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和脊髓的传导道,人体解剖教研室冀珍妮,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肌肉、腺体),上行(感觉)传导通路;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由数个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而成的神经元链,为机体完成复杂反射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痛温觉、本体感觉、触压觉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听觉、平衡觉、嗅味觉 内脏感觉 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锥体束运动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 锥体外束,感觉传导通路,不同性质的刺激有不同的传导通路,总体上都是反射弧的传入部。各种感觉传导通路均有以下特点: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位于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突起有交叉;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间脑,突起集中经过内囊。,深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除传导深感觉外,还传导浅感觉中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纹理粗细等感觉)。头面部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体觉分为意识性本体觉和非意识性本体觉。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为传入大脑皮质而引起感知的本体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同侧后索中上行。其中来自第5胸节段以下的纤维在后索内形成薄束;来自第5胸节段以上的纤维在薄束的外侧形成楔束。故胸4以下的后索中只有薄束,而胸4以上的后索中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束。两束向上升到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的细胞。它们发出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管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者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经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细胞。他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中还有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的纤维。其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联系皮肤的触觉感受器。,脊髓受损:患者闭眼时不能确定同侧各关节的位置状态和运动方向及皮肤的两点距离。内侧丘系及以上受损:对侧功能障碍。,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传入小脑的深感觉,由二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脊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内,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止于中间带和后角。,第二级神经元即中间带和后角,它们发出纤维分别组成脊髓小脑前、后束上升至脑干。后束经小脑下脚到小脑,前束经前髓帆和小脑上脚到小脑,止于旧小脑皮质。小脑接受冲动后,反射性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其姿势和平衡。,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全身皮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压觉的通路。依其传导部位的不同分为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至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再进入灰质后角,止于后角细胞。,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此细胞发出纤维,经中央管前方的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其中一部分纤维进入外侧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度觉。另一部分纤维进入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两束向上经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细胞。它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脊髓平面损伤:对侧12阶段以下痛温感觉消失脊髓以上损伤:整个对侧躯干及肢体痛温感觉消失,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脑桥,分为短的升支和长的降支,传导触觉的短升支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传导痛、温觉的长降支形成三叉神经脊束,同舌咽、迷走及面神经的纤维一起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第2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的细胞。它们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在脊髓丘系的内侧上升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髓束核同时还发纤维至面神经核,参与完成角膜反射。,第3级神经元是背侧丘脑细胞。它们发出纤维参与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脚,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受损:对侧头面部痛温触觉障碍三叉丘系以下受损:同侧痛温触觉障碍,浅、深感觉的小结:1.抓住三个共同点 A.都具三级神经元,其中1、3级位置相同。B.交叉传递 左至右半球,右至左半球。C.都经过内囊后脚。2.注意三个区别 A.传导性质不同,浅、深感觉。 B.在脊髓内的位置不同 (侧束和后束)。C.交叉位置不同(延髓和脊髓)。3.分辩三种情况 A.左侧内囊后脚损伤。 B .左侧颈横断损伤。C.左侧坐骨神经切断损伤。,视觉传导通路,基本概念:视野: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一侧视野分为鼻侧半和颞侧半鼻侧眼球的内侧与鼻相邻故名颞侧眼球的外侧与颞窝相邻而得名屈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构成,起双凸透镜的作用,将物体影象准确地投影到视网膜上时会发生翻转,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路 视网膜内的视锥和视杆细胞是感光细胞。它们感光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双极细胞。由双极细胞再传至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过视交叉后组成视束。,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作不完全的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相互交叉,而来自颞侧半的不交叉,走在同侧。因此左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纤维绕过大脑脚,多数纤维终于外侧膝状体。由外侧膝状体细胞发轴突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脚投射到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即视觉中枢。一侧视觉中枢因接受两眼同侧半视网膜的神经冲动,从而与两眼的对侧半视野相关。,眼球驱光装置将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鼻侧半视网膜,将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引起不同视野缺损:,1.视神经损伤2.视束或视辐射或视觉皮质损伤3.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4.视交叉外部的不交叉纤维损伤,1,2,3,4,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光照射一侧眼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受光刺激的眼所产生的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未被光照射的眼所产生的反应,称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是由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共同完成。