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藏药简介_第1页
藏医藏药简介_第2页
藏医藏药简介_第3页
藏医藏药简介_第4页
藏医藏药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藏医药简介 一、蔵医基础知识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易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五元学说 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二)三因学说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1、龙译成汉语是风,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气”。它的功用是生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龙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肺、肝、胃、肠、肾、骨、胆、血液等器官机能的疾病。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下述的五种龙:(1)维持生命的龙(索增龙),索增龙,位于人体头顶部,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活动,保持命脉正常运化的龙,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嗝,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如索增龙失调,则引起命脉发病,精神错乱,乃至死亡。(2)上行的龙(紧久龙),紧久龙,是主气血上行的龙,位于人体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管部位。作用是司语言,增气力,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若失调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导致上半身生病。(3)主消化的龙(麦娘姆龙),麦娘姆龙,是主消化的龙,主要位于人体胃脘部位,运行于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功能是人体的消化机能,负责把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部分分开,补偿损失,并促使血液生成和成熟起来,若失调,消化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导致腹中生病。(4)主排泄的龙(吐塞龙),吐塞尤,是主排泄的龙,位于人体的肛门部位,运行于人体的下部,包括大肠、膀胱、会阴等部位以及大腿的内侧。功能是人体精液的排除,月经和大小便等的排除,还管理忍便的控制以及妇女分娩过程等。总之,凡人体下半身的各种机能,都由它来司理。若失调则会引起排泄系统的紊乱,导致下半身生病。(5)普遍存在的龙(恰不欺),普遍存在于全身的一种物质,主要位于心脏,并运行于全身,协调各种龙,功能是司人体四肢的活动,屈伸行走,还司眼睛及口唇的开合,并主管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如错乱会生跛、挛等病。2、赤巴译成汉语是火,相当于中医理论的“火”。它的功用主要是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使人知饥渴、能消化、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按赤巴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1) 消化赤巴(赤巴觉久),位于胃部的消化和未消化的食物中,其功用是产生热能,使食物分解为精华与糟粕,并使其他各种“赤巴”的作用能正常的进行,更好地发挥生理作用。(2) 变色赤巴(赤巴同已),主要存在于肝胆,主要功能是使事物中的精微所包含的色素变成体内各种应具有的色泽,如:血液中具有的红颜色,胆汁中的黄绿色,以及肌肉的红色,粪便总深浅不同的黄褐色等。(3) 明色赤巴(赤巴多塞),存在于皮肤,使皮肤细腻润滑。(4) 能作赤巴(赤巴朱谢),存在于心脏,支配意识,主心壮胆,生谋划,主要功能是产生自豪,智慧的欲望,上进心与勤奋,心胸开阔等。(5) 明视赤巴(赤巴同己),存在于眼目,主要功能是司视觉,使人能看到体外周围的物体,并与辨别其颜色有关。