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异常定位诊断_第1页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_第2页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_第3页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_第4页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裘项旭,主要内容,一、 瞳孔异常的定义二、瞳孔的神经支配/生理反射三、瞳孔异常的常见原因四、瞳孔异常药物试验,一、瞳孔异常定义: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反射等异常。,正常瞳孔大小约为34mm。瞳孔扩大:瞳孔直径5mm瞳孔缩小:瞳孔直径2mm瞳孔异常不是扩大就是缩小可能为痉挛性,也可能为麻痹性,瞳孔的观察与测量,瞳孔光反射与近反射的观察,二、瞳孔的神经支配/生理反射,两组平滑肌纤维控制瞳孔大小: 1、瞳孔括约肌:环形肌,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缩小 2、瞳孔扩大肌:呈放射状,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扩大,瞳孔反射有5种,对光反射暗反射近反射睑反射意识感觉反射前3种反射有诊断价值。,瞳孔反射检查注意点,瞳孔对光反射和暗反射应在暗室中进行.当用灯光照射右眼,观察左眼的间接对光反射时,检查者应将手放在鼻梁部分,以避免光线射入左眼.近反射的观察一般在明室,检查时应让患者临窗注视无限远后,突然令患者注视眼前约30cm的目标,并比较瞳孔的改变.,瞳孔光反射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射。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光线视网膜视觉冲动+光反射传入纤维冲动与视觉纤维伴行入颅,伴行部分交叉进入视束接近外侧膝状体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中脑顶盖前区E-W核。光反射传入纤维在顶盖前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份纤维绕过大脑导水管,与同侧E-W核相联系;另一部份纤维经后联合(即为顶盖前区?)交叉到对侧,与对侧的E-W核联系。(交叉结果间接对光反射)E-W核纤维出中脑脚间窝前加入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传导径路上损害瞳孔光反射减弱消失和瞳孔散大。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引起的中枢性失明光反射不消失。,(备注),瞳孔收缩及光反射通路 示意图,两侧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光线,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顶盖前区,瞳孔缩小,近反射,当两眼同时注视一个近处目标时,两眼同时产生瞳孔缩小,晶体变凸(调节)及两眼向内侧集合运动,这三种联合反射称为近反射。目的:是使外界物体成像清晰并投射在两眼的黄斑上。管辖:由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来完成。婴儿无近反射现象。,(备注),辐辏反射 调节反射集合反射,辐辏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米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被检查者鼻根部(距鼻根部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称为辐辏反射。调节反射:嘱患者注视正前方1米远以外检查者的食指,然后迅速移动食指至患者鼻根部10厘米左右,正常时可见双瞳缩小,称为调节反射。集合反射包括辐辏反射和调节反射。,(备注),近反射的反射通路尚未确切肯定一般认为:调节作用是通过大脑皮质来完成的。,传入途径与视路相同。传出纤维发自纹状周围区枕叶-中脑束两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和两侧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司瞳孔缩小和晶体的调节作用。由内直肌核发出的纤维到达双眼内直肌,使两眼产生集合作用(辐辏作用)。如果是顶盖前区病变,只影响光反射径路及交感神经下行纤维,而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备注),近反射通路示意图,近反射的传入途径尚未确切肯定,有人认为:集合反应与调节作用不同,并不经过大脑皮质。传入途径,神经冲动可能起于两眼内直肌的本体感受,纤维经动眼神经到达脑干,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再发出短联系纤维至动眼神经核。传出纤维,自动眼神经核群中的内直肌核发出,分布于两眼内直肌,引起集合反应。,光-近分离,对光反射消失、近反射存在,或对光反射减弱、近反射比对光反射强时,即为光-近分离。主要见于:Adie瞳孔、Argyll-Roberson瞳孔。