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章复习提纲.doc_第1页
23章复习提纲.doc_第2页
23章复习提纲.doc_第3页
23章复习提纲.doc_第4页
23章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章复习资料第1节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受环境的制约。 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例题:1.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得环境,下列有关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就是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B 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地点C 环境是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它生活的各种条件 D 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截然不同2、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环境因素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3、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 A鱼类的季节涸游 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4、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5、影响大豆生活的因素包括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D、光、温度、水等6、“鱼儿离不开水”对这句话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生存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影响环境 D、生物生存改变环境7、(2009黔东南)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8、(2009长沙)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尽可能更多接受阳光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9、(2009揭阳)人们将一种“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第2节生态系统的概述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注:一个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备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例子:1.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A生产者与分解者 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2.在一片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蚂蚁等动物,它们构成( ) A生物群 B动物群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统一整体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一块农田,一片森林等,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一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D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4、.以下可称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5、科学家利用一些细菌来清除石油泄漏的海面或土壤,以便于净化环境。这些能净化环境的细菌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3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4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5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富集作用常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7.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例子:1、右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图,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ABCD1 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据图回答:2 中A代表_生产者_ 。2 中B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分解有机物_。3 碳循环中,碳元素在和中以_二氧化碳_形式流动,在和中以_含碳有机物_形式流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丰富。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千万头牛、羊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苍蝇蔓延,成为澳洲地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球推运到地下,既消除粪便,又肥沃土壤,还控制了苍蝇,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使澳洲草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1)上述事实说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处于_相对稳定_ (2)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无天敌_。(4)蜣螂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担当_分解者_。(5) 上述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有限的_。(6)引进牛、羊等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_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_3.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请据图回答。(1)图中生产者是_草_。(2)图中消费者是_昆虫、吃草籽的鸟、兔、吃昆虫的鸟、鹰 (3)图中分解者是_土壤中细菌、真菌 (4)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上述的生物以外,还需要_非生物成分_(5)写出一条会影响鹰的数量的食物链_草昆虫食虫鸟鹰 (6)如果草地用网子罩起来,不让鸟飞进去,那么后果会:_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造成草地破坏 这个事例说明_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光合 作用进入到植物体内,动物通过 _ 摄食(捕食) 进入到动物体内。(2)植物的 呼吸 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 分解 作用和工业排放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3)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 二氧化碳和氧气 _含量的平衡。(4)根据碳循环特点,推测水循环特点也是_循环流动,反复出现(5)物质的变化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9、(18分)右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二氧化碳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 光合 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2)过程和是 指生物的 呼吸 作用; 完成生理过程和的生物叫 消费者 。(3)写出一条代表图中生物乙丙丁的食物链: 乙丙丁 (4)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假若人们大量捕杀图中的丁就会造成 丙 大量 繁殖,就会破坏 生态系统 _的平衡,造成不良后果。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子:1.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万物生长靠太阳”。从生态学角度解释阳光对植物 的影响,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形态 B、光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C、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作用 D、太阳光能是植物生长活动的直接能源 4.一片草原上,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昆虫 B.老鼠 C.蜣螂 D.狼5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