3、 培根译成汉语是水和土,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津液”。它的功用主要是磨碎食物,增加胃液,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司味觉,供人以营养和输送体液、保持水份;长肌肉、润皮肤、调节人的胖瘦;使睡眠正常、性情温和等。由于培根所在的部位和功用的不同,又分为:(1) 保持水分的培根(培根登及),存在于胸部,是其他四种“培根”的基础,可协调其他四种培根发挥正常机能,尤其当人体内的体液水分产生异常,即过多或过少时,能起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正常。(2) 磨碎食物的培根(培根疟及),存在于胃部,位于胃未消化的食物中,主要是磨碎食物,有利于分解,这一机能还需与其他两种因素,即“消化赤巴”、“消化龙”来共同完成。(3) 品味的培根(培根娘及),主司味觉,位于舌头的部位,其主要功能是司味觉,主管人体尝味的机能以辨别食物中的各种不同味道。(4) 使人知满足的培根(培根寸及),主司感觉,位于头部,主要功能是司六识,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它能使人体产生精神情绪,如喜、怒、哀、伤、知足满意等。(5) 润滑关节的培根(培根局尔及),存在于关节,司人体全身的关节部位,其功能是使关节,即骨骼与骨骼相结合的部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负责关节的屈曲和伸张,使它们能灵活地活动 。 龙的特性包括:粗、轻、寒、微、硬、动6种。粗,其表现特点是性情急噪,舌苔明显,厚而粗,皮肤粗糙;轻,指人体喜欢避寒就温,喜欢晒太阳、烤火、饮食也喜热食,不喜凉食;微,其表现是随处可到,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硬,指在体骨有坚硬的性质,成形的硬块,在胸腹部常表现坚硬而不柔软,一般称为痞块或痞气;动,在性情方面,表现为情志容易变动,爱激动,人喜欢活动,到处流动。它与微、轻这两种特性也密切相关。 赤巴的特性包括:腻、锐、热、轻、臭、泻、湿7种。腻:指使人有油和腻的外观,如面部、皮肤,都出较多的油质,光亮润泽;锐,主要指人的性情敏捷,也较暴躁,患病时多为急病,如疖肿,也较易化胧;热,指人体喜冷而恶热,喜在凉处而怕热,饮水也爱凉饮;轻,指身体轻盈,在患病时,也都比较轻而易治;臭,指它使人体分泌的汗液具有一些微臭,而尿液也都具有明显的腥臭味等;泻,指它使人食的食物中难消化之成分排泄,发生腹泻;湿;指它使人体保持较多的水液,痰湿,体表也较湿,还常使人排泄。 培根的特性包括:腻、凉、重、钝、稳、柔、粘7种。腻:与“赤巴”的腻性相近,即带有油腻的性质,逢有舌苔时,也多粘腻。但这种粘腻多为白色,与赤巴的黄色粘腻舌苔不同,其排泄物,如粪便、汗液、尿液等也多粘腻;凉,指身体多凉,喜欢呆在温暖的地方,平时则喜热的饮食;重,指身体多重坠,动作笨重不轻便,行动也懒慢,不喜活动,病情也较稳,不易产生突然的变化;柔:指它的性质柔软,嫩薄,如表现在舌苔上,也较轻而薄,如有疼痛,也是轻微的;粘:指分泌物多而粘而厚,如吐泻出来的排泄物,常带最多粘液。 七大物质基础中以饮食精微为最重要,因为其他六种物质均由它转变而成。血能滋润身体并维持生命。肉似围墙,能保护身体。脂肪能柔润身体,悦气色。骨为支架,骨髓能生精,而精的功用是生殖。至于大、小便及汗三种排泄物均系排除体内废物。汗则尚有温润皮肤的作用。龙、赤巴、培根虽各有其功能,但并非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统一地进行活动。例如,人的消化功能,先由培根疟及磨碎食物,继则由赤巴觉久将被磨碎的食物加以腐熟分解,麦娘姆龙负责过滤,分别清浊,使糟粕移入大肠,精微则被人体吸收。在正常人体内,三大因素、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一旦内外环境变化,平衡破坏,将会引起疾病。特别是龙、赤巴、培根中某一种因素的功能亢进、低下或互不协调,不仅可引起龙病、赤巴病、培根病,而且还是造成其他疾病发生的原因。 龙、赤巴、培根既用来解释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还用来区分人的类型。 四部医典中记载,龙、赤巴、培根引起人的体形及性格等的区别有7种,即,单一的龙型,单一的赤巴型、单一的培根型,龙和赤巴混合型,培根和赤巴混合型,龙、赤巴及培根三者汇集型。三大因素在人体内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特性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各种生理、结构方面,以及患病时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还广泛应用于人体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类型,其生理构造的区别是: 以龙为重要成分的人,其体形驼背、干瘦、体格矮小,容颜灰黄色、活泼多语,喜唱歌嬉笑,爱争吵,不能忍受寒冷,行走时关节做响,财运不佳,寿短,睡眠不实,嗜甜、酸、苦、辣的食物。 