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1页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2页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3页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4页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 业 锋 四川省特级教师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学高级教师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副教授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电话E-mail:,灾后心理危机干预,2,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西昌学院教育心理学副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3,谌业锋主页 业锋教育在线 业锋心理在线 凉山高中在线 凉山风 凉山教育在线 凉山心理在线 凉山教育 凉山中小学教育 凉山课程改革 凉山教育科研 凉山心理健康教育 凉山教育研究 凉山校本教研 凉山考试 晨风教育网 晨星心理网 ,4,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一、心理危机干预二、灾难后幸存者的心理反应三、灾后的身心反应四、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五、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六、灾后学生的心理辅导七、灾后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辅导八、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灾后心理危机干预,5,一、心理危机干预,(一)灾难性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6,(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危机的成功解决有三重意义,个体可从中得到对现状的把握,对经历的危机事件重新认识,以及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创伤性应激事件幸存者、事件目击者、事件当事人的亲人、和救援人员。,7,二、灾难后幸存者的心理反应,(一)心理应激反应阶段1、恐慌、震惊:在这个过程中,幸存者最开始常表现为对地震的强烈恐惧,特别是对再次发生地震的恐惧,并且他们的警觉性过分的增高,周围环境的一响一动都会诱发幸存者有似乎又一次身临地震情景的感受,表现为心慌、肢体发软、盲目的奔跑、跳楼等行为。同时幸存者出现强烈的无助感、怀疑、困惑、麻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以否认眼前所发生的事实作为主要的心理防御手段。,8,2、短期反应:早期幸存者的拒绝否认事实、警觉性增高的心理防御反应3、长期反应:如果这个防御应对反应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话,这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最终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伤、特别是地震中亲人丧失带来的居丧反应,对未来、对生命也失去了继续的信心,很多时候会出现频繁的自杀意念,同时会出现持续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持续的睡眠障碍、恶梦不断、经常在梦中惊醒、惊叫等心理病理反应。,9,如果在地震灾难发生后出现继发的或后续的应激事件,如不间断的高强度余震、幸存者不能及时住在避难所中、后续物质和生活援助不能及时到位、紧急心理救援策略没有实施等,这些后续的应激源有可能加剧幸存者的心理病理应激反应以至出现各种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它们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自杀、以及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许多受害者还会出现了酒精和药物依赖以及人格障碍。,10,(二)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11,(三)灾区的人们会出现的心理反应,强烈的地震和无数次的余震、失去熟悉的家园、遇难者的遗体、幸存者的呼救、转移安置到不熟悉的地方、通信中断和交通阻塞、和亲人失去联系、特别是艰难等待尚未救出亲人时的焦虑和悲伤,加上夜间的寒冷、生活的不规律、不能在室内居住、或是被转运到其它公共场所集中安置、拥挤嘈杂、睡眠缺乏、生活没有规律和营养水分的不足等,会使有些人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心理反应表现复杂多样:,12,有些人变得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发火,指责抱怨,愤怒,甚至行为失控;有些人会感到孤立无助,悲痛欲绝,沮丧无望;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照顾不好自己和家人,弄不清楚时间和地点;有些人会出现茫然失措,行为笨拙;还有的人会在灾难过去之后仍然反复回想灾难的场景,甚至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有些人还可能借酒浇愁、吸烟增加,甚至服食毒品以缓解痛苦。,13,三、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14,(一)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遭遇大地震如此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15,1、情绪反应,(1)害怕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16,(2)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3)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17,(4)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5)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6)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7)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18,2、身体症状,疲倦 发抖或抽筋失眠 呼吸困难作恶梦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 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 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19,(二)疏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20,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21,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22,(三)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但有时因为创伤过于强烈,例如一个人经验或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这些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如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这种持续的状态(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经历这些症状的当事人,极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协助。