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doc_第1页
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doc_第2页
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doc_第3页
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doc_第4页
建设用地地灾评估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用地 地地质质灾灾害害危危险险性性评评估估报报告告 公司公司 二二 一一 年十二月年十二月 报告名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 告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公司 编 写 项目负责 审 核 总工程师 大 队 长 提交单位 公司 提交时间 2010 年 12 月 资质等级 证书编号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审专家组人员名单内审专家组人员名单 评审职务评审职务姓姓 名名职职 称称签签 名名 组 长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成 员 高级工程师 目目 录录 1 前 言 1 1 1 任务由来 1 1 2 评估的依据 1 1 3 目的任务 2 1 3 1 评估目的 2 1 3 2 评估的主要任务 2 2 评估工作概述 3 2 1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3 2 2 以往工作程度 3 2 3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2 3 1 评估方法 4 2 3 2 完成工作量 5 2 4 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7 2 4 1 评估范围的确定 7 2 4 2 评估级别的确定 7 3 地质环境条件 9 3 1 交通位置 气象 水文 9 3 1 1 交通位置 9 3 1 2 气象 9 3 1 2 水文 10 3 2 地质环境条件 11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3 2 1 地形地貌 11 3 2 2 地层岩性 11 3 2 3 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3 2 4 水文地质条件 14 3 2 5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5 3 2 6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15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6 4 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6 4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8 4 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8 4 3 1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 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8 4 3 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9 4 3 3 小结 20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建议 20 5 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20 5 1 1 评估原则 20 5 1 2 评估方法 21 5 1 3 分区评估 21 5 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2 5 2 1 评价原则与方法 22 5 2 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2 5 3 防治措施建议 22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5 3 1 防治原则 22 5 3 2 防治措施建议 23 6 结论及建议 23 6 1 结论 23 6 2 建议 24 附图 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图 1 张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 3 张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1 1 前前 言言 1 11 1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改扩建 将占用附近村民房屋 为满足房屋被占用村民 住宿等问题 拟在 根据国土资发 关于加强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2004 69 号 川国土资发 2004 240 号文件 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及 国土资发 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2008 168 号文的要求 为有效预防和避免地质灾害带来不必要的生命财产 损失 受 的委托 公司对 建 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 21 2 评估的依据评估的依据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2003 11 24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3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 发 2004 69 号 4 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 通知 川国土资发 2004 240 号 5 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工作的通 知 川国土资发 2005 1167 号文 6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 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68 号文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1 31 3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1 3 11 3 1 评估目的评估目的 我公司受 的委托 承担 建设 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 通过对 拟建项目用地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 做出工程建设和使用 过程中可能遭受 诱发 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 施建议 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 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 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1 3 21 3 2 评估的主要任务评估的主要任务 本次评估的具体任务为 1 在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野外调查和综 合分析 查明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 分布和规模 并对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 危险性现状评估 2 对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 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3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 对场址区进行地质 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并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 4 针对拟建工程可能遭受 诱发 加剧的地质灾害 提出具体的防 