以赤巴为主要成分的人易渴、不耐饥,头发和身体的肤色发黄,极其聪明而傲慢,多汗,身臭,寿长,体高,财运均为中等,酷嗜甜、苦、涩,以及凉性的食物。 以培根为主要成分的人,其体温低、怕冷,骨骼关节不显露、肌肉丰满,身体的肤色为白色,体形端直,耐饥渴,抗烦恼,肥胖,长寿,多财,嗜睡,外柔内刚,性情善良,酷嗜辣、酸、涩、粗糙的食物。 龙和赤巴混合身体较小,培根和龙混合者身材中等,汇集型者,由于汇集了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发育圆满,疾病较少,具备了上等才能。 (三)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是隆、赤巴、培根三元素失调;外因包括气候变化、起居不适、饮食不节、外伤等。内因方面关系较大的是人的类型和年龄。龙型的人和老年人易患龙病。赤巴型的人和青年人易患赤巴病。培根型的人和小孩易患培根病。外因则主要为季节气候,地区环境及饮食起居等的变化。培根病多发生于春季,龙病多发生于夏季,赤巴病多发生于秋季。寒冷易发龙病,干燥炎热易发赤巴病,潮湿易发培根病。在饮食方面,过饥、过他、过度劳累、思虑过多等等,均可引起体内龙、赤巴、培根的紊乱和功能失调,在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下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侵入人体的途径:一般由表人里,经皮肤肉血骨五脏六腑。龙、赤巴、培根三类疾病在人体中并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如治疗不当,受体内因素或外界环境影响,可以互相转化。单一的病可引起另一种病的发生,这叫做转化或变症。如龙病用苦寒药物治疗,龙病不愈,反而引起赤巴病或培根病的发生。同样,赤巴病和培根病亦可转变为其他疾病。龙、赤巴、培根三类病的变种共分十二种。此外,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既可单独致病,亦可二者或三者混合致病。 尽管疾病多种多样,但是均可归纳为寒热两大类。龙病、培根病、漫怀病属于寒性病;而赤巴病、血病、急性病均属于热性病。藏医记载的疾病有404种。其中101种不治自愈,101种可治愈,101种治而不愈,101种不可治。 (四)其他 藏医诊断方法与中医大致相同,但藏医的尿诊更有其特色。 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非常丰富。内治法以饮食及药物为主,强调根据季节调整饮食和起居。外治法包括针刺放血、按摩、外擦、火灸、拔罐、药薰、敷烫、药水浴、穿刺等。藏医所用的药物中,矿物药和动物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藏医的治病原则是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药物,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二、蔵药基础知识 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用药与中药相同。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药物的性能,可以用“四气六味”来说明。“四气”指寒、热、温、凉。“六味”指甘、酸、咸、苦、辛、涩。(一)四气说 热症与寒症:按藏医理论概况,病症可分为热症和寒症两大类。因此,用来治热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寒性。用来治寒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热性。至于温性和凉性,不过是程度上,比热性和寒性略为差一点。有些药不发生寒热温凉的作用,药性比较平和,所以管他叫平性。(二)六味说 六味指服用药物时所产生的几种味感,如甘、酸、咸、苦、辛,有些药物不产生明显的味感,因而藏医管他叫涩。药物由于所含有效成份的不同,服用时就会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各种味感。同一味道的药物,有时可以引起共同的作用,一般归纳为甘味药物有止咳、调补的作用。酸味药物有温和、开胃、消食作用。咸味药物能使身体坚实、通便、健胃。苦味药物有恶心、晕眩、减肥作用。辛味药物能治血病,发散、行气、干水肿等作用。