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_第1页
幼儿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_第2页
幼儿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_第3页
幼儿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_第4页
幼儿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11-18,1,幼儿心理与行为,王代清长江师院 E-mail: ,2,关于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3,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下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又要把它放在,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4,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他偏于胆汁质。,5,他很能自制。从小班开始,作业后全班只剩下他一个还在画画,其他小朋友都出去玩了,他不受影响,一直画到自己满意后才出去玩。看木偶戏时,有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他只是安静地笑。本班老师因事外出一个星期回班时大多数孩子拉着老师又说又笑,他只是在一旁看着老师。他如果受了委屈,整个半天情绪都不好。 他上什么课都集中注意,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常常碰他,他不予理会。有一段时间里,他一直练打靶枪。又一段时间里,他一直练打羽毛球。他是全班最早学会这两项活动的。在坚持性的测查中,他坚持的时间比同班幼儿长。 这个孩子偏于粘液质。,6,她在班里跳绳比赛得第一名。每次学新舞蹈,总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她理解事物快,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并基本上能作出较好的回答。她对感兴趣的课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对不感兴趣的课不能集中注意,做小动作。但看见老师稍一示意,即能宽克制自己。她能较快地适应不熟悉的环境,第一次上台报幕和第一次为外宾演出,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从来不一个人单独玩,并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在游戏中常常当小领袖。 她偏于多血质 。,7,8,(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生殖器期 (3-6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20岁) 基本的人格在5岁就基本形成,9,生殖器期 (3-6岁),这个时期里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快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 此时儿童会出现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 ,即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10,一个小男孩的恐惧情绪是怎么形成的?,11,12,13,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体上?是否会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情境?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14,观察学习的儿童,15,16,观察学习视频.wmv,17,斯金纳的实验,强化与行为的形成消退少用惩罚,18,不利于形成正确的行为;容易导致愤怒情绪等;通过无能并拒绝尝试任何事情来实施报复;形成攻击行为。,19,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20,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做所能及的好事。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21,22,分组讨论:,你们觉得幼儿园小孩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23,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24,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25,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26,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27,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28,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29,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30,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31,1发展性问题 这类问题多由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障碍所引起,如排泄功能障碍(遗尿、不自主排便、拒绝排便),睡眠障碍(梦靥、夜惊、经常性头痛,头晕),神经易紧张或生长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等。2情绪方面问题 如情绪抑郁、冷漠、缄默、易幻想或情绪波动剧烈、易激惹;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疑、多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老师,或与别的孩子总是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对学校、考试、师生关系等会产生恐怖情绪等。,32,3性格方面问题 如显著偏执、怪僻、爱发脾气、急燥、粗暴、性格反复无常、反抗性强、攻击性强、粗鲁好斗;过分的胆怯、退缩、孤独等。4学习与智力方面问题 由于智力低下或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良、反应迟缓;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厌学、弃学、逃学的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作业、破坏纪律等。,33,5活动过度问题 如异常好动、上课不能安静地听讲、不断地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维持注意的时间短、极易冲动、忍耐力差、自控能力差、废话多、爱争吵打架等。6神经性方面的问题 如总是出现一些毫无意义、反复重复的强迫性行为、或歇斯底里行为;神经性失声,心理性不适;由于精神方面的问题,使得行为过于轻率、活跃,动作言语过多以及精神紧张、无故生气、动作奇特、性格突变等。,34,7社会及品德方面的问题 如打人、骂人、破坏、说谎、偷窃;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恶劣,过度反抗与任性,离家出走等等。8习惯性方面的问题 如习惯性允吸手指、咬指甲、晃头、眨眼、玩弄生殖器以及饮食、睡眠,排泄上的不良习惯,像厌食、睡眠失调等。,打架骂人,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学会骂人,再大一些,就会动手打人。这是他们最原始的攻击方式和情绪发泄方式。一两岁的孩子也会有意无意地吐出一些骂人的词语,但这时大都是无意识的。到了三岁之后,就是有意识的了,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注意孩子在这方面的恶性发展,帮助他们培养文明的举止,使不满情绪由合理的渠道渲泄出来。,孩子打架骂人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打架骂人的行为是模仿学习来的。 2.孩子打架骂人的行为是矫宠的结果。 父母或爷爷奶奶会说:“别哭了,打爸爸(或打别人)!”有时孩子在发泄不满时打家长,家长并未严加制止。这些行为都鼓励、助长了孩子的打骂行为。孩子的打骂对象最初往往是家长,如果家长默许了,他们会在外面也为所欲为。,打架骂人,3、哭闹曾是孩子表示不舒服的标志,而打架骂人则是孩孑攻击别人和渲泄不满的手段。 (儿童在幼儿在孩子成长的一定阶段适度的打闹是一种正常的发泄行为,不一定要压制) 4、打架骂人是孩子之间冲突的表现。 (因为关系越密切,对对方的要求也越多,但孩子并没有足够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满时,就会用最直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出来) 另外一些原因是有些孩子想用拳头来树立自己的威信;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在家里有不痛快的事就到学校去发泄;有些则是因为在外面受到挫折而在家中乱发脾气。,打架骂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讲究文明用语。 其次、对孩子的打骂他人行为不要过度反应。 然后、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适当地采取惩罚方法。(冷静下来,然后再对孩子讲道理,才有可能听得进去家长的话)第五,对孩子的进步表现进行奖励。(不要对孩子要求十全十美,只要有进步就应奖励)。,打架骂人,39,代币法系统脱敏疗法,儿童的厌食症除了一些生理原因,如体内缺乏某种元素、胃酸分泌减少和各种疾病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失去母爱、受到惊吓、生活环境突然改变或家长教养方式不得当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被称为神经性厌食。,厌食,2017-11-18,41,THE END,42,干涉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命令型“吃呀,吃呀”。2恳求型“再吃点儿吧”。3说教型“吃饭要有吃相”。4催逼型“快吃,快吃”。5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 有些家长纵容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这样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专心吃饭,家长教育方法的不一致也给孩子造成可乘之机,例如,爸爸妈妈正在要求孩子把饭吃掉,爷爷奶奶却说:“吃不下去就算了。”零食太多也是造成儿童厌食的原因之一。,当发现孩子厌食并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后,可以与心理医生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同时,家庭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吃饭时家长不要过多关注孩子。大多家长特别喜欢吃饭时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停地问孩子这个菜吃不吃,饭够不够,或不断地催促他吃,专门把好菜挑出来让孩子吃等等,这些做法适得其反。家长应该主要谈论自己的事,成人之间可以谈论饭菜怎么好吃,并互相推荐,这时孩子会产生兴趣,并产生“你们不让我吃,我偏吃”的心理,主动进食,对于孩子主动吃饭、不用大人管、吃得又快又好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44,其次,成人不要喂孩子吃饭,并且不给孩子吃零食。有的孩子在大家吃饭时玩,大人吃完了还要喂他,久而久之,养成了吃饭拖拉的习惯。家长应该在别人都吃完,而孩子吃不下时,不要硬逼他吃下去,而是把他的饭收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