治措施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2 2 评估工作概述评估工作概述 2 12 1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建设用地地块位于 地理位置为东经 北纬 拟征地面积 53333 00m2 用地性质为 集体用地 2 22 2 以往工作程度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前人已作过区域性地质测量 水文地质普查 环境地质调查 县 市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等多项地质工作 在本评估主要参考资料有 1 由石油地质调查部门 50 年代 完成的 石油普查及构造细则报 告 主要反映了区内地层时代 岩性 构造等内容 2 由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调队 70 80 年代 完成的 1 20 万区域 地质调查报告 主要反映了区内的地层时代 岩性 构造等内容 3 由解放军 00939 部队 南江水文队 成都水文队 80 年代 共同 完成的 1 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主要反映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 地下水补 迳 排特征等内容 4 由省地质环境总站于 1995 年完成的 南充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 价报告 1 50 万 主要反映了区内的工程 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 并初 步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灾害的类型 分布 规模及危害特征 5 由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队于 1999 年完成的 四川省南充市红层 集镇供水及农户分散供水区划报告 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灾害的类型 分布 规模 危害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6 由四川省地调院于 2002 年完成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 西充县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报告 查明了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 型及其富水性 地下水补 迳 排特征等内容 7 由四川省地质局于 1980 年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 普查报告 1 20 万 H 48 11 南充幅 8 由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于 1980 年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 质调查报告 1 20 万 H 48 11 南充幅 上述前人所做的地质工作以区域性基础地质研究为主 全面地反映了区 内的地形地貌 地层时代与层序 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 地下水类型与富水 性及其补给 迳流和排泄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内容 以及区域地质灾 害评价等 其成果资料可以参考利用 作为本次工作的区域性基础资料且对 本次工作有导向作用 但由于上述工作所处的小区域和目的任务不同 上述 灾害地质工作均未对拟建工程场地区域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方面的 评估工作 因此开展本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 32 3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2 3 12 3 1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 本次对评估工作遵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的有关规定进行 工作 具体工作流程见图 2 2 1 充分搜集 利用区内已有资料 通过现场踏勘 初步确定地质灾害 评估区范围和级别 2 在调查区内开展详细的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调查 3 对上述成果综合整理 系统分析研究后 进行拟建工程区地质灾害 危险性现状 预测和综合评估 做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4 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提出防治措 施的建议 2 3 22 3 2 完成工作量完成工作量 1 搜集已有的地形测绘资料 1 10000 区域地质测绘 1 50000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 1 20 万 南充市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规划报告等共计 11 份 表 2 1 2 野外调查 工程地质测绘面积 0 10km2 调查路线 1 56Km 地质剖 面 1180m 3 条 拍摄照片 34 张 3 成果整理 编制成果报告一份 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 区图 评估区剖面图及相关图件共计 4 张 本次工作于 2010 年 12 月 11 日开始于 2010 年 12 月 14 日止 严格按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开展工作 具体见图 2 2 工作方法得当 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中高级工程师 1 人 工程师 5 人 人员配备较合理 采 用先进的技术装备 完成的工作量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需要 表表 2 12 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单位工作量 资料搜集套 11 工程地质测绘 km20 10 调查路线 Km1 56 地质剖面m 条 1180 3 拍摄数码照片张 34 报告份 1 相关图件张 4 接受评估委托 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 确定评估范围 编制评估工作大纲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提交评估报告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图 2 2 评估工作程序图 2 42 4 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2 4 12 4 1 评估范围的确定评估范围的确定 评估范围主要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特点 委托书 结合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评估调查范围在施工区范围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 主要详细调查滑坡 崩塌 等斜坡变形灾害 根据国土资发 2004 69 号文附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 术要求 试行 及工程建设自身特点确定评估范围为 评估范围边界以建 设项目边界向外扩 50 100m 范围 评估面积约 0 10Km2 2 4 22 4 2 评估级别的确定评估级别的确定 1 建设项目重要性 该项目为 建设用地工程建设项目 评估区属居民 安置点 根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中该工程属较重要 建设项目 见表 2 2 表表 2 2 2 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型项目类别 重要建设项目 开发区建设 城镇新区建设 放射性设施 军事设施 核电 二级 含 以上公路 铁路 机场 大型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 港口码头 矿山 集中供 水水源地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垃圾处理场 水处理厂等 较重要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 三级 含 以下公路 中型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 