涩味药物有血、胆引起的疾病及减肥、消油作用。但前面所讲的六味药物包括饮食在内,都将不可应用过量,因各有个味的不足之处,如酸味过量产生血,胆液汁上升、水臌等。甘味过量则生培根和油脂,而又使身体胖,遗尿瘿瘤腺肿等。咸味过量则会产生头发脱落,头发变白,皮肤衰老,面部皱纹增多,胆液汁上升,体力减弱。苦味过量诱发衰竭,而且龙、培根生发。辛味过量精液耗损,四肢萎缩,腰部和背部经常疼痛。涩味过量产生胃内部的黏液上升,而且腹胀,脉阻等。 六味各自药部:1、甘药部类:甘草、葡萄、红花、石灰化、腊肠豆、黄精、天冬、棱子芹、冰糖、蜂蜜、酥油、肉等,此类皆为甘味药部。2、酸药部类:石榴、沙棘、木瓜、余甘子、柏仁、五味子、酸奶、酸乳汁、青稞酒、酒杯曲等,此为皆为酸味药部。3、 咸味药部类:光明盐、硵砂、黑盐、角盐、藏红盐、卤盐、火硝、火硝泥、皮硝、灰盐、官桂、芒硝、碱花等,此类为咸味药部。4、 苦味药物类:山豆根、獐牙菜、船形乌头、洪连、波梭瓜、止泻木子、麝香、小檗、婆婆纳、五灵脂、秦艽、紫堇等,此类皆为苦味药。 5、 辛味药物类:胡椒、干姜、荜菝、鲜姜、阿魏、溪岸、猫瓜草、天南星、葱、蒜等,此类皆为辛味药部。 6、涩味药物类:檀香、河子、毛河子、绿戎蒿、岩白菜、西谷米、青杠、西河柳等,此类皆为涩味药部。 (三)八性说 药物的总的功效按性味、威力、效能三个因素可分为重、润、凉、钝、轻、糙、热、锐八性。重、钝两者能医治龙病;轻、糙、热、锐能医治培根病;轻、糙、凉三者和龙的性质相同,所以能诱发龙病;热、锐、润三者和赤巴的性质相同,所以能诱发赤巴病;重、润、凉、钝四者由于培根的性质相同,所以能诱发培根病。 同时将药物的性归为寒、热两大类,也把疾病归并为寒性与热性两大类。龙病和培根病属寒性;赤巴病和血病属热性;黄水病和虫病为寒热并存。因此藏医理论则依据对治原则,即热性病以寒性药物治疗;寒性病以热性药治疗;寒热并存之病则以寒热药兼用。(四)藏药分类藏药具体的功效,按照药物性质,将每一种性质的功能分,共有八大类别。1、珍宝药类:如黄金、白银、松耳石、珍珠、珊瑚等。2、石药类:如赤石、炉甘石、菊石、石燕、金石和银石等。3、土药类:如石蕊花、黄丹、火硝、芒硝、碱花、黑矾、胆矾等。4、木药类:分为根、梢、干、枝、树脂、皮、茎、叶、花、果十种。5、精华(芳香成份)药类:此类药物包括草类、树木、动物三种。如冰片、白檀香、紫檀香、沉香、红花、丁香、麝香、熊胆等。6、湿生草药类:如木棉花、香旱芹、草决明、波棱瓜、沙棘、石榴子、白胡椒、大托叶云实等。7、旱生草药类:如藏黄连、翼首草、矮紫堇、肉质猎眼草、乌双龙胆、角茴香、佛手参、小大黄、玉竹和黄精等。8、动物类药:分为角、骨、肉、血、胆、脂肪、脑、皮、爪、毛、尿、粪便、全身等十三类。 三、蔵医服用注意事项 藏药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是与龙、赤巴、培根在一天之内的变化和时间结合起来的,这与其他医学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一)服药时间 名贵类藏药放在睡前11时和早晨5时服用,这是从消化吸收的生理原理而来,因为这一时间是人体消化吸收机能最旺的时期,在此时服药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发挥其最佳的效能,所以一般把名贵类药物的用药时间放在此时。当然,由于工作和其它原因,不能在此时服药,也可以安排在其它时间服药。珍宝藏药建议最好黎明或清晨服用,一般药物根据病情及药性来确定服用时间,如养生、健胃的药物在黎明时饭前服用,药物作用猛而体质虚弱的人在饭后服用最佳。 一是为了避免食物对药效的影响,因为有些食物和药物在胃里可发生反应,轻者可降低药效,重者可发生反作用,所以需要在饭前两小时或饭后两小时服药。 二是激活消化机能,达到药物的促消化作用。由于药物的成分不同,有些药物是很难消化的,而饭后可激活胃的消化机能,所以一般把难消化的药物放在饭后服用。 三是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药性猛而枯涩的药物不仅对胃刺激大,而且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极易发生恶心、呕吐等反应。所以放在饭后服用不仅可以减少胃的刺激,而且可以避免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 (四)服药方式 1、因藏药需能长期保存,原料和制作工艺与中药有所不同,药物较难以崩解,所以应该在服药的前一天晚上用热开水浸泡,第二天早晨空腹服用。如患者像服用一般药物一样用温开水吞服,就无法取得预期疗效。如珍宝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建议睡觉前将药物研碎,用少量温开水浸泡,第二天清晨兑入少量温开水,空腹服用。其他药物嚼碎后温开水冲服。 2、藏药讲究搭配服用。如治疗中风瘫痪,一天中的早、中、晚吃的药有所不同。