由视网膜起始,经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视束的部分纤维经上丘臂至顶盖前区,此区发出的纤维至两侧的动眼神经副核。此核发出的纤维经动眼神经到睫状神经节,在节内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当一侧视神经受损伤时(传入被中断):患眼的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当一侧动眼神经受损伤时(传出被中断):患眼的直接和间接光反射均消失。,听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周围突分布于内耳螺旋器(Corti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随前庭神经一起在延髓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蜗腹侧核及蜗背侧核。,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蜗腹侧核及蜗背侧核,发出纤维在脑桥内交叉至对侧形成斜方体,至上橄榄核外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该纤维经中脑背盖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发出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听觉中枢(颞横回)。,听觉冲动为双侧传导,一侧通路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产生明显症状。听觉反射下丘神经元上丘顶盖脊髓束脊髓前角细胞。,运动传导通路,由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周围躯体和内脏效应器的神经元链称运动传导通路,支配骨骼肌的运动,按形态和功能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两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随意运动。,锥体系,锥体系是支配骨胳肌随意运动的系统,发自大脑皮层,形成一复合的纤维束,称为锥体束,由两级神经元组成,即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是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皮质的巨型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脑神经运动核细胞的轴突组成脑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头面部骨骼肌;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轴突组成脊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肌。上述脑神经运动核细胞及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就是下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皮质的锥体细胞轴突集合组成,全体纤维集合下行经内囊后肢下行,至大脑脚底中间3/5的外侧部,再经脑桥基底部至延髓锥体。在锥体下端,绝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至对侧脊髓外侧索内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则在脊髓前索内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在下行过程中,陆续至同侧各节段灰质,多数纤维先止于脊髓灰质中间神经元,中继后到前角细胞;后者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四肢肌。少数纤维直接止于支配肢体远端肌的前角细胞,这与人体的精巧运动有关。,皮质脊髓前束仅达脊髓胸节,有侧支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到对侧,终止于双侧前角内侧核的运动神经元。后者的轴突支配躯干肌。由于躯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因此,当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患者表现为同侧肢体瘫痪,但躯干肌不瘫痪。,皮质脑干(核)束 主要起自中央前回下1/3,经内囊膝下降至脑干中,陆续分出纤维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支配眼裂以上面肌)、疑核和副神经核。小部分纤维完全交叉到对侧,终止于面神经核(眼裂以下面肌)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舌肌。因此,除支配眼裂以下面肌的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单侧皮质核束支配外,其它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如内囊出血),则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叫核上瘫。而受面神经核上部支配的面上部表情肌,以及其余脑神经核支配的肌均,不受影响。表现为损伤处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向患侧偏斜,流涎,不能作鼓腮、露齿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对侧。,脑神经运动核细胞的轴突组成脑神经运动纤维(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伤,产生的瘫痪称核下瘫。表现为同侧额横纹消失,闭眼不能,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伸舌时舌尖偏向同侧。,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呈痉挛性瘫痪,早期无肌萎缩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肌张力变低,呈迟缓性瘫痪因营养障碍,早期可出现萎缩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的出现,病理反射,1.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位:用一钝尖刺激物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2.戈登征:患者平卧,检查者用于挤捏腓肠肌,出现拇趾背屈为阳性。3.查多克征:患者平卧位,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部皮肤出现足拇趾背屈,即为阳性。 4.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上而下加压推移,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可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锥体外系结构十分复杂,是一个涉及脑内诸多结构的功能系统。在种系发生上,锥体外系是较古老的结构。它从鱼类开始出现,在鸟类是控制全身运动的主要系统。但在哺乳类尤其是人类,由于大脑皮质和锥体系的高度发达,锥体外系则逐渐处于从属和协调锥体系完成运动功能的地位。,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锥体外系的活动是在锥体系的主导下进行的,而锥体外系又给锥体系的活动以最适宜的条件。两者在完成复杂的运动机能上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保持稳定适宜的肌张力和协调的前提下,锥体系才能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如写字、刺绣等。,锥体外系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线局域网规划与设计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 室内设计书店空间规划方案
- 小学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 厨电设备运行维护方案计划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九年级美术期末复习计划
- 小学一年级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计划
- 气象部门防汛预警及职责
- 职业技能培训中的英模学习-范文
- 环宇电子科技公司镀膜铣刀生产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5物业管理服务承包合同范本
- 企业所得税课件
- 2025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总结
- 2025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投资控股集团限公司招聘4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工程过账协议合同协议
- 托管中心晚辅老师培训
- 兼职顾问服务合同范本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2: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押题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 广西地方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