港口码头 矿山 集中供水水源地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垃圾处理场 水处理厂等 一般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 港口码头 矿山 集中供水水源地 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 垃圾处理场 水处理厂等 2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评估区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评估区地貌属于山前冲沟地貌 地形与地 貌类型简单 地质构造简单 岩性单一 岩 土 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地 表水与地下水对岩 土 体影响小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综 合评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 表 2 3 表表 2 2 3 3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复 杂中 等简 单 1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1 地质灾害发育中等1 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 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2 地形较简单 地貌类型单一 2 地形简单 地貌类型单一 3 地质构造复杂 岩性岩相变 化大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 良 3 地质构造复杂 岩性岩相不 稳定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 差 3 地质 构造简单 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不 良 4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较 差 4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 动强烈 5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 动较强烈 5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一般 注 每类 5 项条件中 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3 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国土资发 2004 69 号文件附件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该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最后综合确定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属三级评估 见表 2 4 表表 2 42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复杂程度 评估分级 项目重要性 复 杂中 等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二级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3 3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 3 13 1 交通位置 气象 水文交通位置 气象 水文 3 1 13 1 1 交通位置交通位置 评估区位于 距 区城区约 5 公里 直线距离约 3 公里 评估区紧邻成南高速与南广高速交界处 有一条国道道 G318 与城区相连 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图 3 1 图图 3 13 1 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3 1 23 1 2 气象气象 评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季节气候显著 四季分明 日光少 风 速小 云量大 温差大 降雨量较多 气温日变化小 介于盆地西部春夏常 旱区与东部伏旱区之间 受大气环流的控制 降雨分配季节不均 降雨高峰 集中在六 七 八月这三个月 降雨量占全年的降雨量的 61 1 其中以七 月份最高 月降雨量一般在 176 mm 以上 多年平均降雨量 962 9mm 枯水期 评估区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 1 3 月份 降雨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 有从西北向东南增加趋势见图 3 2 相对湿度 77 5 多年平均气温 17 5C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23456789101112 图图 3 23 2 各月降雨量分布图各月降雨量分布图 南充地区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 年平均风速为 1 1 1 60m s 最大风速 25 3m s 极大风速为 27 8m s 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 142pa 最大风压力为 253pa 3 1 23 1 2 水文 水文 南充市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水系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6 条 其中流域 面积在 100 km2以上的有 8 条 境内嘉陵江 西溪河等是主要河流 其特点 是 源近流短 流域面积不大 河道平均比较陡 河床与两岸耕地高差大 径流随雨季变化 陡涨陡落 评估区地表水主要为两个人工鱼塘和一条小溪 鱼塘位于场地西北侧 调查期间水面面积约 3589m2 水深约 0 8 1 5m 小溪贯穿整个评估区 调 查期间小溪沟深约 1 0 2 5m 水深 0 2 0 5m 鱼塘和小溪水源主要为大 气降水及补给 蓄水量随季节变化很大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3 23 2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 3 2 13 2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南充市地形以浅丘为主 全市地势可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 地貌单元 地貌由北向南缓倾 海拔高度 256 889 米 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 浅丘带坝 中丘中谷 高丘低山类型地貌各占三分之一 北部低山区大致 范围是阆中市的北部 南部县的西北部 仪陇县大部分 营山县境 仪陇河 以东区域和蓬安县的北部 海拔一般为 500 800 米 北部低山区以嘉陵江为 界 江西为剑门山支脉 江东属大巴山余脉 东西两部分的地貌差异较大 评估区位于 属浅丘区山前冲沟地貌 沟宽 150m 200m 场地东南侧斜坡坡向约为 30 坡度约为 35 西北侧斜坡 坡向约为 320 坡度约为 15 60 评估区地形标高在 311 20 345 50 相对高差约 34 30m 地形变化较大 3 2 23 2 2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 评估区域内地层较为简单 除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外 侏罗系地 层仅零星出露 1 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J3sn 零星出露于场区沟谷两侧地形陡峻的斜坡地段 为中 厚层状紫红色泥 岩 岩相稳定 厚度巨大 该层与下伏沙溪庙组 J2s 地层呈整合接触 2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 Q2 3fgl 广布于场区 二元结构明显 上部为淡黄色粉质粘土 含铁锰质及钙质 结核 厚 1 0 米 4 5 米 下部为含泥砾卵石层 结构稍密 中密 砾卵石 含量 60 左右 砾径一般 2 0 厘米 6 0 厘米 大者可达 20 0 厘米 分选性 差 该层总厚 1 5 米 7 8 米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 3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 Q4dpl 分布于区内斜坡下部及槽谷地形中 由粉质粘土 粉土夹少许砾卵石组 成 结构松散 稍密 厚 2 1 米 3 7 米 3 