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服务和冷链运转的实施及管理NXPowerLite_第1页
预防接种服务和冷链运转的实施及管理NXPowerLite_第2页
预防接种服务和冷链运转的实施及管理NXPowerLite_第3页
预防接种服务和冷链运转的实施及管理NXPowerLite_第4页
预防接种服务和冷链运转的实施及管理NXPowerLit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接种服务和冷链管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所2008年5月,主要内容,背景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与管理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冷链系统管理基本概念冷链装备冷链管理,背 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12月1日开始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3月16日由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6月1日起实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年9月20日,卫生部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目前,卫生部已基本完成修订,修订稿尚未下发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06年3月8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12月30日由卫生部印发,儿童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接种行为规范化要求更高预防接种反应纠纷和处理免疫预防工作经费和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不到位基层接种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增加,免疫程序改变疫苗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供应不及时,背 景(2),第一部分 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1),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室预防接种门诊由城市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和街道卫生院(所)等医疗单位设立,是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基层服务网点,除承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第一类疫苗的预防接种任务外,还承担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任务预防接种室由设有产科病房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设立,具体承担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任务,并做好与预防接种门诊的衔接工作,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证管理的通知,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不具备规定条件的接种单位和人员实施接种即为非法行为,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县级以上城区驻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口不超过8万人,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农村以乡镇为单位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原则上每个乡镇1处,特殊情况不得超过2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预防接种门诊时,须明确其承担的第一类疫苗接种任务的责任区域,原则上只有承担第一类疫苗接种任务的预防接种门诊方可开展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每个县(市、区)至少指定1处预防接种门诊,24小时开展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接种。,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3),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证管理的通知,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3),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证实行属地化管理。预防接种单位必须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严格按照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标准考核验收合格的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为验收合格的接种单位发放“山东省预防接种认证书”,并按要求对接种单位进行统一编号,编号位数为十位数,编号规则:前6位为县级行政区域国家代码,第7位为分类码,其中预防接种门诊为A,预防接种室为B,第810位为顺序码。预防接种单位确定后,报请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报省卫生厅备案,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各市卫生局应对辖区内的培训考核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培训考核工作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预防接种人员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方可发放考核合格证和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考核合格证和上岗证,实行统一编号管理,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每名预防接种人员的编号均为十位数,编码规则为:前6位为县级行政区域国家代码,第710位为顺序码。新的证件启用后,原有的各种预防接种人员证同时废止。,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4),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5),据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标准,我省将预防接种门诊划分为省级示范、市级规范、县级合格三类,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省级示范门诊由市卫生局申报,我厅验收批准并命名、发牌;市级规范门诊由辖区县(市、区)卫生局申报,市卫生局验收批准并命名、发牌;县级合格门诊由辖区县(市、区)卫生局指定、验收批准并命名、发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充实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强化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免疫规划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关于开诊时间山东省2007年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年考核方案要求以市为单位统一开诊时间,目前部分市已对开诊时间进行统一规定开诊时间可以区分城区、农村,及不同的运转周期分别做出规定关于门诊区域划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八条 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6),预防接种门诊(室)设置和管理(7),扩免后对接种室的要求4苗 6苗 7苗 14苗卡介苗:无论是合格门诊、规范门诊还是示范门诊,必须分室接种其它免疫规划疫苗合格门诊:除卡介苗外,至少有5张工作台(OPV,乙脑/甲肝,乙肝/MV,MM,MR,MMR/DPT,DT/A群流脑,A+C群流脑)规范门诊和示范门诊:除卡介苗外,至少有5个接种室(区),预防接种实施,关于群体性预防接种(1),预防接种服务的组织形式常规免疫:基础免疫(初种)和加强免疫(复种)群体性预防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分类: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关于群体性预防接种(2),审批程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全部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物资调用等工作。