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_第1页
循环系统_第2页
循环系统_第3页
循环系统_第4页
循环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系统和管道系统。 心脏动力器官 心血管系统组成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和 气体交换的场所 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支流,协助静脉将体液运回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组成 淋巴管 淋巴结,2,血液循环分: 体(大)循环 肺(小)循环 两者的循环途径、功能均不同,3,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 ) 血液自左心室射出 主动脉及其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网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小静脉体循环中,血液由富含O2 含O2少、含CO2 的动脉血 多的静脉血,4,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血液自右心室射出 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静脉 肺循环中,血液由含CO2 多的静脉血 含O2多的动脉血,肺毛细血管交换,5,一、心(heart),(一)心脏的形态、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上方,两肺之 间,偏左。大小似拳头,呈圆锥形。 心脏 心尖部:游离端 心底部:与大血管相连,6,心的位置,7,心脏的外形和血管前面 ,8,心脏的外形和血管后面,9,(二)心脏的结构,1. 心共有四个腔 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房、左心室2. 心房、心室相通,由房室瓣控制血流 (左二尖瓣,右三尖瓣)3. 心室和动脉间有半月瓣(左主动脉瓣, 右肺动脉瓣)4. 心腔内有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瓣 膜、腱索、乳头肌等。,10,心脏的内部结构,11,心 瓣 膜,12,心脏瓣膜的体表投影,13,(三)心壁,由三层结构组成:1. 心内膜:是最内的一层,与血管的内膜相延 续,表面极为光滑,利于血液流动。 心内膜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突入心腔 折叠成房室瓣和半月瓣。2. 心肌层:是心壁最厚的一层,主要由多层排 列的心肌细胞组成。 心室肌比心房肌厚。3. 心外膜:是最外的一层,也即心包的脏层。,14,心包: 由心外膜和外面的纤维层在大血管处相连,形成密闭的心包腔。 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15,(四)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 包括 房室结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纤维,没有收缩能力,而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16,(五)心的血管和神经,1. 血管冠状血管 冠状动脉:分左右两支,分别起于主动脉起 始部。冠状动脉之间有吻合支。 组成 毛细血管:心肌中的毛细血管极为丰富,故 心肌与血循环间的物质交换很快。 冠状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 小静脉 右心 冠状静脉2. 神经 心脏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17,心脏外观和血管,18,二、血管,血管系统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组成。(一)动脉(artery) 动脉是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 内膜 动脉管壁较厚,分三层 中膜 外膜 动脉逐渐分支,由大A.到小A.,到毛细血管: 1)管径: 粗 细 2)管壁: 厚 薄 3)中膜: 弹性膜 ,平滑肌 血管的收缩性 ,弹性,19,动 脉 壁 结 构,20,(二)静脉(vein),静脉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 结构与动脉相似,与动脉的区别是: (1)管壁薄,口径大,数量多; (2)中层弹力纤维、平滑肌均少,故收缩性 和弹性均比同级动脉差。 静脉分 深静脉:常与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位于皮下 静脉内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体循环的V.分三大系统: 上腔V.系、下腔V.系和心V.系 。,21,(三)毛细血管(capillary),1. 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 管,一般仅能容纳 12 个红细胞通过, 由一层内皮+薄层结缔组织构成。2. 相互连接成网,平时仅轮流开放一部 分。3. 通透性高,能够完成组织与血液间的 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22,静脉及毛细血管,jingmai,动 脉 壁 结 构,23,全身血管分布,动脉,24,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1/2,左心室 发出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 头臂干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左右,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壁支:肋间动脉脏支: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25,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2/2,胸主动脉 壁支:腰动脉腹主动脉 不成对脏支: 腹腔干、肠系 膜上、 下动脉 脏支 成对脏支 髂总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左右,左、右髂内动脉左、右髂外动脉,26,三、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一)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一端为盲端,壁薄,吸收一部 分组织液成为淋巴液 彼此吻合 汇合 淋巴管:内有瓣膜,可以防止淋巴液逆流 淋巴干 淋巴导管 静脉角入血,淋巴管道淋巴器官,27,(二)淋巴器官 能产生淋巴细胞和生成抗体的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及消化管内的淋巴组织。1、淋巴结 分布于全身。大小、形态不一。 淋巴液经输入淋巴管 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 淋巴导管 淋巴液先汇入局部淋巴结。,入,28,2、脾,位于胃和胰腺的左侧,略呈椭圆形的 暗红色器官。 脾的功能: 造血:产生淋巴细胞 破血:可吞噬血液中的细菌、衰老的 RBC、其他异物等 储血:约200ml。,29,淋巴系模式图,30,第二节 心脏生理,心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 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房收缩 一个心动周期包括四个过程,即 心房舒张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31,(二)心脏泵血过程,血液流动的动力心室舒缩活动中,心室内压 力的变化。决定血流方向瓣膜的开放与关闭。以左心为例:1.