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诊断学,问 诊,问诊,概念: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意义:为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是“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问诊,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因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诊,注意事项 问诊要选择较安静的环境进行。医生对病人疾苦要关心体贴,视病人如亲人。医生询问病情,切忌使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医生不可凭个人主观意愿去暗示和诱导病人,以避免所获病情资料的片面或失真,影响正确的诊断。应重视询问主诉,要善于围绕主诉内容,深入询问。抓住重点,了解一般。在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要有系统性和辨证性。危重病人抢救为先,待病情缓解后,再详细询问。,一、一般问诊,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有利于:1、判断病位和病性;2、初步估计病证的范畴;3、初步估计病证的类别;4、初步估计病情缓急现在史: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治疗经过。内容包括:起病情况;病情演变;诊治经过;现在症状。,一、一般问诊,既往史(过去史):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病的情况。内容包括: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其他疾病史。个人生活史:生活经历、精神意志、生活起居、饮食嗜好、婚姻生育等方面的情况。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 家族史: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二、问现在症,概念:问现在症状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自觉的主要症状,以及其他对诊病、辨证有意义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内容:寒热、出汗、饮食口味、大小便、疼痛、睡眠等。意义:症状是病理变化的反映,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通过询问主症的特征、伴随症和全身情况,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等。因此,问现在症状,是问诊的重要内容,对确诊病情有重要作用,中医历来极为重视。,问寒热,寒热概念: 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 火取暖,仍觉寒冷不缓解者。 寒 畏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覆被,或近 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者。 怕冷 恶风:病人自觉怕风寒,但加衣或居密 室则无所恶者。 寒战:恶寒严重,伴全身发抖 热 发热:体温高于正常者;患者自觉 全身或局部发热,但体温正常者。,问寒热,寒热产生机理: 取决于病邪性质: 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实证 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实证 取决于阴阳盛衰: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实证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虚证内容: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恶寒发热,特点:恶寒发热同时出现机理: 外邪袭表,卫阳不宣通,肌腠失去温煦恶寒 外邪束表,玄府闭塞,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发热临床意义:主表证 风寒表证 恶寒重寒为阴邪,袭表伤阳,肌表失去温煦 发热轻寒性凝滞,卫阳郁闭 风热表证 发热重风热为阳邪,阳盛则 恶寒轻风热袭表,腠理开泄,卫阳不固 伤风表证 发热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 恶风轻腠理疏松,卫阳不固,但寒不热,特点: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机理: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阳虚,机体失去温煦临床意义:主里寒证。 新感恶寒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里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虚衰,失其温煦(里虚寒证),但热不寒,特点: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机理: 外邪侵袭,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多见于外感病邪气致发热 脏腑阳热亢盛,所谓气有余便是火,如心火,肝火,胃火等阳热则发热 阴精不足,阳气偏亢,阴虚生内热阴虚阳盛亦发热 阳气衰微,虚阳外越所致假热阴盛格阳之发热临床意义:主里热证,但热不寒,(一)壮热特点:高热不退,(39)不恶寒反恶热机理: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争,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 意义:多见于外感温热病的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兼证:面赤,汗多,烦躁,口渴,脉洪大等热盛症状。,但热不寒,(二)潮热特点: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但热不寒,(三)微热 特点:发热不高(38),或仅自觉发热意义:阴虚、气虚、肝气郁结、瘀血、疰夏 阴虚发热阴虚生内热 气虚发热气虚清阳被郁,多见于脾气虚损,中气下陷,清阳不升,郁而为热。