早上吃七十味珍珠丸,中午就可以服用二十五味珍珠丸,如果只吃七十味珍珠丸一种药,不但患者经济负担过重,而且效果也比较差。 3、要分期服用。如重症病人和一般病人、恢复期病人,用药量应该有所不同,从一天一丸到35天一丸,还需根据病情加减用药量,比如第一周每天一丸,第二周3天一丸,以后逐渐减为3天、5天、7天一丸,直至停服。 4、要对症服用。如藏药石榴日轮丸,药典中注明是温补胃肾。如果患者是肾阳虚就可以放心服用,如果是肾阴虚就不能服用,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5、 选择服药水,红糖水,味甘性热,是医治培根病和龙病的最佳服药水。冰糖、沙糖水,味甘性凉,是医治血、胆、肺热病的最佳服药水。蜂蜜水味甘性温,是医治黄水病和培根病的最佳服药水。 三、蔵药病名注释 癫狂:藏医认为是癫症和狂症两种疾病的合称。1、癫症:本病是以神志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藏医认为心脏中意识通行的细小管窍被隆邪所阻塞,导致人的正常思维功能减弱,心力衰弱,身、语、意三者的功能异变而产生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2、狂症:本病是病邪侵入身心中意识运行的脉道,引起意识逆行而发的一种神志疾病,发病原因是心力衰弱、心情被扰乱等。 白脉病: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黑白脉病:是指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外部创伤造成的病理变化,症状表现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语蹇言等等。 瘟疫:是指肉眼看不见的病菌侵入人体造成的,具有来势猛、高热、病程短、危险性大的特征,如:脑炎、淋巴腺炎、破伤风、黄胆性肝炎、急性肾炎等。 黄水病:藏医认为黄水是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黄水在生理方面起着调节人体水液、润滑关节等作用。但黄水偏盛或偏衰则产生黄水病,导致浮肿、水肿、湿疹、脏腑积水脓疡等。 干黄水:藏医认为黄水遍于人体周身肌肉、骨骼及脏腑等内外各处,尤其是肌肤间和肌体各关节,黄水起着润滑关节,调解水液的作用。但人体内的黄水偏盛会诱发黄水病。干黄水其意相似于“除湿”。木布病:是三因(隆、赤巴、培根)与血、黄水相凝结而引起的综合症。主要症状为:胸腹灼痛、消化不良、呕吐胆汁,吐烟汁色粘液和血、大便燥结、肌肉消瘦、脊椎疼痛、舌不知味、出现肝脾胃肠痞瘤等。 呃逆:是指气息上冲,喉间不自禁发出响声的一种疾病。病因是饮食起居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异常导致隆功能紊乱,堵塞上行隆的通路,遂成呃逆。 水肿: 藏医认为水肿是下坠浮肿侵入各脏腑中,引起脏腑黄水积聚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是消化不良,起居失常,过度服凉性药物,久卧潮湿之地等,造成胃火衰败而发病。主要症状有:胸背疼痛,身体深重,腹胀肠鸣,面黄发热,小便不利,有时泄泻等。 心隆症:病邪侵入心脏,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失去平衡,导致病理变化,形成的危害人体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身体战粟、胸闷气满,嘘气频发,胡言乱语,头晕目眩,失眠不寐,心神不宁等。 痛 风:本病是由隆与血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手脚关节干痛,时痛时缓,如同大燎,麻木不仁,肌肉跳动,时而散大,时而缩小,肿痛难忍,甚至化脓,足跟结垢呈花斑等。 冈巴病:本病是因培根及血偏盛致使骨肉间肿胀、微痛,小腿逐步浮肿及齿龈变紫等为特征的一种疮疡病,属藏医八自生疮之一。症状为:上半身出现血点,心悸、头及眼眶疼痛,齿龈紫色发肿、出血,目赤,嘴唇发紫。腰部及小腿、膝关节疼痛,月国窝拘挛难伸,不能站立,躯体上下轮番疼痛等。 肝中毒:由瘟热和毒热引起的肝损伤所致。症状为双目赤红、脸青而糙,肋骨刺痛、肝胃胀满、饮食不消化、饭后疼痛、大便干燥,足背浮肿、面颊和手足心呈黄色,患病日久则肝脏腐败,咯吐烟汁样痰液。 陈旧热病:藏医学理论认为热症经年累月,迁延不愈,致使热邪深陷身内血液、骨骼等正精之中,犹如铁锈侵蚀铁内,油腻渗入骨内,漆渗入木内样,难以排除者称之为陈旧热。症状为:面多油腻,口内粘腻,上腭干硬,目赤干涩,流泪不止,皮肤色青干燥,上结薄垢,心跳不舒,上体灼烧,四肢与下体沉重麻木,体力衰弱,毛孔酸麻,放射性疼痛等。 培根:相当于中医的“水”、“土”,但其作用与含义更广。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