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1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2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3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4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梅河煤矿一井梅河煤矿一井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一井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梅河煤矿一井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一井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编 制 单 位 梅河煤矿一井 工 程 师 编 制 人 编 制 日 期 2014 年 2 月 20 日 井长安全井长生产井长安监站长通风段 目 录 1 1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 1 1 1 位置与交通 1 1 2 地形地貌及水系 2 1 3 气象及地震 2 1 4 井田境界 3 1 5 现采区状况 4 2 2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 4 2 1 采空区普查 4 2 1 1 12 层旧采区 5 2 1 2 13 层旧采区 7 2 1 3 12 层小槽旧采区 8 2 2 废弃老窑 井筒 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9 2 2 1 废弃老窑 井筒 普查 9 2 2 2 地质水文钻孔普查 9 2 3 断层 裂隙和褶曲普查 10 2 4 陷落柱普查 12 2 5 瓦斯富集区普查 12 2 6 导水裂隙带普查 12 2 7 地下含 导 水体普查 13 2 8 井下火区普查 13 2 9 古河床冲刷带 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14 3 3 普查结果 普查结果 14 4 4 防范事故措施 防范事故措施 15 4 1 地表防范措施 15 4 2 采掘工作面防范措施 15 0 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一井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一井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根据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八条的内容要求 我井由井主任 工程师牵头 组织地质 水文 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梅河煤矿一井实际 对全 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 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 1 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 1 1 位置与交通 梅河煤矿一井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境内 距梅河口市约 18km 梅河 煤矿本部设在梅河口市红梅镇 隶属辽源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梅河煤矿一 井 为国有控股企业 梅河矿一井矿井地理坐标为 东经 125 36 北纬 42 25 梅河煤矿一井距矿 本部 0 5km 有矿区铁路专用线与沈吉线黑山头车站相连 距梅河口车站 15km 距辽源车站 80km 本井田主要干线公路有两条 一是沿沈吉铁路的沈梅公路 另一条是纵贯井 田北部的矿区公路 交通极为方便 1 1 2 地形地貌及水系 梅河矿从地貌可分两级阶地 大柳河谷为一级阶地 地势平坦 矿区为二级 阶地 1 一级阶地内有大柳河水系 平行矿区走向 距本部 一井 2 5km 2 二级阶地内有梅河水渠在本井田通过 张家油坊小河位于本井田地表西 部 两水体为季节性河流 因受季节性大气降雨的影响 枯水期流量极小 但雨 季流量较大 1 3 气象及地震 矿区的气候属大陆性寒冷半干燥地区 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年平均降水量 为 603 610 雨季集中在 7 8 两个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 55 10 月下旬开始 结冻至次年 4 月解冻 春秋两季多风 地震资料 1975 年海城 1976 年唐山地震 2 曾波及本部矿区 但震感不强 对井田及建筑无影响 1 4 井田境界 梅河煤矿一井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境内 行政隶属于梅河口市红梅 镇 