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作业疗法概述2011_第1页
运动作业疗法概述2011_第2页
运动作业疗法概述2011_第3页
运动作业疗法概述2011_第4页
运动作业疗法概述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治疗与作业治疗概述,康复治疗学,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也称“康复技能学”一门康复医学应用学科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的,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 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ST)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RE)心理治疗(psychological therapy),中国传统治疗(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針灸按摩锻炼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 RN)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PT。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我国传统分类:理疗:物理治疗。体疗: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促进脑缺血性损伤早期康复的基础研究,10. Swain RA,Harris AB,Wiener EC,et al. Prolonged exercise induces angiogenesis and increases cerebral blood volume in primary motor cortex of the rat J. Neuroscience,2003,117 (4):10371046.34. 刘传玉 梅元武 张小乔 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 ,21 ( 1) :53-56.,*运动疗法促进脑缺血性损伤早期康复的基础研究,33Gunilla Eriksson, Kerstin Tham, Jorgen Borg,et al.OCCUPATIONAL GAPS IN EVERYDAY LIFE 1-4 YEARS AFTER ACQUIRED BRAIN INJURYJ. Rehabil Med,2006,38: 159-165.,第一部分: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主要内容:运动力学基础运动生理基础运 动 疗 法,基本概念治疗方法治疗技术,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一、运动力学基础,力(force):是一种作用,它能改变受力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力学(Mechanics):对力进行广泛综合研究的学科生物力学(Biomechanics):当力作用于人体和其他生物体上并加以研究的学科运动力学:应用力学的原理分析人体运动规律内力外力,(一)作用于人体的力,外力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 支撑反作用力动力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 流体作用力 器械的其他阻力肌力训练的方法学基础,(一)作用于人体的力,内力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各内脏器官间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血液淋巴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 在分流时产生的湍流等。 内力间相互适应,以维持最佳活动 和外力相抗衡,以适应人体生活的需要,(二)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实际力矩输出,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因而人的运动均遵循杠杆原理,各种复杂的运动均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杠杆运动。 杠杆运动分类:平衡、省力、速度,平衡省力 速度,杠杆运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费力杠杆训练肌力,通过调整阻力臂距离,增加或减少负荷重量:例:股四头肌渐进抗阻获得速度,可通过增加阻力臂,减少动力臂进行,虽费力,但力点稍移动,即可加大阻力点移动的速度和范围。省力杠杆在康复中的作用可负较大重量加强肌肉保护,(三)关节的力学,运动平面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运动轴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关节的分型,单轴关节:滑车关节(指间、膝关节)圆柱关节(尺桡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腕、拇掌指关节)鞍状关节(踝关节)三轴关节:球窝关节(肩、髋)平面关节(肩锁关节),单一运动弧线,圆周运动,圆周+复合运动,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特点 上肢以精细活动为主,灵活性好而稳定性相对较差 下肢支撑体重,要求稳定性好而灵活性较差影响因素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大小两个关节面一样大小稳定性好两个关节面相差大灵活性好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韧带的强弱与数量关节周围的肌肉强弱,(四)肌肉的力学特性,肌肉的理化特性兴奋性和收缩性-肌肉收缩产生肌力伸展性和弹性-肌肉及腱组织的拉长与缩短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肌肉的横截面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作功时的力臂长度 (杠杆效应)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五)纤维组织的力学特性,黏弹性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蠕变creep:维持恒定的载荷下,纤维组织缓慢持续延长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维持长度不变,纤维组织内因牵伸而提高的张力逐渐下降;弹性延伸:在去除应力后纤维组织回缩。塑性延伸:在去除应力后纤维组织持久性延长。