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案例.ppt_第1页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案例.ppt_第2页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案例.ppt_第3页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案例.ppt_第4页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案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一 市场特征1 概念寡头 垄断 市场 指极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垄断是很普遍的市场结构 如汽车 钢铁 铝业 石油化工 电子设备和计算机 2 形成原因 1 规模经济 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 对资源的控制 生产所需的基本资源被几家企业所控制 3 政府的扶植和支持 3 分类 1 按产品特征分纯粹寡头行业 厂商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 如 钢铁 水泥 差别寡头行业 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 如 汽车 冰箱 2 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分勾结行为和独立行为 4 市场的特征分析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 他们每家都在该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不同 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 这家厂商的供给和需求就是一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 垄断竞争市场则有较多的厂商 寡头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市场结构 由于寡头市场只有几家厂商 所以 每家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显著地影响到本行业竞争对手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 这样 每家厂商必然会对其他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作出直接反应 他在作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厂商的决策 同时 他也要考虑自己的决策对别的厂商的影响 因此 寡头市场的这个特征 决定了 1 它很难对产量与价格问题作出象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 因为 各个寡头在作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 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 而竞争对手的反应又是多种多样并难以捉摸的 2 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以后 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这也就是说 各个寡头由于难以捉摸对手的行为 一般不会轻易变动已确定的价格与产量水平 3 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但各寡头之间的利益又是矛盾的 这就决定了勾结不能代替或取消竞争 寡头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更加激烈 这种竞争有价格竞争 也有非价格竞争 二 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在分析双寡头行为时提出的理论模型 因而又被称为 双头模型 它假定 市场上只有A B两个成本为零的生产和销售相同矿泉水的厂商 他们共同面临一条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 A 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 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A厂商首先进入市场 它的最优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 2 如图7 7 因为该矩形面积即厂商利润量是直角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内接矩形 之后 B进入市场 B在已知A的产量之后决定根据剩余市场容量决定的最优产量是全部市场容量的1 4 之后 当A知道B留给它的市场容量为3 4时 为了利润最大化 A将产量调整至总市场容量的3 8 如此等等 经过一系列的产量调整后 A的产量逐渐减少 B的产量逐渐增加 最终 当A和B的产量分别达到市场总容量的1 3时 市场处于均衡 D f P Q2 Q O P F B G P1 P2 Q1 图7 7古诺模型 239 证明 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 a a b P市场总供给量Q为两个厂商产量之和 Q QA QB则市场的线性反需求函数为P b b a QA QB 厂商A的利润 A TRA TCA PQA b b a QA QB QAA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d A dQA b 2 b a QA b a QB 0得QA 1 2 a QB 同理得QB 1 2 a QA 将QB代入QA得QA 1 3a QB 1 3a 三 斯威齐模型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斯威齐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斯威齐于1939年建立的 它解释了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打价格战 最终两败俱伤的现象 该模式将从理论上说明 在寡头垄断下 产品的价格比较稳定 一旦厂商规定了产品的价格 就不轻易变动 基本假设 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 一家厂商如果提价 别的厂商一般不会跟着提价 但一家厂商如果降价 别的厂商一般就会跟着降价 其原因在于为了在竞争中能保持以至扩大自己的销售量或销售份额 或者说 靠别的企业因提价而减少了销售量来增加本企业的销售份额 根据这样的假设 个别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在当前的价格 产量水平上出现了弯折点 Q P MC1 MC2 De MRe MRi Di E F G O Q MC3 图7 8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242 P 上图中 现在的价格点 如果这家企业打算降价以扩大销路 则别的企业也要跟着降价 结果 这家企业销售量的增加比预期要少的多 降价后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弹性较小的需求曲线 i 如果这家企业打算提高价格 但别的企业并不跟着提价 结果 提价后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弹性较大的曲线 e 这样一来 寡头垄断条件下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由两部分 e和 i 组成 它们共同构成一条曲折的需求曲线 已知需求曲线 e和 i 则可求得 e和 i 由这两部分构成的边际收入曲线则是一条中断的折线 缺口 的长短依赖于 e i的弹性 在 点左方的弹性越大 点右方的弹性越小 则 的长度越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最大利润的产量是 曲线与 曲线相交处的 价格为 同时 即使边际成本发生变化 只要 曲线在 范围之内与 相交 价格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 边际成本曲线 在缺口 之间摆动时 企业的最优价格和产量决策不变 只有当技术上有很大突破 企业的成本变化很大 曲线的变动超出 范围时 才需要对价格重新作出调整 四 卡特尔 正式串谋 前面我们所讨论的都是寡占企业之间没有串通 勾结的情况 实际上 占据同一市场的少数几家厂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在一定情况下 往往会达成协议 这样卡特尔就形成了 卡特尔是一种正式的串谋行为 它能使一个竞争性市场变成一个垄断市场 属于寡头市场的一个特例 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 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 产品价格 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 