兼证: 阴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气虚面色恍白,食少,短气懒言,舌淡。 肝郁情志不舒。,寒热往来,特点: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病机特点:邪正相争,互为进退。临床意义:主半表半里证(少阳病和疟疾)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主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寒热往来,发有定时主疟疾,问汗,产生: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腠理达于体表而成。汗为津液所化。病理性汗:经常感觉有明显的汗出或出汗很多;或仅见身体某一局部汗出;或当汗出而无汗。临床意义:病理性汗出与否和正气不足、病邪侵扰等因素有关,所以询问病人汗出的异常,对诊察病邪的性质、人体阳气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腠理的疏密有重要的意义。注意事项:应注意询问汗的有无,汗出的时间、部位、多少,以及主要兼症等。,汗出有无,表证无汗外感寒邪所致的伤寒表实证。表证有汗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里证无汗(当汗出时而不出汗)见于久病里证患者。里证汗出里热证。亦可见于气虚、阴虚、亡阴、亡阳等,汗出时间,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之后更甚者) 多见于气虚、阳虚证。盗汗(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者) 常见于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绝汗(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又称为脱汗) 常见于亡阴亡阳证。 亡阴之汗病势危重,见汗出如油,热而粘手,高热烦渴,脉细数疾 亡阳之汗病势危重,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身凉肢厥,脉微欲绝。战汗在病势深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为邪正相争,病情发展的转折点。 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象;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汗出部位,头汗:(但头汗出) 特点: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多 意义: 上焦热盛证头汗,面赤,烦渴,舌红苔薄黄,脉数。 中焦湿热证头汗,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 亡阳证头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半身汗出: 特点:身体一半汗出,另一半无汗。 意义:风痰、痰瘀、风湿之邪阻滞经络之中风、痿证及截瘫病,汗出部位,手足心汗:量少者为生理现象,量多者为病理表现 特点:手足心汗过多 意义:阴经郁热(阴虚内热)手足心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明热盛手足心汗,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红数 中焦湿热手足心汗,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心胸汗 特点:心胸部易汗或汗出过多 意义:主虚证: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阳上亢),问饮食口味,问饮食口味,包括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等方面。询问饮食口味情况,可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是否正常,脾胃功能的盛衰,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口渴与饮水,意义:辨疾病的寒热虚实及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情况口不渴寒证、湿证(津液未伤)口渴欲饮: 一般口渴欲饮燥证、热证(津液损伤) 口干微渴,兼发热、微恶风寒外感温病初起(表热证) 大渴喜冷饮里热炽盛之阳明经证(津液大伤) 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渐消瘦消渴病 渴喜热饮,饮水不多痰饮内停或阳气虚弱(津液不能 输布) 口渴不多饮湿热证或温病营分证 渴不多饮,或虽饮水,水入即吐痰饮停于胃 口干,但漱水而不欲咽瘀血证,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 特点:不欲食,纳少,纳呆 意义:脾胃虚弱;湿邪困脾;饮食停滞 脾胃运化失常厌食 特点:厌恶食物,恶闻食味 意义:饮食停滞;脾胃湿热;肝胆湿热 脾胃运化失常饥不欲食 特点:虽感饥饿,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 意义:胃阴不足,虚火内扰孕妇若有厌食反应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影响胃之和降,一般属正常生理现象。但严重者为妊娠恶阻。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食欲与食量,消谷善饥 特点: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多食多饥) 意义: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消渴病(兼消瘦);胃强脾弱(兼大便稀溏)偏嗜食物 特点:小儿偏食生米,泥土等 意义:虫病妇女妊娠期间,偏嗜酸辣等食物,一般不属病态。,口味,意义:口味失常反映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口淡脾胃气虚;寒证口苦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口甜脾胃湿热口酸食积;肝胃不和口涩燥热伤津;阳热亢盛,气火上逆口咸肾虚水泛口粘腻湿浊、痰饮、食积,问大小便,问大小便可直接了解消化功能,水液代谢的情况,亦是判断疾病寒热虚实的重要依据。