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总论_第1页
中药方剂总论_第2页
中药方剂总论_第3页
中药方剂总论_第4页
中药方剂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中 药,(总论),中药的基本知识,产地、采集、干燥、贮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用法*,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且质量 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多时采集。中药的贮存应当以保证药材质量,防止变质为前提。,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中药材大多数源于天然,在应用和制成剂型以前,根据临床用药目的,药材自身特点以及贮存、配方和制 剂的 要求,需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以满足 医 疗 需要。这些加工处理方法,统称为炮 制。,二、中药的炮制,三、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自学),*,*,性能,指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性和作用,是药物偏性的体现。,以偏纠偏,药物的偏性,人体阴阳的偏性,偏盛偏衰,寒性热性,实寒实热虚寒虚热,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 种不同的药性。,(一)四气,寒凉温热,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平性:作用平和的药物,1、根据“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药性寒凉或温热的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热证或寒证,为什么?,问题:,五味:指药物具有酸,苦,甘, 辛, 咸五种不同的药味。,用以反映药物补、泻、散、敛等作用性质,是中药性能的一部分。,(二)五味,辛 甘 酸 苦 咸 淡,能散能行,能补能和能缓,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下能软,能渗能利,能散、能行,辛,发散、发汗,各种表证,行气、行血,气滞、血瘀证,能补、能和、能缓,甘,补益,调和,缓急,诸虚证,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拘挛疼痛,能收 能涩,酸,收敛,固涩,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固崩止带,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能泄、能燥,苦,通 降 清泄、泄、泄,燥湿,清热燥湿,湿热证,实热火毒,便秘淋证,咳嗽气喘,能下、能软,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大便秘结,能渗、能利(淡渗利水),淡,渗利小便,水肿,小便不利,为什么药性寒凉或温热的药不能解决所有的热证或寒证?(性、味结合,疗效确切),寒凉 苦 清热泄火 实热内盛,性 味 功效 应用,寒凉 甘 清热滋阴 阴虚内热,温热 甘 散寒助阳 阳虚内寒,温热 甘、辛 温阳散寒 阳虚内寒 活血止痛 寒湿痹痛,2、性、味完全相同的药物是否意味着其作用完全相同?(否),问题:,(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上升提举,向内收敛,向外发散,下达降逆,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药性,病势(例),中气下陷,咳嗽气喘,风寒束肺,久泻久咳,(三)升降浮沉,以阴阳分:升浮属阳,沉降属阴。花叶皮枝多升浮,根果矿种子贝壳多沉降。凡属辛甘淡味 属温热之性的药大都有升浮之性,凡属酸甘咸涩味 属寒凉之性的药大都有沉降之性,,(三)升降浮沉,升浮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举陷,祛风散寒,涌吐开窍,宣毒透疹功效。沉降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清泻,利尿渗湿,潜阳熄风,重镇安神,消导降逆功效。,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称归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选择性作用。,(四)归经:,(四)归经,某种药归某经,有利于临床辩证用药。功效相近的药,但因归经不同,临床用药选择也不同。综合应用,以证选药,乃为上医。,药物 性味 归经 应用黄芩 苦寒 肺经 清上焦肺火黄连 苦寒 胃经 清中焦胃火黄柏 苦寒 肾经 清下焦相火,药物的归经与性味的关系,1、性同,味不同,功效各异2、味同,性不同,功效各异3、性味皆同,归经不同,疗效各异4、味多,归经多,功效亦多,P150,总结:,四、中药的用法,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用量(自学),中药的煎服法(自学),*,:单味药治疗,配伍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须,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同属辛温解表药,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相使,茯苓(主药)白术(辅药),利水渗湿补气利水,脾虚水肿,提高疗效,两药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相畏,半夏(有毒),生姜,半夏畏生姜,相杀,生姜杀半夏,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使其减轻或消失。,一药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莱菔子,相恶: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减弱,人参,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功效:两药合用产生毒副作用,: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配伍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增效的结果,临床提倡使用,减毒的结果,临床积极利用,增毒或减效,临床避免使用,:单味药治疗,(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2、妊娠禁忌 (自学)3、病证药食禁忌 (自学)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 自学),用药禁忌,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篓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惧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自学),第九章 方 剂,(总论),方剂的基本知识,方剂的组成,方剂的变化,方剂的剂型,方剂与治法,*,组成原则,君药臣药佐药使药,: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症对兼病兼症起主要作用,佐药,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佐制药:除或减毒、烈性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药:调和诸药,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发汗解表辛温,归肺经,君药臣药佐药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宣肺平喘,止咳平喘苦温,归肺经,佐君药治主证,缓中,调和 甘、平,制约麻、桂发汗过猛,佐君药治兼证,组成变化:严格的原则性,极大的灵活性,1、增减药味,佐使药的加减兼证发生变化 不影响全方根本功效 。