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保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1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各个阶段变迁的背景 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 人物和标志等内容 本节学习目标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建立时期 形成时期 改革时期 发展时期 3 一 萌芽时期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在1601年颁布 济贫法 保障内容 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保障性质 恩赐性和惩戒性 英国在1834年颁布新 济贫法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原则 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 救济不是消极行动 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 意义 首次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 互济性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4 二 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 十九世纪晚期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 疾病保险法 1884年 颁布了 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 颁布了 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理论与主张 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5 三 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 20世纪30年代 标志 以美国罗斯福 新政 为代表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的颁布为标志 美国 社会保障法 特点 1 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2 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3 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 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6 四 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 标志 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 理论主张 福利经济学 英国 福利国家 的表现 贝弗里奇报告 的主要特点 7 庇古 旧福利经济学 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认为增加产出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 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减少产出时 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主张政府干预再分配或第二次分配 以增加社会福利 8 英国 福利国家 的表现 1 充分就业 成为英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2 由国家主管的社会福利项目得到了迅速发展 贝弗里奇报告 3 社会福利项目不断普及化 全民化 4 社会福利计划由临时应急措施变为长期战略措施 主动性大为增强 9 贝弗里奇报告的特点 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 而不问领取者从前收入的多少 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 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 统一社会福利的行政管理原则 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 而无需再求其他救济或资助 社会保险的范围 应包括所有公民及他们生活的必须方面 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 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使其生活水平达到国民最低水平 10 五 改革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的背景 1 经济增长率低 2 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 3 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 4 家庭结构的裂变 存在的问题 1 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3 管理体制僵化 效率低 成本高 改革目的 1 更适应社会需求 2 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 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 开源 节流 11 智利模式 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 小案例 从20世纪60年代起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20世纪70年代末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推行 新制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 养老保险法 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个人账户积累 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 建立个人账户 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私人化 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 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思考题 1 私有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常见模式 把它放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是否合适 2 智利在原有体制上强制性的彻底改革 是如何解决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问题 3 智利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2 第二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了解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制度框架和特色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能了解历史上的相关知识 本节学习目标 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年代划分按照城乡划分按照社会保障项目划分按照关键事件划分 改革开放后 国家 社会保障制 改革开放前 国家 单位保障制 14 一 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创建 1949 1956 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调整 1957 1968 国家 单位保障制责任中心的转移 1969 1985 国家 单位保障制向国家 社会保障制迈进 1986年以来 15 国家 单位保障制框架与特色 特色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全面保障 农村集体保障板块 城镇单位保障板块 国家保障板块 框架 16 二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制度转型的时代背景 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国家 单位保障制自身亦存在着缺陷 并在实践中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17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 1986 1993 重点是为国有 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 国家 单位保障制在延续 但国家 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 1993 1997 社会保障成为 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 国家 单位保障制和国家 社会保障制并存 但此消彼长 第三阶段 1998年以来 社会保障逐渐成 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特色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 18 三 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共性 国家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政府直接干预 国家和政府承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责任区别 19 1951年颁布 劳动保险条例 1978年制定104号文1993年和1994年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四 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不该忘却的大事 20 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不该忘却的大事 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劳动保险待遇包括伤残 死亡 疾病 养老 生育及供养直系亲属待遇等方面 短期待遇企业支付 长期待遇基金支付 对供养直系亲属规定劳动保险待遇 是劳动保险制度的一大特色 包括医疗待遇 死亡待遇 生育待遇 劳动保险待遇中的部分项目是根据职工是否加入工会组织而有所区别的 劳动保险待遇项目中不含失业 为什么 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只覆盖企业职工 文革 前 劳动保险事业统一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负责 费用来源于企业缴纳的劳动保险金 费率为3 文革 后 负责执行劳动保险事务的工会各级组织瘫痪 费用由企业营业外列支 1951年颁布 劳动保险条例 21 企业直接支付 劳动保险基金支付 负伤待遇 1 因公负伤 全部诊疗费 药费 住院费 住院时的膳费与就医路费 全额发给工资 2 非因公负伤 诊疗费 手术费 住院费及普通药费 病伤假期工资 非因工负伤 医疗期连续6个月以上者 救济费 残废待遇 1 因工负伤致残 抚恤费或补助费2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 救济费 疾病待遇 1 诊疗费 手术费 住院费及普通药费2 病伤假工资 1 本人负担贵重药费 住院膳费及就医路费确有困难 酌予补助 2 疾病救济费 死亡待遇 丧葬费 