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论文追求文本细读,激活有效课堂【摘 要】 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服务于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程度。而学生只有以“文本”为本,“预透文本”,“读透文本”,“钻透文本”,去积极参与,去互动合作,去思考探究,才能让有效课堂“激活”起来。【关键词】 文本细读;有效课堂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有效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显然,教学建设重视通过文本内容的细读,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所提倡的文学批评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指读者对文本中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本等因素应精心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本文内所有的意义。这种方法也被称作是“充分阅读法”。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对文本细读概念借鉴与活用,服务于阅读教学,具体指读者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进而对作品进行细致和精确地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准确和透辟的理解。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传统钻研教材的指向较为单一,主要是寻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预设要突出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是将文本作为学习语言的例子来解剖,而文本细读则呼唤语文教师的备课应具有新的理念和新的视野。所以,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走到语言文字中去,一切都要用文本说话。那么,如何达到用文本说话,让有效课堂“激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一、预透文本细读的“本”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由此想到,曾几何时,洋思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欢迎推广,源于老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源于学生课前有效地自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课前的文本细读预习,仅仅利用课堂短短地40分钟进行有效教学是不可行的。例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文章,如果让学生初读一遍课文,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甚至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或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想象。这时恐怕只有几个好的学生能附和老师几下,而大部分学生会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什么呢?因为此文章篇幅长,对于刚迈入初中两三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连这篇课文的有些字音都还没读准,句子都还没读通顺,词语都还没理解,那还怎么去和文本发生交流。更谈不上交流的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了。所以课堂就只剩下老师和文本的对话,而学生的参与情况,思维状态,情感体验,学习效果,课堂气氛都会很不好,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了。反之,如果们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让他们在充分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自读、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课间做一个游戏,拿出一块黑布,把自己的眼睛包住,然后请走上讲台,把黑板擦干净。看看自己能做得怎么样?擦黑板的时间估计是正常人的几倍?当你擦黑板时别人笑你,你的感受如何?2. 假如是一个盲人,会有什么感受?若让大家构思一个以盲孩子为话题的故事,你会怎样构思?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3. 这篇文章的导语告诉我们本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你能把文中所有写景的优美句子都划下来吗?文章除了景美,还有什么也美?4. 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要想完成以上这些预习任务,他们必须要细读文本,深入文本,预透文本才能找到答案。所以说只要有了以上的这些预习,学生就会牢握文本,那么上起课时学生的参与情况,思维状态,情感体验,学习效果,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就会很好。因此,对于长的文章老师千万不要急着组织学生对话,直奔文本重点、中心,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晨读课、课前及课堂反复预透文本,然后老师从文本理解的角度、品析的角度、探究的角度、发现的角度等去设计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探、合作交流进行文本的解读。 “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文本细读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这样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二、读透文本细读的“读”语文姓“语”。语文的文学审美鉴赏功能、个人情感体验的特性、得天独厚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分享的主题活动,使语文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语文课堂必须贯彻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不是花里胡哨的热闹表演,不是走马观花的浅尝辄止,而是立足语文课堂关注文本进行细读品味鉴赏,从中体会语言的真善美。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课文中往往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所以,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借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准训练点,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进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我将此课定位为诗歌的朗读指导,但我们都知道诗歌的朗读绝不是架空文本的,而是应将诗歌的语言品析和朗读指导完美的结合起来,带着学生在品中读,在读中品。所以我用了三读文本教学,第一次读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之后用“天上的街市是的,因为”的句式说话,通过让学生找到“明亮”、“美丽富足”、“幸福”这样的词语来达到对这首诗的整体感知,这一读仅仅是粗读。第二次读是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研读中,将需要重读或拖长音读的词记录下来。而我们知道诗歌中需要重读或拖长音读的词往往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这次我就带着学生逐步探究值得品味的字和词,并且用了这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来耐心引导,细致指导,仔细推敲像“世上没有”这些需重读的词的妙处,经过这样的细品细读后,学生的朗读效果自然又上了一个台阶;第三次读是我在介绍了此诗的背景之后,带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拿天上与人间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归纳出与第一次读形成鲜明对照的词,如“黑暗”、“丑恶贫困”、“凄惨悲凉”等。