矿山企业隶属于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梅河煤田的一部分 处于煤 田的中东部 梅河煤矿一井地理坐标为 东经 125 26 00 125 41 00 北纬 42 20 00 42 27 00 准采面积1 3183 km2 划定划定矿矿区范区范围围坐坐标标表表 编 号XY 14697927 5142466653 12 24697881 0042466743 00 34697668 5142466625 12 44697712 5142466758 12 54697882 5142467023 12 64698139 5242467348 12 74698221 5242467304 12 84698232 5242467323 12 94698086 5242467248 12 104698047 5242467412 12 114698082 5242467473 12 124697799 5242467394 12 134697521 5142467217 12 144697052 5142466527 12 154696539 5142465768 12 164697106 5142465323 12 174697195 5142465338 12 184697505 5142465862 12 194697699 5142466286 12 204697687 5142466515 12 3 1 5 现现采区状况采区状况 该井现开采 135 生产水平 现有一个回采工作面 一个准备工作面 回采工 作面为 4202 区 准备工作面为 3102 3104 区 4202 回采工作面为综采工作面 位于 135 m 生产水平 地表标高 351 7 m 361 7m 井下标高在 30 9m 162 6m 之间 采用综采放顶煤方法进行开采 所采煤层为 13 层煤 煤层倾角 10 25 平均厚度 8 米 底板为灰白色砂岩 顶板 为灰白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 准备工作面为 3102 3104 区 位于 135 米水平 设计走向 160 米 工作面长 63 米 煤层倾角 18 36 度 平均煤层厚度 5 米 所采煤层为 12 层煤 现开大帮上 架子阶段 2 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 2 1 采空区普查 梅河煤矿一井 1966 年 11 月 24 日建井 1970 年 10 月 1 日投产 含煤 5 层 即 12 层 13 层煤 12 小槽 14 层和 15 层煤 12 层 13 层为主要的可采煤层 12 小槽 14 层和 15 层局部可采 开采方法为金属网假顶 水砂充填 巷柱 综合机 械化采煤 自投产以来共计回采工作面个数 390 个 其中 12 煤层工作面 317 个 12 层小槽工作面 7 个 13 煤层工作面 66 个 梅河煤矿一井掘进及回采工作面在 施工前均通过地质 水文及测量联系单形式提前预测预报 采空区非隐蔽致灾因 素 通过详细查阅采区测量图纸和各种台账 把矿井建井至今采区开采时间 范 围 标高等情况汇集如下 4 2 1 1 12 层旧采区 采 区采 法时间层数煤厚首层标高 0117金属网假顶1994216295 0 311 0 1117 东金属网假顶1988417263 3 299 2 1117 西水砂充填1983417231 7 278 8 1119金属网假顶1985414257 6 285 7 1115水砂充填1985512 5255 2 297 8 2115金属网假顶1980616210 7 244 9 2119综采 金属网 巷柱1990316210 3 214 3 1113水砂充填1980612 5250 4 293 2 2113金属网假顶1975919193 5 250 7 1111 上西金属网假顶1980512270 9 292 3 1111 上东水砂充填1980512267 9 291 3 1111 下金属网假顶1981311251 3 265 9 2111 上金属网假顶19721017213 6 251 5 2111 下金属网假顶1979417185 8 210 4 2107金属网假顶19771816 5207 281 0 1109 上水砂充填1979612163 185 2 1109 下水砂充填1978612 5252 8 291 7 2109水砂充填1972520235 7 245 5 1107 上水砂充填1979512 5270 291 1107 中水砂充填1979510251 1 270 1107 下金属网假顶1979310236 5 264 1 1105 上水砂充填1980512281 2 290 8 2105 北水砂充填1971416 5226 9 2105 南水砂充填1971521232 7 232 9 1101水砂充填1982510202 4 246 8 2101金属网假顶1970813 5226 0 245 1 2103 北金属网假顶1981416 5206 6 230 2 2103 南金属网假顶1971520 5218 9 234 4 1102 上金属网假顶200437 0245 6 290 8 1102水砂充填1971410276 9 249 6 2102金属网假顶197149212 5 244 5 2102 3102 柱巷柱199919200 4 207 1104水砂充填197836 5250 9 270 6 2104杏条帘假顶197149210 247 3102 东金属网假顶1987414190 3 204 1 3100 