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关于临时接种点的设置(1),预防接种的服务形式定点接种:分为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和出生时接种等形式入户接种:脊灰强化免疫临时接种临时接种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聚集地、组织开展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时,可以在定点接种、入户接种形式外,在特殊人群儿童聚集地、传染病流行地区或集体单位等,设立临时接种点,选择适宜时间,为目标人群提供临时接种服务临时接种的要求临时接种时尽可能实行临时定点接种,疫苗冷藏、安全注射要有保障,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接种前告知、接种后观察和及时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临时接种时可选择学校医务室、集体单位的会议室或办公室、卫生室或诊所等地,临时设立醒目的标志。最好能否提供冬天取暖、夏天降温的接种环境。,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关于在学校内设立临时接种点学校内接种疫苗后群体反应的发生,导致学校不接受入校接种省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05年6月,安徽泗县甲肝事件后 )经批准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必须在预防接种门诊内进行,严禁入校接种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临时接种: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聚集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选择适宜时间,为适龄人群提供接种服务目前我省的要求针对学龄儿童的应急免疫和强化免疫等群体性预防接种时,可以在学校医务室等处设立临时接种点,由有接种资质的人员进行接种,同时加强接种组织工作,关于临时接种点的设置(2),预防接种公示,位置: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内容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接种服务咨询电话宣传资料,目前我省预防接种公示不规范的情况比较突出!,接种前告知,告知的形式:口头或文字形式告知的内容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发应以及注意事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同品种疫苗的,除告知以上情况外,还应当告知其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其他有关内容,预 检,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预检要有记录,并要求家长签字询问6个问题-筛检禁忌和慎用症你的小孩今天好吗?对食品和药物过敏吗?上次接种(该疫苗)有问题吗?免疫系统有疾病吗(包括家族史)?最近接受过血液制剂吗(如输血等)?你怀孕了吗?最近准备怀孕吗(育龄期妇女接种)?,接 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的免疫程序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接种要求:免疫程序(接种时间)的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 脊灰疫苗、白破疫苗与现行程序完全一致。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目前为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 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续,乙脑疫苗: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出血热疫苗:接种3剂次( 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免疫程序,未用完及剩余疫苗的处理,安瓿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超过半个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接种结束后应废弃已开启的安瓿对使用时贮存在合格冷链条件下未超过失效日期的剩余疫苗,应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保存,于有效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接种后的工作,观察接种反应 种后观察30分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接种统计和记录接种证要填写准确完整,包括疫苗批号和接种人员签名根据现场记录及时填写接种卡,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需求计划,并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预防接种证、卡的管理(1),预防接种证、卡的具体格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接种证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其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簿)儿童在建立接种证的同时建立接种卡接种卡(簿)实行属地化管理。不管儿童户口在何地,均由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管理户籍在外地的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寄居地的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应在儿童满7岁(6岁?)后再保存15年,预防接种证、卡的管理(2),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转卡管理儿童迁移时,根据家长的要求,原接种单位应根据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记录,填写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儿童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接种证或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并据此建立该儿童预防接种卡(簿)。对无证、无卡或接种证明的儿童要及时补建、补种定期对接种卡(簿)进行清理接种单位至少应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保管,预防接种证、卡的管理(3),信息化情况下接种证、接种卡原工作规范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的地区,不得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替代预防接种证。可按照统一规定,每年将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2008版工作规范(未定)实施儿童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地区,可以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但不得代替儿童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定义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特殊人群如何接种疫苗?,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恶性肿瘤等,以及应用皮质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一般不使用活疫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一组因免疫活性细胞在发生、分化或相互之间发生了先天损害,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常见的是体液免疫缺陷(选择性IgA缺乏症,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使用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者,停止治疗后至少3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接受免疫球蛋白预防或治疗和近期输血者在接受免疫球蛋白至少4周才能接种活疫苗。接受大量输血的人,影响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时间更长接种灭活疫苗,一般无大影响,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关于肛周脓肿问题(1),什么是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的结果。其脓肿多来自肛门腺感染化脓,蔓延到肛管周围间隙,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形成的脓肿。肛周脓肿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儿童尤其是婴儿如反复发生肛周脓肿常常预示其不良的免疫状况。,关于肛周脓肿问题(2),肛周脓肿的发病特点:男性女性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男性的肛旁脓肿比女性要多得多,新生儿中男女比为891,而青壮年为561。原因何在?母体来源的雄激素高青春期的性激素老年雄激素,肛旁脓肿,关于肛周脓肿问题(3),婴儿为什么易得肛周脓肿?解剖因素-粪便压迫:小儿直肠与肛管呈垂直状态,粪便直接压迫肛管齿状线肛窦处,易造成肛窦损伤感染发炎。女孩直肠前有子宫压迫直肠,直肠曲与成人相似,肛窦相对受粪便压迫损伤机会少,所以发病率较男孩低。外科因素-肛周不洁:小儿肛门周围尿布皮炎,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导致皮下脓肿。