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真题分章汇总(必修2).doc_第1页
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真题分章汇总(必修2).doc_第2页
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真题分章汇总(必修2).doc_第3页
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真题分章汇总(必修2).doc_第4页
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真题分章汇总(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必修2部分)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1、(08北京卷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和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哟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哟占1/2答案:C解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哟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说明无尾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有尾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这也说明存活的无尾猫都是杂合体,即自交的无尾猫都是杂合体.在自交多代的每一代中总出现1/3的有尾猫,其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导致的.若让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中无尾猫占1/2。2、 (2008江苏卷13)人类Rh血型有Rh+和Rh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的人有Rh抗原,Rh的人无Rh抗原。若Rh+胎儿的进入Rh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母亲又怀一Rh+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 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A B C 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rr,父亲的基因型为R ,由于两个儿子均为Rh+,因此两个儿子的基因型均为Rr,不一定与父亲相同;在怀第二胎时,由于母亲有过一次免疫过程,相当于第二次免疫,因此免疫反应的强度增大。3、(2008广东理基45)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的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3/4 B1/4 C3/16 D1/16答案:B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有16种组合;基因型有9种,分别是:1AABB,2A bb,2aaB ,4A B ,1AAbb,2A bb,1aaBB,2aaB ,1aabb;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A B 、A bb、aaB 和aabb,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只有AABB,占1/16。 4、(2008广东理基46)右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答案:B解析: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II5患病,其基因型为XbY,由此推出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再推出II3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所以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可能生出色盲的孩子(男孩),其概率是1/8。II4的基因型是XBY,与正常女性婚配,若女性是携带者,则后代可能患病;若女性不是携带者,则后代正常。6、(2008广东卷33)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型B和T同时存在(B T )T存在,B不存在(bbT )T不存在(B tt或bbtt)性别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分离比为 。(2)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3)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答案:(1)F1的基因型为B bTt, 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1自交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9:3:4。 (2)基因型为bbTT的 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bbTt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1。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知识,同时涉及到性别决定问题,正确理解和运用图表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雌雄异体的高等动植物的性别决定与染色体有关.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与两对核基因有关,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bbTT的雌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2有B T 、bbT 、B 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表中信息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第(2)(3)问中凡雄株基因型为bbT ,凡雌株基因型为B tt或bbtt,先写出亲本的已知基因,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来推断出亲本的未知基因即可。7、(2008宁夏卷29I)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基因型是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为 和 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为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答案:4 AaBb AaBB AABb AABB 解析:本题是有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要正确把握题干中“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的含义。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的植株开紫花,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基因型的植株开白花。AaBb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例是9:7。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其子代的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AABB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8、(08全国一31)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请回答:(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4)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本。答案:(1)不是因为F1植株是杂合体,F2代性状发生分离(2)能因为F1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能分离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黄种皮=9:3:3:1(4)绿苗紧穗白种皮aaBBddAabbDd母解析:考查了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从题意可知,亲本是纯合子(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是AaBbDd,F2会发生性状分离,形成八种(即23)表现型,其中绿苗松穗白种皮为三隐性重组类型(aabbdd)。如果杂交失败,能进行自花受粉的只能是母本绿苗紧穗白种皮(aaBBdd),纯合子自交,基因型和表现型保持稳定。如果是正常杂交,F1是紫苗紧穗黄种皮的植株,基因型应该为AaBbDd;但亲本发生了基因突变,出现了紫苗松穗黄种皮(A bbD )的植株,显然,发生基因突变的基因是母本的紧穗基因(B),由于基因突变的稀有性,同时发生其他基因也突变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即只考虑一个基因的突变),故F1得到的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基因型极可能是AabbDd。9、(08山东卷26)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种,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4)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已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c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答案:(1)4aaBb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2)13和11;正常和矮生都有(3)Y;X突变体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而Y突变体由于其模板mRNA多了一个碱基使得氨基酸第一个往后都发生改变。