北金属网假顶1994617147 4 191 5 3100 南金属网假顶1993820138 3 182 9 5 采 区采 法时间层数煤厚首层标高 3102 西金属网假顶1987514139 6 204 3102 下金属网假顶2004311137 4 145 4104 3102 柱综放2007111118 1 139 1 3104 东金属网假顶 198748148 203 4102 上金属网假顶1994716110 7 142 7 4102 中金属网假顶199561591 7 107 5 4102 下金属网假顶200461579 5 87 6 4102 上柱金属网假顶200241590 120 3104 上金属网假顶199236200 1 221 0 3104 西金属网假顶199038151 6 192 2 4104 上金属网假顶199437122 1 141 7 4104 中金属网假顶1995415100 2 155 3 4104 下金属网假顶199641578 4 95 1 3106金属网假顶199037 5155 5 205 3 4106金属网假顶199648 595 6 145 2 N5102 上金属网假顶200237 575 4 87 6 N5102 中金属网假顶200427 064 7 76 1 N5102 下金属网假顶199931016 2 56 4 N5102 柱金属网假顶200711029 4 68 7 S5102 上金属网假顶2003101742 3 61 8 6 S5102 下金属网假顶200471414 4 40 8 3108金属网假顶199238166 2 172 9 4108金属网假顶1996410 494 3 143 3 5104 上金属网假顶20032870 7 91 2 5104 中金属网假顶200427 045 4 74 4 5104 下金属网假顶1999411 021 2 42 2 3100 煤柱金属网假顶1997410189 193 1104 上金属网假顶200528272 291 1104 2106 柱金属网假顶200616235 2 248 8 2104 2106 柱金属网假顶200624200 6 237 7 2100金属网假顶1982510224 0 222 0 2106 2108 柱金属网假顶200714209 175 1 2105 2103 柱金属网 2 层 充填 21981410202 235 2101 2102 区综放2011110161 142 3102 3104 区综放20141895 197 2106金属网假顶197238211 8 234 7 2108金属网假顶197228212 1 241 1 2 1 2 13 层旧采区 采 区采 法时 间层数煤厚首层标高 0217巷柱199514 5284 306 7 1217 东巷柱199014 5258 8 279 0 2217巷柱199114 5203 5 236 7 1217 西金属网假顶199224 5248 0 270 5 1215水砂充填198624 2246 3 287 0 2215水砂充填198724 2216 7 248 2 3215巷柱199314 5175 4 192 3 1213水砂充填198224 2234 5 286 7 7 2213金属网假顶198524 1210 239 4 3213金属网假顶198236 2162 0 204 8 2211金属网假顶198824 5212 0 240 3 3211金属网假顶198536 3172 7 207 5 1209 上水砂充填198724 5265 9 286 3 1209 下水砂充填198724 5251 1 265 9 N2209金属网假顶198536 5214 1 239 8 S2209金属网假顶198536 5195 8 212 7 1207水砂充填198912 0267 290 1 1205水砂充填198112 1239 0 264 0 S2207金属网假顶198034 0236 3 246 2 N2207金属网假顶197924 0211 3 214 7 N2205金属网假顶198424 2207 1 240 6 S2205金属网假顶198436 9206 1 208 9 2201水砂充填198612 2206 32 237 6 3203 上巷柱199319 0223 2 235 4 3203 中综放1992111202 1 213 7 3203 下综放 金属网假顶199139 0195 3 136 1 2202杏条连子假顶197512 2202 3 246 8 3200巷柱199913138 0 159 4 3200 下金属网假顶 巷柱199915 3202金属网假顶199113 0152 6 186 4 3204 东金属网假顶199113 0154 1 206 2 4204 区综放200713 554 3 95 9 3304 区巷柱199513 0154 0 189 2 3211 3213 柱金属网假顶 巷柱198916 2180 0 206 4202 区下段综放200811368 87 4202 区上段综放200911377 104 4200 区下段综放201011292 107 4200 区上段综放2011112103 141 3203 上段二层综放2012110162 132 3203 中段二层综放201318160 187 3203 下段残采综放2012112155 201 4202 煤柱区综放20131833 120 2 1 3 12 层小槽旧采区 采 区采 法 时 间层数 煤厚首层标高 3204 上巷 柱199413 3160 9 192 0 3204 下巷 柱199413 2143 1 161 