2 33 2 3 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构造与地震 1 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南充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内川中浅丘区 属新华夏构 造体系的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 在南充及邻近地区为呈东西向的一系列短 轴背 向斜构造 褶曲宽缓 轴部舒展 两翼岩层平缓 倾角 1 3 局部 为 5 10 区域内挽近期构造活动微弱 无断裂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见图 3 3 区内主要构造简述如下 南充背斜 从黄金乡由北西至东南 经过共兴乡 潆溪镇 由荆溪镇出 境 在区内展布范围内 西段地层为遂宁组 东段为上沙溪庙组地层 北翼 倾角 1 2 南翼 1 3 西山向斜 从南部华风镇 新建镇穿过 为一平缓穹窿构造 轴向北西 至南东向 地层为遂宁组 J3sn 倾角 1 3 凤仪场向斜 位于桂花乡 灯台乡 渔溪乡一带 轴线呈向南突的弧形 长 15 公里 地层为遂宁组 J3sn 南翼倾角 1 3 北翼 1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 图图 3 33 3 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 拟建场地位于西山向斜北翼南充背斜南翼 岩层倾角平缓 近于水平 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 有记载的最大震级为 3 5 级 地震活动性弱 邻 近地区 1973 1974 年宣汉 达县 渠县一带有震级 2 7 4 3 级地震发生 1846 年 清道光 26 年 阆中发生地震 距顺庆区 87 公里 震级达 5 5 级 汶川 5 12 8 0 级地震 南充市震感较强烈 但未造成大的震害 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弱 地层产状平缓近水平 褶皱断裂不发育 地震活 动微弱 区域稳定性良好 场地岩体内构造裂隙不发育 岩体较完整 为地 质构造简单的场地 综上 工作区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 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 壳稳定区 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地层产状 238 3 近于 精品文档 14欢迎下载 水平 区内构造简单 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体出露 2 地震 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 新构造运动较弱 地层产状平缓近水平 褶皱断 裂不发育 地震活动微弱 区域稳定性良好 场地岩体内构造裂隙不发育 岩体较完整 为地质构造简单的场地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及国家标准 GB18306 2001第 1 号修改单 国标委服务函 2008 57 号 区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 0 05g 抗震设防烈度小于 度 3 2 43 2 4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1 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为二个人工鱼塘和一条小溪 鱼塘位于场地西北侧 调查期 间水面面积约 3589m2 水深约 0 8 1 5m 小溪贯穿整个评估区 调查期间 小溪沟深约 1 0 2 5m 水深 0 2 0 5m 鱼塘和小溪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及补给 蓄水量随季节变化很大 2 地下水 区内分布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两类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斜坡表层 无统一地下水位 枯水期基本无水 主要接收大 气降水补给 含水层为粉砂质粘土 土质较松散 空隙较发育 大气降水多 沿空隙渗透 直接向下入渗基岩裂隙之中或在地形低洼处渗出地表 富水性 弱 基岩裂隙水 精品文档 15欢迎下载 主要赋存于泥岩裂隙之中 受到构造裂隙 构造部位 岩性 微地貌及 降雨等因素的影响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顺基岩裂隙运移 在地形低洼处泄 出 地下水以山脊为分水岭从山脊向山脚及沟谷流动 区内浅部基岩节理裂 隙发育 因此富水性较强 随深度的增加 岩体趋于完整 富水性较弱 3 2 53 2 5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岩土体成因和工程地质性质 评估区岩土体可分为松散土类 层状 半坚硬碎屑岩岩组 1 松散土类 主要分布于评估区表层 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及第四系全新 统坡洪积粉质粘土层 本身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遇水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特 别是形成临空面以后自稳能力较差 易产生边坡失稳问题 2 层状半坚硬碎屑岩岩组 分布于评估区表层土体以下 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紫红色泥岩 泥岩在 水的作用下易风化碎裂和软化 3 2 63 2 6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评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耕种 评估 区周围以农业人口为主 人口较稠密 调查期间场地范围内为耕地 人类工 程活动以农业耕种为主 总体上对原始的地质环境条件改造较小 因此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一般 4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 14 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 评估区属山前冲沟地貌 地形变化较大 地质构造简单 精品文档 16欢迎下载 属单斜构造 无大的断裂通过 基底稳定 在调查中未发现滑坡 泥石流 地裂缝 危岩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图 4 1 图 4 3 图图 4 14 1 征地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一 征地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一 图图 4 24 2 征地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二 征地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二 图图 4 34 3 征地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三 征地范围及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三 4 24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调查显示 场地内及周边整体地质环境良好 现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原则上无危害性 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害性小 故其危险性小 4 34 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 3 14 3 1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 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可能诱发 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 地质灾害点预测 调查显示 场地内及周边整体地质环境良好 现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因此工程建设中不会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故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 可能性小 危害性小 故其危险性小 2 边坡开挖及平整场地预测 拟建场地为山前冲沟地貌 沟宽 150m 200m 场地东南侧斜坡坡向约为 