(4)b.在正常植株提取A基因,把A基因转入矮生植株;c过段时间测量高度,和原来的矮生植株作比较原来的矮生植株变正常植株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考查了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突变及基因的表达,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以及实验的设计、结果的预测与分析等知识,并注重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AaBB与aaBb杂交,其杂交子代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有正常株红果、矮生株红果两种表现型。AaBB自交产生矮生株黄果的概率为0。aaBb自交产生矮生红果与矮生黄果两种类型,其比例为3:1,其中产生矮生株黄果的概率为25%。(2)AA植株的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其产生的雌配子中要么有两个A基因及相应的两条染色体,故其产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3或11,这种情况下AA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a或a,表现型为正常或矮生。(3)在突变体X株高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此为碱基替换导致基因突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只有一分子氨基酸发生了改变,甚至没有改变。在突变体Y株高基因产生的mRNA中,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此为碱基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突变,在翻译形成蛋白质时,含增多的碱基U及其后面的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都可能发生了改变。(4)题干中提到“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若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则根据“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而设计实验的思路是:a.分别测定正常株(AA或Aa)与矮生株(aa)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题中已给出,其引导作用是实验现象的测量依据)b.用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株体内过量表达,用转基因技术抑制A基因在正常株中的表达。(扣题干中的提示信息)c.测定两组植株体内的赤霉素含量和两组植株的株高情况并记录结果。(扣a中的引导信息)与的答案已经在题干文字信息中存在了,但需要变通。赤霉素不是蛋白质,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控制生物性状的,包括通过控制结构蛋白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和通过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两种方式。10、(08四川卷31)(18分)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性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种,表现型有种。(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其基因型是;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的表现型为,其基因型是;(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答案:(1)9、4;(2)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全部感染(或非糯感染)、HHrr、抗病和感病(或非糯抗病和非糯感病)、HHRRHHRrHHrr;(3)基因突变、HHRr解析:本题着重考查遗传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遗传规律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共有9种基因型:1AABB、2A bb、2aaB 、4A B 、1AAbb、2A bb、1aaBB、2aaB 、1aabb;四种表现型:分别是A B 、A bb、aaB 和aabb。(2)根据题干假设,若为母本(HHrr)自交,则其一定表现为感病,若为父本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基因突变,则F1中基因型有HHRr,其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非糯,但会表现出抗病与感病的分离。(3)若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出现同样结果不可能是母本自交不表现出这种表现型,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2008江苏高考卷7)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蚕豆的雄蕊 桃花的雌蕊 蝗虫的精巢 小鼠的卵巢A B C D答案:C.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而桃花的雌蕊中减数分裂已经完成,形成了卵细胞等生殖细胞,观察不到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动物的卵巢中的卵子的生成只能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也观察不到整个过程。2、(2008广东理基48)对右图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我们可以判断该图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图像。该期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纺锤体上。所以选项C、D不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进行部分交叉互换,选项B正确。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的变化。3、(2008广东卷9)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C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考查了识图及图文转换能力。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2008广东卷21)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A分裂问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答案:CD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两者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的行为和有丝分裂基本一致,都有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现象等;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5、(08重庆卷5)下列有关酿脓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DNA或RNA,其中贮存着它的遗传信息B.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C.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D.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答案:B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免疫学的相关知识。题中A、B、D选项均涉及免疫过程,其中A、B主要涉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而D项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于免疫过程无关。6、(2008江苏卷28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常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liangdui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答案:(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AbD.abd或Abd.abD(3)A.a.b.b.D.d (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解析:该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题图中得知,A和b 连锁、a 和b 连锁,D和d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昆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两两相同,其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该细胞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也复制),在后期两套基因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即每一极都有A、a、b、b、D、d。该昆虫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这两种分裂的间期D基因复制,而两个D基因的分离是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即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验证A、a与D、d 的自由组合,要排除B和b基因的影响,即让交配后代中B和b控制的性状只有一种。所以是让该个体与aabbdd或aaBBdd进行交配(即测交:AaDdaadd),也可与AabbDd或AaBBDd进行交配(即自交:AaDdAaDd)。