加之婴儿免疫机能低、抵抗力差,皮脂腺相对分泌旺盛,也易导致肛周皮下感染,形成脓肿其他原因(免疫功能?),上海市肛周脓肿者回顾性调查(1),免疫不正常但接种脊灰疫苗后果良好:11名体液免疫不正常者,6名接种过;8名细胞免疫不正常者,3名接种过,上海市肛周脓肿者回顾性调查(2),* 均为男孩,4名女孩未接种脊灰疫苗# 部分对象资料不全,总数与前不符,上海市肛周脓肿者中2例VAPP病例,注:2名病例均在接种第1剂疫苗后发生;均未进行免疫功能检测,也无警示指征,上海市脊灰疫苗知情同意书(特别说明),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肛周脓肿者接种本产品后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建议肛周脓肿者暂缓接种本产品,并在肛周脓肿痊愈后到指定医院检测免疫功能。如果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正常,建议可接种本产品。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医学认识的局限性,免疫功能检测项目仍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即使检测结果正常,也不排除出现接种本产品后仍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的可能性。如果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不正常,建议暂缓接种本产品。随着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可能会逐渐完善。首次免疫功能检测不正常者,建议每年追踪检测,如果检测正常,建议建议接种本产品;如果不正常,继续暂缓接种本产品。,关于肛周脓肿问题(4),问题与讨论肛周脓肿患者如何接种脊灰疫苗?可参照上海市的做法,缓种山东省2007/2008年度局部地区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对于患有反复发作性肛周脓肿的婴儿要推迟接种脊灰疫苗 灭活疫苗仍可正常接种免疫指标复杂,目前没有对儿童免疫功能是否正常的评价标准,以专家判断为准,扩免后如何接种甲肝疫苗?,免疫程序: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两针;两针间隔6个月,0.5ml/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1针,1ml/剂次疫苗选择临沂、济宁、菏泽、聊城2008年 5月1日后满18月龄儿童使用减毒活疫苗其它市适龄儿童及以上4市2008年5月1日前满18月龄儿童可选择性接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序贯程序 未见相关规定,甲肝疫苗种类,2008年2月哈尔滨甲肝会议唐耀武主任讲稿,我国甲肝减毒活疫苗毒株,2008年2月哈尔滨甲肝会议唐耀武主任讲稿,甲肝减毒活疫苗质量标准特点,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特点,2008年2月哈尔滨甲肝会议刁连东主任讲稿,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2008年2月哈尔滨甲肝会议刁连东主任讲稿,甲肝暴发的应急免疫,灭活疫苗可以用于甲肝应急免疫!,甲肝暴发的应急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能否用于应急免疫还存在争议潜伏期内接种可能引发争端是否会加重肝损伤?国家疾控中心已立项进行研究,建议目前情况下使用甲肝灭活疫苗进行应急免疫!,扩免后乙脑疫苗接种(1),我省乙脑疫苗免疫策略变迁我省自1952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推广使用乙脑疫苗。1986以前利用春季突击接种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1986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于每年乙脑高发季节前的45月份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免疫程序为1周岁儿童间隔7-10天接种两针(基础免疫),2岁、7岁、10岁分别接种3针(加强免疫),主要使用灭活乙脑疫苗。为减少接种反应,根据卫生部通知要求,自1998年起不再对10岁儿童安排加强接种(灭活乙脑疫苗);2004年引入乙脑减毒活疫苗,改流行季节前接种为常年接种(7-9月除外) ,免疫程序为初免接种1针(8月1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2针(2岁和7岁儿童) 2006 年根据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乙脑疫苗免疫程序改为8月龄初免1针(基础免疫),1824个月龄、6岁各加强1针(减毒乙脑疫苗)。 2008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2周岁;灭活疫苗为8月龄(2剂次),2周岁和6周岁,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结合使用的问题,研究结论:对儿童用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用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可有很好的免疫学效果 研究方法:江苏研究组:6月龄起基础免疫接种乙脑灭活疫苗2剂,23岁用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1剂 对照1:6月龄起已基础免疫接种灭活疫苗2剂,23岁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1剂对照2:12月龄起已基础免疫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1剂,23岁用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1剂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1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2未发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研究组抗体阳转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1组(86.27%);而与对照2组的中和抗体阳转率(93.75%)的差异无显著性,预防接种理论与实践,P75,目前的几种情况从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按照8月龄、2岁免疫程序,接种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未到2岁的儿童2岁时按照程序接种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超过2岁者及时补种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无需再接种接种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和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无需再接种乙脑疫苗接种3剂次乙脑灭活疫苗6岁时再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自费),扩免后乙脑疫苗接种(2),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谁来查验?,学校负责查验接种证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5408号)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开展定期检查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将查验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要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入托、入学前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续,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山东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实施方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领导、监督、管理和考核,同时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负责学生和家长预防接种宣传和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具体实施;派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并积极督促无证和漏种儿童及时补证、补种。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教育部负责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将其纳入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全国扩大免疫规划电视电话会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讲话,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填写与登记造册工作发现未种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应及时将其名单提交学校所在地有关卫生部门,将补种或证的通知单交儿童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托幼机构和学校还应在儿童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以确保查验预防接种证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工作切实到位。