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价几许--近代中国的金元拐点(八).doc_第1页
江山价几许--近代中国的金元拐点(八).doc_第2页
江山价几许--近代中国的金元拐点(八).doc_第3页
江山价几许--近代中国的金元拐点(八).doc_第4页
江山价几许--近代中国的金元拐点(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山价几许近代中国的金元拐点(八) 第八章,彩电冰箱全要证,价格闯关过鬼门。大龙年的涨价风,具体如何总不用小熊多说吧。今晚时间有限,小熊就直接上柯南的推理秀了,跟得上节奏的跟,跟不上的算。涨价风,价格闯关,通货膨胀这哥三其实都是一根线上的蚂蚱。关键是当局想要硬上马的原因何在?为了把当时经济双轨制下两个市场间的差异补平。为何要强行并轨,计划内向计划外看齐?为了甩掉当局财政补贴的大包袱。为何会有这个包袱?因为计划体制的根本性弊病。计划体制两大弊,其一,计划的施行要依托于强大的技术官僚组织体系,而随着时间流逝,不断膨胀的官僚体制,一定是弊端层出,最后导致整个计划体制的运转不灵,其二,庞大的隐性财政补贴,最后会导致入不敷出的局面降临。原理小熊说过了,按计划模式理论,公民个人创造出的所有价值,全由国家掌握,理论上全民积累属于全民所有,但实际上就是被经手人给A了。这笔钱如何打理,以工资形式返还一部分,至少够你全家有口饭吃,剩余部分自然就是先锋队的。但其中有个问题,这种模式讲究高积累,返还的余额往往不够,碰上经济形势不好,更是雪上加霜。这时为了不让人民因入不敷出而踢翻汤锅,经手人就需要从A掉的部分里适当获利回吐,即所谓的隐性财政补贴。如何补,比如,维持生活的农产品价值5元,而城镇基本工资只有3元,那在统购统销当中,政府就会用5元去农村采购,然后在城里的国营商店用3元卖出去,维持城乡基本价格平衡。这套低物价的法术,一开始还玩的转,而且被作为社会优越性大肆宣扬。但因为官僚体制,人口膨胀,经济停滞等等根本因素,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财政补贴终将负担不了全包式的国民穷保障,此时就算先锋队不A了,所有钱投出去,也填不平这个穷保障的财补无底洞。简而言之,计划症结就六个字“转不动,包不住”。教主时期,事实上已经露过几次端倪,当年什么精简城镇人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上山下乡等等实际上都是在卸载城镇户口,给穷保障制度减压,乃至到后头的计生,减丁也是为了财政减负。这些都是治标,如何治本,当局也在摸索。上一篇讲过80初比较活跃的一个与民休息时期,什么乡企,个体经济靠着补计划体制的一些不足,开始蓬勃发展。拐点就在这里出现,当局以为正是这种副业齐发的态势,导致了市场活跃的局面,于是认为自己找到了解决计划弊病的灵丹妙药,从80中开始,搞深化改革,实质就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强推社会性下海的浪潮。公营企业等等都纷纷创办下属副业单位。这样做对吗,上回那个煤矿的例子,小熊已经分析过了。错的根子何在,当局思路的误判,民间经济活跃,不是因为搞了一堆副业,而是因为能补计划体制之不足。而当公营事业邯郸学步,也去搞公私合体的所谓副业,结果一定是公器私用,催生体制内的不法利益集团。打个比方,当局受困于老计划体制,是个慢性糖尿病人,“转不动,包不住”等于病人年纪越来越大,自身抵抗力越加薄弱,并发症出现频率越来越快,正所谓越老越怕死,越怕事越来。胡思乱想之间,偶然发现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含一颗糖(80初的民间自由经济市场),症状就能缓解,于是老家伙以为吃甜食就是治本,回家如法炮制,猛吃什锦八宝饭(强推公营事业,全民下海浪潮),以为只要吃下十三碗甜食,就可以摆脱病魔(通过价格并轨,把国民纳入市场经济模式,甩掉计划模式下的财政补贴包袱),去拿诺贝尔医学及经济学奖像了。但实际上,糖尿病人吃得八宝饭越多,离八宝山就越近。可惜当年小熊还在幼儿园里打拼,无知的老师不肯放小熊出来给的当局看病。没办法,这个老病号铁了心要走这条路。公营事业大批下海,以建材,建筑行业为轴心,拉动议价市场需求上扬,再配合与之共生的官倒集团出现,一时之间,经济的确全面高歌猛进,虚火上扬,赤字压力,通胀的压力紧跟而至,四版RMB,大额钞票全都来了。瓶颈闪现,怎么办?硬上。按照书面计划作业,当局认为经过几年全民经商,副业潮,人民手里的外快应该都是赚了不少,自己再涨几次工资,两边一加,国民的消费能力应该是增强的。这时自己开放价格市场,由计划内平价向市场议价过渡,人民应该是承受得住价格浮动的。然后市场体制初步稳定,市场价与国民收入基本持平,就可以完成经济彻底转型。当局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除原先计划内由自己负担,维持穷保障所支出的隐形财政补贴的义务。想的倒是很美,结果,纸上作业一放到台面上,立马被现实击得粉碎。本来就有通胀,市场虚火等等病因,这时再加上人心趋利避害的社会性心理恐慌,抢购潮如期而至,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局势一片大好。原理梳理一遍,别的都不重要了。