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多聚核苷酸与核酸PolynucleotidesANDNucleicAcids 多聚核苷酸 Polynucleotides 多聚核苷酸是核苷酸通过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的聚合物 是核酸 nucleicacid 分子中的基本形式 核酸的分类及分布 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 分布于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deoxyribonucleicacid DNA ribonucleicacid RNA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第一节多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s 一 多聚核苷酸就是核苷酸的多聚物 多个核苷酸 nucleitide 通过3 5 磷酸二酯键 phosphodiesterbond 连接 形成的链状聚合物 即多聚核苷酸 polynucleotides 3 5 磷酸二酯键 一 3 5 磷酸二酯键是核酸的基本结构键 二 多聚核苷酸链有方向性 三 书写方法 5 pApCpTpGpCpT OH3 5 ACTGCT3 目录 四 核酸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 RNA是单链多聚核糖核苷酸DNA是单链或双链多聚脱氧核糖核酸 二 多聚核苷酸链在细胞内通过复制和转录而合成 生物体内的DNA链或RNA链的合成是在包括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在内的一组酶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这个合成过程以dNTP或NTP为原料 以单链DNA链为模板 逐步地完成从5 末端到3 末端的合成 以DNA为模板合成DNA链和RNA链的过程分别称为复制 第十六章 和转录 第十七章 三 多聚核苷酸链可在体外经多种方式合成 一 DNA聚合酶链反应是当前获得DNA片段最常用技术 二 单链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可利用亚磷酰胺三酯方法合成 三 核糖核苷酸链可利用体外转录体系合成 一 DNA聚合酶链反应是当前获得DNA片段最常用技术 DNA聚合酶链反应 DNA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是在体外条件下复制DNA片段的方法 将专用的DNA聚合酶 DNApolymerase dNTP 一对引物 primer 及模板DNA混合在一起 经过多个升温解链 降温退火 恒温延伸的循环过程 DNA聚合酶将合成出与模板完全相同的双链DNA片段 每一个循环过程都将被复制的DNA片段数目按指数增长 因此采用PCR技术获得DNA的过程 又称为体外扩增 invitroamplification 技术 应用极广 第二十三章 二 单链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可利用亚磷酰胺三酯方法合成 该合成通常是在DNA自动合成仪的固相载体上完成的 连接一个核苷酸需要4个步骤 然后 通过氨水高温处理将核苷酸链从固相载体上分离下来 利用DNA自动合成仪合成的寡核苷酸DNA单链一般为几十个核苷酸 值得注意的是 该方法中的合成方向是从3 末端向5 末端合成 用于基因检测的寡核苷酸探针 probe 以及用于PCR反应的引物都是利用该方法得到的 三 核糖核苷酸链可利用体外转录体系合成 利用体外转录体系 invitrotranscriptionsystem 合成RNA 链 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这种体外转录体系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体外转录 invitrotranscription 技术 在含有RNA聚合酶 转录酶 必要的蛋白质因子 核苷三磷酸等条件的体外无细胞体系中 加入DNA模板 模仿体内转录 生成RNA的过程 第二十四章 利用真核细胞核抽提物 nuclearextract 建立再造体系是当前生物技术商家提供体外转录商品试剂盒 kit 的主要来源 四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是多聚核苷酸链的一级结构 定义多聚核苷酸链的核苷酸从5 末端到3 末端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 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功能StructureandFunctionofDNA 一 DNA的二级结构是右手双螺旋 一 DNA的碱基组成遵循Chargaff法则 Chargaff规则 不同种属生物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同一个体不同器官 不同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的DNA 其碱基组份不随其年龄 营养状态和环境而变化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数相等 A T G C 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分的相对比例 包括5 甲基胞嘧啶 比值偏离1 1是实验误差所致 DNA是反向平行 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 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的亲水性骨架 backbone 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而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 直径为2nm 螺距为3 4nm从外观上看 DNA双螺旋结构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 majorgroove 和一个小沟 minorgroove 二 DNA二级结构是右手双螺旋 Watson Crick 1953 DNA双链之间具有碱基互补关系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側 