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论文建 构 思 维 的 云 梯【摘要】“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本文通过较为翔实的教学实例,试图通过这一理论,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搭建合适的思维云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主题词】 最近发展区 语文教学 思维云梯 学习任务“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P.Eggen等,1997)。通俗地说,学生都有两种水平: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现有水平”是指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要通过帮助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用图形表示如下: O A B X轴区间OA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间AB就是该生之最近发展区。当要解决的问题处于OA间时,他可以独立解决;当问题处于AB范围时,他需要同伴或教师的帮助;当问题的思维水平要求在B以外,则即使有帮助,该生也很难解决。从坐标轴上看,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如何实现最近发展区AB的移动(其实是B点的移动)过程,使原本处于最近发展区里的问题,被置于现有发展水平(区)里。一、针对学生实际,找准最近发展区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研究。我觉得,备教法学法的关键应是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但并非不能达到。这就得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所处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当前学生来说)问题。很显然,此时学生的能力层级只处于上图所示的OA区间内,要使学生达到目前这一水平(如图示的AB区间内),教师就得提供必要的支架。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做了提示,要求学生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回答。因此,教师在提此问题之前,必须在适当时候,向学生解说有关这首诗的背景,有了背景这个支架,学生就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找最近发展区,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一番分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以产生式和产生系统来表征。“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它由条件项 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人们在运用程序性知识完成各种活动时,总是根据当前的条件的不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和动作”。例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曾有一问:“雨果称圆明园为世界奇迹,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预习文章时所收集的材料,你能介绍一下圆明园的情况吗?”我们要完成的目标(动作项)是“介绍圆明园”,完成这一动作的条件项(如果)是“对圆明园的了解”。然而,假设学生根本就不了解圆明园,怎么办?继续上面的逻辑:我们要完成的目标(动作项)是“对圆明园的了解”,完成这一动作的条件项(如果)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或“所搜集的材料”。假设条件项“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所搜集的材料”又都不具备,怎么办?那么,其产生的动作项应是“对历史知识的补救性学习或去搜集材料”。上述系统中,每一个条件都是一个步骤,如果缺少其中的一个,任务就很难完成。且在这里,圆明园的介绍是一个程序性知识,是建立在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和“搜集的材料”基础上的。以上分析过程就是教师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教师只要清楚认识到所处于的最近发展区,然后逐步满足以上系统中的每一项条件,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达成这个程序性知识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网上关于圆明园的音像资料或文字资料搜集起来,并在课堂上显示出来,帮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以此达成学习的目标。二、善于启发诱导,引入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困难寻找更接近他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支架,以达成目标的完成。作为语文课,本人认为更多地应在于提问和言语的构建上。构建的过程就是启发、诱导的过程。而启发诱导的目的,就是引入最近发展区。(一)通过问题的拆分,引入最近发展区。可以将抽象、笼统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使这些小问题处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教学支架的设立与现有水平相联系。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含义丰富。教学时,老师曾提问:如何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学生很难直接作出回答。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较难而且过于笼统,于是就将此问题分成如下一组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写到花儿?爸爸与花儿的关系如何?“爸爸的花儿”中“花儿”除了指生活中的“花儿”之外,还指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了什么,“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又包含了什么意思?第题,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问,大部分同学也能说出;第问,尽管有点深度,但因为有了前两问,学生多少会说出较为合理的答案;至于第问,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了前一题的铺垫,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学生通过这若干个小问题,一步步地加以解答,完成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句话的内在含义这一大问题,最终让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又如教学范进中举,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大而又宽泛问题时,可以分解成如下提问:中举前,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如何?中举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又是怎样?这前后不同的态度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通过对问题的拆分,学生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通过问题的拆分,能使大问题细小化。使得不同的问题分别与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相适应,即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联系。(二)通过言语的指点,引入最近发展区教学海燕时,本人问:“作为一种海鸟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使学生能更好完成问题,我补充了一句:“请阅读课首方框内提示的文字,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说说你是从方框提示中哪句话看出来的?”在这里要想回答出关于海燕特点的较为准确的答案,就必须得注意老师补充的话,因为“阅读课首方框内提示的文字”和“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就是回答这一问题的两个基点。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只提问“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而失去用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提示语,学生恐怕一时难以回答,除非他们自己已经找到了以上所提的两个基点。如果学生真的自己能找到,那应该是教师的万幸,也是教学的万幸!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并不取决于其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其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从教学的实际看来,正是因为有了我的“补充”,即有了老师在言语上的指点,学生才得以较快较准确的得到答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最近发展区新课导入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人认为最佳的导入应该是为学习新知识处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而奠定基础的知识而设计。