,二、运动生理基础,对骨骼肌的影响 对心血管的影响 对代谢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对骨关节的影响 对神经体液的影响 对精神心理的影响 对代偿功能的影响,(一)对骨骼肌的影响,运动单位 (motor unit)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骨骼肌组成,骨骼肌细胞-肌膜、肌浆和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粗丝:肌球蛋白细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骨骼肌分类,慢肌纤维(I型): 红肌纤维)快肌纤维(IIa,IIb型): IIa型:介与上2类之间 IIb型:白肌纤维,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张缩短等张延伸等速收缩,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指肌肉受神经兴奋后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和张力。例:一次性举重耐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维持的时间和重复收缩的能力(即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不同运动形式对骨骼肌的影响,肌肉活动时的相互作用,原动肌(agonist):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拮抗肌(antagonist):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 固定肌(fixator):参加临近关节固定的肌群,以确保原动肌的活动中和肌(neutralizator):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安静和运动时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的变化,不同运动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制动:肘关节4周,前臂周径减少5%,(二)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肌肉血流的自动调节保证重要脏器和肌肉血供满足运动肌代谢需要四肢肌肉血管扩张其它脏器血管收缩、血流量均减少,(二)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神经性调节: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产生循环效应: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加,每搏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气体交换,O2运输,氧的利用,动静氧差,(三)运动对代谢的影响,大强度、力量性运动、短时间的运动 一些大运动的早期(百米冲刺,举重等)能量来源-无氧代谢无氧代谢肌组织直接利用其自身贮备的能量(ATP水平及磷酸肌酸反应)及糖的无氧酵解过程中产生的 ATP供能的过程。 中、小强度,长时间的运动(马拉松,万米以上)能量来源-有氧代谢供给有氧代谢肌肉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合成ATP 而提供能量的过程。供能物质-脂肪酸,糖元,氨基酸等。,(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极量和亚极量运动极量运动:VO2max大量氧的吸入,提高肺泡通气效应较多CO2排出亚极量运动:呼吸频率变慢降低运动中疲劳感降低呼吸肌的O2消耗更多的O2为运动肌所利用运动训练的特效性不同运动练习其呼吸适应不相同,氧亏(O2 deficit),氧债(O2 debt),准备活动(warm-up),放松活动(cool-down),最大吸氧量( VO2max ),最大吸氧量的平台VO2max是指在递增运动中,VO2出现平台,不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 。,健康人大运动量时的呼吸反应,呼吸商: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 ;代谢当量:1MET=3.5ml(kg.min),(五)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运动对水分的影响剧烈运动开始 组织高渗性 水分从血液中外移至活动细胞中 继续运动 细胞间隙或细胞内水分减少运动对电解质的影响剧烈运动后排纳增加尿排钠增加汗排钠增加肌肉中钠不变,血浆中钠增高钾保持恒定钙无改变,(六)对骨关节的影响,对维持骨的结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卧床6周可使尿中排钙增加1倍以上局部固定不动可使局部形成脱钙对软骨起维持营养作用运动对软骨产生“挤压” 血液和关节液进入软骨保持关节液的营养成分长期固定 关节囊挛缩、关节液变稀 降低了对软骨的营养 缺少“挤压” 软骨变薄破坏,(七)运动对神经体液的影响,*1长时间运动增高 *2大强度运动时增高 *3长期运动后升高 *4不同月经周期中反应不同 *5ACTH对应激的反应更大,(八)对精神心理的影响,反射性引起皮质、丘脑、下丘脑部位兴奋性提高对躯干活动有调节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丘脑有“愉快中枢”良好、愉快的情绪通过交感神经产生营养性影响患者看到自己参加运动获益时,对治疗恢复信心,(九)对代偿功能的影响,人体代偿类型自发性代偿:无须特殊训练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即自动担负全身的排泄功能训练(治疗)性代偿:针对性神经、肌肉移植后,由于改变了原先的功能状态,需要加以训练,才能产生所需要的功能功能性代偿:系统训练肢体残缺或偏瘫、截瘫后的康复训练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的功能用下肢代替丧失的上肢功能无指导训练和有指导训练其结果完全不同。只有后者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三、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一)概论基础: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方式:主动和被动运动途径:改善、代偿、替代作用: 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 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 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为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动力来源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能源消耗放松性运动、力量性运动、耐力性运动作用部位局部运动和整体运动治疗时是否使用器械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组织形式个人治疗和小组治疗肌肉收缩的形式等长运动、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二)分类,1.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随意运动( voluntary movement ),助力运动(assisted movement ),抗阻力运动 (resisted movement ),2.