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血液和淋巴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 Bone Marrow Imaging,基础知识,正常成人的功能性造血骨髓(红髓)主要分布于躯干骨,称中央骨髓。四肢长骨的骨髓称为外周骨髓,仅股骨头和股骨近端1/4-1/3髓腔为功能性骨髓,其他部位已全部退化为黄髓而不再显影。通常以骶髂关节骨髓的活性最高,依次为腰椎、胸骨、盆腔骨、肋骨、肩脾骨、颅骨和外周骨髓,基础知识,骨髓的分布和造血活性因年龄大小而变化刚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均为红髓,而且还有肝脾等髓外造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外周红髓由远而近地向心性萎缩,退化为黄髓而不再显影。至1115岁时外周骨髓的分布除膝、踝关节有少量残留骨髓外,四肢长骨骨髓即不再显影,一、显像原理,在正常及大多数病理情况下,红骨髓中的造血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的分布是一致的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骨髓造血功能的强弱是相平行的网状内皮细胞能吞噬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的放射性胶体颗粒,从而使骨髓显像,因此间接反映了全身红骨髓的分布和造血功能变化,每次用量为: 296-555MBq (8-15mCi) 静脉注射后30分钟行前位和后位显像,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1.2. 方法,1.【原理和方法】,1.2. 方法,常用骨髓显像剂,99mTc-硫胶体99mTc-植酸钠113mIn-胶体,用量及方法,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2.【正常所见】,2.【正常所见】,中轴骨: 椎体、胸骨、 骨盆、 颅骨显影明显 外周骨: 只有肱骨和股骨的 近心端1/3显影,2.1.主要为中轴骨 显影,2.【正常所见】,以中轴线为界 左右两侧放射 性基本对称 肝、脾聚集的放射性胶体多显影明显,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2.【正常所见】,2.2. 图像两侧对称,2.3.远端骨髓无明显显影,四肢骨的远端 2/3不显影 儿童期例外 可有四肢远 端的影像,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2.【正常所见】,2.【正常所见】,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1.中央骨髓、外周骨髓 显影不良或不显影,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造血功能不良),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3.2. 中央骨髓不显影, 而远端骨髓显影,此种情况又称为“外周骨髓扩张” 表示中央骨髓受抑制外周骨髓代偿性增生,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增高:表示局部骨髓 造血功能增高降低:表示局部骨髓 造血功能降低,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3.3. 局部放射性增高或降低,是一种代偿现象,提示有髓外造血。表现为中轴骨髓及外周骨髓显影不良,肝脾等髓外组织放射性增高,骨髓纤维化晚期会出现这种情况,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3.4.骨髓显影不良髓外组织显影,骨髓活性水平分级标准及其临床意义,4.【临床应用】,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4.1.1.再障: 根据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水平 骨髓影像分为五种类型,A. 荒芜型,B.抑制型,C. 灶型,D. 灶型,E. 正常型,4.【临床应用】,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A 荒芜型 全身骨髓不显影,表现全身骨髓造血功能弥漫性重度抑制,临床上属重度,发病急骤,病程短,疗效不好,预后极差,B 抑制型 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低于正常,此类病人往往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或活检失败,并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D .灶型 在长骨外周的黄骨髓中出现节段性灶显影,最常见于胫骨干中段,分布对称,形如镜像,活性较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好,C. 灶型 在全身造血功能不同程度抑制的骨髓中出现局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活性明显高于周围骨髓组织,主要见于慢性再障,常规治疗效果有效,预后较好,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E. 正常型 少数再障病人骨髓显像可表现为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接近正常,这类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骨髓细胞呈增生性贫血,治疗效果好,预后较佳,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白血病的骨髓影像呈多样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及化疗与否等情况有关,多见外周扩张,中心骨髓抑制,中心骨髓抑制的程度与病情平行,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4.1.2.白血病,骨髓像:早 期 表现正常进行期 表现为中心骨髓活性正常,同时 有外周骨髓显像及脾肿大晚 期 中心骨髓及外周骨髓均不显示 出现髓外造血,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血液病方面的应用,4.1.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PV是以红细胞和血量绝对值明显增高,骨髓各系统造血系统显著增生,尤以红系增生明显的血液病,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出现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不当,本法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减少盲目性,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 2. 选择骨穿、活检最佳部位,急性期 线摄片无显示,而骨髓显像可见缺损区 其周围放射性增高,并伴外周扩张缓解期 经治疗栓塞解除,栓塞部位由骨髓细胞植入而恢复功能,原缺损区有放射性分布,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3. 骨髓栓塞的诊断,骨髓栓塞常见于镰状细胞贫血,约有50的镰状细胞贫血者并发骨髓栓塞,表现为骨痛、关节痛、肿胀,早于骨显像出现异常,表现股骨头放射性明显低于对侧 如双侧显影正常,则可排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4.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判断,表现为病变区域多个放射性缺 损区,有外周扩展 骨髓显像较骨显像诊断此病的 阳性率高,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5.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第二节 脾显像,脾的单核吞噬细胞能吞噬放射性胶体颗粒或选择性摄取并吞噬变形红细胞,静脉注射放射性胶体或标记的变形红细胞,被脾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而浓聚于脾,使脾显影,一、原理,分为两大类: 1. 