,查验对象?,必查托幼机构入园儿童小学、初中每年秋季入校新生学期中新接收的转托(学)的儿童(学生)可查 托幼机构(小学、初中)在园(校)学生高中、大中专新生及在校学生,谁负责补种?,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为儿童补种,补种原则?现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儿童应尽早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对3月龄3岁儿童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儿童不予补种。(建议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题讨论),补种原则?2008年修订后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未下发),BCG原工作规范:15岁以下未接种者均应补种修订后的工作规范(未下发):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对3月龄3岁儿童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儿童不予补种。(建议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题讨论)药典三部:接种对象为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PPD试验阴性的儿童(PPD实验后4872个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OPV4岁以下3剂次,4岁及以上4剂次,含强化免疫乙肝疫苗接种不满3剂次者补满3剂次DPT3月龄6岁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使用儿童白破联合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DPaT只用于常规免疫,不用于查漏补种,如何补种?,我省2008年如何做?,MV2岁以下未完成2针免疫,2岁以上未完成3针免疫者需补种补种使用单苗或在自愿基础上使用联合疫苗乙脑疫苗同前流脑疫苗全程免疫4针次未全程免疫者使用A群流脑疫苗或在自愿基础上使用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在自愿基础上补种可以使用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如何补种?,我省2008年如何做?,新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本年度不用于入学入托补种!,如何掌握补种间隔DPT、OPV各针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乙肝疫苗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间隔应60天A群流脑第1、2剂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第2剂和第3剂间隔不少于1年,第4剂和第3剂间隔不得少于3年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年;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如何补种?,我省2008年如何做?,查验流程图,加强部门协调多联系、多沟通、多走动、多收获,第二部分 冷链管理,基本概念,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冷藏储存、运输设施和设备。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冷链系统能够保证疫苗从生产厂家到被接种者之间的所有贮存与运输过程均处于正确的温度下,从而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及计划免疫的工作质量。,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大多为蛋白质,而且有的疫苗是活的微生物。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怕冻。热或光可使蛋白变性、多糖降解和微生物灭活,影响其免疫效果,尤其是反复冻融不仅严重影响疫苗效力,而且增加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率。含吸附剂的疫苗,冷冻后吸附剂胶体破坏,失去吸附作用,降低疫苗反应,增加副反应几率有的疫苗冷冻后疫苗种类毒素解离成毒素,也增加疫苗接种反应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时,冷链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我国常见的冷链运转模式,疫苗企业,冷藏车,飞机,接种单位,冷藏车,省级冷库,市级冷库、冰箱,冷藏车,冷藏包、冰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县级冰箱、冷库,冷藏包,疫苗运输车+疫苗运输箱,疫苗运输车+疫苗运输箱,冰箱,各级冷链的基本装备,省级疾控机构低温冷库、普通冷库(备用发电机组活安装双电路、备用制冷机组)、冷藏车(自动调控和显示温度状态)、疫苗运输车。市级疾控机构冷库(普通冷库、低温冷库)或冰箱(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藏箱、冰排。县级疾控机构普通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链运输车、疫苗冷藏箱、冰排乡级防保站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目前国家尚无正式下发的各级冷链装备标准经测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冷链容积增加2.83倍增加5种以上儿童疫苗,3种应急疫苗新增疫苗多为单人份包装省级完成县级冷链车的装备为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增配1台冰箱为接种室配备1台冰箱为部分县配备冷库冷链设备需要定期更新冰箱使用寿命约为10年,扩免后各级冷链装备要求,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各级冷链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疾控机构应有专人对冷链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接种单位应对疫苗储存设备进行维护。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建立冷链设备档案,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2),对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记录,保存2年备查。对冷链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每年向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 。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2008年我省仍使用原山东省 年冷链设备装备状况统计表上报,冷链管理的主要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2005年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卫生部&FDA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三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使用说明书,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按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山东省疫苗运输记录表(各级通用),第十八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具备符合疫苗储存、运输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用于疫苗储存的冷库,其容积应与生产、经营、使用规模相适应;冷库应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以及报警的设备,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备用制冷机组;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显示和记录温度状况。第十九条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具备符合疫苗储存、运输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专门用于疫苗储存的冷库或冰箱,其容积应与使用规模相适应;冷库应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以及报警的设备,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备用制冷机组;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或配有冷藏设备的车辆;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显示和记录温度状况。,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第二十条乡级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应配备冰箱储存疫苗,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