酰化 二 抗结核抗生素 大环内酰胺类为由链丝菌Streptomycesmediterranei发酵产生的一类抗生素 其中研究较多的为利福霉素 Rifamycin B 利福霉素SV 化学结构为27个碳原子的大环内酰胺 环内含一个萘核构成平面芳香核部分与立体脂肪链相连形成桥环 它们均为碱性 性质不稳定 1 利福平 化学命名 3 4 甲基 1 哌嗪基 亚氨基 甲基 利福霉素 3 4 Methyl 1 piperazinyl imino methyl rifamycin Rifampicin 甲哌利福霉素 1 3 4 抗结核类典型药 由链丝菌发酵液分离出的利福霉素A B C D E等仅利福霉素B分离得到纯品 其抗菌作用很弱利福霉素B经氧化 水解 还原得利福霉素SV利福霉素SV与1 甲基 4 氨基哌嗪形成腙利福平 来源 17 抗结核类典型药 利福霉素B H 利福平 1 4 利福霉素SV H 结构特点 27个碳原子的大环内酰胺 环中含一个萘核 一平面芳香核与一立体脂肪链相连成桥环 抗结核类典型药 鲜红或暗红色结晶粉末 1 还原性1 4 萘二酚结构遇光变质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成醌 2 酸性分解醛缩氨基哌嗪 在强酸中易分解酸度应在pH4 6 5范围内 理化性质 结构和活性的关系 分子中5 6 17 19位应存在自由羟基 这些基团在一个平面上 C 17和C 19乙酰物无活性 大环上双键被还原后 其活性降低将大环打开失去抗菌活性 在C 8上引入不同取代基 往往抗菌活性增加 亚胺基 肟 腙等取代基的引入使抗菌活性显著提高 17 抗结核类典型药 利福平是酶的诱导剂 可增强代谢活性 促进水解 最初2周连续服药可导致进行性血药浓度下降和t1 2缩短 但经一定时间后 血药浓度即能相对稳定 利福平代谢物具有显色基团 尿液 粪便 唾液 泪液 痰液及汗液常呈桔红色 抗结核类典型药 体内 代谢 8 21 利福霉素 21 21 抗结核类典型药 第三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SulfonamidesandAntibacterialSynergists 1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对溶血性链球菌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使每个诊所都惧怕链球菌败血症 死亡率约75 在最寒冷的冬天 医院的床位被丹毒和乳头炎的病人占满 所有的病人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非治疗性球菌脑膜炎死亡率为100 Spink 1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1934年发明了化学抗菌药物磺胺 于1939年获奖 1950年又发明了用于治疗结核病的化学药物雷米封 Domagk 1895 1964 德国病理解剖学家 细菌学家 1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1932年 Domagk发现了白浪多息 可以使鼠 兔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 次年报告了用百浪多息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个病例1939年 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 发展 2 理化性质 酸碱两性2 重金属离子取代反应3 自动氧化4 重氮化偶合反应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 6g 精密称定 照永停滴定法 附录 A 用亚硝酸钠滴定液 0 1mol L 滴定 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 0 1mol L 相当于27 23mg的C10H9N4NaO2S Ar NH2 2HX NaNO2 Ar N2X NaX 2H2O 对氨基苯甲酸 PABA 谷氨酸 二氢喋啶焦磷酸酯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磺胺类药物 磺胺增效剂 3 作用机理 磺胺与PABA 对氨基苯甲酸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为什么 4 竞争性拮抗 Bell Roblin学说 由于结构极为相似分子大小电荷分布 取代PABA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 阻碍DihydrfolicAcid生物合成 细菌生长受到阻碍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Bioisosterism 代谢拮抗学说P352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 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 或掺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 导致致死合成 LethalSynthesis 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6 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SAR 1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 2 磺酰氨基上N单取代活性增强 杂环取代更佳 3 4 位氨基的游离或潜在的游离状态是活性的关键 8 代表药物 