,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颈上交感神经节,下丘脑交感中枢,C8-T2前角,颈上交感神经节,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从,睫状神经节,第、颅神经,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汗腺及血管,直接,加入,瞳孔扩大,三 神经系统疾病瞳孔异常,1、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E-W核前病变)2、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副交感与交感N病变)3、病因不明的瞳孔运动障碍(强直性瞳孔等),传入性与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单侧眼球或视交叉前神经病变,有黑朦性瞳孔强直、Marcas Gunn瞳孔;视交叉病变;视束病变;外侧膝状体(不包括外侧膝状体病变,因光反射纤维不进外侧膝状体)至顶盖前区病变;中脑顶盖前区病变;,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视神经损伤,瞳孔扩大病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常见原因: 视乳头炎 视神经压迫 高颅压等,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视交叉正中损伤,双眼颞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病因:垂体肿瘤颅咽管瘤结节脑膜瘤等,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视束损伤,病侧鼻侧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侧颞侧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病因: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中脑后联合(顶盖前核)损伤,双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辐辏反射存在即:光反射与辐辏反射分离,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顶盖前区与缩瞳核之间损伤,病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侧正常,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动眼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病变;强直性瞳孔,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动眼神经病变,观察:瞳孔扩大、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向内、向下运动障碍。光反射: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昏迷患者:瞳孔扩大和光反应消失是检查动眼神经损伤的最简单方法。,动眼神经病变原因,脑疝:两侧瞳孔不等大瞳孔变化情况:,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对光反应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脑疝继续发展,动眼神经病变原因,外伤 :如眼眶与眶尖骨折。脑肿瘤:如海绵窦肿瘤、岩骨尖肿瘤、脑干肿瘤。动脉瘤:如基底动脉瘤,交通动脉瘤等其他:海绵窦血栓形成,颅内手术等,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病变,临床表现: 瞳孔缩小 上睑下垂 出汗异常 眼球内陷,交感神经传导通路障碍,交感神经病变部位:,脑干:胶质瘤、Wallenberg综合征、 血管性损伤、 颅中窝:肿瘤、肉芽肿、 颈内动脉:外伤、闭塞/夹层、 颈交感链:肺尖癌(Pancoast综合征) C8-T2前根:肿瘤、低位臂丛神经麻 痹,中枢性,周围性,交感神经病变中枢性和周围性损伤鉴别,1%可卡因,神经节前损伤,神经节后损伤,瞳孔扩大,反应轻微,原理:可卡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能阻止胺基氧化酶破坏去甲肾上腺素。,(备注),病因不明瞳孔异常强直性瞳孔(Adies pupil),特点: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普通光线下光反射消失,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可缓慢收缩,光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Adies syndrome:强直性瞳孔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及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毛果芸香碱(0.1%或0.05%)试验,强直性瞳孔,右,左,右眼瞳孔在光线照射下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近反射:右眼近反射迟钝,长时间近注视后瞳孔可缩小。近注视后远注视:右眼瞳孔重新散大,但反应迟钝,瞳孔仍较小。在暗处:双眼瞳孔散大,左侧大于右侧。,瞳孔反射强直和绝对性强直,反射性强直,正常,绝对性强直,未干预,光线照射,近注视,用可卡因后,用匹鲁卡品后,Adies pupil,瞳孔卷缩轮(瞳孔缘的虹膜)瞳孔缘光滑蠕虫样自发运动,Adies pupil虹膜卷缩轮,Adies pupil者由于其虹膜卷缩轮的丧失呈节段性瞳孔麻痹,因此其瞳孔对光刺激有异常运动,表现为保留虹膜卷缩轮的虹膜部分收缩,无卷缩轮的虹膜则不收缩,使虹膜的运动不是正常所见的向心性收缩而表现为钱袋口绳子样运动,又称为“蠕虫样运动(vermiform movements)”。约90%的Adie瞳孔者此项体征阳性。,Adie瞳孔诊断,(1)单侧瞳孔扩大;(2)视力正常;(3)一切瞳孔运动均迟缓;(4)无上睑下垂及眼外肌麻痹;(5)腱反射消失;(6)滴0.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30分钟后瞳孔缩小。符合前4项条件即可诊断Adie瞳孔,后2条可加强诊断。2侧性瞳孔扩大者,26最好均符合才下诊断。,Adie瞳孔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睫状神经节病毒感染副交感神经麻痹。神经再生时,调节f的数目瞳孔运动f,前者错误的纂夺了后者的功能。多数Adie瞳孔是特发的。可伴随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糖尿病、Guillian-Barre综合症、植物神经病变、眼眶外伤手术及眼眶感染。