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答题基本模式及相关知识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一:(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例二:(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的一般思路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表达的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例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例四:(200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例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1、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答: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步骤一)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鸪”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步骤二)两首诗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步骤三)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图画;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其答题思路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例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例七:(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1、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2、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3、怨气候酷寒。4、怨景色单调。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一词领全诗型鉴赏题设题方式: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其答题思路是:(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八:(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五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诗论评析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解题模式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诗论涵义。(一般情况答题者心知肚明就成,不一定在答题中写出来)第二步:简洁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批,或贬,言之有理。第三步:结合诗句自圆其说地分析,以之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十: 20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那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雁引愁心去”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答“雁别秋江去”一句更妙也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二)例十一: 2007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模型七 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树以折柳表惜别。蝉以蝉表品行高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解答分析:双鲤代指书信。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柳营指军营。怀桔指孝顺双亲。“执牛耳”指盟主。“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等。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景、物、人);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第三步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这一形象的原因;第四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答题示例: 竹石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提问:作者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品格?回答: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寓自身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模式八:赏析思想情感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状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工程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试卷
- 糖批发企业品牌推广策略考核试卷
- 刨花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品质提升考核试卷
- 机电组件的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考核试卷
- 航空器维修与故障排除考核试卷
- 跨境电商与国际市场的投资机遇与风险考核试卷
- 营养师职业素养与伦理考核试卷
- 盐的采集与利用中的产品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货运火车站操作规程与实践考核试卷
- 装饰材料陈列展示技巧考核试卷
- 新疆克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考试真题2024
- 百世快运合同协议书
- 六一儿童节英语介绍课件
- 卡尔曼滤波教学课件
-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2025年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报告
- 合伙经营游戏公司协议7篇
- 幼儿园教育政策改革与实施路径
- 初中反诈骗班会课件
- 篮球球员合同协议简略版
- 快递合作协议书范本
- 肉牛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