7、(2008广东卷36)(8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陛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2)一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一6的基因型为 ,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3)假如一10和一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答案:(1)A D (2)1/4 aaXBY 8 (3)2/3 1/8 7/24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病显隐性性状及遗传方式的判断、个体基因型的推写、概率的计算等。患甲病的夫妇生出了一正常的女儿,甲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正常的夫妇生患乙病的孩子,乙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由图可推知个体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则II-5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Y,一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8。若只研究甲病,一10的基因型为Aa(概率2/3)或AA(概率1/3),一13的基因型为aa,则二者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2/3。若只研究乙病,一10的基因型为XBXB(概率3/4)或XBXb(概率1/4),一13的基因型为XbY,则二者生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8.10与13生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1/8),即7/24。8、(2008江苏卷27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III-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由于III-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III-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如果是男孩则表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是女孩则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AAXBY 1/3或AaXBY 2/3 (4)1/60000 和 1/200 1/60000和 0;优先选择生育女孩解析:该题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概率的计算以及遗传咨询等相关知识。根据系谱图,一对表现正常夫妇(I1和I2)的女儿(II2)是甲病患者,从而判断甲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其父亲(I2)正常,所以可以排除伴X遗传,即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正常夫妇(II2和II3 )的儿子(III3)是乙病患者,从而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根据题干,从而确定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分析得出II2的基因型为AaXBY、II3的基因型为AaXBXB,其正常儿子(III2已确定为正常)的基因型为AAXBY或者AaXBY,其概率分别为1/3、2/3。正常女性(III1)是甲病携带者(Aa)的概率为1/10000,其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100002/31/4=1/60000;正常女性(III1)是乙病携带者(XBXb)的概率为1/100,其儿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1001/2=1/200,其女儿患乙病的概率为0。所以从优生的角度考虑,建议该夫妇生女孩。第3章 基因的本质1、(2008江苏卷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 + DNA酶 加入R型菌 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 + DNA酶 加入S型菌 注射入小鼠R型菌 +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S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S型菌 + DNA酶 高温加热后冷却 加入R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D解析: 中DNA酶能够将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不能够将R型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小鼠能够存活;中本来就是有毒的S型,因此小鼠死亡;由于高温加热,可导致R型菌死亡和DNA酶变性失活,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是S型细菌的DNA,因此小鼠存活;由于高温加热导致S型菌死亡和DNA酶变性失活,注入小鼠体内的只是R型菌的DNA,因此小鼠存活。2、(2008江苏卷9)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G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段之一为( )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整个过程中DNA复制了两次,一共得到四个DNA分子,由于只有链发生改变,因此以链为模板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结构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链根据题意改成了-IGTUG-,因此以链为模板复制的DNA碱基序列为-CCAAC-。3、(2008广东卷26)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B在细胞核内进行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ABC解析:此题考查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条件与场所等基础知识。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需要ATP和多种酶的参与,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是相同的,真和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但细胞质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特定的细胞器中。4、(08全国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答案:D解析: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和内部的核心(核酸)构成。其生理特点是在细胞外部表现生命特征,只有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才能繁殖后代,所以病毒的培养只能利用活的宿主细胞。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人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第4章 基因的表达1、(2008江苏卷10)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答案:D解析: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根据题意可知,在叶绿体中DNA能够转录,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可以推测叶绿体中存在核糖体,但是叶绿体作为细胞器之一,其功能要受到细胞核的调控。2、(2008江苏卷24)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答案:BD解析:图中的4条链是4条结合了多个核糖体的mRNA,而不是3条多肽链;由图可知,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在合成多肽链过程中,每一个核糖体均可以同时合成一条多肽链,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速率。3、(2008广东卷2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对翻译的影响。考生对基因突变的三种情况“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非常熟悉,但此题主要考查了核苷酸对缺失后对翻译过程的影响。题干中“基因的中部缺失”这一信息非常关键,根据这一信息可判断出基因会有蛋白质产物,但可能造成翻译在缺失位置终止或在缺失部位后的氨基酸序列、种类等发生变化。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2008宁夏卷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知识。基因重组是指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主要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故答案为C。2、(2008广东理基47)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具有低频性、普遍性、有害性、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不同基因的突变频率不相同;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点复制时也可以产生基因突变。3、(2008广东卷7)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适龄生育基因诊断染色体分析B超检查ABCD答案:A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时,要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从题中所给图示分析,当母亲年龄大于30岁后,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迅速增大,所以预防此遗传病要适龄生育。