仅限因公死亡 1 抚恤费 因公死亡或因工全残后死亡 2 丧葬补助费和救济费 养老待遇 照发工资 已符合退休养老条件但仍被企业留用 1958年取消 1 退职养老补助费2 在职养老补助费 1958年取消 生育待遇 1 产假工资2 检查费和接生费 生育补助费 供养直系金 属待遇 1 免费诊疗 并负担一半手术费和普通药费2 丧葬费 1 抚恤费或救济费2 丧葬补助费 3 生育补助费 资料 1951 年 劳动保险条例 返回 22 1 劳动是享受劳动保险的前提 职工之外的人不能享受职工的劳动保险待遇 2 劳动也是享受劳动保险的一种尺度 参加工作时间长短 劳动贡献大小构成了劳动保险待遇高低的依据 3 劳动是保险的保证 企业的劳动效果 经营状况决定了劳动保险的实现程度 资料 劳动和保险的统一性 23 一种观点持否定意见 认为劳动保险是 大锅饭 是照顾懒汉 是平均主义 不符合按劳分配 应当否定 另一种观点持肯定态度意见 认为劳动保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是职工的合法权益 劳动保险不属于按劳分配的范畴 当然也就不存在是否是平均主义的问题 因此 应当肯定 应坚持原有的保险制度 返回 资料 劳动保险是平均主义吗 24 1978年104号文新亮点 1978年104号文是中组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和 关于工人退休 退职的暂行办法 其亮点有 分别规定了干部和工人的退休与退职条件 干部退休的条件是 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 参加革命工作满10年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年龄各放宽10岁 工人退休的条件式 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0周岁 连续工龄年满10年 从事特殊工种或岗位的 年龄各放宽5岁 规定了最低退休费标准 无论是干部工人 退休费低于35元的 均按35元计发 对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的干部和工人 从优计发退休待遇 浮动标准为退休费的5 至15 允许子女顶替 即工人退休后 其1名子女顶替到国营企业工作 该项政策于1986年废止 改变退职待遇支付方式 把一次性支付改为按月发放给生活费 干部和工人的标准都一样 即为本人工资的40 25 退休和退职 退休和退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退休 职工因年老或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按规定定期领取生活费用 养老休息的法律行为 凡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 或具有较长工龄因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继续工作的 或因公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都可以退休 退休职工按照规定的标准领取退休费 直到本人去世为止 退职 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 但连续工龄较短 不够退休条件 或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 可以办理退职 退职可领取退职生活费 并享有医疗和死亡待遇 返回 资料 26 1993 1994年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一 1993年和1994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决策最为关键的两个年头 社会保障在这两年中激烈辩论中敲定 社会统筹部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 始于1983年的退休费用的统筹经过10年的改革到1993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到1993年末 全国共有50多万户企业参加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 涉及在职职工7800多万人 离退休人员1700多万人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到1993年 全国共有16个省 直辖市的88个市县和28个系统 行业 开展了中小企业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参加统筹的职工为27 2万人 失业保险部分1993年4月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开始实施 27 1993 1994年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二 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部分 1993年10月 劳动部正式发布 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对养老金的计发方法进行了新的改革 即把养老金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同本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计发标准为省 自治区 直辖市职工平均工资的25 第二部分同职工本人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 每缴费一年按1 计算 28 什么是标准工资 标准工资是职工完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定额后 按照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领取的工资 具体形式有 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计时工资和按计件单位支付的计件工资 一般地说 标准工资体现每个职工在定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平均劳动量 是计算职工退休费 退职费 提取奖金 发放加班工资和计算其他劳保待遇的基本依据 资料 29 1 标准工资已经成为 档案工资 2 仍按标准工资计发退休待遇 导致退休职工实际收入减少过多 3 造成企业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上的不平衡 资料 为什么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 30 中国社会保障年 2000年 200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年 年底 国务院发布了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 基本完成了各项制度的统一 养老金制度改革从分散走向统一 1997年7月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启航 1998年11月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失业保险确定 1999年 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 1996年劳动部制定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生育保险 1995年1月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7年8月 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社会保障改革研讨热 31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评估 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迁评估的标准 能运用这些标准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 本节学习目标 32 社会保障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国企改革的配套制度 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 基本的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评价 制度的特点意味着什么 社会制度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经济补偿手段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保障程度意味着有哪些指标 思考 33 一 社会保障评估的主要指标 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 价值取向 主张公平取向 主张效率取向 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 理念 英国 济贫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德国 以 怀柔 政策化解工人阶级的反抗 美国 弥补市场 失灵 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制度的适应性 时代适应性 国情适应性 34 制度的有效性 制度结构的合理性制度运行的规范性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社会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 制度的可持续性 制度的稳定性财政的可靠性制度的发展性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变化趋势 35 主张公平取向主张效率取向 主张公平 英国 济贫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德国 以 怀柔 政策化解工人阶级的反抗 美国 弥补市场 失灵 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与效率兼顾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有效性可持续性 制度的稳定性 财政的可靠性 制度的发展性 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变化趋势 适应性 时代适应性 国情适应性 制度结构的合理性 制度运行的规范性 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程度 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 社会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 36 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分析 价值取向 将各种社会保障政策或措施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内容 再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同时追求公平至上 建制理念 集体主义与平均主义 二 对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 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 适应性分析背景 建国初期 受战争年代的供给制影响 受严重的城镇失业问题与乡村灾荒问题影响 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37 对国家 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国家单位保障的有效性分析 在制度运行的规范性方面 规范性弱 在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方面 需求满足参差不齐 在社会保障资源利用效率方面 前高后低 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