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包括:,23,1、灾难的再次经验:,指创伤事件不断地被一再经历,例如:灾难痛苦的回忆反复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觉到的事物;事件反复痛苦地在梦中出现;行为表现出像是灾难又再度发生,或是感觉到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从当事人的表现、谈话等线索中显示出心中强烈的痛苦,或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与此次灾难有关。,24,2、逃避反应:,指持续逃避和此次灾害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努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努力逃避会勾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们;在回忆灾害的重要部分时有困难;对于重要活动明显地降低兴趣或减少参与;产生疏离感或与他人疏远;情感、情绪减少(如没有爱的感受);对前途悲观(不期待未来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寿命等)。,25,3、高度的警觉性:,指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持续的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例如: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易怒或爆发愤怒;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警觉;过度的惊吓反应。,26,四、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经历过地震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27,(一)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28,(二)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1、学龄前(1-5 岁)吸手指头 、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 黏住父母、畏惧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食欲减退或增加,29,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30,2、学龄儿童(5-10 岁),易怒 、哭诉、黏人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31,3、青春期前(11-14 岁),睡眠失调 、食欲不振在家里造反 、不愿意做家事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32,4、青春期(14-18 岁),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 头痛与紧绷、食欲与睡眠失调 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注意力不集中 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33,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觉得自己被抛弃,对过世亲人生气对亲人的死亡自责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变的容易紧张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34,五、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在地震期间和震后,对于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的灾区孩子们来说,心理危机干预主要分为四种情况:,35,第一、对于灾区的普通儿童青少年来说:,主要问题来自安全感的大幅降低。他们在地震期间和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很关心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同时会担心与自己关系亲密的父母、亲戚、同学、老师等,会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一系列行为。,36,其中,有些孩子会出现情感休克,其表现是发呆、反应迟钝、精神麻木、记忆丧失,甚至昏迷不醒。处理情感休克的关键是鼓励其宣泄,让他尽量哭出来或说出来;同时,采取接受性和包容性语言,,37,例如:“你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怕”等,一边安慰一边引导,引导者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或者是与自己同性别的孩子可以通过轻抚身体、拥抱等方式来增加其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其情绪体验过程,慢慢抹去心灵的创伤。对此,心情正常的家长也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38,反之,也许很多儿童青少年目前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身体伤害,但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在他们今后的心理上很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也就是心理危机),有些人甚至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39,第二、针对亲人受伤或去世:,尤其是失去多位亲人的青少年,主要问题来自归属和爱的需要。他们往往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有些孩子会出现精神崩溃,其表现是惊恐万状、哭闹不止、行为盲目冲动、伤人或自杀。,40,处理精神崩溃的方法是先使其安静下来,然后鼓励其宣泄,引导他们转移关注点;例如,“如何去帮助受伤的亲人更为重要。”同时,政府、学校和其他家人、朋友等要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重新建立起熟悉的、家庭般的归属感,从心理上填补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1987 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大火中,一位学生的所有家人都罹难了,结果这位学生在一个月后也跳楼自杀,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教训。,41,第三、针对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的青少年:,他们很难面对自己受到的伤害和未来的残疾,有的孩子会产生“为什么是我?”之类的痛苦反诘,甚至出现怨恨、敌意和愤怒。很多孩子未来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在经历创伤事件后的几天内,是接受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42,他们也是优先应该得到心理帮助的孩子。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告诉他们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解开其心中一直悬而不决的那些疑问,甚至包括帮助其分析为何发生在自己身上。