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附答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附答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附答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附答案).doc_第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附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大全年 级高三学 科语文版 本人教版内容标题高三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模式及答题技巧总结写什么:也就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怎样写:修辞方法:主要涉及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还要注意象征等手法。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种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 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兴)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正衬) 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为何写: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古诗阅读鉴赏问答模式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 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夜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问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诗句如何具体的体现)。(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雨后池上 刘攽(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题: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试从“静”和“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 答案: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 、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 此诗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答题要点: 肯定定“好”或肯定哪个更好;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端居 李商隐(06福建)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 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答: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要点:(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2002年高考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形象型题设问方式: 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答题要点: 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 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点明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问题: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答: 答案: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析。3、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2)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什么?(2)填空: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气氛。(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分:情分。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2)“雨中黄叶树”在诗中有两个作用,请简析。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东栏梨花 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中“柳深青”、“柳絮飞”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这感情基调是什么?(2)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3)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玉楼春 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1)首二句赞美庭院的清幽。“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暗示出什么呢?(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1、阅读下面三首词,回答问题。(一)蝶恋花 北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二)蝶恋花 北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青玉案 南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有“治学三境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A此第一境也;B。此第二境也;C此第三境也。”请从以上三首词中分别找出有关词句,以表示这三种境界。这三句词分别是:A:_B:_C:_【试题答案】1、(1)天色已晚。起细雨(2)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2、(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3、(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4、(1)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思亲呢?(2)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不具体引出“秋思”的人家,却用发问的口吻,去叩击读者的心扉,让读者就不同的遭遇,抒发各自的情怀,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诗的容量更广;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同情的爱心。5、(1)离散、漂泊。(2)暮春;哀伤、惆怅。(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诗人自己。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