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是体现袁宏道个性化抒情风格的代表作,文章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景,白描、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体会作者游览时的欢快心情。教学设计方案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且通过学习这篇小品文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教学重点:听读、朗读课文并通晓文章大意。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及翻译诗文两课时第二课时:赏析诗文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在本单元的四篇游记中,我们浏览了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又登上了岳阳楼,然后我们又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醉翁亭。真是让我们大饱了眼福,大家至今是不是还在回味无穷呢?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跟随着袁宏道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板书题目和作者)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读查找的资料。、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简介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隽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写作背景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苦闷,更使他感到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宣读,然后由教师补充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思想状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三、通读文章,把握文意1、听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以此正音正字并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去感悟文章。3、自由朗读结束后,学生翻译全文,疏通文意,并出示需学生着重掌握的字词,以求把文言文学习中字词掌握这一基础环节落实到位。四、品读课文,体味情境。1、课文每一段各写了些什么?分别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第一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天气。 (记叙)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美景。 (描写)第三段: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议论)2、第一段中所写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这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寒用烘托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3、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怎样?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春意盎然清澈亮丽鲜妍明媚柔美婀娜生机勃勃怡然自乐喜气洋洋河水山峦柳条麦苗游人鸟鱼总印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4、找出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看看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抑 扬5、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因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官僚是不愿意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而耽误仕途的,惟有作者这样的担任闲职,无功名进取之心的人才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见”.”此官”指作者本人.”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6、齐读第三段,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7、这篇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8、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学生归纳本文的中心主旨。中心主旨: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的早春美好的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五、探究活动,诗文欣赏1、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品析。(1)若脱笼之鹄。写出了人物轻松喜悦的心情。(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初解时的清澈亮丽,极为新颖贴切。(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不仅写出了山的明媚亮丽,还透出青春活力。(4)麦田浅鬣寸许。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生机勃勃。2、本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谪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3、本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白描: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 “脱笼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六、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描写满井春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之情。B、本文运用了大量贴切、新奇的比喻描写各种景物,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满井早春的特点。C、本文描写满井春色,是按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分明,详略适宜,动静结合,高下相属,光鲜悦目,色彩缤纷,烘托了大自然的春之“喜气”。D、课文开头一段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