与朱元思书一文是一篇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情怀的美文。教学的重点应落在景物的描绘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上。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祖国大地辽阔,江山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躲避世俗,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与朱元思书即其中一篇。这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其中的“描绘”“奇山异水”是为下文回答“描写”的表达方式服务的。“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躲避世俗,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是为解答作者的感情打下基础的。这个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为下文的讨论设置了一定的支架,同时也紧紧扣住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三、指导教学实践,进入最近发展区(一)依据学生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层级的思维能力予以适当的支架支持。在讨论回答时,往往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有关词句作答。而所要求回答的答案思维方式往往有:找到即可回答;找到后适当删减可以回答;找到后,需对句子进行归纳方可回答;找到后,除需归纳外,还需适当转换方能解答。即要完成这个最终的答案,必须建立在前三个能力点的基础上。可见,在学生找答案的思维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各级不同的支架成分。教学孔乙己时,本人提了如下问题:“找出文中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的人物服饰描写的句子,并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现在不妨作一下思考,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知识或能力:从文中找答案;关于人物服饰描写;“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词语的理解;关于“简洁”与“概括”语词的体会;等等。解读同一问题,由于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或习惯),也会呈现出下列不同流程的答案。能找到服饰描写的句子,但不能体现时代特征;能找到服饰描写的句子,能体现时代特征,但不能说出反映什么时代的什么特征;能找到服饰描写的句子,能体现时代特征,能说出反映什么时代的什么特征,但不完整或欠概括;能找到服饰描写的句子,能体现时代特征,能说出反映什么时代的什么特征,且完整而概括。不难发现,最终答案的呈现是建立在答案基础上的,而答案的呈现又是建立在答案基础上的反之,如果没有答案首先的呈现,就不会出现答案的结果;而没有建立在答案基础上,就不会出现答案的结果,当然就更谈不上答案的存在。据此,不同学生之所以得到如此不同的层级性答案,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层级不同,即他们处于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内。所以要使低一层级能力的学生回答出比其能力层级高的答案,就必须予以适当的支架,使这些学生通过支架进入与之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最近发展区),然后撤消这一支架,建立新的支架,使学生进入与之临近的较高的最近发展区,以此类推,直到最终答案的完成。根据以上思路,教师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服饰的句子,甄别这些描写能不能体现时代特征,如果能,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就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的去思考,最终较好的完成了任务。(二)针对某一难以一时回答的问题,应提供或寻求必要的支架,指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一般安排在第二课时。在讨论本文的环境描写时,往往一开始就提及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个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对于以上这个问题,我认为启发学生思维的较好方式应是:先让学生回顾环境描写分类,本文有关的环境描写属于哪一类;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属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环境描写作用的要点;(如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举例再次提供支架,以唤起记忆)最后让学生说说环境描写的句子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按以上步骤,作如下引导。本文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的内容重在“风雪”上,其作用有二:一方面可以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教学中多数同学能回答出渲染气氛方面的作用,而在推动情节发展作用的认识上反映较为冷淡。为此,教师就举了学生学过的荷花淀中“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的句子,让他们回顾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大部分同学依据记忆能回答出“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然后再次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说说“风雪”的作用。这一下,经过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能体会并说出其具体作用。(三)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最佳作业。作业设计是一门学问。作业难度太高,学生思考了半天还是毫无进展,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将选择的作业集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最佳。本人在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节后,设计了一份作业: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这份作业中的“动作描写”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所创设情景(看录象,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即为完成作业的有效支架。所以本人认为这份作业设计的较为合理。它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这份作业。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语文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莱芜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阿克苏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舟山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马鞍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滨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邢台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迪庆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黄山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青岛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白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中国五矿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完整)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潜江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55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水电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 荒山承包合同补充协议
-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总结及经验分享
- 2025-2030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及管理优化与发展策略报告
- 村干部考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课件 马工程 第1-5章 教育及其本质-第5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模拟题及答案
-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流程与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