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 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 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 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 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 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 强化中央集权 1 两汉 中央集权 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 全国军 政 财大权归中央 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绝对服从中央 1 汉初 郡县 封国并存 3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2 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 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 强化中央集权 1 两汉 2 唐朝 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1 初期 郡县 封国并存 2 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3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王国越分越小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节度使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安史之乱 平定后 星罗棋布的藩镇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 北宋初年 中央集权的加强 1 措施 兵 权 钱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收精兵 削实权 控财权 2 评价 利 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弊 造成 三冗 二积 后患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阅读教材 简述从汉至元怎样削弱地方权力 强化中央集权 4 元朝 1 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 山东 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 地方设行中书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2 行省之下 分设路 府 州 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元代的行省 河北山东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中书省直辖地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加强 节度使 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 派文官设通判 掌控赋税 加强 但三冗 积贫积弱 行省制 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加强 重大变革 省制开端 形成 巩固 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完善 加强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新发展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阅读教材 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权 兵权 政权 财权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中 内 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汉武帝削弱相权 中朝 和 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二 1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 至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 2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 影响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唐太宗时期 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阅读教材 从汉至元各朝代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 汉朝 魏晋 隋唐 宋朝 元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 财权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专制主义 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决策权 兵权 政权 财权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 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军国大事 中朝 逐渐形成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 强化皇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关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上承天子 下总百官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 宋朝 1 措施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 三司使 枢密使分割相权 2 影响 削弱了宰相职权 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四 元朝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位高权重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 太子充任 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 统六官 率百司 居令之次 令缺 则总省事 佐天子 理万机 元史 西汉的中 内 外朝制度 东汉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三省六部制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 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品行 门第 才学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标准 选官权 选择方式 发展规律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 趋向严密 科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分权 集中 中央集权 集中 皇帝 小结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课测评从汉至元 皇权不断加强 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 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国政 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 从而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 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 集体行使相权 这样 就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 副宰相 枢密使 掌军权 三司使 掌财权 分割宰相 中书门下长官 权力 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 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 元朝后期相权大增 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问题探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 2 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走进高考 1 2010 福建文综14 朱子语类 云 唐事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省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 B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 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 ABC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 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2 2010 海南单科4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 共同承担政务 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B 强化君主集权C 分割宰相权力D 利于集思广益 2 B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 相权分散 相互牵制 强化了君主集权 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 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3 2010 江苏单科3 元起朔方 固已崇尚释教 佛教 及得西域 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 乃郡县土番之地 设官分职 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 官 隶属于A 宣政院B 中书省C 理藩院D 行中书省 3 A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土番 时间是元朝 而且跟佛教有关 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宣政院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4 2010 江苏单科1 柳宗元 封建论 载 时有叛国而无判郡 秦制之得 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朝B 西汉C 南北朝D 唐朝 4 B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 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 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5 2010 广东文综1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失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 D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 不受制约 提法错误 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B排除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向皇帝负责 C项也不对 6 2010 浙江文综16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 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6 C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 B是在明清时期 D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故正确答案为C项 7 2010 全国 卷文综14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 文选 在唐代备受青睐 宋初仍有 文选 烂 秀才半 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 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 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7 B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 排除A 唐宋时期 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 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 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 应排除 唐太宗时期 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 符合题意 8 2010 江苏单科2 诗人左思在其 咏史 中浓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8 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 而不看中才能 所以应排除A B和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9 2010 北京文综12 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 9 C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各置刺史一人 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0 2010 山东文综10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0 C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 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 枢密院掌管军事 而三司使掌管财权 通过这项制度 将相权一分为三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 一分为三 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11 2009年辽宁 宁夏文综 25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 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12 2009年江苏历史2 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 C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中书 门下通过的诏敕 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 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 故C项正确 13 2009年海南历史6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 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 中书门下 主要行使的是 A 决策权B 行政权C 军政权D 财政权 解析 B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4 2009年浙江文综14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 解析 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 州 县三级 与题干图片相符合 另外 由图片中的 通判 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15 2009年上海单科5 在宋代的官员中 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 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解析 D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 察举制盛行于两汉 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 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 16 2008年江苏单科3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 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 A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 全盘考虑 以防止决策的失误 因此应选A项 17 2008年上海单科A7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 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 西汉B 隋朝C 宋朝D 清朝 解析 C为了解决从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就形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收精兵 制钱谷 设通判 用重文轻武的方式 解决大将拥兵自重的局面 18 2008年山东文综8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主要原因在于 A 增设机构 独立施政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束加速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训练试卷详解(达标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真题带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综合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巩固)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思政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 工行历年考试题库及答案
- 节能知识培训单位职责课件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 《优化教学策略:打造卓越课件的秘诀》课件
- 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2025年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5年版)》解读
- 网络分析仪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保险行业组织发展
- 管制部运行管理手册(机场)第六章 运行程序
-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解读
- 2025年中国人寿:养老险北京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建筑地基基础清包工劳务合同规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