心房收缩:收缩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 心内压力低,约0 kPa; 随静脉血液回流,房内压 ,房室瓣开 放,血液流入心室; 心房收缩,房内压明显 ,血液被挤入 心室。历时0.1秒。然后心房舒张。,32,2.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 室内压 ,房室瓣关 闭,产生第一心音。 心室持续收缩,室内压 动 脉瓣开放 血液射入动脉。 3.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室内压 。当室内压 低于大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 产生第二心音。 当室内压刚好 房内压时,房室 瓣开放,血液流入心室。 此后,心房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33,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的关系,34,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血管的分类及其功能特点:1.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血管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2.分配血管:指弹性贮器血管之后至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指小动脉、微动脉。它们对血流的阻力大。,35,4. 交换血管:即真毛细血管。通透性大,为物质交换的场所。5.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指微静脉。可决定毛细血管压和体液在血管内外的分配情况。6.容量血管:指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有血液贮存库的作用。,36,二、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BP),(一)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 血压(BP):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 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它可以促使血液克服阻力,向前流动。 血压要相对稳定,过高、过低都会影 响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37,(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 单位: mmHg(或kPa) 正常值:100120 mmHg /6080 mmHg 脉压(脉压差)= 收缩压 舒张压 正常值: 3040 mmHg 血压随年龄、性别而异。(三)动脉血压的形成: 形成条件:( 1)足够的循环血量 (2)心脏射血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弹性,38,收缩压的形成: 心室肌收缩 1/3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外周 2/3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 动脉扩张,压力 ,最高值即收缩压舒张压的形成: 心室舒张 射血停止,动脉瓣关闭, 大动脉弹性回缩 贮存的血液释放,并向前流动 BP ,至收缩前最低舒张压,39,(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心脏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BP 2. 外周阻力:阻力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 BP 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可以缓冲BP 的变化幅度,使脉压 。 4.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 BP 血管容量 BP 5. 心率:HR BP 主要影响舒张压 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BP的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0,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一、高血压病(hypertension) 也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定义 WHO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SBP) 140 mmHg 和(或) 舒张压(DBP) 90 mmHg 正常血压: 20%; 工业化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约 11.88%,高血压患者达1亿多人,且逐年上升。 高血压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42,【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占60%。(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调查显示: 父母一方患病,子女发病率为 28.3%; 双方患病,子女发病率为 46%; 父母双方无高血压,子女发病率为 3.1%),43,(二)环境因素,1、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 因素。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 / 身高(m)2 正常人:20 242、饮食:高钠盐摄入、长期饮咖啡、 大量饮酒、饮食中缺钙、 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等。3、吸烟:烟草中的烟碱、微量元素镉能使血 压升高。4、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44,病理,早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持续高血压导致:全身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纤维化,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受累,较大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45,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一)症状 常见的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 心悸等,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二)体征 测量血压高于正常。 听诊:(三)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 4、心力衰竭 2、高血压脑病 5、慢性肾功能衰竭 3、脑血管病,46,诊断,主要依据测量的血压值。治疗 (一)目的与原则 1、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 病残的危险,将血压降至目标值,减少 并发症,逆转靶器官的病理损害,保证 生活质量。,47,2、治疗原则,(1)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 合理膳食; 限制饮酒; 戒烟; 适当运动(2)降压药治疗对象 血压 160/100 mmHg ; 合并糖尿病或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