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Fisher综合症或其他系统疾病患者,也可出现Adie瞳孔。,特点:两侧瞳孔小(3mm以内)、瞳孔形态异常:不规则、不对称、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但辐辏、调节反射存在;散瞳药物有部分反应病变位于中脑(顶盖前区光反射径路受损,而没有影响调节反射径路)病因:梅毒感染 、肿瘤、血管性病变、炎症或脱髓鞘等病变致中脑损伤。糖尿病、酒精性神经病等,病因不明瞳孔异常阿-罗瞳孔(Argyll Robertson瞳孔),(备注),(备注),Argyll Robertson瞳孔现象,光反射与调节-辐辏反射分离还可见于其他中脑病变:松果体瘤,多发性硬化,偶尔见于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疾病时,瞳孔缩小,瞳孔不规则,对瞳孔散大药无反应?这些现象并非恒定(而阿罗瞳孔是恒久性的)存在。S.A.K Wilson称这种情况为Argyll Robertson瞳孔现象,与Argyll Robertson瞳孔相鉴别。,假性Argyll Robertson氏综合征,瞳孔扩大(80%为单侧)光反应消失或迟缓,辐辏反射不受累或受累轻,偶见受累瞳孔于缓慢收缩后可较正常瞳孔小。常见病因:影响到中脑的外伤;眼球或眼窝部外伤;中脑被盖部肿瘤,如四叠体、松果体、第三脑室、导水管部的肿瘤;脑血管病(中脑部软化灶)和多发性硬化等。在这种情况下,除有阿罗氏瞳孔外,往往伴有垂直凝视麻痹及其它眼外肌麻痹,特点:头痛动眼神经受累,常有上睑下垂、瞳孔扩大。短暂性,反复发作。,病因不明瞳孔异常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马库斯-冈恩瞳孔(瞳孔逃避 ),正常情况:光线照射一只眼睛会使瞳孔收缩,且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虹膜震颤( 收缩-放松交替 )现象 。瞳孔逃避:若光源在两眼之间摆动,每支眼睛照射23秒,最后会令病眼瞳孔放大。见于视神经病变,导致瞳孔缩小:拟副交感药物、 卡巴胆碱、 阿片制剂。导致瞳孔扩大:抗胆碱能药物、 三环类抗郁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抗组胺药等,药物性瞳孔异常,四、瞳孔异常药物试验,一缩瞳剂:拟胆碱能药:匹罗卡品胆碱能药:甲酰胆碱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或依色林、新斯的明中枢抑制剂:吗啡、冬眠灵等二散瞳剂:阿托品类:阿托品、后马、优卡、托品酰胺等肾上腺素类:、苯肾(新福林)、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降解酶抑制剂:可卡因三全麻剂:乙醚为代表,瞳孔试验常用药物(备注)将测试虹膜肌肉神经支配用的药水滴入结膜囊,只在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连处发生作用。,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后马托品抗胆碱酯酶药:毒扁豆碱胆碱能受体兴奋剂: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降解酶抑制剂:可卡因,毛果芸香碱,这种浓度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不会使正常的瞳孔缩小,这是由于去神经支配后过度敏感的结果,一般要起病2周后才会有此超敏现象的出现。20-40岁的正常人使用0.25%和0.125%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瞳孔会出现收缩,而0.1%、0.0625%、0.05%和0.0313%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正常瞳孔不会出现收缩,而Adie瞳孔者在30-45分钟后出现明显瞳孔收缩。,可卡因散瞳机理,可卡因与胺基氧化酶对抗,能阻止胺基氧化酶破坏去甲肾上腺素,故间接地兴奋交感神经。4%可卡因滴眼几分钟后开始轻微扩瞳,45分钟后瞳孔扩大至最高峰,扩瞳能维持45小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麻痹者因去甲肾上腺素已无法生成,故而不能扩大瞳孔。,肾上腺素,与a及一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兴奋扩瞳肌1:lOO溶液能强有力地扩瞳1:1000溶液不能将正常眼的瞳孔扩大当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发生阻断变性后,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提高,纵然用1:1000溶液也能达到扩瞳目的。,(备注),新福林,又名苯肾上腺素,主要刺激a一肾上腺素受体,并部分释放去甲肾上腺素310溶液有明显扩瞳作用。,药理学瞳孔检查,用药前,阿托品,匹鲁卡品,可卡因,痉挛性缩瞳,麻痹性缩瞳,麻痹性散瞳,痉挛性散瞳,Coppez试验瞳孔的方法,滴三次1:1000新鲜肾上腺素液或4可卡因入眼(常将二药混合同时并用),每隔一刻钟测量瞳孔直径,共测四次。滴药后瞳孔比滴药前有轻微扩大,此为正常的生理性反应。,Coppez试验结果分析病变瞳孔散大,滴药后瞳孔扩得很大副交感麻痹扩瞳因缩瞳肌已无张力对抗,故滴兴奋交感神经性的药物能使瞳孔扩得很大。当动眼神经的病变在睫状神经节上方时,如滴以阿托品,能使此类原本扩大的瞳孔更形扩大;若不用阿托品或在阿托品作用消失后滴入毒扁豆碱,则能将病态瞳孔回复原状。在滴药后无作用交感痉挛性扩瞳因患眼扩瞳纤维业已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故用药兴奋交感神经时不再能使瞳孔更扩大。,Coppez试验结果分析病变瞳孔缩小,滴可卡因原来缩小的瞳孔呈中等度扩大:正常的生理性反应。滴可卡因缩小的瞳孔仅能轻度扩大或毫无作用:交感麻痹性的或副交感痉挛性的阿托品或毒扁豆碱可鉴别滴阿托品后轻度扩大的为麻痹性缩瞳;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