助力运动,部分借助于外力健侧肢体他人帮助机械(滑轮、悬吊)骨折后的悬吊滑轮训练,3.随意运动,无外力参与自己活动关节走、跑日常生活活动,4.抗阻力运动,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器械或徒手多用于力量训练耐力训练,5.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动作由外力完成下肢关节手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各种悬挂牵引各种手法治疗,放松肌肉和神经医疗步行医疗体操保健按摩太极拳*瑜伽适合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6.放松性运动,7.力量性运动,以增加肌力为目的各种持器械医疗体操抗阻力训练沙袋、实心球、哑铃、拉力器适合于骨骼肌和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力量减弱,8.耐力性运动,作用增加心肺功能医疗步行骑自行车、游泳适合于心肺疾患需要增加耐力的体弱者,理想运动的时间反应曲线,9.运动疗法的基本体位,功能位指当肌肉和关节功能不能活尚未恢复时,可以使肢体发挥最佳功能的体位,通常为肌力平衡位,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上肢多为屈曲位,下肢多为伸展位。抗痉挛位指肢体对抗痉挛的体位,用于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体位与痉挛模式有关,原则上使肢体向痉挛的相反方向牵张,从而尽量牵张痉挛肌。,10.运动疗法的常用设备,上肢运动治疗器械下肢运动治疗器械牵引器械辅助步行器械生活辅助器械转移辅助器械平衡训练器械其他,如训练用垫和床、姿势矫正镜等。,11.运动处方,指根据患者的临床和功能状况评估结果,以处方形式为患者安排的运动治疗方案。基本内容运动方式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疗程注意事项,(三)运动疗法的常用技术,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牵张训练、牵引、关节活动度训练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假肢、支具、矫形器、辅助具等。,1.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1)肌力训练基本运动方式电刺激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长运动等张运动等速运动,向心性、离心性开发链、闭合链,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合理调整运动强度无痛训练避免过度训练充分进行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准备强度放松注意心血管反映,(2)耐力训练,Endurance指持续运动的能力,相当于运动强度、时间或重复次数的乘积,包括全身耐力肌肉耐力速度耐力专门耐力,全身耐力,全身耐力指进行全身活动的持续能力。全身运动耐力的决定因素是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和骨骼肌代谢能力,临床上把全身耐力训练成为有氧训练(aerobic training)。,肌肉耐力,指肌肉进行持续收缩和反复收缩的能力,也称力量耐力。速度耐力指特定速度运动的持续能力。专门耐力指进行专门活动的持续能力。,耐力和力量训练对骨骼肌代谢和功能的影响,A.全身耐力训练,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或全身耐力的锻炼方式。常用于健身强体和心肺疾病、代谢疾病和老年人的康复锻炼。,运动方式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滑雪、跳绳、登山等。运动量运动过程中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基本要素:强度、时间、频率。,A.全身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有氧训练,目的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谢功能,防治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病等项目医疗行走、健身跑、太极拳、游泳、登山特点简单、方便周期性、节律性、持续性,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可用运动负荷/时间(min)表示,如5km/h。靶强度运动训练时将基本训练目标强度称为靶强度。一般选择5080%VO2max的强度。METs与VO2相关,是运动强度相对指标。靶强度一般为5080%METmax。靶心率心率和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易检测。一般为7085%最大心率。主观用力记分(RPE)最容易采用,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主观用力程度分级,根据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分07轻微用力09稍用力11轻度用力13中度用力15明显用力17非常用力19极度用力,运动时间,准备活动510min强度活动1540min放松活动510min特定运动总量的情况下,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安全训练:减小运动强度,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每天或隔天运动一次(每周35次) 2000KCal,并不增加训练效果。 700KCal,不能提高运动能力。能量换算能量=代谢当量(METs)3.5体重(Kg)200,训练程序,准备活动(warm-up)510min强度为靶强度的1/2左右强度活动1540min强度为靶强度整理/放松活动(cool-down)510min强度为靶强度的1/2左右,注意事项,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注意心血管反应保证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注意心血管用药与运动反应之间的关系,过度训练的反应,不能完成运动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运动后无力或恶心慢性疲劳失眠关节酸痛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B.肌肉耐力训练,重复训练采用4060%最大收缩负荷、反复收缩2550次/组,重复35组,每组间隔数分钟。每天12次。疲劳训练持续或反复牵拉胶带或拉力器,或反复提举、推压重量,直至肌肉疲劳,休息23min,重复进行35组/次。每天12次。,持续等长收缩练习持续进行保持肌肉静力性收缩直至疲劳,如蹲马步。注意事项糖尿病(DM)患者注意避免肌肉酸痛。心血管患者注意心血管反应。,B.肌肉耐力训练,(3) 抗阻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介于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之间,训练目标包括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主要有两种方式渐进抗阻训练循环抗阻训练,渐进抗阻训练,将抗阻运动强度逐渐增加的运动锻炼方法。