,臣药的加减改变主要配伍关系 全方功效发生根本改变 。,2、增减药量可使方剂的配伍关系 及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大黄 厚朴 枳实,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 2 : 1,大黄:厚朴 1 : 2,功用泻火通便主治热结便秘,功用行气除满主治气滞腹胀,3 剂型变化。,、,方剂的剂型,汤剂 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露剂冲剂,方剂与治法,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Classification of prescription and prescription in common use,解表剂 Superficies-relieving prescription定义 Definition 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之。应用 Application 主要用治表证,或麻疹未透,以及疮疡、水肿等初起之时。,分类 Classification 1 辛温解表剂-表寒证-麻黄汤 2 辛凉解表剂-表热证-银翘散 使用注意 Attention 1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组方,故煎药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 2 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以防损伤正气。,麻黄汤 Ephedrae Decoction 功用 Function: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Specific remedy: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与方解 Ingredient Explain : 麻黄: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臣药,温经散寒,解肌发表。 杏仁:佐药,降利肺气。 甘草:使药,调和药性。,银翘散 Lonicerae and Forsythiae powder 功用 Funcyion: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Specific remedy:风热表证。 组成与方解 Ingredient Explain: 银花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连翘 为君药。,薄 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牛蒡子 解毒利咽。 臣荆 芥 发表散风,助君药发散 药淡豆豉 在表之邪,透热外出。芦 根 清热生津 淡竹叶 佐药桔梗 - 宣肺止咳化痰甘草 - 调和诸药,佐使药。,治风剂 Wind-controlling prescription定义 Definitio 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称之。 外风-指风邪侵袭人体头面、经络、 肌风病 肉、关节、筋骨等所致的病症。 内风-指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风病。,分类 Classification 祛风散邪剂-川芎茶调散治 疏散外风剂 祛风除湿剂-独活寄生汤风 镇肝息风剂-镇肝息风汤剂 平息内风剂 凉肝息风剂-羚角钩藤汤 滋阴息风剂-三甲复脉汤使用注意 Attention 祛风剂药性多温燥,津液不足,阴虚有热者慎用。,独活寄生汤 Angelicae Pubescentis and loranhti Decoction功用 Function: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 Specific remedy: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组成与方解 Ingredient Explain: 独活-辛苦微温,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 痛,为君药。 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桂枝-温散寒邪,通利血脉。 臣药 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桑寄生 牛 膝 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杜 仲 当归、白芍 养血 佐药 川芎、熟地 活血 人参 茯苓 补气健脾,扶助正气 甘草 调和诸药,为使药,镇肝息风汤Liver-Wind Suppressing Decotion 功用 Function:镇肝息风 主治 Specific remedy: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证。 组成与方解 Ingredient Explain: 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为君药。 代赭石-镇肝降逆。 龙骨、牡蛎 益阴潜阳 臣药 龟板、白芍 镇肝息风,玄参 滋阴清热天冬 以制阳亢茵 陈 佐药川楝子 清泄肝热,疏肝理气生麦芽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祛湿剂 Eliminating Prescription定义 Definition: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 作 用,治疗水湿为病 的方剂称之。分类 Classification:,藿香正气散 Agastachis Powder for Restoring Healthy Energy功用 Function: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 Specific remedy: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组成与方解 Ingredient Explain: 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君药。 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解表散寒 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臣佐药 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除满 桔梗-宣肺利膈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茵陈蒿汤 Herbae Artemisiae Capillariae Decoction Decoction 功用 Function: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Specific remedy:湿热黄疸 组方与方解 Ingredient Explain: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君药。 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为臣药。 大黄-荡涤胃肠实热,通利大便,为佐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 扁蓄 瞿麦 栀子 大黄各9g 滑石15g 木通6g 甘草梢3g 灯心草少许 功能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八正散方解 为治疗湿热下注膀胱的要方。