再连带讲一讲真正的解决之道。办法也有正邪之分。正路来解,就像波罗的海,波捷匈这票国家一样,先政治转型,为经济转轨铺路,保证所有公民在自由市场经济来临之时有个公平的起点。此外还有基本保障,比如化公为私的过程中,好分的公平分配,比如一些轻工业,第三产业,小土地产权,个人现居房等等的分配。不好分的,例如工业矿藏,国有林地等等,那就要分权不分家,先拆分成小额股票,人人有份,再集中委托工会,或是信托基金等第三方管理,国家再招标,让外国银行团或是能人前来打理日常市场经营业务。实际上就是把原先的国企变成四方会议。权责明确,企业产生利润,规矩纳税,国家征收税金,投入社会福利事业,维持原先的穷保障,例如国民温泉疗养,养老津贴等等都还有。工人既是企业持股人,又是工会会员,每有劳资纠纷,都由工会出面,必要时还有国家监管介入,资方不能轻易以炒人,减薪威胁。有人说那外国银行经理都是活雷锋,上要交税,下要发薪,又不能随意玩血汗工厂的游戏。为什么还要来投标接手?关键在于,外商也有利可图,因为招标时便宜,1兹罗提就可以中标了,相当于零首付入住。而新解放区人工价格,市场机遇等又肯定比他的西欧老家都更好,只要后续经营能搞好,他也能捡到第一桶金。不过正路这回事,国人没福气,只能在梦里流口水了。那还有邪路,也能解决当局的苦恼,卸掉计划体制带来的财政补贴包袱这颗烫手山芋。像俄乌白这类的,他们的转型是自上而下式的,在化公为私时就不同,表面上是一步到位,人人都有认购卷,从理论上每个国民都可以拿认购卷再贴一小部分现金,去买原全民所有的国企股份,但在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老百姓既没存款余钱去贴现购买,又不懂什么国企股票的优劣好坏。玩到最后,有钱有眼光的,只有两种人,旧体制下的官商承包者和双轨期第一批先富起来的暴发户,这两种人联手在市场上低价吸劵,然后再去低价认购国企,最后就形成了寡头新贵集团,俄国百姓几十年累积起来的财富,就被人合法转移了。神教直接抄袭俄国版,90中后期就开始搞国企改制,目标无非两个,一是人事脱钩,二是资产转移。人事一剥离,变成新型股份制企业与员工关系,公家就可以抽身事外,既然不是公家的人了,原国有穷保障就可以顺势赖掉,而所谓内部认购国股,买断工龄等等,摆明就是俄国认购卷劫收的翻版,而且更绝的是,整场大戏下来连教体都不用变了,最后实现了当年改制的初衷,即国民想向国家要穷保障时,就让他们要有与西方市场接轨的觉悟,而当国民想要公权时,又要求他们有东方式的思维,确信自己还在初级阶段当中,总而言之云山雾罩就对了。当然,一个问题的终结就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八戒搞这套法术的大背景也是因为当时90中通胀的压力,所以那时玩所谓软着陆的时候,就和当年陈会计一样,玩了一招阴的。会计是饥饿抑通涨,八戒则是卖公房抑通涨。在所有穷保障做技术性废除的时候,他顺便取消福利分房,然后又以末班车,国家善政的名头,让国民买下自己现居的公房。表面上看是很低的价钱,半卖半送。可细想一下,公房的由来是怎样。还是计划体制的那个原理,工人多年工作,为国库高积累做贡献,低工资返还本就不公,而所谓福利分房,其实就是当局隐性财政补贴里,实物补贴的一项。现在好了,在彻底解除国家义务,踢工人出局同时,又把原先的公房作为国家财产,再卖一遍给工人。与八戒来说,这个过程就是把国民手里的货币吸收回笼,解决通胀,同时又开一条新兴的财源。但与工人来说,辛苦半生,临了还得在扫地出门之前在被温柔的劫杀一次。这套办法在当时来说,八戒们当然很爽,通胀解决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找到了。从此神教就靠双核驱动。外核就是血汗工厂,靠外贸倾销,把本国奴隶的剩余价值实现货币汇兑,外汇储备节节高,内核靠房产带动,拉抬经济增长率,GDP疯涨。但这个新双核,也是有症结的。外核不是完全能被黑木崖掌控的,人家逼你升仙,一升,价格优势,海外市场等等就得缩水,汇率再被别人一搞,外汇储备就会出阴线,简而言之,虽然是血汗工厂,但剩余价值如果不能向外货币套现,那连基础的运营都困难,外核越来越难转。那就更得倚重内核效用,到时农地入市,土地流转,圈地运动一定会加快运作,加上升仙后的货币泡沫浮力,经济就会开飞车,赤字,通胀小哥几个定会大展拳脚。虽然最近又见有提高首付消息,目的其实无非通过首付比率,吸更多货币回笼,抑制已经出现的通胀,二来收缩银根,为升仙时的高潮打底等等。但是无论如何规避风险,小心准备,核心问题不解决,该来的还是会来,就和当年的财补难题一样,若是没有彻底转型的正招或是偷龙转凤的奇招做彻底解决,那就只能坐困愁城。那位说有解吗,自然是有的。世界上哪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财补当年不就解了。解决双核困境的正招,阴招都有。当然,维尼们是希望神教解不了,然后出赛末点,到时黑木崖一变成光明顶,左使的不悔,小昭就在望了。天黑以后,就要分堂客了嘛。基于这一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维尼们的心就和房产官商们在一起,强拆,炒楼统统都该变本加厉,外贸走低,民工失业,回乡失地,留城无着,青年双失,房价飙高,通涨抬头等等,耶。所以说文革时期左派的论断是对的,贪官比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