8 3206 上巷 柱199512 4152 7 176 2 3206 下巷 柱199512 6129 5 153 4 8 4206巷 柱199514 596 5 125 7 3208巷 柱199512 0138 2 152 0 4208综 放200814 592 130 8 对生产采区进行物探和钻探方法进一步探测地质水文状况 2009 年聘请北京煤科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井 5102 区进行了安全 开采可行性分析 2011 年聘请北京煤科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井 2101 2102 区进行了 变形预计及对地面村庄的影响分析 2012 年聘请北京煤科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井 3203 区地表进行了 瞬变电磁物理探测 2013 年聘请北京煤科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我井 4202 区地表进行了 瞬变电磁物理探测 2013 年聘请北京神龙安科技术发展中心公司对我井进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 评审报告 2013 年聘请北京世纪万安科技有限公司对我井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梅河煤矿一井建立 7 人专职防治水队伍 拥有探放水设备 6 台 其中 KHYD45 50 煤电钻 5 台 YTR1200 油压钻 1 台 在采掘工作面施工前本着 预 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工作 确保采掘工作 面无隐患作业 2 2 废弃老窑 井筒 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2 2 1 废弃老窑 井筒 普查 9 梅河煤矿周边废弃矿井有四个 分别为中腰井 中兴井 鑫发井 新春井 中腰井 矿井于 1998 年 7 月关闭 回采标高为 321 240 所采煤层是上含 煤组 和梅河一井所采煤层不同 地层间距 250 米以上 但其所采煤层在一井井 田西翼上部 中腰井在 2000 年初已回填加固完毕 中兴井 矿井 1994 年建井 1996 年 5 月投产 2003 年 10 月报废 所采煤层 为 12 层煤 回采标高 321 米 200 米 开采面积 15 万平方米 2004 年底已回 填加固完毕 中兴井距梅河煤矿一井现回采工作面距离 1 千米以上 对一井回采 无影响 鑫发井 矿井于 1997 年建井 位于一井井田东翼 所采煤层为 12 层 1998 年 11 月投产 2001 年 2 月报废 回采标高 310 米 280 米 开采面积 3 万平方米 2001 年底已回填加固完毕 新春井 矿井于 1999 年 10 月 3 日建井 矿井地表标高为 355 6m 井下开采 水平在 302m 260m 标高 所采煤层为 12 层煤 东 西异进行掘进出煤 没有 正规采区 2009 年 12 月中旬由于证件不全被查封 主 副井已封闭 本井在 2010 年初已回填加固完毕 以上报废四个井筒已加固完毕 对我井无生产隐患威胁 2 2 2 地质水文钻孔普查 全井见煤点水文地质钻孔共有70个 其中甲级56个 占80 乙级点6个占 9 丙级点8个占11 精查 补勘煤层点质量统计表 钻探测井采用 阶 段 煤 层 号 优质合格 不合格 计优质 合格 不合 格 计优质合格 不合 格 计 10 60 74 40 59 500 实见 2500 F17正5514578 50推测480 断层编号性 质走 向 倾 向 倾 角 落差 m 确定依据延展长度 f26正603306530 实见 360 f31正6533535 30 实见 300 f1正633333932 实见 1800 f48正493196520 实见 600 f46正29299645 实见 120 11 f45正38128857 实见 160 f9正10313155 实见 160 f18正35125758 实见 170 f11正443143510 实见 240 f10正78348357 实见 600 f8正38308255 实见 530 f7正900106 实见 250 f5正501407318推测440 f4正553257018 实见 440 f50正57327156 实见 200 f51正503205820推测170 f52正701607510 实见 20 f53逆431337010 实见 30 f62正501407011推测50 f65正13444405 实见 30 f66正50140655 5 实见 20 f68正551457016推测300 f69正901807318推测400 f27正653357015推测250 f23正471377318 实见 640 f3正493196712 实见 1100 f20正15363405 实见 120 f19正43313288 实见 330 f43正9005024 实见 260 f42正323023810 实见 200 f41正35305327 实见 70 f39正153636010 实见 170 f40正3571857 实见 80 f38正471376010 实见 80 f34正57147806 实见 160 f30正60150806 实见 190 f16正703403412 实见 1400 f29正70160725 实见 