尽管他们知道真相后的第一反应会很痛苦,但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在旁边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必须要提醒大家的是,错过这一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虽然还有远期的补救治疗,但是效果远远不如在应急阶段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43,第四、对于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在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物质援助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通过让他们熟悉和信任的人与他们保持对话等方式,让他们及时了解救援工作的进展,树立自己求生的信心。,44,另外,必须提出的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由于人员不足和救援难度问题,常常出现一些非心理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往往会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这是不利于心灵康复的。,45,的确,让受伤害的人再去诉说令他伤心的事,这好像很残酷。(有人称之为“痛苦工作”)但研究表明,只有“痛苦工作”才能医治精神创伤。那些没有经过“痛苦工作”的人,往往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中,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各种心理障碍。当然,“痛苦工作”必须适度,要掌握好分寸,而且必须以同情、理解和关爱为前提。,46,六、灾后学生的心理辅导,在灾后,面对学生所可能出现的身心症状,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辅导,便成为心理咨询师一项重要的课题。针对学生在重大灾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伤害,进一步的发现及做出及时的辅导,避免学生在心中留下阴影,有碍其日后的正常发展。心理咨询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其突如其来的不明情绪,让学生可以经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泄其情绪,并且导正学生对于某些情绪发生的错误观念。,47,学生在经历过这次灾变之后,普遍出现的身心症状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许多学生在这段期间会有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时,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你,应该能了解面临灾变的这些正常反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如班会、或辅导课的时间),,48,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在此,推荐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简称CISM)模式,便是提供心理咨询师一向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心理咨询师可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里,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49,(一)心理辅导的实施步骤,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不过考虑学生可以理解与实施的情形,把它简化成四个步骤:1、事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心理咨询师将要求学生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孩子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这次地震中发生什么事情。,50,这样将提供他们对地震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适切的事实。团体的领导者通常可以询问:他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验了些什么?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和做些什么?假如学生无法具体表达,在了解他们的感受后可换到下一个人。,51,2、思考阶段,心理咨询师将要求这些学生共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在这个阶段中,这些学生将从一般陈述中提供事实阶段的补充信息,促进相互间表达出更多的念头。心理咨询师或团体领导者逐一体会,并且邀请下一位参与者表达。,52,3、反应与症状阶段,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的,认知的可以请这些学生叙述对这次事件的反应。可询问学生:“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地震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或问他们:“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为何?”“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53,4、教学与再保证阶段,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学生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心理咨询师将以肯定与支持的口吻说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在这阶段中也将提供正向的因应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浮现出来的。而且也提供压力管理的一般信息。,54,此外,学生在这阶段中或许会希望发展出行动计划。他们或许希望发展出一个预防课程,决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得面对这次的灾变可以表现得更好,学生的决定心理咨询师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持续提供指导与或取得信息。,55,(二)团体讨论中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在面对这样的讨论分享过程中,你的态度应该是:1、开放式问句(1)多告诉我一些关于(2)你会怎么做?(3)我希望你说一些,56,2、使人成长的气氛,(1)同理心(尝试让自己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观点)(2)专注(3)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4)非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5)沉默(听者保持沉默),57,3、催化倾听的几个要件,(1)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世界(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所想说的,让他自由的表达,以进入他的经验中)(2)专注在学生言语和非语言的信息(如学生的眼神、音调和肢体动作等)(3)依学生当时的心理准备状况,让他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或以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如拍学生的肩膀)。,58,4、倾听时需要,(1)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能自在的说话。(2)对说话的人表现出你想要听他说话:注视与行为表现是重要的,不要让自己忙于其它事情上。(3)避免注意力分散:不要漫不经心的涂鸦、清敲或播弄纸张,若把门关上那会使环境更安静,更有利于倾听。