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对 互补配对形式 A T G C 相邻碱基平面距离0 34nm 螺旋一圈螺距3 4nm 一圈10对碱基 DNA双链模型 碱基互补配对 T A G C 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面在旋进过程中发生相互重叠 overlapping 由此产生了疏水性的碱基堆积力 basestackinginteraction 这种碱基堆积力和互补碱基对的氢键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并且碱基堆积力在双螺旋结构的稳定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 DNA双螺旋结构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DNA双螺旋结构 不同构象DNA的结构参数 四 某些状态下DNA可形成多链结构 1 Hoogsteen碱基配对形成三股螺旋DNA H DNA的结构 Watson Grick和HoogsteenDNA螺旋中碱基对间氢键的位置 2 4条多聚鸟嘌呤核苷酸链形成四螺旋DNA 二 DNA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超螺旋结构 一 超螺旋结构具有不同的拓扑异构体 DNA在双螺旋结构基础上通过盘绕和折叠所形成的空间构象称为三级结构 超螺旋结构 superhelix或supercoil 将DNA的两端固定 使之旋进过分或旋进不足 DNA双链上就会产生额外的张力而发生扭曲 以抵消张力 这种扭曲称为DNA双链的超螺旋结构 正超螺旋 positivesupercoil 旋进过分的方向与DNA双链的螺旋方向相同 负超螺旋 negativesupercoil 旋进过分的方向与DNA双链的螺旋方向相反 松弛态DNA relaxedDNA 在溶液中是以能量最低的状态存在的线性DNA 自然条件下的DNA都是以负超螺旋的构象存在的 也就是说 DNA的实际螺旋数要少于它含有的碱基对数目应该对应的螺旋数 负超螺旋状态有利于解开DNA双链 DNA的复制 转录 组装等许多过程都需要解开双链才能进行 生物体可以通过DNA的不同超螺旋结构来控制其功能状态 二 原核生物DNA和线粒体DNA是环状DNA的结构 原核生物的DNA都是闭合环状的双螺旋结构 它在细胞内紧密缠绕形成了致密的小体 称为类核 nucleoid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真核细胞中含有核外遗传物质的细胞器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DNA mtDNA 是一个封闭的双链环状分子 人mtDNA全长16 569个碱基对 共计37个基因 分别编码13个蛋白质 2个rRNA 22个tRNA 核小体 nucleosome 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1 双链DNA缠绕在组蛋白核心上构成核小体DNA 约200bp组蛋白 H1 H2A H2B H3 H4 三 真核生物DNA与组蛋白组成高度有序的染色质 核小体的结构示意图 a 组蛋白八聚体核心b 核小体c 直径30nm纤维的剖面图显示H1的位置d 核小体组成串珠样的染色质 a c b d 2 组蛋白是小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 组蛋白分子质量在11kD到21kD之间 组蛋白中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 各种真核细胞都有5种组蛋白 但分子质量和氨基酸的顺序有些差异 在所有真核生物中H3 H4组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 提示功能是相同的 但是各种生物的H1 H2A H2B的相似性很少 核小体进一步组装成染色质 染色体 1 核小体组成30nm纤维 2 螺线管进一步折叠 包装为染色质和染色体 三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早在20世纪30年代 人们就已经知道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也知道了DNA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 直到Avery等人采用细菌转化实验 1944年 后经Hershey和Chase通过同位素标记噬菌体DNA感染细菌实验 1952年 才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的遗传信息是以基因的形式存在的 基因 gene 是编码RNA或多肽的DNA片段 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DNA利用四种碱基的不同排列对生物体的所有遗传信息进行编码 经过复制遗传给子代 并通过转录和翻译确保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RNA和蛋白质在细胞内有序合成 二 DNA全部核苷酸序列组成基因组 基因组 genome 就是一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即DNA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绝大多数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是DNA 但有些病毒的基因组是RNA 不同生物体的基因组 注 1 酵母染色体数是单倍体数 野生酵母株通常含8倍体或更多2 除酵母外的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数均为双倍体数3 雌性线虫染色体是12条 雄性11条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并为基因复制和转录提供了模板 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 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DNA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特点 用来保持生物体系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同时 DNA又表现出高度复杂性的特点 它可以发生各种重组和突变 适应环境的变迁 为自然选择提供机会 