30 坡度约为 35 西北侧斜坡坡向约为 320 坡度约为 15 60 地 层岩性为泥岩 岩层产状为 283 3 根据已有的规划设计资料 工程建 征地范围征地范围 征地范围征地范围 征地范围征地范围 精品文档 17欢迎下载 设中会对评估区东南侧 西侧及北侧坡脚附近形成一定的开挖 最大开挖高 度约为 10 米 图 4 4 坡脚处土层的开挖可能形成一系列的滑塌 开挖所 形成的岩质边坡整体性较好 但是泥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弱 可能形成一系列 的风化及卸荷裂隙 引起崩塌现象 威胁下方施工人员 机械及拟建物的安 全 建议临时开挖的土质边坡坡率采用 1 1 0 1 1 25 岩质边坡坡率采 用 1 0 1 1 0 35 并对土质边坡采用坡脚墙等支护措施 对岩质边坡采 取网喷等支护措施 对地表水及基岩裂隙水进行输排 防止由于降雨 地震 等引起的滑塌现象及由于风化等引起的崩塌现象 故边坡开挖引发或加剧地 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害性中等 10 50 万 故其危险性小 图图 4 44 4 预计东南侧坡脚开挖边坡预计东南侧坡脚开挖边坡 3 不良地基土预测 场地内存在两个 5 年以上的池塘及一条小溪 池底 小溪及附近可能存 在淤泥质土 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可能发生较大的沉降 致使拟建物倾斜 拉裂 有一定的危害性 建议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消除其影响 如换填等 故由淤泥质土引起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危害性小 故其危险性小 4 3 24 3 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场地内及周边整体地质环境良好 现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原则上无危 害性 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害性小 10 万 故其危险性小 工程开挖所形成的高陡边坡最大高度约为 10 米 在风化作用下可能形 成崩塌 滑塌等地质灾害 威胁拟建物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故场地边坡 开挖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害性中等 10 50 万 故其危险 性小 小溪 预计开挖区 精品文档 18欢迎下载 在工程运营期间 两个池塘池底 小溪及附近的可能存在的淤泥质土体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可能致使拟建物倾斜 拉裂 拟建物可能失稳 故由淤 泥质土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危害性小 10 万 故其危险性小 4 3 34 3 3 小结小结 综上所述 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 现状无地质灾害 工程建设 过程中及建成后可能诱发 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险性小 工程建设 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险性小 5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建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建议 5 15 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的基 础上 考虑所处环境地质条件 结合拟建工程特点 综合反映所有地质灾害 的致灾程度 5 1 15 1 1 评估原则评估原则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 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 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 危险程度和规模大小 确 定判别区地质灾害危险性 根据 区内相似 区际相异 的原则 采用定性 的分析方法 进行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 并依据地质灾害危 险性 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 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5 1 25 1 2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 本次地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以评估区内的地质环 境条件为背景 结合区内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等指标 并根据预测评 估确定的危险性大小 定性与半定量结合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 表 5 精品文档 19欢迎下载 1 根据表 5 1 先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分区 再进行灾种调查及危险性等级划 分 最终确定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 表表 5 15 1 危险性分级表危险性分级表 危险性等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 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 危险性小 弱发育 危害小 5 1 35 1 3 分区评估分区评估 按上述评估原则和方法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分区 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特征如下 分布面积 0 10Km2 微地貌为山前冲沟 斜坡坡度 15 60 斜坡上分 布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 坡脚及冲沟内分布第四系耕土及坡洪积粉质粘土 区内及附近无断裂通过 地质构造简单 现状条件下无地质灾害 工程建设 规模小 综上 工程建设不会加剧地质灾害 诱发该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 性小 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因此将该区划分为地质灾害 危险性小区 5 25 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5 2 15 2 1 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原则与方法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基础上 结合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进行 主要依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进行评价 表 5 2 表表 5 25 2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级别分级说明 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 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引发 加剧 精品文档 20欢迎下载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险性小 易于处理 基本适宜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 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变化较大 工程建设遭受地 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 引发 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危险性 中等 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适宜性差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 软弱结构发育区 工程建设遭受地 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引发 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