(4)要有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不打断说话,避免看着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59,(5)克制你的脾气:一个生气的人容易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错误的意思。(6)停止说话:假如你正在说话,你并无法倾听。(7)问问题:这表示着你正在倾听,将有助于发展进一步的观点与必要的澄清。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学生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上课精神涣散、或不明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之专业人员询问。,60,七、灾后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辅导,(一)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的辅导方式上述的说明是一个通则式的介绍,以下则针对不同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阶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给心理咨询师从事学生灾后心理辅导的参考。,61,1、对学前阶段的儿童,此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身边赖以维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坏,会显得特别敏感,反应也极脆弱,他们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建议以下的一些活动,不断经验“再保证”的过程中,重建学生的安全感与自我效能感。,62,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灾区的心理咨询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如伦敦铁桥、大笼球等。,63,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64,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只狗狗,她要怎么办?”“假如家里突然停电了,要怎么办?”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65,2、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儿童虽已能表达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但他们往往缺乏具体且完整陈述的能力,此外,若他们失去心爱的宠物或物品,他们难过的心情也需要相当重视与安抚。以下是一些活动上的建议:,66,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安排足够的玩具、道具,特别是一些布偶,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仍然相当重要,灾区的心理咨询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则”中所曾提示过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再保证。,67,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以脑力激荡的方式,让大家来面对这次灾难发生后的身心症状进行调适,学生可以想出许多方法来解决心理咨询师在整理后给予回馈。亦可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划演练。,68,3、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大都以能充分表达他们的经验与反应,唯处于同侪认同的阶段,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别人的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已是个小大人,因此,建议可安排以下的活动:同学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心理咨询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疯狂想法”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69,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设定专题讨论,如“小区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题,让学生能先有系统的搜集数据后,加以报告与讨论。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70,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透过学校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专题演讲,或由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71,八、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一)危机干预主要应用三类技术1、沟通技术危机干预技术应用首先要建立沟通技术和建立良好关系,如果不能与危机当事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干预技术较难执行和贯彻,从而就不会起到干预的最佳效果。因此,建立和保持医患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感,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72,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有许多,一般来说,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项:消除内部的干扰,以免影响双方诚恳沟,提高表达能力;避免双重和矛盾的信息交流,如工作人员口头上对当事者表示关切和理解,但在态度和举止上却并不给予专心的注意或体贴;,73,避免给予过多的保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避免应用专业性或技术性难懂的语言,多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交谈;具备必要的自信,利用可能的机会改善病人的自我内省和感知。,74,2、心理支持技术,应该给予求助者以心理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认知错误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的解决目前的心理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的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75,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心理教育虽说是心理医生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以后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76,3干预技术,干预技术亦称解决问题的技术:危机干预技术是以改变求助者的认知为前提,一般可以先采取以下方法:会谈:疏泄被压抑的情感;认识和理解危机发展的过程及与诱因的关系;学习问题的解决技巧和应对方式;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社交天地,尤其是人际交往关系。同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和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77,(二)危机干预技术的适应证,在心理危机阶段,求助者是较为开放的,很少是保守的。他们往往乐于且易于接受他人的干预和帮助甚至主动求助。因此,危机干预适用于人格稳定和面临暂时困境或挫折的人,以及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儿童问题、蓄意自伤、自杀或意外伤害等急诊情况。