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成语过关检测题答案一 、 高考成语、词语题 (山东卷)1【答案】D【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本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如: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如: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符合题意,使用恰当。 (安徽卷) 2.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 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D.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B.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北京卷)3、【答案】D【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全国大纲卷)4.【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广东卷)5【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湖北卷)6【答案】B【解析】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A、C、D三项。第四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江西卷)7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辽宁卷)8【考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答案】A(四川卷)9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将成语、虚词、实词结合在一起考查。A项如期而至:按照约定的期限到了。褒贬使用不当。B项垂询,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搞反了对象。D项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形容对象错了。(全国新课标卷)1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方法点拨】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浙江卷)11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二、成语过关检测题1选C1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D项“下里巴人”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2、选DA项“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B项“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C项“因人成事”是指依*别人的力量来成事。3选BA项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C项简单的饮食。形容生活简约。D项“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4选AB项“相敬如宾”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C项“两小无猜”谓男孩女孩天真无邪,一起玩耍,没有嫌猜。D项“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或盟约。5选AB项“今非昔比”指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形容变化巨大。 而这里应该用“今不如昔”。C项“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D项句意思本是对小错误不重视,认为是小事,现在说成对错误不以为然,意思恰恰相反了。6选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7选C。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8选D。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B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自然不当。C项“莫逆之交”彼此志同道合,有深厚的友誼。亦指情投意合的朋友。9选A。B项“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C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D项“趋之若骛”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10选B。A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峨眉山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11选C。A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即使死刑也不能抵偿所犯的罪恶。B项“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C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C句的语言环境。D项“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12选D。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应改为“有声有色。B项“循序渐进”指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前进,或顺着一定的步骤逐步提高。C项“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13选B。A项“另眼相看”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表示重视或歧视。 应换为“刮目相看”: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C项“为虎作伥”比喻给坏人当帮凶,帮助干坏事。D项“胸无城府”多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应改为“胸无点墨”。14选A。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15选B。A项“诚惶诚恐”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C项“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D项“多事之秋”是指事故、事变,造成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16选C。A项“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多在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在这里有攻击、指责新闻媒体的意思,显得不够大方、公正。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播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D项“挥金如土”是浪费,这里应该用表示敢于大胆投资意思的词“一掷千金”。17选D。A项“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B项“蔚然成风”是褒义词,指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C项“东窗事发”指阴谋、坏事被发现,贬义。18选AB项“上行下效”在上者怎样做,在下者就跟着学。语出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爲之,下效之。”现多用贬义。C项“沆瀣一气”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D项“神气活现”为贬义词 。19选C。“威武不屈”形容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指一个人的坚贞刚强。不能由于与自然的斗争。B“祸起萧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D“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20选D。A项“不堪设想”是预料将来的结果很坏或是很危险。B项“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C项“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21选 C。A项“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B项“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D项“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22选B。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C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D项“卓尔不群”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23选 B。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A项“穿云裂石”指的是声音高亢嘹亮。C项“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D项“身无长物”(“别无长物”)与前面的“腰缠万贯”矛盾。24选D。A项“耳闻目睹”应为“耳濡目染”。B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使人大开眼界。C项“应有尽有 ”应该有的都有。形容一切齐备。语出宋书?江智渊传:“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25选B。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A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C项“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D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26选C。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A项“分庭抗礼”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B项句中水浒传是部小说,不需要什么“大论”。D项“披肝沥胆”比喻竭尽忠诚,开诚相见。27选BA项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C项因成语本身含有个“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再加上数量词。 D项“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与后文重复,去掉“的苦衷”。28选D。A项“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上一个“人民”,犯了重复的错误。B项“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C项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热中于某事而无法克制。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在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试验检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阿尔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24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解读课件
- 2025 年小升初忻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冀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杭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中国儿童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物业公司2025上半年工作总结
- 普通话推广活动普通话与规范字常见易错字词趣味互动模板
-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试卷)
-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简略答案)
-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单位无宿舍证明
-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治疗
- YY/T 0127.11-201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盖髓试验
- GB/T 3036-1994船用中心型蝶阀
- GB/T 19867.5-2008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 GB/T 1706-2006二氧化钛颜料
- 2023年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T-CIATCM 002-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
-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管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