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木通清热利水通淋,共为君药。大黄、栀子苦寒,助君药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共为臣药。甘草梢、灯心草清热利窍,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小结: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荆芥 辛凉解表药-薄荷、柴胡、菊花、桑叶 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独活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祛湿药:化湿燥湿药-藿香、苍术 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 清热利湿药-茵陈、金钱草,小结: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治风剂:祛风除湿剂-独活寄生汤 镇肝息风剂-镇肝息风汤祛湿剂:芳香化湿剂-藿香正气散 清热化湿剂-茵陈蒿汤,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 生石膏30g 知母 粳米12g 甘草3g * 用法用水将米煮熟,去米,入其余之药同煎,分三次服。 功能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白虎汤(伤寒论) 方解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善清阳明气分内盛之热,并能生津止咳除烦,为君药。知母味苦性寒质润,加强生石膏的作用,为臣药。粳米、甘草和中益胃,且防生石膏、知母大寒伤中,共为佐使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 龙胆草6g 黄芩 栀子 泽泻各9g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各6g 生地6g 甘草3g 功能 清泻肝胆湿热。 主治 肝胆实热,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方解龙胆草大苦大寒,清泻肝胆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加强龙胆草的作用,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利小便;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肝解郁,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 青蒿9g 知母各6g 鳖甲15g 生地12g丹皮9g 功能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热未尽或阴虚 发热。,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方解青蒿芳香,清热透邪;鳖甲直入阴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两药合用,共为君药。生地滋阴凉血;知母滋阴降火,二药均为臣药。丹皮清热凉血,为佐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 当归 白术各9g 白芍9g 茯苓9g 炙甘草6g * 用法加煨姜9g,薄荷少许。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失健运。,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实土抑木,是营血化生有源,煨姜降逆和中,薄荷解郁,均为佐药。柴胡又为引经药,又兼为使药。是调经基本方。,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各6g 功能透邪解郁,疏肝健脾。 主治阳郁厥逆或肝脾不和。,四逆散(伤寒论)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养血和血、柔肝,为臣药。枳实利气解郁,泻热破结,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 厚朴各12g 枳实 芒硝各9g 用法先煎厚朴、枳实,后入大黄,芒硝冲服。如大便得下余药勿服。 * 功能 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及里热实证。,大承气汤(伤寒论) 方解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积滞为君药。芒硝苦咸寒,既助大黄峻下热结,又长于软坚润燥通便,为臣药。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均为佐使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制半夏 陈皮各12g茯苓 9g 炙甘草6g * 功能 燥湿化痰,利气和中。 主治 湿痰所致之咳嗽、呕吐等。,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利气健脾,和胃止呕,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以制痰源,为佐药。甘草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干姜6g 人参 白术各9g 炙甘草3g * 功能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 脾胃虚寒证。,理中丸(伤寒论) 方解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为君药。人参甘温,补气健脾,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协助人参健运中州,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 黄芪3090g 当归尾9g 赤芍9g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各9g * 功能 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等。,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方解 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补血活血,为臣药。赤芍、川芎、红花、桃仁活血通络;地龙善通经络,均为佐药。,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12g 白术 茯苓各9g 炙甘草6g * 功能 补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人参甘温,补气健脾,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加强人参健运中州,为臣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与白术合用,健脾祛湿作用尤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为补气健脾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 18g 人参 白术 当归各9g 炙甘草 升麻 柴胡各3g 陈皮6g * 功能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方解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助补气血;陈皮利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佐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四物汤(太平惠民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