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磺胺嘧啶 Sulfadiazine 1结构和化学名4 氨基 N 2 嘧啶基 苯磺酰胺 4 Amino N 2 pyrimidinyl benzene sulfonamide 2理化性质 碱性 碱性 酸性 酸碱性 1 稀盐酸 强碱中溶解 2 Sulfadiazine钠盐水溶液 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析出沉淀 磺胺甲噁唑 Sulfamethoxazole 1结构和化学名4 氨基 N 5 甲基异噁唑 3 基 苯磺酰胺4 Amino N 5 methyl isoxazolyl 3 benzenesulfonamide新诺明 SMZ 复方新诺明 近80 已知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结核病患者开始接受复方新诺明预防性治疗 磺胺增效剂 甲氧苄氨嘧啶 Trimethoprim甲氧苄啶TMP 应用 甲氧苄啶常与磺胺甲噁唑或磺胺嘧啶合用治疗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 肠道感染 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对伤寒 副伤寒疗效不低于氨苄西林也可以与长效磺胺类药物合用 用于耐药恶性症的防治 3合成没食子酸 3 4 5 三羟基苯甲酸 为原料 甲氧基 3 4 5 三甲氧基苯甲叉基 丙腈 甲氧丙腈 同类药物 美替普林 溴莫普林 四氧普林 常见病 癣病 90 浅表层真菌感染 深部脏器的真菌感染 抗生素的大量或滥用 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皮质激素 器官移植 白血病 艾滋病等严重疾病摧毁免疫力 抗真菌抗生素合成抗真菌药氮唑类咪唑类三氮唑类非氮唑类 代表药 分类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 为多烯结构的抗生素含 NH2和 COOH 有酸碱两性用于深部感染肾毒性大 唯一的注射用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B 去氧胆酸钠 磷酸缓冲液 胶体溶液 静脉注射去氧胆酸促进两性霉素B的吸收脂质体用于临床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治疗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艾滋病患者的脑膜炎 二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1969年 克霉唑与咪康唑作为抗真菌药用于临床 咪康唑可以口服 抗真菌药的新结构类型 治疗外表及体内深度的霉菌感染推动了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快速发展其他还有烯丙胺类 特比萘芬 三氮唑类 氟康唑 Fluconazole Pfizer 88年上市 大扶康 药效比酮康唑强5 10倍 构效关系研究 三氮唑替换咪唑环 作用机制 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 450有高度的选择性使真菌细胞失去正常的甾醇 14 甲基甾醇在真菌细胞内蓄积 抑制真菌 口服吸收可达90 胃的酸性不影响其吸收空腹服药 1 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T1 2约30小时在尿中大量以原型排泄与蛋白结合率较低生物利用度高可穿透中枢 吸收和代谢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其他念珠菌 黄曲菌 烟曲菌 皮炎芽生菌 粗球孢子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抗菌谱 构效关系 咪唑或三氮唑是必须基团 咪唑3位或三唑4位与血红素铁原子形成配位键 竞争性抑制酶活性 若被取代活性消失 三氮唑活性较好 构效关系 氮唑的取代基必须与氮杂环的1位相连 构效关系 必须由Ar芳香核取代基 其要求苯环的4位有一定的体积和电负性 2位有电负性更有利 构效关系 可以形成二氧戊烷的结构 可以是有一个基团为羟基 光学活性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趋势 联合用药 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类型的抗真菌药合用比单一用药的效果更好 其基础理论是两种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如唑类抗真菌药与两性霉素B合用 可减少两性霉素B的用量和极性 提高疗效 另外 氟康唑与氟胞嘧啶联合用药可治疗艾滋病患者的隐球性脑膜炎和某些念珠菌感染 第五节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Agents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能有效干扰病毒的复制 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 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许多抗病毒药物在达到治疗剂量时对人体也产生毒性 研究抗病毒药物难度较大 因为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 必须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某些病毒又极易变异 病毒繁殖过程示意图 