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 例如欧佩克卡特尔就是产油国政府间的一个国际协定 它在十多年间成功地将世界石油价格提高到远远高于本来会有的水平 其他成功的提高了价格的国际卡特尔还有 在70年代中期 国际铝矾土联合会将铝矾土价格提高到4倍 而一个秘密的国际铀卡特尔提高了铀的价格 一个被称为水银欧洲的卡特尔将水银价格保持在接近于垄断水平 而另一个国际卡特尔一直都垄断着碘市场 可是 大多数卡特尔都没能提高价格 一个国际铜卡特尔一直运作到今天 但它从未对铜价有过显著的影响 还有试图抬高锡 咖啡 茶和可可的价格的卡特尔也都失败了 由于许多原因 一般来说 卡特尔协议的寿命比较短暂 这不仅是因为从长期看 会不断出现新的产品 会有新的生产者 而且因为卡特尔内部成员之间总是勾心斗角 明争暗夺 联合起来谋求最大利润固然谁都不反对 但是如何分配利润 则矛盾很大 往往是表面遵守协议 暗中互相欺骗 使卡特尔协定的条款很难得到遵守 从而难以长久存在下去 下面我们来看看卡特尔是如何进行厂商之间的分配的 为简化起见 我们仅分析卡特尔只有两家厂商的情况 例 设某一工业中有两家公司 每家的利润取决于它自己的产量及其竞争对手的产量 1 24 1 12 2 22 8 2 30 2 3 22 2 1 9 如果每个企业都不遵守卡特尔协议 并假定另一个企业对它的产量决定不作出反应 在选择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时 产量及利润应各为多少 解 在这种情况下 该公司将设定自己的利润对自己的偏导数等于零 即 1 1 24 2 1 0 1 12 2 2 30 6 2 0 2 5 因此 将 1 2分别代入 式得 1 86 2 42 1 2 128 如果两家公司共谋决定他们的产量水平 使他们共同的 总的 利润达到最大化 其两家的利润和产量又将如何 解 现在的目标函数为 1 2 22 1 12 30 2 5 22 17令 1 0 2 0则 1 11 2 3 1 117 2 32 149 显然 总利润增加了 而第二家公司在联合求利润最大化时的情况下 利润有所下降 于是有可能要求对利润重新分配 以确保执行其商定的协议 卡特尔成功要有两个条件 1 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 2 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 这是卡特尔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 如果合作的潜在利益是大的 卡特尔成员将有更大的解决他们组织上的问题的意愿 五 价格领导模式价格领袖制模式是操纵价格中的一种 它是由某行业中最有影响 或最大 的厂商先定价或与其它同行协商后定价 定价后同行其它企业都服从 这种模式常用来解释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价格和产量关系 由于其它企业是根据领袖企业的价格定价 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 而不是制订者 所以其产量决策类似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最优产量水平确定在 之处 对于领袖企业来说 其决策类似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最优产量确定在 之处 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六 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垄断者提供的只是平淡的生活 低劣的质量以及不文明的服务 关于垄断的一种普遍的抱怨是 垄断者很少注意产品的质量 当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垄断了电话设备时 许多年以来消费者不得不满足于不甚清晰的通话质量 一旦竞争者进入该行业 电话的颜色 式样和辅助设备的种类就有了急剧的增加 汽车业也是如此 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使得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生产更为可靠 安全的产品 很明显 寡头垄断会抬高价格 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 但寡头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对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本章小节与练习一 小结在本章中 西方学者先后考察了垄断 寡头和垄断竞争这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并进一步结合完全竞争市场 对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比较 本章的内容在于证明 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它是一种最理想的市场组织 而不完全竞争市场都没有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 其中 垄断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最低 下面我们将各种类型的市场的厂商数量及规模 对价格的影响 均衡条件列表如下 二 巩固练习1 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 生产一种没有替代品的产品 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A 垄断竞争B 完全垄断C 寡头垄断D 完全竞争 B 2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A 向下倾斜的B 向上倾斜的C 垂直的D 水平的 A 3 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A 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B 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 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D 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C 4 一个行业有很多厂商 每个厂商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 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A 垄断竞争B 完全垄断C 完全竞争D 寡头垄断 A 5 下面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A 厂商数目很少B 进出该行业容易C 存在产品差别D 厂商忽略竞争对手的反应 A 6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 A 上升阶段B 下降阶段C 水平阶段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B 7 在古诺竞争中 厂商假定其对手的 是固定的A 产量B 价格C 利润D 以上均正确 A 8 在有弯折点的需求曲线模型中 需求曲线上的折点意味着边际收益曲线是 A 不确定的B 不连续的C 水平的D 垂直的 B 案例 微观经济学在80年代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就是 进退无障碍 理论的兴起 据该理论的倡导者的定义 企业能够自由进入 又能无代价的退出的市场称为进退无代价市场 进退无障碍市场的特点是可以 打了就跑 只要存在一点可赚钱经济利润的机会 就不会被潜在的进入者放过 因为其他企业可以随时进入 而一旦价格发生不利变化 又可以毫无损失的退出 问题 1 假定一个寡头垄断市场是进退无障碍的 它是否可以提供大于零的经济利润 2 从长期看 该行业中的企业是否能在最低成本水平上进行生产 分析 1 进退无障碍的个寡头垄断市场不可能存在大于零的经济利润 因为 如果存在经济利润 新企业就会进入该市场 并且按原有企业相同的成本生产同样的产品并获得利润 同时迫使原有企业降低价格 只要经济利润为正数 潜在企业就会如此行事 直到价格降到经济利润为零的水平 也就是说 进入者如果愿意 就可采取 打了就跑 的策略 2 从长期看 进退无障碍行业中的企业将在最低成本水平上进行生产 如果原有企业不在最低成本水平上进行生产 新企业就会进入 新企业将以低于原有企业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 迫使原有企业降低价格 直到行业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本章作业 教材253 254页4 11题 4 根据图7 20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 1 A点所对应的MR值 2 B点所对应的MR值 1 2 3 0 5 10 Q P A B MR d AR 15 7 5 图7 20 1 MR P 1 1 EP EPA 2 1 10 5 2 MRA 2 1 1 2 1 2 MR P 1 1 EP EPB 1 2 5 10 1 2 MRB 1 1 2 1 11 STC 0 1Q3 6Q2 1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