340 2 4 陷落柱普查 梅河煤矿一井煤层基底的前震旦系和白垩系受海西运动的影响 有海西期花 岗岩侵入体 井田内生产采区及所有勘探钻孔及物探均未发现有陷落柱 12 2 5 瓦斯富集区普查 梅河煤矿一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 36m3 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4 54m3 t 为瓦斯矿井 由于多年开采瓦斯已大部释放 故无瓦斯富集区 瓦斯含梯度量表 序号水平瓦斯含量 m3 t 1 290m 240m0 2 0 6 2 240m 200m0 6 0 8 3 200m 135m0 8 2 1 4 135m 70m2 1 3 4 5 70m 0m3 4 4 8 2 6 导水裂隙带普查 我井现生产水平下限标高为 0 米 现 2 个主采煤层 分别为 12 13 号煤层 最大煤层可采厚度为 20 米 12 煤层 13 煤层 根据 三带 高度计算公式 冒落带高度 H 冒 100 M 6 2 M 32 1 5 因本矿区含煤地层为软弱岩石 裂隙带高度 H 裂 100 M 3 1 M 5 因本矿区含煤地层为软弱岩石 计算如下 H 冒 100 M 6 2 M 32 1 5 100 20 6 2 20 32 1 5 14 32 米 H 裂 100 M 3 1 M 5 100 20 3 1 20 5 29 85 米 我井现回采工作面为 4202 区 标高在 30 9m 162 6m 之间 13 从以上技术论证分析 我井地表标高为 350 以上 流沙层底板标高 321 米 4202 区开采时 最大冒落高度为 14 32 米 裂隙带高度为 29 85 米 保护带为 321 20 29 85 162 6 108 55 米 因此煤层开采时地表水不会通过裂隙带导入矿井 2 7 地下含 导 水体普查 梅河煤矿一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地下含水层为第四系含水砂砾层覆盖整 个矿区 含水砂砾层上部有 10 30m 土层 地表隔水 含水砂砾层厚度 10 18m 在原始井田未开采时 砂层水充满 砂砾层粒径 10 40mm 分选性较 好 透水性较强 渗透系数 K 23 18m d 单位涌水量 q 4 5 2 0L s m 由于多 年开采含水层水现已基本疏干 并且地表水与砂层水不连通 对本井无危害 井下水源主要为空区和旧巷水 涌水量为 140 180m3 h 水质清澈 梅河煤矿一井排水系统呈阶段性排水 在 200 米 135 米 70 米 0 米分 别设有水仓 即 0 水平水仓 70 水平临时水仓 135 水平水仓 200 水平水仓 排水方向为 0 水平水排至 135 水仓 135 水平及 70 水平水均排至 200 水仓 200 水泵将水沿风井排至地面 因此矿井水能够及时排出 2 8 井下火区普查 梅河煤矿一井自开采以来各采掘工作面未出现发火情况 但针对矿井生产 需要已编制自然发火措施 方法如下 1 采用下砂口埋管连续注氮方法 2 采用洒 注 阻化剂方法 14 3 采用注水泥 玻璃水 白灰方法 4 充填 灌浆方法 2 9 古河床冲刷带 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本区地层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 白垩系的赤色岩层 第三系含煤地层及第四 系等组成 其中前震旦系在煤田两侧有部分出露 其余全被第四纪地层所覆盖 本区地层从老到新叙述如下 1 前震旦系 AnZ 分布于煤田两侧该地层常见到海西花岗岩体侵入 与上 覆白垩纪系呈不整合接触 2 中生界白垩系 K 分布于井田外的南北两侧 3 新生界下第三系古新统梅河组 上述地层中泥岩段特征稳定且含煤量的植物化石 所以在地层对比时泥岩 段为主要对比标志层 根据钻孔资料 近年开采实践及物探显示 本地区无古河床冲刷带 天窗等 不良地质体 3 普查结果 梅河煤矿一井分别对采空区 废弃老窑 井筒 封闭不良钻孔 断层 裂隙 褶曲 陷落柱 瓦斯富集区 导水裂缝带 地下含水体 井下火区 古河床冲刷带 天窗等不良地质体进行了普查 结果显示梅河煤矿一井无隐蔽致灾因素 15 4 防范事故措施 4 1 地表防范措施 1 工作面在开采前聘请有资质单位进行物探工作 探明工作面周边水文地 质赋存情况 以便提前做好各类防范措施 2 梅河煤矿一井地表水体为梅河水渠及张家油坊小河 两水体为季节性河 流 雨季梅河煤矿一井派遣专人进行巡查 3 工作面在开采前在相应地表打观测孔及抽水井对含水层进行疏干 4 对梅河水渠及张家油坊小河堤坝进行加高加宽处理 保证两水体不流入 井田范围内 5 派遣专人对采区对应地表进行巡查 如发现积水及时排干 6 对地表进行回填 减少雨季地表积水面积 7 对一井地表中央水泵房及顺水渠进行改扩建 加强地表排水能力 保证地 表积水及时排干 8 汛期前 对梅河水渠 张油坊小河及涵洞进行清淤 保证水流畅通 9 在汛期前便成立防汛指挥部 建立防汛队伍 储备防汛物资 保证矿井安 全度过汛期 4 2 采掘工作面防范措施 1 井下定期进行各类事故灾害演练 确保全井干部 职工熟悉避灾路线 提 高应对各类灾害能力 2 采掘工作面提前进行地质 水文及测量预报 在采掘工作面施工前本着 16 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的原则 对旧采迹 旧巷等进行探放 水工作 确保采掘工作面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