按药理作用抗病毒药物分类 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利巴韦林 阿昔洛韦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 按化学结构抗病毒药物分类 三环胺类金刚烷胺核苷类利巴韦林 阿昔洛韦其它类膦甲酸钠 金刚烷胺类 金刚烷胺为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 它可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 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复制和阻断病毒的脱壳及核酸宿主细胞的侵入 一 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 1 盐酸金刚烷胺 AmantadineHydrochloride 化学命名 三环 3 3 1 13 7 癸烷 1 胺盐酸盐 Tricyclo 3 3 1 13 7 decan 1 aminehydrochloride 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药 结构特征 饱和的三环葵烷 刚性笼状结构 金刚烷胺盐酸盐 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药 临床应用 48hr内对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效对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则无效 对称的三环状胺 可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 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复制 阻断病毒的脱壳及核酸宿主细胞的侵入 药效 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药 抗菌谱 有效预防和治疗所有A型流感毒株 对德国水瘟病毒 B型流感病毒 一般流感病毒 呼吸合胞体病毒和某些RNA病毒具有一定的活性 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 对人体不同亚型的原型A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吸收与代谢 口服吸收很好可通过血脑屏障分泌于唾液 鼻腔分泌物和乳汁中t1 2为15 20hr约90 的药物以原型从肾排泄 主要从肾小管排泄尚无金刚烷胺的代谢产物的报道 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药 又名达菲前药根据电子等排原理治疗流感 高致病型禽流感 生物利用度可达80 2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磷酸奥司他韦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1 阿昔洛韦 Acyclovir 化学命名 9 2 羟乙氧基甲基 鸟嘌呤 核苷类抗病毒药 疱疹病毒的首选药物 二 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性质和作用 药理作用 在细胞内经病毒的胸苷激酶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三磷酸酯 抑制病毒DNA聚合酶 作用机理与代谢拮抗有关 体内代谢 口服吸收差 生物利用度低 15 20 大部分药物自尿排出体外 15 被代谢局部 口服 静脉给药 广谱抗病毒药 特别是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肝炎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晚期艾滋病 疗效显著 巨细胞病毒 CMV 水痘和带状病毒 长效 前药提高生物利用度 4 3 2 1 1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Ribavirin 1 D 呋喃核糖基 1H 1 2 4 三氮唑 3 羧酰胺 化学命名 1 D ribofuranosyl 1H 1 2 4 triazole 3 carboxamide 2 利巴韦林 三氮唑核苷 病毒唑 利巴韦林 Ribavirin 于1972年由美国加州核酸研究所首先报道 该研究所J T Witkowski等人发现核糖核苷抗生素吡唑呋喃菌素 间型霉素和焦土霉素除了有抗菌活性外 在体外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 但是其抗病毒活性不高或抗病毒谱很窄 吡唑呋喃菌素 间型霉素 焦土霉素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于是根据这些结构合成了一系列的b D 呋喃核糖的咪唑和1 2 4 三氮唑核苷的衍生物 其中Ribavirin对呼吸道合疱病毒 流感病毒 甲肝病毒 腺病毒等多种RNA和DNA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Ribavirin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被磷酸化 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 DNA多聚酶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 