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8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易错题集训(时间:45分钟分值:110分)一堑一智,提升能力。一、(2016河北省正定中学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注:洛阳是作者的家乡。洛阳牡丹天下闻名。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当时金人南侵,洛阳已沦陷。青墩溪:在浙江省桐乡县,作者年老退隐之地。1“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有几重意味?说说你的理解。(5分)答:_ _答案:“路漫漫”,一谓远离故乡,长路漫漫,无由再达;二谓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已久,自己离乡的时间亦久(十年);三谓国破家亡,虽自己无力回天,但心中耿耿之志仍未消歇。(任答两点即可)2有人说“东风看牡丹”看似闲暇有致,实是一种极为悲苦的写照。如何理解?(6分)答:_ _答案:这句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人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二、(2016河南省信阳市第一次调研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乱后春日途经野塘韩偓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注: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3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5分)答:_ _答案: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4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6分)答:_ _答案: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三、(2016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调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注: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5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_ _答案: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6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四、(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第三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1分)鹧鸪天惜别宋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危弦:哀弦。捩柂(li du):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7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答:_ _答案:巧用空间转换,描写了一幕凄楚凝重、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8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答:_ _答案:以乐景写哀情。“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化虚为实,“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比喻,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来比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意思对即可)五、(2016广东省惠州市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910题。(11分)步出城东门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9开头两句与全诗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请作简析。(5分)答:_ _答案:这两句写了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抒发思友、思乡之情做了铺垫,并把这种感性凸显出来。对友人和家乡的深刻感情是主体人物出城、遥望的原因和动机,这种感情使主体活动富含意蕴。10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_ _答案:表现了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之情(或:表现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不能与友人同回故乡的惆怅之情)。友人已去,不可追及;现实种种阻隔,想回故乡而不得;愿望只能在想象中实现。六、(2016河南省南阳市期中质量评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11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1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眼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答:_ _答案:同意。理由:从意境上看,孟浩然诗仅限于洞庭湖、云梦泽、岳阳城,境界还不够广阔;而杜甫诗写洞庭湖,其意境则拓展到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天地都包容在内,境界广阔而旷远;意境的广阔表现出诗人博大的情怀。(意合即可。如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答案: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伤己忧国的思想感情。第三联写诗人失去亲朋消息,自己既老且病,与孤舟为伴,漂泊在外,流露出孤苦无依的悲伤。第四联写战乱不休,诗人感伤落泪,表达了作者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局面的忧伤。(意合即可)七、(2016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第一次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314题。(11分)春怀示邻里陈师道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注: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粘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僧:作者自指,自嘲自己像个游方和尚,经常浪迹在外。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13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断裂的墙被雨淋湿,蜗牛爬行留下歪斜的“字迹”。老屋久无人住,任凭燕子飞来做巢。描绘了萧条破败、凄凉冷清的居住环境。14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 _答案:首联虽写生活清苦,但诗人苦中作乐,“蜗成字”“燕作家”写出了诗人闲适乐观的心境。颔联写自己也想外出追寻点儿欢声笑语,但又怕归来后鬓角会更染上尘沙。显示出诗人虽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保持着傲然的情操,不愿在尘世中追名逐利。颈联即景抒怀:先写风翻蛛网,却是网开三面,昆虫仍好有个避开的去处;次写雷动蜂窠,那些蜂儿也仍然有主,有秩序地拥簇在一起。而人在尘网之中,却是纷扰不断,屡屡触壁,难有回旋的余地,表达了他对人生坎坷、世路崎岖的慨叹。尾联写自己屡屡失约,没能与“南邻”赏春,充满了伤春伤时的遗憾之情。八、(2016广东省“四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11分)后庭花 许棐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注:湘管:毛笔。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15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5分)答:_ _解析:注意辨析修辞,结合诗句进行解释,注意答出修辞效果。答案:这句词运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用“红”代“花”,“绿”代“叶”,(1分)把花、叶人格化,(1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暮春的残败之景,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寡欢的心情。(1分)16这首词的情感复杂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_ _解析:本题结合诗的注释,应属思人之作。注意结合诗句“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即可归纳概括出来答案。答案:无尽的相思之情。“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泪如雨下,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2分,大意正确即可)孤独寂寞之情。“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2分,大意正确即可)年华易逝的哀怨之情。“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对东风的怨恨和青春易逝、红颜短暂的无可奈何的哀怨。(2分,大意正确即可)九、(2016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11分)咏愁石象之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17颈联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使用比喻(化虚为实)加夸张的手法,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匝地丝”,将抽象的愁具体化,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18宋诗略评论这首诗写愁“有神无迹”。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 _答案:这首咏愁之作,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诗歌首联写“愁”来、去的特点和于人身、心的体现;颔联写“愁”产生的时间;颈联写“愁”的情状;尾联总结性的写“愁”无处不在。整首诗无一“愁”字,却从多个方面表现了“愁”,可谓“有神无迹”。十、(2016河北省重点中学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11分)送许时用归越明汪广洋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注:许时用:许汝霖,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