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战国 思想家,教育家)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基础知识1、解词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田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重大责任;这个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捣土用的杵 空乏其身:资财缺乏,使受贫困之苦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行拂乱其所为:不顺;颠倒错乱百里溪举于市:市井之间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人恒过:常常犯过失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征验,表现 而后喻:了解,明白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2、写出通假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忍 通 (韧) 意思为使坚韧曾 通 (增) 意思为增加衡 通 (横) 意思为阻塞、不顺拂 通 (弼) 意思为辅佐(二)理解和背诵1、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1) 一个人要担负责任,成就大业,必须经历怎样的一番磨练?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磨练的作用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文中针对国君提出的警告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作者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 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使人萎靡死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国外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国家就会灭亡。2、 三皇五帝皆有煊赫成就,文中第一段中为何偏偏举舜这个人物? 答:舜成就一番大事前,经过了艰苦环境的磨练。引用他的事例对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3、 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练。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和诸葛亮出师表中哪些治国观点相同。 强调法治,亲贤远佞。6、本文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现在青少年的生活中似乎已没有那么多“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生于忧患”岂不失去了现实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有看法。 重要的是具有忧患意识而不是非要自讨苦吃;真正的“忧患”是精神上的挫折,要正视挫折,磨练意志,激发斗志。7、作者在文中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请你也用一句成语或名言来表达这一内容。答: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8、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了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答:三方面(由原句分析可得)努力学习科学文代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掌握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磨练意志,把遇到的苦难当作提高战胜自己的机会,积累经验,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9、人生是一次远航,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你身处逆境时,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答: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的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的迎接暴风雨的挑战。(参考)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几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 时的 思想 家 教育 家,后人尊他为“ 亚圣 ”他和孔子并称“ 孔孟 ” 。2本文出处 孟子告子上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同“德”,感激恩德。)2解释加点的词语鱼,我所欲也 (想要) 死亦我所恶(厌恶)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有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不只,不仅仅)贤者能勿丧耳(丧失,丢弃) 弗得则死(不) 蹴尔而与之( 践踏 ) 乞人不屑也( 认为不值得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指优厚的俸禄 )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好处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 停止 )三、理解背诵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并写出一句能体现这一中心论点的诗句及作者。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文天祥(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反复的论述了“道义”高于一切的道理,要人们应具备舍生取义的节操,指出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可耻的。3、这篇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从而论述舍生取义的道理。(2)事实论证(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然行道之人不变,乞人不悄这一事例来论证。(3)正反对比论证,第三段用见利忘义的行为和舍生取义进行对比,从而批判这种行为可耻。以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以万钟虽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论证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的可耻行为。用“向为身死而不受”和“今为之美为之”进行对比,说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的荒唐。(4)道理论证:第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不义”重于死的道理。 4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在有的时候“患有所不避”? 尽管人们惧怕、讨厌死亡,但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就是不义,那就是丧失人格,有的人为了义,为了人格,宁愿不避祸,选择死。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句中的“是心”指什么心?你对于作者的这一观点作何评价?舍生而取义之心。人心总是向善的,但有人却常常为利所动、为势所屈,弃善而从恶。“贤者”之所以成为“贤者”就是因为他能不为利所动、不为势所屈。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文中列举“行人”、“乞人”的事例有什么目的?论证全文论点;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与下文构成鲜明的对比。7文章结尾的“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强调了什么?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种做法应该停止,这是一种见利忘义,丧失本性的做法。义应该成为人的一种本性。8对古代圣贤来说,“道义”最重要,但道义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众多的 “义”中,你认为最该坚守,最不能放弃的是那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参考:在众多的“义”中,诚信是最不该丢弃的,因为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立业之本,唯有坚守诚信,你才会取得他人的信任而充满自信,你的事业才会得到他人的支持而蒸蒸日上。丢弃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9“一箪食,一豆羹” 的例子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篇章中曾有类似的例子,写出原文语句及出处。乐羊子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尸子),廉(方正)者不受嗟来之食(礼记檀弓)10关于“舍生取义”的思想,孟子还有类似的表达是什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1“舍生取义”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去年,在抗击“非典”的这场战斗中,在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医务人员,他们为了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不惜牺牲家庭幸福甚至自己的生命,同病魔展开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又如: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广大官兵们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筑起一道道坚强的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成为当代最可爱的人。12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作者却提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同意作者的观点,“义”是人格的基石,在“生”与“义”相冲突时,贪生是懦夫,舍生而取义方大丈夫之所为。13面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这种“不受”是否不识时务?请简明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不受”并非不识时务。因为这是污辱性的施舍,是不义的行为,受之有损于人格,所以宁死也不能接受。14本文强调的是“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利”显得也尤为重要,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该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二者不矛盾。不管何时,义都应是我们坚守的,是我们人格的基石,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利的地位日见重要,我们更应该做到利和义的和谐统一,在坚守道义的基础上获利,利益才能长久,否则见利忘义,到头来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可悲下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助产士国考试题及答案
- 雨水收集系统材料质量检测报告
- 废弃建筑塔吊处理方案设计
- 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分析报告
- 无事故安全记录企业荣誉证书模板
-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培训
- 生物实验安全操作标准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概念
- 姑苏区品牌活动策划方案
- 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班会活动策划
- 《环境生物技术》课件
- 2024年自动化设备主管第一季度工作回顾以及反思
- GB/T 10599-2023多绳摩擦式提升机
- 2012湖北公务员职位表
- 万千教育学前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 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地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SPC八大控制图自动生成器
- 杨儒贵版高等电磁理论课后习题解答
- 重大危险源清单及控制措施清单
- 《风景谈》课件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