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 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 使病毒复制与传播受抑制 X 射线晶体衍射也表明 Ribavirin的晶体构象与鸟嘌呤核苷非常相似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临床应用 广谱抗病毒药用于治疗麻疹 水瘟 腮腺类等也可用喷雾 滴鼻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静脉注射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对流行性出血热有效 作用机制 体内磷酸化并且能抑制病毒的聚合酶和mRNA也可抑制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出现艾滋病前期临床症状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构效关系 氨甲酰基替换成脒基 硫代氨甲酰基等均保留抗病毒活性 体内毒性降低 5 磷酸酯 3 5 环磷酸酯 2 3 5 三乙酸酯也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 核糖基进行取代修饰或替换成其它糖基 抗病毒活性降低或丧失 将1 2 4 三氮唑变成1 2 3 三氮唑 或对三氮唑环进行取代 抗病毒活性均降低或丧失 2 3 4 5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三 抗艾滋病药物 AIDS 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 致病力 传播力特别强 现分布于全世界HIV 2 非洲的西海岸1982 首个病例在美国发现1985 我国发现艾滋病例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 全球范围内 约有3300万人感染爱滋病 中国占78万感染者 发病者为15 8万 12月1日 CD4白细胞 1 齐多夫定 3 叠氮 3 脱氧胸腺嘧啶 化学命名 Zidovudine 又名叠氮胸苷缩写AZT 商品名 克度 立妥威 3 Azido 3 deoxythymidine 抗艾滋病药物 1987年 葛兰素史克 立妥威 鸡尾酒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苷类 作用机理 在宿主细胞体内胸苷激酶 胸苷酸激酶 核苷二磷酸激酶转化为活性的5 三磷酸齐多夫定 三磷酸核苷衍生物 与天然的三磷酸核苷竞争性与HIV逆转录酶结合即达到抑制逆转录酶的作用 构效关系 抗艾滋病药物 非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 HIV蛋白酶抑制剂 HIV蛋白酶抑制剂 HIV蛋白酶抑制剂 抗病毒类典型药 第六节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Drugs 抗肠虫药抗血吸虫药抗虐原虫药 分类 作用于肠寄生虫 蛔虫 钩虫 绦虫等将其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 驱肠虫药 理想驱肠虫药 对肠寄生虫高度的选择性 人体吸收极少 毒性低 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性小 驱肠虫药分类 哌嗪类咪唑类嘧啶类三萜类酚类 按化学结构 1 阿苯达唑 化学命名 Albendazole 5 丙硫基 1H 苯并咪唑 2 基 氨基甲酸甲酯 2 又称 阿苯达唑丙硫达唑丙硫咪唑抗蠕敏扑尔虫肠虫清 5 Propylthio 1H benzimidazol 2 yl carbamicacidmethylester 抗寄生虫类典型药 保留四咪唑分子中的咪唑环 将氢化噻唑环打开 得到阿苯达唑 甲苯达唑 Mebendazole 奥苯达唑 Oxibendazole 等广谱驱肠虫药 结构特点 丙巯基 苯并咪唑 胍基 抗寄生虫类典型药 农药多菌灵 多菌灵为起始原料 生成5 硫氰基苯并咪唑 2 氨基甲酸甲酯 再与硫化 生成5 巯基苯并咪唑 2 氨基甲酸甲酯 与溴丙烷反应 生成本品粗品 最后经酸碱精制得本品 合成路线 其它 毒副作用孕妇禁用和2岁以下幼儿 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 口服吸收差 迅速代谢亚砜 为活性代谢物 O O 抑制肠虫对葡萄糖的摄取 抗血吸虫病药 是全世界流行最广 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血吸虫分类我国流行的由日本血吸虫引起 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治疗药 锑剂非锑剂 毒性较大 现已较少使用 吡喹酮硝硫氰胺硝硫氰酯 1 吡喹酮 Praziquantel 化学命名 2 环己基甲酰基 1 2 3 6 7 11b 六氢 4H 吡嗪并 2 1 a 异喹啉 4 酮 2 Cyclohexylcarbonyl 1 2 3 6 7 11b hexahydro 4H pyrazino 2 1 a isoquinolin 4 one 抗寄生虫类典型药 临床作用 广谱抗寄生虫药 对日本血吸虫有杀灭作用 低浓度时 5 g ml 可刺激血吸虫使其活性增加较高浓度时 5mg ml 虫体即孪缩疗效高 疗程短 代谢快 毒性低 对虫的糖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影响虫对葡萄糖的摄入 促进虫体内糖原的分解 使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 作用机制 抗寄生虫类典型药 其它血吸虫病治疗药 硝硫氰胺 硝硫氰酯 