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StructureandFunctionofRNA RNA是DNA的转录产物 RNA通常以单链线性形式存在 但是可以通过链内的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局部的双螺旋结构 进而形成三级结构 与DNA相比 RNA的种类 大小 结构以及稳定性表现出了多样化 这与它们的功能多样化密切相关 真核细胞内主要RNA的种类和功能 一 信使RNA结构含有氨基酸编码序列 内含子 intron mRNA成熟过程 外显子 exon 一 mRNA5 末端具有帽结构大多数真核mRNA的5 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 甲基鸟苷 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 2 也会被甲基化 形成帽子结构 m7GpppNm mRNA的帽结构可以与一类称为帽结合蛋白 capbindingproteins CBP 的分子结合 这种结合对维持mRNA的稳定性 将m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中 以及与核糖体以及翻译起始因子的结合等密切相关 真核mRNA的5 末端7 甲基鸟嘌呤核苷帽状结构及核糖甲基化 二 mRNA3 末端具有多聚A的尾结构大多数真核mRNA的3 末端是一段有80 250个腺苷酸的多聚腺苷酸结构 称为多聚A尾 poly A tail 多聚A尾在细胞内与poly A 结合蛋白 poly A bindingprotein PABP 相结合而存在 每10 20个腺苷酸结合一个PABP单体 所以 真核细胞的mRNA的3 端实际上是一个poly A 和蛋白质多聚体形成的复合物 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移mRNA的稳定性维系翻译起始的调控 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功能 三 mRNA含有氨基酸密码子mRNA的功能是转录核内编码蛋白质信息的DNA碱基排列顺序 并携带至细胞质 指导蛋白质合成 mRNA分子从5 末端的第一个AUG 起始密码子 开始 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 决定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称为三联体密码 tripletcode 或密码子 codon 位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 ORF 可读框内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一条完整的mRNA包括5 非编码区 编码区和3 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括起始密码子 编码氨基酸的序列和终止密码子 一 tRNA分子含有稀有碱基含10 20 稀有碱基 如DHU3 末端为 CCA OH5 末端大多数为G具有T C 二 转运RNA含有接纳氨基酸和mRNA识别序列 N N二甲基鸟嘌呤 N6 异戊烯腺嘌呤 双氢尿嘧啶 4 巯尿嘧啶 稀有碱基 tRNA中常见的稀有碱基 氨基酸臂 额外环 二 tRNA有 三叶草 样二级结构和倒 L 形三级结构 环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环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反密码子 tRNA三级结构及氢键的位置 氨基酸臂 额外环 有些氨基酸只有一种tRNA作为载体 而另外的一些氨基酸则需要几种tRNA作为载体 三 tRNA有识别mRNA密码的反密码子 tRNA的功能活化 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参与蛋白质的翻译 rRNA的结构 三 核糖体RNA与核糖体蛋白组成核糖体 rRNA的种类 根据沉降系数 真核生物5SrRNA28SrRNA5 8SrRNA18SrRNA 原核生物5SrRNA23SrRNA16SrRNA 一 原核 真核rRNA分子质量不同 核糖体的组成 rRNA与核糖体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 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为肽链合成所需要的mRNA tRNA 多种蛋白因子提供了相互结合的位点和相互作用的空间环境 三 rRNA参与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的场所 四 非信使小RNA具有多样性 除了上述三种RNA外 细胞内存在的许多其他种类的小分子RNA 统称为非信使小RNA smallnon messengerRNAs snmRNAs snmRNAs 非编码RNA non codingRNA 专指那些具有调节作用的小RNA 如siRNA miRNA等 snmRNAs的种类核内小RNA smallnuclearRNA snRNA 核仁小RNA smallnucleolarRNA snoRNA 胞质小RNA smallcytoplasmicRNA scRNA 催化性小RNA smallcatalyticRNA 小干扰RNA smallinterferingRNA siRNA 微RNA microRNA miRNA 等 在hnRNA和rRNA的转录后加工 转运中发挥作用 有的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等 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 真核细胞内重要的snmRNAs 一 核内小RNA与核糖核蛋白结合共同参与mRNA前体加工 高等真核细胞snRNA的特征 二 催化性小RNA参与RNA剪接加工 一些小RNA分子具有催化特定RNA降解的活性 在RNA合成后的剪接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小RNA亦被称为核酶 ribozyme 或催化性RNA catalyticRNA 三 核仁小RNA参与rRNA甲基化修饰 四 小干扰RNA特异阻断体内同源基因的表达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ChemicalandPhysicalPropertiesofNucleicAcids 核酸的酸碱及溶解度性质核酸为多元酸 具有较强的酸性 可与金属离子成盐 不溶于乙醇或异丙醇 一 