问二便应注意询问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排便次数、排便时的感觉以及兼有症状。这里着重介绍二便的性状、次数、便量、排便感等内容。,问大便,正常大便:成形干燥,色黄,干湿适中,排便通畅,成人每日排便一次大便形成:胃 脾 小肠 大肠;与肝、肺、肾阳有关,问大便,便次异常便秘:大便秘结不通,次数减少,质地坚硬,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问大便,便次异常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如水样。,问大便,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含未消化食物)脾阳虚、肾阳虚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脓血便(夹脓血粘液)痢疾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大肠湿热下注 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排便不爽湿热蕴结;肝气犯脾;伤食泄泻 滑泻失禁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脾土衰败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问小便,正常小便:色淡黄,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量约10002000ml,排出通畅,有便即解。尿次和尿量受饮水、温度、出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小便形成及排泄:小肠、大肠、膀胱;肾、脾、肺、三焦意义:诊察体内津液盈亏和有关脏腑气化功能。,问小便,尿量异常 量多:清长量多虚寒证; 夜尿多肾气虚;肾阳虚 多饮多尿消渴证 量少:伴口渴咽干热病伤津 伴浮肿水肿病,问小便,尿次异常 频数: 短赤而急迫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 量多色清,夜间尤甚下焦虚寒(肾阳不足, 膀胱失约) 次数减少:同量少 癃闭: 实证湿热下注;瘀血、结石阻塞 虚证肾阳不足(开少合多);肾阴亏虚(津 液不足),问小便,排尿感异常 小便涩痛淋证(湿热下注) 余沥不尽肾气虚 小便失禁肾气不足,下元不固;下焦虚寒, 膀胱失约 遗尿肾气虚,膀胱失约,问疼痛,疼痛机理 不通则痛(因实致痛) 外邪、气滞血瘀、痰浊、食滞、虫积,阻滞脏腑、经络气机不畅,气血闭阻 不荣则痛(因虚致痛) 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脏腑经络失养一般规律 凡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持续不解,痛而拒按多属实证。 凡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多属虚证。,问睡眠,睡眠机理 卫气循行及阴阳盛衰有关 卫 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醒 睡眠正常 气 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 与气血盈亏及心肾功能相关 气血充盛心神得养 睡眠正常 心肾相交,心火不亢神有所舍意义:了解一样气血盛衰,心肾等脏腑功能强弱,问睡眠,失眠 特点:经常不能入睡,或易醒后不能再睡;或醒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兼多梦。 总病机:阳盛、阴虚 意义:阳盛(为主)痰热上扰心神;或食滞内积 阴虚(为主)营血亏虚;阴虚火旺嗜睡 特点: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 总病机:多痰湿内盛,阳虚、阴盛 意义:阴盛(为主)痰湿困脾(阳)清阳不升,清窍失养 阳虚(为主)中气不足,脾失健运;久病正虚;心肾阳气虚衰阳气亏虚失于振奋,三、妇科问诊,月经正常: 3-5天(行经期) (期)13-15岁初潮 约49岁绝经 约28天(月经周期) (色)鲜红,(量)适中(50-100ml),(质)不稀不稠,不夹杂血块。内容:周期,行经天数;月经量色质;有无闭经或经行腹痛;末次月经;初潮、绝经年龄。,问月经,经期异常,问月经,经量异常,问月经,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血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兼小腹疼痛寒凝血瘀痛经 含义: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 意义:气滞;血瘀;寒凝或阳虚;气血两虚,问带下,带下 正常:少量、乳白色、稍粘稠,无臭的分泌物 内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管规范研究试题及答案
- 新环保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血站一法两规考试题及答案
- 学生楷书考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2025年药事法规章节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能力分层教学计划
- 护士应知法律试题及答案2025年必考版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 护士职业技能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生活普法试题及答案
- GB/T 28118-2011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
-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T-JSYLA 00007-2022 江苏省智慧公园建设指南
- 热控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医院水、电、气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1
-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 数控加工中心培训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产品可追溯性模拟演练(成品-原料)记录
- 中国—东盟自贸区
- 安全帽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