三 抗疟药AntimalarialDrugs 古老的疾病 特别是在南美洲 非洲 南亚和旧中国 俗称 冷热病 打摆子 发疟子 脾寒 瘴气 等很早使用金鸡纳树皮来治疗疟疾 英国医生伦纳德 罗斯 从1890年起开始解剖蚊子 经过数年努力 终于发现了疟原虫的传播机制 为此他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性蚊子传染的疾病 恶性疟 Plasmodiumfalciparum 间日疟 Plasmodiumvivax 三日疟 Plasmodiummalarine 卵形疟 Plasmodiumovale 按生长期分类 乙氨嘧啶哌喹 伯氨喹 预防药 根治药 奎宁氯喹青蒿素 伯氨喹 控制症状药 防止传播药 抗疟药 疟疾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喹啉类青蒿素类嘧啶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为 按化学结构分类 喹啉类抗疟药物 4 喹啉甲醇类4 氨基喹啉类8 氨基喹啉类 喹啉类抗疟药物历史悠久 种类较多 在抗疟药物中举足轻重 按其结构可将喹啉类抗疟药分类为 4 喹啉甲醇类抗疟药还包括用其他稠环代替喹啉环而得到的苯芴醇和卤泛群 两者都可用于对呈耐药性的疟原虫感染 甲氟喹Mefloquine 卤泛群 苯芴醇 Chloroquine Malaridine Hydroxychloroquine Piperaquine 1 奎宁 化学命名 Quinine 甲氧基 5 乙烯基 2 奎宁环基 4 羟甲基喹啉 6 Methoxy 5 vinyl 2 quiniclidinyl 4 quinolinemethanol 抗寄生虫类典型药 奎宁的发现 1820年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得到 奎宁结构特点 两部分组成 喹啉及通过醇与哌啶双环相连四个手性碳 C 3 C 4 C 8 C 9 抗寄生虫类典型药 特征性质 滴加微过量的氯水或溴水 再加过量氨水 成翠绿色 称绿奎宁反应 6位含氧的喹啉衍生物 奎宁环开环氧化为奎宁毒 PH 2 6 羟胺的特征反应 Quinine的前药 喹宁碳酸乙酯 优喹宁 Euquinine 无味喹宁苦味消失 但仍保留其抗疟作用 口服后在消化道内水解出Quinine 适于儿童 口服后迅速并完全被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 可进入脑 脑脊液中 可通过胎盘并分泌于乳汁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基化 羟化在喹啉环的2位 其次在喹核碱的6位 代谢 2 6 甲氟喹 Mefloquine 与细胞膜结合 有杀红内期原虫的长效作用 封闭2 位 避免了生物氧化的发生 金鸡纳反应 恶心 呕吐 耳鸣 头痛 听力和视力减弱 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低血糖 能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Quinine和Quinidine都是低治疗指数和可引起毒性的药物 不良反应 特点 用于各种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 有很好的疗效奎宁没有耐药性奎宁 四环素类奎宁 氯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4 氨基喹啉类 将4 氨基喹啉引入碱性侧链所得的衍生物对裂殖原虫具明显的速效杀虫作用 其中最为突出的为氯喹 将氯喹的1 甲基 4 二乙氨基丁氨基侧键改成取代氨酚侧链 得到咯萘啶 它能有效杀灭裂殖体 抗疟疗效显著并且对对氯喹呈耐药性的疟原虫的感染有效 2 磷酸氯喹 化学命名 Chloroquinephosphate N4 7 氯 4 喹啉基 N1 N1 二乙基 1 4 戊二胺二磷酸盐 N4 7 Chloro 4 quinolinyl N1 N1 diethyl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安全知识试题汇编)试卷(附答案)
- 2025年生字过关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长治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会考编程试题及答案
- 动能理解概念题目及答案
- UPS原理图课件教学课件
- 垃圾分类题库及答案
- 特殊教育概论课件 第十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 湖北省武汉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山东方言考试试题卷子及答案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四单元:绘画艺术 课件
- 个人防水补漏协议
- 作文格子稿纸800字-A4打印版
- DFMA设计制造可行性分析检查表范例
-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全部课件(共25课时)
- 变电站二次电缆及回路编号
- 大学美术鉴赏(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放射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汇编6篇
- 结算合同合同
-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电子科技大学微积分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