核酸具备多种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核酸中的糖苷键和磷酸酯键都能被酸 碱和酶水解 一 核酸可被酸 碱水解 二 核酸是两性分子 碱基可发生互变异构碱基在体液环境中以碱性解离为主核酸分子是酸性化合物 三 核酸溶液具有高分子性质 黏滞度 DNA RNAdsDNA ssDNA沉降系数 溶液中的核酸在离心力场中可下沉 DNA分子经反复盘曲形成超螺旋后 其沉降系数增加 超螺旋松解后其沉降系数减小 四 核酸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 核酸的紫外吸收 OD260 单核苷酸 ssDNA 或RNA dsDNA 1 DNA或RNA的定量A260 1 0相当于50 g ml双链DNA40 g ml单链DNA 或RNA 20 g ml寡核苷酸2 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DNA纯品 A260 A280 1 8RNA纯品 A260 A280 2 0 A260的应用 二 核酸变性 复性是很多分子生物学技术操作的基础 定义 核酸的变性 denaturation 指DNA双螺旋之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 或RNA局部氢键断裂变成线性单链结构的过程 方法 过量酸 碱 加热 变性试剂如尿素以及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 丙酮等 变性后其它理化性质变化 A260增高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一 核酸变性是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 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 二 核酸变性时伴有增色效应 DNA的紫外吸收光谱 增色效应 DNA变性时其溶液A260增高的现象 热变性 解链曲线 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 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Tm 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 在这一范围内 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 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又称熔解温度 meltingtemperature Tm 影响因素 1 DNA均一性决定熔解温度范围大小 2 G C碱基对含量决定熔解温度高低 3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影响变性 Tm值是DNA变性的重要参数 Tm值的经验公式是 Tm 69 3 0 41 G C 三 变性的DNA可以复性 DNA复性 renaturation 的定义当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 两条解离的互补单链可重新配对结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或恢复局部双螺旋结构 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减色效应DNA复性时 其溶液A260降低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才可复性 这一过程称为退火 annealing 四 利用变性 复性可进行分子杂交 将不同来源的DNA混合在一起 经热变性后 让其慢慢冷却复性 若这些异源DNA之间在某些区域具有互补的序列 复性时就会形成杂化双链 heteroduplex 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单链之间形成 也可在RNA单链之间形成 甚至还可以在DNA单链和RNA单链之间形成 其前提条件是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 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hybridization DNA DNA杂交双链分子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 核酸分子杂交的应用 1 Southern印迹可检测DNA 2 Northern印迹用于检测RNA 此外 斑点印迹杂交 Dotblot 和DNA芯片 DNAmicray 技术也是利用核酸杂交原理设计的 三 核酸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从开始合成到完全降解 核酸无时无刻地与其周围环境中的分子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 in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
- 完善钢铁企业供应链协同体系提升物流与供应链效率
- 面向未来的临床护理学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 机电产品能源消耗对碳足迹的影响分析
- 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测与防范机制
- 茶叶企业经营风险管控中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策略
- 《不能随便摸我》课件
- 龙舟活动经费申请报告(3篇)
- 小吃传授合同(标准版)
- 应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
- 外国文学史-总课件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补充说明
- 房屋租赁信息登记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食品科学技术词汇
- 质量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表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 第一框 关爱他人
- 精品地铁车站装饰装修质量保障措施
-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