4(2008广东卷10)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 )A雄犊营养不良B雄犊携带了X染色体C发生了基因突变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变异的相关知识。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可能是双亲携带矮生基因,或者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是后代营养不良。雄犊具有X染色体并不一定是矮生性状,如双亲中的父本。5(08山东卷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用排除法做题。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由此可知A、B答案是正确的,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故选项C正确。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2008江苏卷2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答案:BCD解析:物理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在;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并没有形成新的基因;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三倍体无籽西瓜;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2、(2008广东卷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育种的几个基本方法的特点。正确把握“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及其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可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使水稻获得抗性基因,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性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只是让单倍体原有的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加倍,无抗病基因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变异。3、(08全国一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四个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割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3 B.4 C.9 D.12答案:C解析:考查了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片段的有关知识。这道题目可以转化为单纯的数字计算题。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位点被该酶切断,可以切得的种类有:a、b、c、d、ab、bc、cd、abc、bcd九种。4、(08天津卷4)为获得纯和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考查生物育种的有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一共采取了三种育种手段: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过程是多次自交和筛选,使得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提高;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采用任一株F1的花药均可;是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的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筛选纯和高蔓抗病支柱的过程实质就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过程,即使得高蔓抗病基因的频率升高。5、(08重庆卷31)(21分)2007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请回答以下有关家蚕遗传变异的问题:(l)在家蚕的基因工程实验中,分离基因的做法包括用对DNA进行切割然后将DNA片段与结合成重组DNA,再将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进行扩增等(2)家蚕的体细胞共有56条染色体,对家蚕基因组进行分析(参照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应测定家蚕条双链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3)决定家蚕丝心蛋白H链的基因编码区有16000个碱基对,其中有1000个碱基对的序列不编码蛋白质,该序列叫;剩下的序列最多能编码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序列叫(4)为了提高蚕丝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通过家蚕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变异和进一步的选育来完成这些变异的来源有:(5)在家蚕遗传中,黑色(B)与淡赤色(b)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D)与白茧(d)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杂交后得到的子代数量比如下表:亲本子代黑蚁黄茧黑蚁白茧淡赤蚁黄茧淡赤蚁白茧组合一9331组合二0101组合三3010请写出各组合中亲本可能的基因型组合一组合二组合三让组合一杂交子代中的黑蚁白茧类型自由交配,其后代中黑蚁白茧的概率是答案:(1)限制酶(或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或质粒) (2)29 (3)内含子5000外显子 (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5)组合一BbDd(或BbDdBbDd) 组合二Bbdd、bbdd(或Bbddbbdd)组合三BbDD、BbDd、Bbdd(或BbDDBbDD、BbDdBbDD、BbDDBbdd)8/9解析:考查了基因工程、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鸟枪法、反转录法和人工合成法。最简单的方式是用限制酶对DNA进行切割获得目的基因。将获得的DNA片段与载体结合,得到重组DNA后,再导入受体细胞。家蚕是ZW性别决定,含有Z、W两条性染色体,所以在对家蚕基因组进行分析时应分析27条常染色体核2条性染色体(Z、W染色体)。家蚕的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又有内含子和外显子之分,其中外显子能编码氨基酸,由此可知丝心蛋白H链的基因编码区有16000个碱基对,其中有1000个碱基对的序列不编码蛋白质,能编码氨基酸的个数为(16000-1000)/3=5000个。对家蚕而言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组合一:根据后代性状比为黑蚁:淡赤蚁=3:1;黄茧:白茧=3:1,说明了双亲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合均为杂合体,即双亲组合基因型BbDd(或BbDdBbDd)。组合二:根据后代性状比为黑蚁:淡赤蚁=1:1;后代只有白茧一种性状,说明了双亲控制体色基因组合是Bb、bb,而茧色只有一种基因组合:dd,即双亲组合基因型BBdd、bbdd(或BBddbbdd)。组合三:根据后代性状比为黑蚁:淡赤蚁=3:1,说明了双亲控制体色基因组合均是Bb;而茧色全为黄色说明了双亲之一必为纯合体DD,由此可推知双亲的基因组合为BbDD、BbDd、Bbdd(或BbDDBbDD、BbDdBbDD、BbDDBbdd)。组合一中黑蚁白茧的基因型为BBdd和Bbdd,其中前者占1/3,后者占2/3。它们自由交配随即组合:BBddBBdd、(BBddBbdd)、BbddBbdd将这三种组合产生黑蚁白茧的概率相加即可。或得出淡赤蚁出现的概率,也可得黑蚁白茧的概率。6、(08天津卷30)(10分)下图为人-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据图回答: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细胞中-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填写图中序号)。细胞中-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中调控序列的酶是。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答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RNA聚合酶;1/4;3/4解析:本题考查了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是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的,编码区又由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其中内含子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转录产生的仅外显子对应的部分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人-珠蛋白基因与其杂交(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示意图中,未配对部分是内含子的碱基序列,即和。非编码区上游有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聚合酶结合的部位。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替换成,复制的概染色体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是,该染色体中含突变基因的分子的比例为,所以突变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概率是,总概率是。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7、(08全国二31)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