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阅读检测.doc_第1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doc_第2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doc_第3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doc_第4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升高语文衔接【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完成第114题(一)善待挫折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挫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最终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2第节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 3第节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4分)答: 4第节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答: (二)细胞“钻孔”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已经能够在细胞膜上打洞钻孔而不损伤细胞。这个技术可称为细胞“钻孔”术。在通常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出生物体内的细胞的,而作为细胞外层的细胞膜,更是薄得出奇。要在这么薄的膜上打孔,那钻头应该多大呢?这确实不可思议!然而,再难的事也难不倒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一批美国生物化学家经过千百次实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钻子”,并且在钻孔后还能把细胞完好地封闭起来。细胞“钻孔”术很有趣,做法大体是这样:首先将需要钻孔的细胞放在特制的溶液里,冷却至0以下,然后对溶液实施瞬间放电,这样,细胞就被“电子钻”钻出微孔。孔眼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一般说来,电压越大,所钻孔的直径就越大,反之则小。钻了孔后,又怎样把孔封起来?科学家们从实践中摸索到一个巧妙的方法:让钻好孔的细胞的温度回升到30以上,细胞膜就会膨胀,自动地把孔封闭起来。1980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应用细胞“钻孔”术,首次制成第一批“药物导弹”。他先从人体抽出红细胞放于溶液中,冷却至0以下,在1/1000秒时间内用一千伏电压钻孔后,把它放入到药液中,让药液由“孔”进入细胞内部。最后,将温度上升到32使细胞膜封口。这样,以细胞为载体的“导弹”就制成了。“药物导弹”可以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而不伤害其他未受感染的组织和正常细胞。例如,有一种毒性很大但能治疗肝癌的药物,它很不稳定,进入人体会伤害其他正常组织,并分散而失效。把它做成以红细胞为载体的“药物导弹”,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它就随血液流动,直到红细胞老死后,被送到肝内分解,此时“药物导弹”便发挥作用,向肝癌细胞进攻,抑制肝病发展,取得较好的疗效。细胞“钻孔”术的发明,迄今不过20多年,但其在应用方面已呈现出可喜的前景,“药物导弹”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上,被人们称为医学上的一项重大革命。至于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治疗遗传病、血液病等顽疾,现在刚刚开始研究,据科学家预计,21世纪初,其研究成果就可以逐步进入临床应用。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答: 6阅读第、节,请说说在细胞膜上“钻孔”困难的原因。(2分) 7第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8第节中,加点的“它”指的是什么?(2分)答: 9根据本文科学家摸索出一套给细胞“钻孔”的技术过程,你觉得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3分)答: (三)特蕾莎修女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特蕾莎修女清醒地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挺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饿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疼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地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袒露的心灵。她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那些脸上肌肉只会做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节的内容。答: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1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文章第、两节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塑造人物,具体说说它们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答: 13联系生活或课外阅读,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答: 14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十位人物是梁万俊、任长霞、田世国、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刘翔、桂希恩、牛玉儒、孙必干。请你选择其中之一,为他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辞,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答: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518题。(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谗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薄暮冥冥( )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山间之四时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 17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4分)甲: 乙: 18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异同,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具体分析。(4分)答: 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1要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2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3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4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二)5细胞“钻孔”术 6很难在薄得出奇的细胞膜上钻孔,又不损伤细胞;难以找到合适的“钻头” 7列数字,用具体可感的数字说明利用细胞“钻孔”术制造“药物导弹”的操作步骤以及艰难程度。 8“它”指的是已经被钻孔的红细胞。9示例:(1)百折不挠的精神;(2)持之以恒的精神;(3)严谨细致的精神;(4)实践探索的精神(5)勇于创新的精神答出两点即可。(三)10特蕾莎修女救助一切苦难者的事例。11特蕾莎修女是一位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的人。12第节的事例描写了特蕾莎修女去世时人们悼念她的隆重场面,从侧面烘托出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第节中特蕾莎修女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时的朴实的语言,从正面表现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13例:美不仅是外在的容貌,漂亮的衣着,美更应该是爱的代名词。简爱容貌普通,却赢得了最美好的爱情。美,只有与爱结合,才能散发永恒的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