同时我还让学生找出诗中哪些词句能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哪些词句能表现诗人的信心?这三读紧扣文本,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从语言入手,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领悟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主旨,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言语则是家的基石。“朗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把好钥匙。只有反复朗读文本言语,运用粗读、重读、熟读、美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去读透文本言语,牢牢抓住言语从整体感知文本、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等多方面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文本这株大树根深叶茂,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从而激活课堂教学。三、钻透文本细读的“细”做语文教师的都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前提。这是因为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但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解读,必然避免不了课堂教学的苍白、无聊、无效。其实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引入了文本后,就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理解课文内容,并深一层引导学生仔细的欣赏、品味课文的谋篇布局之巧,语言之精,寓意之深,修辞手法运用之妙。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挖掘一看便知的文本外显价值,更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隐价值。王崧舟老师曾指出:现在的教材绝大多数一看就懂,所以很容易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滑”过去,而不是像犁地一样“犁”过去。“滑”过去和“犁”过去,是两种功夫、两种境界,最后的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的确,有些文本粗看似乎很为浅显易懂,似乎没有什么语言特色或深刻内涵。我们会觉得没什么好教的。但实际上,不是没什么好教,也不是没什么好学,而是我们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如果我们把文本提升到文学层面,把文本提升到文化层次,如果我们善于挖掘这简单中的不简单,往往简单的文本就会变得不简单。例如:口技这篇文言文,很多老师会把疏通字义作为此文的分析重点,而对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却粗枝大叶分析一下就过,我却认为后者更需深入解读。此文章一开头就扣住“善”来写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因而在教学时我就紧扣这一个“善”来提问,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从以下几方面去深入讨论挖掘。譬如从表演者看:“善”在声音有大小,“善”在声音有远近等等;从作者的描述看:“善”在文字的生动,人物情态的描写生动,修辞等;从构思看:“善”在正面的描写到位,侧面的烘托好等。学生说的越多,就说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越深刻,这样就能指导学生细品课文了。又如湖心亭看雪一文,我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一个表现张岱看雪行为的关键字“痴”,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入讨论挖掘,譬如张岱“痴”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如此“痴迷”?他“痴迷”什么呢?他“痴迷”的西湖雪景描写中的“量词”有何特点?能不能换成其他词?文章中还有像张岱一样“痴迷” 西湖雪景的人吗?“痴迷”的程度一样吗?通过以上这些讨论挖掘,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能指导学生有效地细读文本,钻透文本,又能调动学生研讨的积极性,从而激活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课堂。“文本细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没有好的文本解读,就没有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只有自己先走进文本,以词语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世界,紧抓文本中的关键词,突破开去,启迪学生感悟文本的灵性,收到知言居要、举一反三的效果。王崧舟老师在文本细读策略中曾说过:“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因此,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的细读。从这个意义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课堂”开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有赖于老师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在立足文本细读这一主阵地的基石上,“预透文本”,“读透文本”,“钻透文本”,使学生汲取文本中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激活课堂教学。参考文献:1浙江省教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移动东营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六盘水市中石化2025秋招写作申论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中国移动大兴安岭地区2025秋招面试无领导高频议题20例
- 安康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邵阳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新疆地区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那曲市中石化2025秋招写作申论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中国联通甘孜自治州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汕尾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安全环保岗
- 中国广电白银市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模板下载
- 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护理
- 2025年江苏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文化圈重构-洞察阐释
- 爱心义卖班会课课件
- 化验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阴挺的中医护理
- 中药熏洗法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化图册
- 2023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生物学假阳性处理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