先测定肌肉的最大收缩力;按最大收缩力的50%、75%、100%顺序(或相反)训练,10次收缩为1组(tens rule),间隔23min;,循环抗阻训练,指系列中等负荷抗阻、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运动锻炼,以增加肌力和耐力,增强心血管素质。先测定肌肉的最大收缩力;运动强度为4050%最大收缩力;每节在1030s内重复815次收缩, 间隔1530s,1015节为一循环;每次训练23个循环,每周训练3次。,抗阻训练注意事项,自然呼吸,不能憋气。训练后可有一定程度的肌肉酸胀,但必须在次日清晨全部恢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注意心血管反应。,(4)等速运动训练,Isokinetic training需要特殊的设备。既可强调力量,也可以强调耐力。运动角速度越高,抗阻力越低,耐力训练比重越大;运动角速度越低,抗阻力越高,力量训练比重越大。一般60度/s为低速,60180度/s为中速。,(5)放松训练,Relaxation指通过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降低身体和心理应激,调节自主神经,改善睡眠的锻炼方式。常用方式有生物反馈、yoga等。,(6)牵张训练,Stretching exercise对肌肉和韧带进行牵伸延长的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痉挛,肌腱、韧带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牵张训练多应用于下肢。一般每次保持510s,重复1020次。注意牵张过程需反复进行。牵张中应无显著疼痛。避免突然暴力,以防止肌腱或韧带损伤。,(7)呼吸训练Breath training,作用: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适应症: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胸部手术后及其他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疾病的康复。,呼吸训练方法,腹式呼吸(横隔膜呼吸)深吸气,腹部向上隆起缩唇慢呼,腹部内收缩唇呼吸鼻吸,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腹式呼吸结合缩唇呼气减少呼吸频率降低呼吸功耗使呼吸协调缓解呼吸困难,(8)平衡训练Balance training,平衡:指人体在静止或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平衡训练:指维持和发展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用于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外周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患者,也用于内耳病变等。坐位平衡站位平衡,(9)协调训练,Coordination training协调训练: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10)水中运动疗法,Hydrotherapy水中运动,损伤机会小。(水温:38度)辅助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11)牵引治疗,Traction将牵拉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以减轻或去除体重对椎间盘的严厉,松解关节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等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用于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压迫、纠正关节挛缩等。,(12)关节活动训练,Range of motion training指通过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治疗者的牵引和手法治疗,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预防制动时发生关节挛缩治疗由于骨关节外伤和疾病、神经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等。,(13)步行训练,Walking training基本方法分解动作训练平行杠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独立步行训练,(14)转移训练,Transfer training提高患者体位转换能力的锻炼方法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坐-站转移,2.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1、Rood技术,Rood技术的核心是对运动终板较丰富(一般为肌腹)的皮肤区域施加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诱发或抑制骨骼肌运动,达到恢复肌肉正常运动模式的目的。运动模式基于先天的原始反射模式,经过不断利用和感觉的反馈修正,逐步在大脑皮质水平形成和谐的运动控制。如果对瘫痪患者的皮肤感受器反复施加正确的刺激,就可能重建正确的运动模式。,1.1 皮肤刺激,触觉刺激法快速擦刷采用软毛刷,以80100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轻微触摸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温度刺激法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5 s,可促进肌收缩。而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1.2 本体感觉刺激,兴奋手法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的肌腱或肌腹;快速挤压肌腹;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肌;抗阻收缩;挤压关节;骨突处加压。抑制手法轻柔挤压关节;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缓慢推摩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缓慢转动体位;中等温度,但不能高于体温;肌肉持续牵伸;远端固定、近端运动。,1.3 运动控制顺序,个体发育规律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等。运动控制发育顺序关节重复运动等。,2、Bobath技术,Bobath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控制关键点,运用反射性抑制模式,利用生理或病理反射调节肌肉收缩反应,即各种功能性技能都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和其他保护性反应,以及伸手、抓握和松开等基本模式为基础。