放射性胶体 2. 放射性非胶体类主要有99mTc-热变性红细胞(denatured RBC,DRBC)和111In-血小板,二、显像剂,正常影像: 1.动脉灌注像:注射显像剂后810s腹主动脉显影,随即双肾和脾显影,再经1218s后出现肝影 2.静态像:后位像脾影呈椭圆形或逗点状,也有呈三角形或分叶状;左侧位呈椭圆形或逗点状;左前斜呈椭圆形或香蕉形。前位脾影下缘不超过肋弓。脾的大小以后位像度量,纵径约9cm,横径约6cm。一般认为纵径大于12 cm,横径大于8cm者为增大。后位像脾影较前位清晰,显像剂分布均匀,脾上端和内侧脾门凹陷处显像剂分布略稀疏,三、图像分析,POST,LL,ANT,正常脾显像,1. 判断脾的位置、大小及有无发育异常(无脾、多脾、副脾)2. 左上腹肿块的鉴别诊断3. 脾内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4. 脾外伤和脾梗死的诊断5.自体脾移植后监测,四、临床应用,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第 三 节 淋 巴 显 像,是借助于淋巴系统对放射性颗粒的运输、沉积和吞噬作用来完成的,利用ECT显像,获得淋巴结和淋巴管影像,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1.【原理】,1.【原理】,2.【方法】,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2.【方法】,2.1. 显像剂,放射性胶体物质 99mTc-植酸盐99mTc-脂质体 (99mTc-liposome)非胶体颗粒的高分子化合物 (99mTc-右旋糖苷),。,2.2.方法,皮下及组织间隙注射; 选几个点,如下肢选用1.2.3.趾间,必要时可加用普鲁卡因减轻疼痛,每个点用74-185MBq,体积以0.1-0.2mm最佳,两侧注射剂量要一致,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2.方法,注射部位,腹膜后:双侧、趾蹼间皮下,深度0.51cm,注射量3774MBq(l2mCi)/(0.1ml侧)盆腔:肛周3点、9点,或肛门、尾骨尖连线中点,深度24cm,用量同上。必要时可同时作直肠指诊协助,以防误注入直肠壁胸骨旁:腹中线旁开34cm,肋缘下12cm,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腋窝,注射器与腹壁成3035度角,进针至有明显抵抗感(深度24cm)达腹直肌后鞘前,注射量同上。注意先注射患侧,显像一次后再注射健侧,注射部位,腋下:双侧、指蹼(或、 指蹼相当合谷穴位置)皮下,深度0.51cm颈部:双侧耳后乳突部皮下发际前,深度0.5cm(或口内上下齿咬合线对应部位颊粘膜下)特殊投药法:通过内窥镜,将显像剂分35点注入胃肠道、膀胱、支气管粘膜下或前列腺等器官包膜下,以观察上述部位的淋巴结引流情况,每人每次用量不超过185MBq(5mCi),体表解剖标志,显像体位和范围,腹膜后:病人取仰卧位,显像范围应从大腿上1/3至剑突水平,在耻骨联合、脐及剑突部位作体表解剖位置标记盆腔:俯卧位和仰卧位各一,俯卧时显像从臀下皱壁至腰4水平;仰卧时从耻骨联合至剑突下分别以尾骨尖、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脐与髂前上棘为标记胸骨旁:仰卧位,显像范围包括注射点上缘至颈根部,两侧应包括腋部,以肋缘及胸骨上切迹为解剖标志,显像体位和范围,腋窝:仰卧位,从上臂1/2至颈根部;侧位,显像侧臂上举抱头,部分病例可加作锁骨上区斜位显像。以胸骨上切迹、肩头为标志 颈部:仰卧位及侧位,显像范围自外耳孔水平至胸骨上切迹,以外耳孔、下颌角、胸骨上切迹为标志特殊投药法:一般取仰卧位,根据注射部位及局部引流淋巴结生理特征决定体位及解剖标志,3.【正常所见】,3.1.影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 3.2.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 3.3.左右两侧淋巴结和淋巴链基本对称 3.4.淋巴结内放射性强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3.5.淋巴链影像连贯,无固定的中断现象 3.6.正常情况下,可见肝影,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3.【正常所见】,特点:不同部位的淋巴结都有自己的形态,但正常变异较大尽管有变异,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3.1 影像清晰,放射性 分布均匀3.2 形态呈圆形或卵圆 形3.3 左右两侧淋巴结和 淋巴链基本对称3.4 淋巴结内的放射性 强度随距离增加而 减弱3.5 淋巴链影像连贯, 无固定的中断现象3.6 正常情况下,可见 到肝显影,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3.【正常所见】,3.【正常所见】,4.【异常类型】,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4.【异常类型】,4.1. 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增大,放射性增高,多为恶性淋巴瘤的瘤体,4.2. 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影像缺失或放射性明显减低:提示该处有转移瘤存在(如宫颈癌的淋巴结的转移),4.【异常类型】,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4.【异常类型】,4.3. 淋巴结长时间不显影或淋巴链中断伴远端放射性滞留,或出现侧支,或肝脏不显影,皆提示淋巴系严重梗阻,4.【异常类型】,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4.【异常类型】,5.【临床意义及评价】,淋巴显像呈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影像增大或放射性明显增高,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5.1. 淋巴瘤的辅助诊断,5.【临床意义及评价】,了解胸骨旁、腋窝的淋巴结及其引流,常适于检查乳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协助术前分期及手术方案选择,放疗照射野确定及预后判断,5.【临床意义及评价】,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科护理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内民大护理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大专学医考试题及答案
- 办公楼宇租赁合同细节
- 人才招聘协议承诺函(6篇)
- 企业内部培训记录与效果评估
- 教育机构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学成果展示版
-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评价课件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高一课程教案》
-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文化:大学建筑学教学教案》
- 足浴前台礼仪培训课件
- 三人合伙工程合同协议书
- 2025曲靖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驻曲部队未就业随军家属(8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第三次招聘10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入住敬老院协议合同模板
- 急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溶液计算题目及答案大全
- 光伏施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岩粉隔爆装置)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 挡土墙、围墙施工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