可以这样说,危机干预是无绝对的禁忌证。,78,一般认为以下四类人是危机干预的首选:,(1)目前的心理失平衡状态直接与某种特殊生活事件相关的人。(2)急性极度的焦虑、紧张、抑郁和失望等情绪反应或有自杀危险的人。(3)近期暂时性丧失解决或处理问题能力的人。(4)求助动机明确并有潜在改善能力。,79,(三)实施计划技术ABC 法:,1、ABC 法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CISD)+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EMDR),80,2、要求,(1)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81,(4)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5)除常规应用以上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外,引入规范的程式化心理干预方法-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EMDR);(6)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82,3、干预技术要点,a. 心理急救(1)接触和参与目标: 倾听与理解。应答幸存者,或者以非强迫性的、富于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开始与幸存者接触。(2) 安全确认目标: 增进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帮助放松情绪,增加自我安全感的确定。,83,(3) 稳定情绪目标: 使在情绪上被压垮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静、恢复情绪反应。可以使用愤怒处理技术、哀伤干预技术。(4)释疑解惑目标:识别出立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立即给予可能的解释和确认。(5)实际协助目标: 给幸存者提供实际的帮助,比如询问目前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协助幸存者调整和接受因地震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以处理现实的需要和关切。解决问题技术。,84,(6)联系支持目标: 帮助幸存者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短暂的或长期的联系。(7)提供信息目标: 提供关于应激反应的信息、关于正确应付应激反应、减少苦恼和促进社会恢复的信息。(8)联系其它服务部门目标: 帮助幸存者联系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将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务。,85,b. 心理晤谈,通过系统的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对于住院的轻伤员,或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集体晤谈。心理晤谈的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急性期集体晤谈时限:灾难发生后24-48 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帮助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以重建为目的的晤谈可以在恢复期进行。,86,正规的急性期集体晤谈,通常由受过训练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 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需对小组帮助/或小组治疗这种方式有广泛的了解,同时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灾难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理论上灾难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参加集体晤谈。,87,可以教所有被干预者学会一种放松技术,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松弛技术。(分离反应表现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以下是一段催眠方面的技巧,可以帮助进行自我医治,它同时也是一段让自己身心放松的练习,你可以好好让自己放松休息一下。,88,催眠导语:,我只想让你体验以下催眠所带来的哪种愉悦美妙的感觉。假如你身体尤不舒服的地方和有什么疾病,我现在要你传授爱的能量到那地方,运用想象力,在你的心灵呈现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上使你变得健康、尽你满意,而那疾病的地方,也在你的想象中变得完好和健康。你的身体将会恢复到它本来应有的健康状态。,89,大自然的设计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身体是会自我痊愈的。我的身体所需要的是性命的合作和协助,使它能够自然医治。现在我要让你出于一种舒服的姿势,最好是全身平躺在地上或者床上,并在头上垫块枕头,如果找不到枕头也可以垫些衣服来代替,让自己感到舒服,并在自己身体盖一层薄薄的浴巾或者毯子,由胸部盖到脚掌。我们一定要稍停一下,让你去准备这些东西。,90,现在你已经准备好去探访你心灵的花园了。检查你的头部和脊椎是否成一条直线,不要头部弯曲。让你的双脚微微打开与肩同宽,双手背可轻轻的在身旁放松,将两手的掌心微微朝上。不用太刻意。现在请闭上你的眼睛,倾听着我们的声音。,91,当你听我们的声音,你会经历到一种美妙、放松的经验,会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发现全身心的肌肉延伸到脊椎以下部分全部放松,去意识到你的呼吸,不要用力的呼吸,只要去感觉到你的呼吸变得缓慢和深沉;在你吸气的时候这气会带到腹部的下方,并且意识到在你每次吸气时你的下腹会微微的鼓起,在呼气的时候所有全部的气完全地呼出,将自己所有的烦恼也一起呼出,并感到全身心非常的沉重,下沉到地板里了,感到你自己深深地陷入地板里了,越来越沉,沉入到地板里,92,你感到很平静,你的全身心正在放松,而在你每次缓慢地呼吸中,你将更加地放松,你的双眼闭上吧!你的眼底感到非常的沉重和放松,它能感到舒服的沉重,是那样的放松,你不想再将它打开拉。你现在感到平安、祥和以及宁静。当你慢慢的呼吸:吸气呼气你的全身心感到非常地沉重和放松,所有的紧张和压力都消失了,随着你的身体脖子后的肌肉放松而消失了,延伸到你的脊椎下方,,93,及整个胸部的肌肉都放松了,都放松了,紧张和压力都消失不见了,你的全身心都已经放松了,你的手背和双手感到非常的放松,轻轻地摆在两旁,而你的双腿延伸到你的脚掌,也感到非常地沉重和放松,你的双腿和脚掌感到非常的沉重和无力;你的全身正渐渐地往下沉,越沉越深,全身心将感到温暖和放松,在你下沉的时候,放松吧!越来越放松。让我们放松来倾听自然美妙的声响,94,现在想象你正站在你美丽的花园里,这是你私人所拥有最放松和宁静的园地,在这里每件东西都沉浸在阳光里,缤纷的色彩与自然之美围绕着你,许多方面不同种类的植物和花朵都沉浸在柔和的阳光下,从碧蓝的天空中,太阳洒下柔和的光芒,从一朵花到另外一朵花。你看到许多色彩亮丽的蝴蝶正在晴空中飞舞,它们那彩色的翅膀正闪烁在阳光下。那远处的鸟儿也开始高歌,加入自然的合唱,空气里充满着自然的花粉芳香,多么美好、令人赏心。,95,你可以听到那潺潺的溪流正缓慢流过那小岩石。在你的花园里,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宁静、安详,具有生机和活力。你觉得已经回到了自然的家一样,你就像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你慢慢沿着青草地走向那清澈的小溪流,看到阳光在水面闪闪发光,继续想象你自己正慢慢走向溪旁的一条小路,整个人融入自然中,感到自己很平静和安详,就好像是花园的一部分。在小溪的旁边有一个平静、深沉的池塘,里面充满了清澈的水。,96,暂停一下,看看自己在池中的倒影吧!在你的心里升起一股暖流,而你的脸上也浮现出微笑。因为你已经发现,但你知道你可以任何时候到通往健康的路就在你里面,你觉悟着只有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