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病防控》PPT课件.ppt_第1页
《手足病防控》PPT课件.ppt_第2页
《手足病防控》PPT课件.ppt_第3页
《手足病防控》PPT课件.ppt_第4页
《手足病防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与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慈林 提纲 手足口病概况 是什么病 监床表现 发病机理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潜伏期 排毒期 流行特点手足口病病原学病原生物学特性 简介防控要点 手足口病是什么病 手足口病 Hand footandmouth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全球性传染病 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 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 oxA16 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 初步查明 oxA16为本病病原1959年提出HFMD命名 年首次报道从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病人中分离到 手足口病典型病例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常急性起病 发热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可伴有肌阵挛 或脑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衰竭 肺水肿等 肠道病毒经口感染进入消化道 在包括咽部在内的消化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 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 病毒进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 引起病毒血症 此时病人出现低热 病毒一方面进入全身网状内皮组织继续繁殖 另一方面 根据病毒的特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心脏 肝脏 胰腺 肾上腺 皮肤和粘膜 病理机理 概况 手足口病 Hand foot mouth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以发热和手 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肺水肿 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特点 十岁以下儿童 夏秋常见病一般临床症状比较轻 可自愈伴有严重并发症病例的比例较低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疫苗等特异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特点 分布广泛 无明显的地区性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易引起大规模流行周期性流行和季节性高发传播途径复杂 难于控制个别流行株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小年龄组高发 易引起社会关注 手足口病病原学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型 柯萨奇病毒A组的4 5 7 9 10 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 5 13型肠道病毒71型新肠道病毒最常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 生物学特性 病原体抵抗力病毒对75 酒精 5 来苏耐受 病毒对乙醚 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 漂白粉等 甲醛 碘酒都能灭活 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 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 病毒在4 可存活1年 在 20 可长期保存 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 易在湿 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肠病毒在室温可存活数天 4 C可存活数周 在冷冻下可存活数月以上 50 C 则会很快死亡 所以食物的加热及内衣裤用热水浸泡可减少肠病毒感染及传播 温度影响 3 干燥 可降低肠病毒在室温可存活时间 4 紫外线 可大大降低肠病毒的活性 所以阳光暴晒或室内经常的紫外线照射会有帮助 干燥 紫外线影响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流行期间传染源主要为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急性期 病人粪便排毒3 5周 咽部排毒1 2周流行间歇期 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接触传播通过粪便 疱疹液等污染的手 毛巾 手绢 牙杯 玩具 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等日常接触传播 经口 结膜等途径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 唾液中的病毒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经口感染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 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尤以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岁以内占发病数85 95 按照脊灰推算 肠道病毒的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 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国外报告 在人群中 每隔2 3年流行一次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 易感者逐渐积累 达到一定数量时 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 天 一般为 7天 平均 天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破溃时病毒溢出 病后数周 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排毒期 鼻咽部排毒 周消化道排毒 周 最长 个月 流行病学特点 时间分布 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有明显得季节高峰不同地区的流行高峰存在差异报道的资料显示 在我国冬季发病较为少见 夏秋季多见 我省一般流行季节为5 8月份1999年厦门由EV71型引起HFMD流行 其高峰在夏季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 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地区性人群分布5岁以下的儿童多发 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分布上男童多于女童 1 7 1 手足口病流行方式 以暴发和流行为主 暴发或流行前后呈散在发生流行期间 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 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发病有集聚现象家庭散发 常一家一例 家庭暴发 一家多人或儿童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 也可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播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type71 EV 71 自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1969 197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爆发的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后 随后在保加利亚 1975 日本 1978 匈牙利 1978 澳大利亚 1986 欧洲 亚洲都出现过该病毒的流行 近年来EV 71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EV71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脑干脑炎和类脊灰样麻痹等多种疾病 EV71已经取代脊髓灰质炎病毒成为肠道病毒中最受瞩目的成员 CA16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极少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表EV 71的爆发情况 年份城市疾病 1979法国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986香港手足口病伴单瘫1986澳大利亚手足口病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1987费城类脊灰样麻痹1977 1991美国类脊灰麻痹 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1997马来西亚脑干脑炎1998台湾脑干脑炎2000新加坡手足口病 表EV 71的爆发情况 近年来 EV71在亚太地区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 1997年马来西亚出现EV71流行 31例病人因脑干脑炎而死亡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出现手足口病大流行 病例达12万 有78人因感染EV71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死亡 2000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出现手足口病的疫情 4名新加坡儿童怀疑患手足口病死亡 2000年台湾又出现EV71流行 80677病例中41例死亡 2001年台湾出现26例死亡病例 我区流行情况 年之前以 为主 年超过 为 肠道病毒71可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脑干脑炎及急性肢体无力等 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可并发呼吸道感染 肺炎 心肌炎 虽然大部分病人会恢复 但也有因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 3岁以下的幼儿感染后易得脑炎 类似小儿麻痹症侯群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感染病毒致死的儿童 死的快且离奇 可能与病毒侵犯脑脊髓有关 1998年台湾病儿出现的共同症状是 3岁以下患儿出现红疹 五天之内出现活动力降低 嗜睡 剧烈呕吐 呼吸困难 抽搐等症状 2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峡炎是EV71的另外一个临床症状 在中国香港地区 日本和中国台湾的EV71流行中都曾有报道 其中1998年中国台湾EV71流行期间急性咽峡炎患者比例较大 达到10 以上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随着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的开展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情已得到基本控制 但EV71取而代之累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 脑干脑炎 脊髓灰质炎样麻痹 格林 巴利综合症等 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 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 I级 轻微 脑干脑炎表现为肌阵挛和共济失调 只有5 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II级的表现除了肌阵挛 共济失调之外 还有头部神经瘫痪 20 留有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III级疾病迅速发生心肺功能的衰竭 神经性肺水肿 80 的III级疾病儿童死亡 所有存活下来的儿童都留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这个分类对于EV71相关的脑干脑炎的预后非常有用 脑干脑炎在临床标准上分为三级 台湾 神经学现象可分成下列四种 1型 无大脑功能异常或脑膜刺激 但有发烧持续3天以上和脑脊髓液白细胞增加 2型 脑膜炎伴脑膜刺激的表现 3型 局部性脑炎 主要影响小脑 表现发抖 步态不稳 动作不协调和肌阵挛 4型 松弛性单肢轻瘫 肠道病毒感染的致死率一般估计在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 即感染肠道病毒后 99 9 以上的患者都会恢复 4 神经源性肺水肿III型脑干脑炎最显著的临床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 死亡率很高 通常情况下 病儿在发热 HFMD或疱疹性咽峡炎发生后的2到5天内 就发展成为心动过速 呼吸急促和衰竭 这种情况下死亡的比例高达80 90 大多数死亡发生于综合征发作的12 18小时之内 在台湾 病儿入院时若有高血糖症和AFP 则极有可能发展成神经性肺水肿 在高血糖症患者中 由于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致使血糖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并最终导致肺水肿和休克 其症状为起病第1 3天内突然发生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紫绀和休克 胸片显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大量尸检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的证据表明 EV71引起的肺水肿是神经源性的 防控要点 个人预防措施洗手饮食 不食生冷隔离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妥善处理污物奶品奶嘴的清洗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注意居家环境通风及时就诊 防控要点 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