,2、Bobath技术,中枢性瘫痪治疗的关键控制异常运动模式为此可以通过姿势与运动的基本模式,诱发出非随意反应,从而达到调节肌张力或引出所需要运动的目的。该技术在脑瘫和偏瘫患者应用较普遍。,3、Brunnstrom技术,Brunnstrom技术的核心为中枢神经兴奋扩散原理,瘫痪早期利用协同运动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诱发肢体的运动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正常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模式,形成正常模式,恢复运动控制能力。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偏瘫患者。,中枢性瘫痪运动恢复分期,I 期:弛缓,无随意运动。II 期:出现协同运动,痉挛开始发生。III期:协同运动能随意进行,痉挛加强,且可较显著。IV期:能作脱离协同模式的某些运动,痉挛减轻。V期:能脱离协同模式自由运动,痉挛轻微。VI期:能自由进行单个关节的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无痉挛。,4、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核心是通过刺激本体感觉,促进或抑制肌肉运动。强调对角螺旋斜线抗阻的运动模式。,4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比较,(八)补偿和替代技术,在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经过系统的功能训练而不能全部恢复生理功能时,可用补偿、替代的方法恢复实际活动功能。,1、能量节约技术,指省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用于体力和活动能力下降者提高日常活动的效率和持续时间。基本方法能坐就坐、能站不要弯不抗重力工作复杂动作分解必需品和工作的放置,2、辅助具应用,指通过器具延伸、扩大、补偿患者有障碍的躯体活动,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活动。,主要内容:概念特点治疗技术,第二部分: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作业的功能所需的技能,自我照顾性作业生产性作业文娱作业,肌肉骨骼运动功能感觉认知功能心理社会功能障碍,一、概念针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Tasks),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作业活动类型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文体活动社会交往,二作业治疗特点,针对性根据需要,选择有目的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感知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趣味性治疗环境接近于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功能的改善,劳作的成果,进一步激励患者训练的信心与热情主动性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效果与患者主动参与的程度成正比医生、治疗师、护士以及家属起着监督的作用,三、作业治疗的作用,日常活动自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参加工作享有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享受生活、学习、工作和快乐!,实,用,休息,睡眠,生活,文娱活动,生活起居,OT,游戏,工作,创造性 兴趣,作业性活动,作业疗法是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正常生活,重返社会的桥梁,医院,家庭工作社会,四、与作业活动有关的身体技能,运动技能和素质:肌力?感觉技能和素质: 视觉?智能方面的素质: 言语?心理方面的素质: 兴趣?社交方面的素质:人际关系等,作业治疗措施及其与身体能力的关系,运动,个体,社交,感觉,心理,智能,与 环 境 相 适 应,创造性活动,个人生活自理,业余消遣及文体活动,五、作业疗法发展简史,古代 适当工作、劳动和娱乐活动改善身心健康,有记录,无规律性认识和系统研究本世纪初 用于精神病的治疗一战期间和战后:伤员治疗1919美国创办作业疗法学院二战后:残疾人的身体功能、职业和劳动能力的恢复1954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正式成立近20年与PT并驾齐驱,理论、技术体系 我国作业治疗步伐滞后,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区别,六、作业疗法的种类,(一) 按作业名称分类 1. 木工作业 2. 文书类作业 3. 粘士作业 4. 手工艺作业 5. 皮工作业 6. 治疗性游戏 7.编织作业 8. 日常生活活动 9.金工作业 10. 书法绘画园艺 11.制陶作业 12. 电气装配与维修 13. 认知作业 14. 计算机操作等,六、作业疗法的种类,(二)按作业活动的对象和性质分类1.功能性作业疗法(functional occupational、 therapy)2.心理性作业疗法(psychological occupational therapy)亦称其为支持性作业疗法(supportive occupational therapy)使用的方法是轻松有趣的消遣性活动这类疗法又名消遣疗法(diversional therapy)。,六、作业疗法的种类,3.精神疾患作业疗法(psych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4.儿童患者作业疗法(p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5.老年病作业疗法(ger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以上为现代作业治疗流派,六、作业疗法的种类,(三) 按治疗的目的和作用分类 1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 2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 3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 4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作业 5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 6用于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作业 7用于改善整体功能的作业,六、作业疗法的种类,(四) 按实际要求分类1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作业2能创造有价值的作业活动3消遣性作业活动或文娱活动4教育性作业活动5矫形支具和假肢训练,七、作业治疗应用,适应症神经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四肢损伤:关节炎、截肢禁忌证 意识不清严重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